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酮的螺杂环类化合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6137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查尔酮的螺杂环类化合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的查尔酮的螺杂环类化合物,包含该化合物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如下的螺杂环化合物,由普通的查尔酮在无催化剂条件下通过1,3偶极环加成反应制备。
背景技术
查尔酮类化合物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其基本骨架1,3_ 二芳基丙烯酮,广泛存在于甘草、啤酒花、红花、镰形棘豆等植物中。天然的查尔酮类化合物在苯环上多含有羟基,能与不同的受体结合而表现出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肿瘤作用、抗炎作用、镇痛作用、抗溃疡作用、抗病毒作用、抗菌作用、抗真菌作用、抗疟疾作用等。但是植物中天然的查尔酮类化合物含量一般较低,且提取分离的成本也较大。而合成的查尔酮化合物也具有与天然查尔酮相同的生物学活性,因而国内外学者对查尔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活性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合成查尔酮类化合物的报道主要集中在由芳香醛酮发生交叉羟醛缩合反应生成的简单查尔酮类化合物。另外,也包括一些其它的结构改造,主要有改变中间丙烯酮为五元吡唑环结构、六元杂环;改变丙烯酮为杂环的基础上再和金属形成配合物。有关合成查尔酮类化合物也有一定的专利报道,国内有报道有专利号为CN 101485651A的专利报道了查尔酮衍生物具有降血脂活性和保肝作用;专利号为CN 1990446A的专利报道了查尔酮具有抑制β-分泌酶的活性,可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国外报道有专利号为US 78516Μ的专利报道了查尔酮衍生物药物可接受的盐,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为US 2009/0252694Α1 的专利报道了新型查尔酮衍生物制备方法和应用。已报道的很多具有杂环结构的天然产物比不具有杂环结构的化合物表现出更好的生物学活性,因此本发明在查尔酮骨架结构的基础上引入了螺杂环结构,合成出新型的螺杂环类查尔酮衍生物。合成该类化合物是通过“一锅煮”的方法合成,属于高产率的1,3 偶极环加成反应。同时我们也通过前期实验发现,该类化合物具有一些和简单查尔酮类化合物相当或更好的生物学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查尔酮的螺杂环类化合物,如通式(1)化合物,并包括其立体异构体、对映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其混合物,或其药物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或前药,包括但不限于用于抗肿瘤、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抗氧化和抗炎的用途。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通式(I)化合物,并包括其立体异构体、对映异构体、互
变异构体或其混合物,或其药物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或前药
其中(^^’为稠合的杂芳环、稠合的芳环或稠合的杂环;Rl为氢、烷基、烯基、炔基、商代烷基、芳基、环烃基、环烃基烷基、杂芳基、杂环基;或Rl为被_C(0)N(R6)R7取代的芳烷基,其中R6为氢、烷基、芳基或芳烷基;且R7为氢、烷基、卤代烷基、-R9_N(R4)R5、芳基、芳烷基、环烃基、环烃基烷基、杂环基、杂环基烷基、杂芳基、杂芳烷基;或R6和R7以及与其连接的氮一起形成杂环基或杂芳基;且其中R6和R7的每一芳基、芳烷基、环烃基、环烃基烷基、杂环基、杂环基烷基、杂芳基及杂芳基基团可以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烷基、环烃基、芳基、芳烷基、卤素、卤代烷基、杂环基及杂芳基的取代基取代;或Rl为任选地被_C(0)0R5、卤素、卤代烷基、烷基、硝基、氰基、芳基(任选地被氰基取代)、芳烷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烷基基团取代)、杂环基或杂芳基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1 1为-1 9-则1 10)1 11、-1 9-则1 12)((0)1 