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微流聚焦原理生产脂质体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347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微流聚焦原理生产脂质体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微流聚焦原理生产脂质体的装置,是涉及脂质体商业化生产的关键系统,属于生产脂质体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制备脂质体的方法有多种,如薄膜分散、逆向蒸发法、乙醇注入法、超声法、冻融法等,但是很多方法都存在很多局限性,如薄膜分散是实验室制备脂质体常用的方法,但是由于蒸发的设备和有机溶剂去除的限制,限制了其在大生产中的应用;逆向蒸发法制备脂质体的过程中超声和减压蒸发有机溶剂所需的温度可使一些物质变性;超声法同样可使脂质体变性,而且包裹的大分子和其它敏感化合物也会发生变性,且产生噪音无法忍受;冻融方法可以制备高浓度的脂质体混悬液,但是冻融法成本太高,过程繁琐;乙醇注入法常被选为工业上制备脂质体的常用方法,但是目前利用乙醇注入法生产脂质体主要有人工注射、氮气压力注入等,由于人工注入法有人的介入,物料被污染的机率增加,且随着磷脂溶液的增加,注入设备也会增大,人为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而采用氮气将物料压出的方法则由于需要氮气瓶等高压装置,存在安全隐患,并且由于贮存水相溶液的贮液罐体积的限制,不能连续生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微流聚焦原理生产脂质体的装置,解决薄膜蒸发法、逆向蒸发法、反复冻融法等高成本、高风险、繁琐的制备工艺,避免人工注入法产生的物料的污染及氮气装置带来的安全隐患和水相储液罐的体积限制,实验脂质体的连续、安全、规范化生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相储存罐通过管路与水相换热器、水相蠕动泵、三通装置、四通装置顺序连接构成水相流动通道;油相储存罐通过管路与油相换热器、油相蠕动泵、四通装置顺序连接构成油相流动通道;四通装置再与静态混合仪、收集罐连通构成水相、油相混合通道。本实用新型中,水相储存罐中的水相通过水相换热器换热后由水相蠕动泵送入三通装置分为两股水相流,再进入到四通装置;油相储存罐中的油相通过油相换热器换热由油相蠕动泵送入四通装置,在四通装置中形成两股水相夹带一股油相的“三明治”结构,不断的挤压、碰撞、混合从四通的出口通道流出,形成脂质体,进入脂质体的储液罐中,所得到的脂质体粒径十分均匀、形貌稳定。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利用流体溶液在微型管道里面的流动特性,可以精确的控制纳米颗粒的形成条件,从而得到分布很窄性质均匀的脂质体,通过调节油水相的流动速度和体积比例可以方便的调节脂质体颗粒的最终形态和药物包裹能力。可将脂质体的生产过程连续化,减少了人为的干扰,减少了物料污染的机率,保证了成品的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相储液罐;2.水相热交换器;3.水相蠕动泵;4.三通装置;5.油相储液罐;6.油相热交换器;7.油相蠕动泵;8.四通装置;9.静态混合仪;10.收集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水相储存罐I通过管路与水相换热器2、水相螺动泵3、三通装置4连接,将水相经三通装置4分为两路进入到四通装置8中;油相储存罐5通过管路与油相换热器6、油相蠕动泵7连接,将油相送入四通装置8中,在两路水相的夹带下进入静态混合仪9(柏达仪和的-SM-/-BD172782)中混匀,防止形成的脂质体聚集,再送入收集罐10收集,完成水相和油相的混合。所得到的脂质体粒径十分均匀、形貌稳定,而且通过调节油水相的流动速度和体积比例可以方便的调节脂质体颗粒的最终形态和药物包裹能力。此系统可将脂质体的生产过程连续化,减少了人为的干扰,减少了物料污染的几率,保证了成品的质量,对脂质体的工业化生产意义巨大。
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微流聚焦原理生产脂质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水相储液罐、水相热交换器、水相蠕动泵、三通装置、油相储液罐、油相热交换器、油相蠕动泵、四通装置、静态混合仪、收集罐组成,水相储存罐通过管路与水相换热器、水相蠕动泵、三通装置、四通装置顺序连接构成水相流动通道;油相储存罐通过管路与油相换热器、油相蠕动泵、四通装置顺序连接构成油相流动通道;四通装置再与静态混合仪、收集罐连通构成水相、油相混合通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微流聚焦原理生产脂质体的装置,水相储存罐通过管路与水相换热器、水相蠕动泵、三通装置、四通装置顺序连接构成水相流动通道;油相储存罐通过管路与油相换热器、油相蠕动泵、四通装置顺序连接构成油相流动通道;四通装置再与静态混合仪、收集罐连通构成水相、油相混合通道。利用流体溶液在微型管道里面的流动特性,可以精确的控制纳米颗粒的形成条件,从而得到分布很窄性质均匀的脂质体,通过调节油水相的流动速度和体积比例可以方便的调节脂质体颗粒的最终形态和药物包裹能力。可将脂质体的生产过程连续化,减少了人为的干扰,减少了物料污染的几率,保证了成品的质量。
文档编号A61J3/00GK202909112SQ20122059849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4日
发明者李剑光, 滕乐生, 李玉婧, 杨爽, 郑彬, 刘艳 申请人:吉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