松质骨及骨髓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16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松质骨及骨髓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用于骨外科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临床上常常对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和坚强固定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骨不连接并发症。骨不连接的发生机率一般在5-17%。目前对骨不连接的防治方法通常是植骨并重新固定或引入骨髓组织。植骨可有效填充骨缺损;弓I入松质骨及骨髓组织,可促进新骨形成。但首次手术一般不能合并施用植骨的方法来预防骨不连接。这主要是因为自骨库取骨增加新的创伤,为防治一个10%左右的不确定性的并发症而动用自体骨库,增加新的创伤,病人在心理上常常不能接受。再则一期植骨需要开辟新术野,由此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风险。如何能在不增加新创伤、新术野,又不动用骨库的前题下促进新骨形成,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松质骨及骨髓取出器,使用该器械可在骨折一期微创手术操作过程中既不增加新创伤、新术野,又不动用骨库的前题下促进新骨形成,由此可实现一次手术,同时完成植骨和内固定两项技术操作,最大程度防止骨不连接的发生, 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骨折一期愈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松质骨及骨髓取出器,包括有横杆,其设计要点在于横杆的一端设有手柄,另一端设有匙头。本实用新型在治疗骨折时可以配合髓腔钻应用。如当四肢骨折发生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时,选用安装带锁髓内钉系统固定骨折。当使用髓腔钻扩髓后,将本实用新型的匙头伸入骨髓腔达干骺端,转动手柄,同时推动手柄约2cm,然后退出,将干骺端行松质骨及红骨髓汲取、收集、备用。如此反复,直至收集的骨髓及骨组织充足后,复位骨折,安装髓内锁钉或钢板等固定器材,再将匙头取出的松质骨、红骨髓等组织填充、涂布于骨折区域,实现植骨和骨髓移植手术。本实用新型在骨科手术操作中,可协助骨科医生在进行骨折复位固定术的过程中完成松质骨及骨髓的移植,由此实现了在骨折一期微创手术操作过程中既不增加新创伤、 新术野,又不动用骨库的前题下促进新骨形成。实现了一次手术,同时完成植骨和内固定两项技术操作。最大限度地预防骨不连接、骨延迟愈合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疗效,减少了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包括有手柄4、横杆3、匙头2,材质采用不锈钢材料。横杆 3的一端设有手柄4,另一端设有匙头2。匙头2的长度可设定为15-20mm,直径可设置8、9、 IOmm多种型号。所述的匙头2的端头设有锯齿状牙口 1,以更便于汲取骨组织;匙头2为桶形,其桶底上设有溢液孔5,以便匙头2内多余的血液、组织液等液体能够从该溢液孔5中溢出。
权利要求1.一种松质骨及骨髓取出器,包括有横杆(3),其特征在于横杆(3)的一端设有手柄 (4),另一端设有匙头(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质骨及骨髓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匙头(2)的端头设有锯齿状牙口(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松质骨及骨髓取出器,其特征在于包所述的匙头(2)为桶形, 其桶底上设有溢液孔(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松质骨及骨髓取出器,包括有横杆,其设计要点在于横杆的一端设有手柄,另一端设有匙头。本实用新型在骨科手术操作中,可协助骨科医生在进行骨折复位固定术的过程中完成松质骨及骨髓的移植,最大限度地预防骨不连接、骨延迟愈合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疗效,减少了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
文档编号A61B17/22GK201930029SQ201020648618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9日
发明者刘勇 申请人:刘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