11,其中每一 -RlO为氢、烷基、芳基或芳烷基;每一 -Rll为氢、烷基、卤代烷基、环烃基、环烃基烷基、芳基、芳烷基、杂环基、杂环基烷基、杂芳基、杂芳烷基;R12为氢、烷基、芳基、芳烷基;且其中RlO与Rll的每一芳基、芳烷基、环烃基、环烃基烷基、杂环基、杂环基烷基、 杂芳基及杂芳烷基基团可以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烷基、环烃基、芳基、芳烷基、卤素、卤代烷基、硝基、杂环基及杂芳基的取代基取代;或Rl为杂环基烷基或杂芳烷基,其中所述杂环基烷基或杂芳基基团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烷基、卤素、卤代烷基、芳基和芳烷基的取代基取代;或Rl和R2以及与其直接连接的氮或碳环原子一起可以形成选自环烃基、杂环基、 芳基或杂芳基的稠环,且其余的Rl基团如上文定义;R2独立地选自氢、烷基、烯基、炔基、烷氧基、商素、商代烷基、商代烯基、商代烷氧基、环烃基、环烃基烷基、芳基、芳烷基、芳基烯基、杂环基、杂环基烷基、杂芳基、杂芳烷基、-R8-N(R4)R5 ;或R2和Rl以及与其直接连接的碳或氮环原子一起可以形成选自环烃基、杂环基、芳基或杂芳基的稠环,且其余的R2基团如上文定义;每一 R3均独立地选自氢、烷基、烯基、炔基、烷氧基、商素、商代烷基、商代烯基、卤代烷氧基、环烃基、环烃基烷基、芳基、芳烷基、芳基烯基、杂环基、杂环基烷基、杂芳基、杂芳烷基、-R8-N(R4)R5 ;或二个相邻的R3基团与其所直接连接的稠合的杂芳环或稠合的杂环原子一起可以形成选自环烃基、芳基、杂环基及杂芳基的稠环,且其余的R3基团如果存在则如上文定义;每一 R4和R5独立地选自氢、烷基、烯基、炔基、商代烷基、烷氧基烷基、环烃基、环烃基烷基、芳基、芳烷基、杂环基及杂芳基;或当R4和R5均连接在相同的氮原子上时,R4和R5以及与其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可以形成杂环基或杂芳基,且其余的R4和R5基团如果存在则如上文定义;且每一 R8为化学健或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链、直链或支链的亚烯基链或直链或支链的亚炔基链 ’及每一 R9为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链、直链或支链的亚烯基链或直链或支链的亚炔基链;Ar1和Ar2可相同也可不相同,可为芳环、芳杂环、取代芳环和取代芳杂环;取代基可以为烷基、烯基、炔基、烷氧基、商素、商代烷基、商代烯基、商代烷氧基、环烃基、环烃基烷基、芳基、芳烷基、芳基烯基、杂环基、杂环基烷基、杂芳基、杂芳烷基、氨基、取代的氨基、羧基、氨酰基、取代氨酰基、苯酰基、取代苯酰基、烟酰基、取代烟酰基、-R8-N(R4)R5 ;取代基可以取代芳环和芳杂环的任意位置,或者同时多取代。本发明化合物或其药物可接受的盐可含有一个或多个不对称中心,且因此可引起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及其它立体异构体,其按照绝对立体化学被定义为(R)-或 (S)-,或对氨基酸为(D)-或(L)-。本发明期望包括所有这些可能的异构体,以及其外消旋与光学纯的形式。光学活性(+)与(_)、(R)_与(S)-或(D)-与(L)-异构体可使用手性合成子或手性试剂制备,或使用常规技术如层析与分级结晶解决。制备/分离单个对映异构体的常规技术包括从适当光学纯前体的手性合成,或使用例如手性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 对外消旋体(或者盐或衍生物的外消旋体)的拆分.当本文中所述的化合物含有烯烃双健或其它几何不对称中心时,且除非另外指定,这些化合物期望包括E与Z几何异构体。同样地,还期望包括所有互变异构形式。“立体异构体”是指由通过相同的化学健结合的相同原子组成,但具有不可互换的不同三维结构的化合物。本发明期望涵盖各种立体异构体及其混合物,且包括“对映异构体”,其是指两种立体异构体,其分子互为不可重叠的镜像。“互变异构体”是指质子从分子的一个原子移转至相同分子的另一个原子。本发明包括任何所述化合物的互变异构体。通式(1)化合物是由普通的查尔酮类化合物在不加催化剂的条件下通过1,3偶极环加成反应得到的。具体而言就是1)将苯乙酮类化合物溶解于乙醇中,加入苯甲醛类化合物,搅拌并滴加碱,室温下反应完全,分离并纯化产物;2)在甲醇溶剂中加入1)中反应的纯化合物、靛红和肌氨酸,加热回流。通过重结晶和柱层析的方法纯化所得到的化合物。通式(1)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在医药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具体而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医药学方面的用途
一方面通过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能够抑制SGC7901和!fepG2肿瘤细胞生长 (具体见实施例2、,因而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抗肿瘤药物;另一方面通过化合物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FGFRl)酪氨酸激酶抑制活性研究,发现该类化合物能够抑制FGFRl酪氨酸激酶(具体见实施例幻,因而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另一方面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研究发现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具体见实施例4),因而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治疗由氧化应激所致疾病的药物;另一方面通过体外抗炎活性实验研究发现对炎症因子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具体见实施例幻,因而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治疗与炎症相关疾病的药物。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了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有效剂量的通式(I)化合物,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本文中使用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指无毒的填充剂、稳定剂、稀释剂、佐剂或其他制剂辅料。例如,稀释剂、赋形剂,如水、生理盐水等;填充剂,如淀粉、蔗糖等;粘合剂,如纤维素衍生物、藻酸盐、明胶和/或聚乙烯吡咯烷酮;湿润剂,如甘油;崩解剂,如琼脂、碳酸钙和/或碳酸氢钠;吸收促进剂,如季铵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醇;吸附载体,如高岭土和/或皂粘土 ;润滑剂,如滑石粉、硬脂酸钙/镁、聚乙二醇等。另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还可以进一步含有其它辅料,如香味剂、甜味剂等。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可以根据治疗目的、给药途径的需要将药物组合物制成各种剂型,优选该组合物为单位给药剂量形式,如冻干剂、片剂、胶囊、粉剂、乳液剂、水针剂或喷雾剂,更优选该药物组合物为注射剂型(如,冻干粉针剂)或口服剂型(如,片剂、胶囊)。其中,上文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指药学领域常规的药物载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发明了一类新型查尔酮的螺杂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抑制FGFRl酪氨酸激酶、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用于制备成抗肿瘤类、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治疗氧化应激所导致疾病和与炎症相关疾病的抗炎类药物。


图1 MTT法测定化合物对SGC7901细胞的增值抑制活性的抑制率图2 MTT法测定化合物对HepG2细胞的增值抑制活性的抑制率图3 20 μ m部分化合物对FGFRl酪氨酸激酶抑制活率图4部分化合物对DPPH的抑制率图5化合物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IL-6)的活性图6化合物L11H23D1的晶体结构和晶胞堆积图(虚线表示氢键)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这些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制备方法和部分化合物结构解析制备方法如下1)、将苯乙酮类化合物溶解于乙醇中,加入苯甲醛类化合物,搅拌并滴加碱,室温下反应完全,分离并纯化产物;
8
2)、在甲醇溶剂中加入1)中反应的纯化合物、靛红和肌氨酸,加热回流;3) TLC密切监测反应的进行,反应时间一般为5- 小时。反应完毕后将灵活选用分离纯化条件,反应产物一般都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且产物在乙醇中溶解度比原料小,所以一般可以直接加水析出沉淀,再用5-10%的乙醇-水洗涤沉淀,或者先加酸碱调节反应液到中性后再加适量水沉淀。对于析出的固体沉淀或者油状物用TLC分析检测纯度,不纯的样品用有机溶剂重结晶或者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进行纯化。1,-甲基-3,_(3,4,5_三甲基苯酰基)_4,_(2,4_ 二甲氧基苯基)-螺-[3H-吲哚-3,2’ -氢化吡咯]-2-酮(I^8H16 Dl)橙红色粉末,产率56. 3%,熔点 166. 1 170. 1°C · 1H-WR(CDCl3),δ :8. 132 (d,J =15. 6Ηζ, 1Η,Η-β ),7· 926 (d, J = 8. 4Hz,2Η,Η_2,,Η_6,),7· 733 (d, J = 9. 6Hz, 1Η,Η_6), 7. 490 (d, J = 15. 6Hz, 1Η, H- α ),7. 431 (d, J = 9Hz, 1Η, Η_3),7. 307 (m, 1Η, Η_5),7. 302 (m, 1Η,Η-3),6· 700 (d, J = 8. 4Hz,2Η,Η_3,,H = 5,),4· 190 (brs,2Η,ΝΗ2_4,)· IR(cm-1) :3331, 3227 (NH2),1650 (C = 0),1469,1560,1580 (Ar),1609 (C = C). ESI-MS m/z :533. 0 (Μ+1)+, calcd for C30H32N2O7 :532. 581,-甲基-3,-(2,4, -二甲氧基苯酰基)_4,_(3,4,5_ 二甲氧基苯基)-螺-[苊烯-1 (2H),2,-氢化吡咯]-2-酮(L28H16D2)橙黄色粉末,产率74. 9%,熔点 77. 2 79. 6°C .1H-NMR(CDCl3), δ :8. 132 (d,J = 15. 6Hz, 1H, Η-β ),7· 926 (d,J = 8. 4Ηζ,2Η,Η_2,,Η_6,),7· 733 (d,J = 9. 6Hz, 1Η, Η_6), 7. 490 (d, J = 15. 6Hz, 1Η, H- α ),7. 431 (d, J = 9Hz, 1Η, Η_3),7. 307 (m, 1Η, Η_5),7. 302 (m, 1Η,Η-3),6· 700 (d, J = 8. 4Hz,2Η,Η_3,,H = 5,),4· 190 (brs, 2Η, ΝΗ2-4' )· IR(cm-1) :3331, 3227 (NH2),1650 (C = 0),1469,1560,1580 (Ar),1609 (C = C). ESI-MS m/z :568. 0 (Μ+1)+, calcd for C34H33NO7 :567. 231,-甲基-3,- (2,4,- 二甲氧基苯酰基)-4,- (3,4,5- 二甲氧基苯基)-螺-[3H-吲哚-3,2,-氢化吡咯]-2-酮(L11H37 Dl)橙黄色粉末,产率68. 1%,熔点 77. 3 82. 3°C . 1H-WR(CDCl3), δ :8. 132 (d,J = 15. 6Hz, 1H, Η-β ),7· 926 (d,J = 8. 4Ηζ,2Η,Η_2,,Η_6,),7· 733 (d,J = 9. 6Hz, 1Η, Η_6), 7. 490 (d, J = 15. 6Hz, 1Η, H- α ),7. 431 (d, J = 9Hz, 1Η, Η_3),7. 307 (m, 1Η, Η_5),7. 302 (m, 1Η,Η-3),6· 700 (d, J = 8. 4Hz,2Η,Η_3,,H = 5,),4· 190 (brs, 2Η, ΝΗ2-4' )· IR(cm-1) :3331, 3227 (NH2),1650 (C = 0),1469,1560,1580 (Ar),1609 (C = C). ESI-MS m/z :533. 1 (Μ+1)+, calcd for C30H32N2O7 :532. 581,-甲基-3,- (3,4,- 二甲氧基苯酰基)-4,- (3,4,5- 二甲氧基苯基)-螺-[3H-吲哚-3,2,-氢化吡咯]-2-酮(L20H37 Dl)橙红色粉末,产率58. 2%,熔点 138. 5 142. 7V · 1H-NMR(CDCl3), δ :8. 132 (d,J =15. 6Ηζ, 1Η,Η-β ),7· 926 (d, J = 8. 4Hz,2Η,Η_2,,Η_6,),7· 733 (d, J = 9. 6Hz, 1Η,Η_6), 7. 490 (d, J = 15. 6Hz, 1Η, H- α ),7. 431 (d, J = 9Hz, 1Η, Η_3),7. 307 (m, 1Η, Η_5),7. 302 (m, 1Η,Η-3),6· 700 (d, J = 8. 4Hz,2Η,Η_3,,H = 5,),4· 190 (brs, 2Η, ΝΗ2-4' )· IR(cm-1) :3331, 3227 (NH2),1650 (C = 0),1469,1560,1580 (Ar),1609 (C = C). ESI-MS m/z :519. 0 (Μ+1)+, calcd for C29H30N2O7 :518. 561,-甲基-3,- O,4,5-三甲氧基苯酰基)-4,- (3,4,5- 二甲氧基苯基)-螺-[3H-吲哚-3,2,-氢化吡咯]-2-酮(L28H37D1)橙红色粉末,产率61.7%,熔点 63. 9 68. 5°C .1H-WR(CDCl3), δ :8. 132 (d,J = 15. 6Hz, 1H, Η-β ),7· 926 (d,J = 8. 4Ηζ,2Η,Η_2,,Η_6,),7· 733 (d,J = 9. 6Hz, 1Η, Η_6), 7. 490 (d, J = 15. 6Hz, 1Η, H- α ),7. 431 (d, J = 9Hz, 1Η, Η_3),7. 307 (m, 1Η, Η_5),7. 302 (m, 1Η,Η-3),6· 700 (d, J = 8. 4Hz,2Η,Η_3,,H = 5,),4· 190 (brs,2Η,ΝΗ2_4,)· IR(cm-1) :3331, 3227 (NH2),1650 (C = 0),1469,1560,1580 (Ar),1609 (C = C). ESI-MS m/z :563. 1 (Μ+1)+, calcd for C31H34N2O8 :562. 611,-甲基-3,-(2,3,4-三甲氧基苯酰基)_4,_(3_羟基-4-甲氧基苯基)-螺-[3H- 口引哚 _3,2,-氢化吡咯]-2-酮(L28H15 Dl)橙红色粉末,产率72. 9%,熔点 195. 6 201. 0°C .1H-NMR(CDCl3), δ :8. 132 (d,J =15. 6Ηζ, 1Η,Η-β ),7· 926 (d, J = 8. 4Hz,2Η,Η_2,,Η_6,),7· 733 (d, J = 9. 6Hz, 1Η,Η_6), 7. 490 (d, J = 15. 6Hz, 1Η, H- α ),7. 431 (d, J = 9Hz, 1Η, Η_3),7. 307 (m, 1Η, Η_5),7. 302 (m, 1Η,Η-3),6· 700 (d, J = 8. 4Hz,2Η,Η_3,,H = 5,),4· 190 (brs, 2Η, ΝΗ2-4' )· IR(cm-1) :3331, 3227 (NH2),1650 (C = 0),1469,1560,1580 (Ar),1609 (C = C). ESI-MS m/z :519. 0 (Μ+1)+, calcd for C29H30N2O7 :518. 211,-甲基-3,-(2-氟苯酰基)_4,-(3,4- 二羟基苯基)_螺_[3H_吲哚_3,2,-氢化吡咯]-2-酮(L15H23D1)棕红色粉末,产率72. 66%,熔点 121. 8 124. 4°C . 1H-WR(CDCl3), δ :7. 750 (dt, J=L 8Ηζ,7· 8Hz, 1Η, Ar-H6) ,7. 612 7· 649 (m, 1Η,Ar_H4,),7· 371 7· 395 (m,1Η, Ar-H5'), 7. 331 7. 365 (m,1H, Ar-H3' ),7. 295 (d, J = 8. 4Hz, 1H,Ar_H2”),7. 265 (d, J = 8. 4Hz, 1H, Ar-H5") ,7. 082 7. 135 (m,2H,Ar-H3”,Ar-H4”),6. 920(d, J = 2. 4Hz, 1H, Ar-H2) ,6. 815 (dd,J =2. 4Hz,8. 4Hz,1H, Ar-H6),6. 755 (d,J = 8. 4Hz,1H, Ar-H5),4. 507 (d,J = 9. OHz,1Η, 3_CH), 4. 258 (q, J = 9. 6Hz,16. 8Hz,1H,4-CH),3. 474(t,J = 9. 0Hz,1H,5_CH2),3. 302 (t,J = 9. OHz, 1H, 5-CH2),2. 109 (s, 3H, I-N-CH3). ESI-MS m/z :430. 9 (M-I)calcd for C25H21FN2O4 432. 44.1,-甲基-3,-(2-氯苯酰基)_4,-(3,4- 二羟基苯基)_螺_[3H_吲哚_3,2,-氢化吡咯]-2-酮(L16H23D1)棕黄色粉末,产率60. 16%,熔点 188. 4 189. 55°C . 1H-匪R(CDCl3),δ :9. 321 (s, 1H, N-H), 7. 275 (d,J = 7. 8Hz, 1H, Ar-H6' ),7. 184 7. 224(m,4H,Ar-H3,,Ar-H4,,Ar-H5,, Ar-H2") ,7. 017 7. 050(m,4H,Ar-H2, Ar-H3", Ar-H4", Ar-H5") ,6. 832 (d,J = 7. 2Hz, 1H, Ar-H6) ,6. 766 (d, J = 7. 2Hz, 1H, Ar-H5) ,4. 633 (t, J = 9. 0Hz,1H,3-CH),4· 214 (q,J = 9. 0Hz,16. 8Hz,1H,4-CH),3. 434(t,J = 9. 0Hz,1H,5_CH2),3. 337 3. 373 (m,1H,5_CH2), 3. 485 3.501 (m,lH,5-CH2) ,2.062 (s,3H,I-N-CH3) .ESI-MS m/z :446. 8 (M-I)calcd for C25H21ClN2O4 :448. 9.1’ -甲基-3’ -(2-氯苯酰基)_4’ -(3,4- 二甲氧基苯基)_螺_[3H_吲哚-3,2,-氢化吡咯]-2-酮(L16H46D1)淡黄色粉末,产率38.07 %,熔点123. 5 128.9 "C .1H-WR(CDCl3), δ :7. 460 (d,J = 7. 8Hz, 1H, Ar-H6' ) ,7. 351 7. 394(m,3H, Ar-H3', Ar-H4', Ar-H2"),7. 088 7. 187(m,5H,Ar-H2, Ar-H5', Ar-H3", Ar-H4", Ar-H5"), 6. 877 (d,J = 7. 8Hz, 1H, Ar-H6), 6. 830 (d,J = 7. 8Hz, 1H, Ar-H5), 4. 676 (t,J = 9. OHz, 1H,3-CH), 4. 405 4. 431 (m,1H,4_CH),3· 917 (s,6Η,Ar-3_0CH3,Ar-4_0CH3),3· 716 3· 735 (m, 1H,5-CH2),3· 485 3· 501 (m,1Η,5_CH2),2· 175 (s,3Η,I-N-CH3) · ESI-MS m/z :477. 0, 478. 9(M+1)+,calcd for C27H25ClN2O4 :476.951,-甲基-3’ _(3,4-二氟苯酰基)_4’ _(3,4_ 二羟基苯基)-螺-[3H_ 吲哚 _3, 2,-氢化吡咯]-2-酮(L26H23D1)黄色粉末,产率21. 53%,熔点 136°C碳化.1H-WR(CDCl3), δ :9. 531 (s,1Η,Ν-Η),
8.018 8. 078 (m,1H, Ar-H6,),7. 268 7. 310(m,2H,Ar-H2', Ar-H2"), 7. 205 7. 229 (m, lH,Ar-H5,),6· 978 7. 033 (m,3Η,Ar-H3”,Ar-H4”,Ar-H5”),6. 861 (d, J = 1. 8Hz, 1H, Ar-H2), 6. 802 (dd, J=L 8Hz,7. 8Hz, 1H, Ar-H6), 7. 748 (d,J = 7. 8Hz, 1H, Ar-H5), 4. 404 (d,J =
9.6Hz, 1H, 3-CH), 4. 292 (dt, J = 9. 6Hz, 16. 8Hz, 1H,4_CH),3. 515 (t,J = 9. OHz, 1H,5_CH2), 3. 335 (t, J = 9. 0Hz,1H,5-CH2),2. 147 (s,3H,I-N-CH3). ESI-MS m/z :448. 8 (M-I)calcd for C25H20F2N2O4 :450. 43实施例2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用MTT (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法测试它们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肝癌细胞 (HepG2)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以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抑制率来表示它们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强弱。材料四脞盐(MTT),用0. 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溶解MTT,终浓度为5mg/mL, 过滤除菌,分装后4°C保存;RMPI-1640完全培养液,往500ml的RMPI-1640培养液中加入 6ml的青、链霉素(100U/ml,100l·! g/mL)和50ml灭活胎牛血清混勻,4°C保存;胎牛血清的灭活,将胎牛血清4°C下融化后,56°C水浴灭活30min,-20°C保存。方法5000个细胞/孔接种于96孔板,每孔加200 μ L RMPI-1640完全培养液,37°C,5% CO2,饱和湿度下培养M 小时;每孔加入1 μ L受试化合物,化合物终浓度为20 μ g/mL,继续培养72h ;每孔加入5mg/ mL的MTT 20 μ L,孵育4小时;尽量完全地吸出孔内培养液,加入DMSO液(150 μ L/孔),振荡使结晶物充分溶解;酶标仪检测各孔的OD值(λ = 570nm);绘制细胞活力曲线图,求出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生长抑制率=[(空白对照OD值-给药组的OD值)/空白对照OD 值]X100%。所有化合物进行了三次重复测定。测定时用考不他汀(一种查尔酮的类似物)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活性见图1和图2所示,测试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尤其是对HepG2表现出了较好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实施例3化合物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FGFRl)酪氨酸激酶抑制活性测试了部分化合物对FGFRl酪氨酸激酶的抑制活性,实验采用方法为Caliper Mobility Shift Assay,即以微流体芯片技术的迁移率检测技术为核心的检测方法。具体实验步骤为配置1. 25x激酶反应缓冲液和激酶反应终止液;在5 μ L的切浓度的化合物溶液中加入10 μ L的2. 5χ的FGFRl激酶溶液,室温孵育10分钟后再加入10 μ L的2. 5χ底物肽溶液,在下反应特定时间后加入25 μ L激酶反应终止液;在Caliper上测试收集数据,对激酶活性的抑制率=(max-conversion)/(max-min)*100,“max”为未加化合物的 DMSO对照,“min”为低对照。测试化合物的终浓度为20 μ mol/L,测试时每次为三个复孔, 共进行了三次重复测定。化合物对FGFRl酪氨酸激酶的抑制活性见图3。所测6个化合物中有3个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尤其是L15H23D1的抑制率达46%。实施例4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试用DPPH法测定了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步骤用无水乙醇溶解DPPH,配置母液(7.5X104ymol/L),0-4°C下避光保存;使用前用无水乙醇稀释到150ymol/L。用 DMSO溶解化合物,其初始浓度1.0X104mg/L,0-4°C下避光保存;使用前用无水乙醇稀释到 20mg/L ;在96孔板中加入DPPH溶液和化合物溶液,混勻,于室温(25°C )下放置30min,记为溶液i ;在96孔板中加入化合物溶液和无水乙醇,混勻,于室温)下放置30min,记为溶液j ;在96孔板中加入DPPH溶液和无水乙醇,混勻,于室温(25°C )下放置30min,记为溶液c ;在酶标仪上517nm测定其吸光度分别为Ai、Aj、Ac。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待测液对DPPH 的抑制率,S卩抑制率(%) = [l-(Ai-Aj)/Ac]X100%;测试时以槲皮素和维生素C(Vc)做对照,每个化合物每次测定三个复孔,测定三次重复实验。化合物的DPPH抑制率如图4所示,测试的6个化合物中有4个化合物表现出了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的抑制率达到 80%以上,其活性接近阳性对照槲皮素和维生素C(Vc)。构效关系分析显示,化合物Ar2环上3和4位同时为羟基对高抗氧化活性的保留是必须的,即LnH23Dl基本都表现出了很好的活性。实施例5体外抗炎活性测试通过使用脂多糖(LPQ诱导的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因子释放的细胞模型对化合物进行了抗炎分子药理筛选实验。实验方法如下将:3ml巨噬细胞密度为4X IO5个/ml的 DMEM培养液置于直径为3. 5mm的培养皿中,于37°C含5% 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M小时后更换新鲜的培养液;用DMSO溶解受测化合物,将受测化合物的溶液加入上述培养皿中, 终浓度为10 μ Μ,预处理细胞2小时,再加入3 μ L含0. 5mg/mL的LPS (Sigma-Aldrich, USA) 的DMEM溶液以刺激细胞发生炎症反应和产生炎症因子,继续培养22小时;共处理M小时后,按实验需要,收集培养液、总蛋白质;其中培养液中的IL-6通过ELISA检测,总蛋白质浓度通过蛋白检测试剂盒检测,获得的炎症因子含量数据用相应的总蛋白含量校准;空白对照中仅加入空白DMS0,不加化合物和LPS ;LPS对照组中加入3 μ L空白DMSO和3 μ L LPS溶液,不加受测化合物;用姜黄素作为阳性对照药物;整个实验重复测试3-5次。体外抗炎活性用相对LPS(定为100)产生的炎症因子的相对比率表示,结果如图5所示。所测试的4 个化合物都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尤其是L26H23D1和L15H23D1对炎症因子的抑制活性均达到50%以上,两种均为具有一定开发前景的化合物。实施例6化合物L11H23D1的晶体结构取少量L11H23D1用丙酮水(V V = 2 1)的混合溶液溶解,置于4°C环境下溶剂缓慢挥发,6天之后得到黄色柱状晶体。将L11H23D1的晶体在四;31(下用Bruker SMARTAPEXII-CCD X射线单晶衍射仪进行结构测定。采用Mo Ka射线(λ = 0. 71073nm),石墨晶体单色器,在下,以ρ-ω扫描方式在2. 3° < θ <观.1°收集衍射数据(SMART程序)。共收集到衍射点6423个,其中独立衍射数据4694个[R(int) = 0. 022]。晶体的分子式是C27H28N2O7,分子量492. 5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 C2/c,晶胞参数a=21.350(3) A,b=8.6256(10) A,c=26.1617.9615(3)A,β =96. 898(2) °,ν=4782.9(10)Α3,Ζ = 8,Dx = 1. 386Mg πΓ3,μ = 0. IOmm-1,F(000) = 2080。 最终偏离因子R = O. 044,wR = 0. 137。用SAINT程序对收集到的数据还原,用SADABS程序后作吸收校正。结构解析用直接法(SHELXTL程序),非氢原子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精修, 氢原子由理论计算确定(SHELXTL-97)。最终偏离因子收敛于R = O. 047。L11H23D1的晶体结构和晶包堆积图见图6。
1权利要求
1.通式(I)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对映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其混合物,或其药物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或前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选自下列化合物1,-甲基-3,-(3,4,5_三甲氧基苯酰基)-4,-(2,4_ 二甲氧基苯基)-螺-[3H-吲哚-3,2’ -氢化吡咯]-2 (IH)-酮;1’ -甲基-3’ -(2,4, -二甲氧基苯酰基)_4’ _(3,4,5_ 二甲氧基苯基)-螺-[苊烯-1 OH),2’-氢化吡咯]-2-酮;1,-甲基-3,-(3,4,5_三甲氧基苯酰基)-4,_(3,4,5_三甲氧基苯基)-螺-[3H-吲哚-3,2’ -氢化吡咯]-2 (IH)-酮;1’ -甲基-3’ -(2-氟苯酰基)-4’ _(3,4,_ 二羟基苯基)-螺-[3H-吲哚_3,2’ -氢化吡咯]-2 (IH)-酮;1,-甲基-3,-(3,4,5_三甲氧基苯酰基)-4,-(2,4_ 二甲氧基苯基)-螺-[苊烯-1 OH),2’-氢化吡咯]-2-酮;1 ’ -甲基-3’ - (3,4- 二氟苯酰基)-4,- (3,4,- 二羟基苯基)-螺-[3H-吲哚_3,2’ -氢化吡咯]-2(1H)_酮。
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苯乙酮类化合物溶解于乙醇中,加入苯甲醛类化合物,搅拌并滴加碱,室温下反应完全,分离并纯化产物;2)、在甲醇溶剂中加入1)中纯化合物、靛红和肌氨酸,加热回流;3)TLC密切监测反应的进行,反应时间一般为5-M小时,反应完毕后将灵活选用分离纯化条件,反应产物一般都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且产物在乙醇中溶解度比原料小,所以一般可以直接加水析出沉淀,再用5-10%的乙醇-水洗涤沉淀,或者先加酸碱调节反应液到中性后再加适量水沉淀,对于析出的固体沉淀或者油状物用TLC分析检测纯度,不纯的样品用有机溶剂重结晶或者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进行纯化。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查尔酮的螺杂环类化合物在医药上的相关应用。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查尔酮的螺杂环类化合物作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应用。
6.权利要求4所述的查尔酮的螺杂环类化合物作为与抗炎相关药物的应用。
7.权利要求4所述的查尔酮的螺杂环类化合物作为与抗氧化相关药物的应用。
8.权利要求4所述的查尔酮的螺杂环类化合物作为与抗肿瘤相关药物的应用。
9.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效治疗剂量的作为活性组分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查尔酮的螺杂环类化合物,和至少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通式(I)螺杂环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对映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其混合物,或其药物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或前药,其中(II、R1、R2、R3、Ar1和Ar2)如本文所定义;该类化合物在医药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具体而然包括但不限于制备成抗肿瘤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治疗氧化应激所导致疾病的药物和与炎症相关疾病的抗炎类药物。
文档编号A61P35/00GK102443005SQ20111023172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2日
发明者吴建章, 张华杰, 彭克松, 李校堃, 梁广, 赵承光 申请人:温州医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