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对纳米金属颗粒进行光照以消灭细胞的方法

文档序号:1254346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利用对纳米金属颗粒进行光照以消灭细胞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对纳米金属颗粒进行光照以消灭细胞的方法,包括:于一温度下照射一波长的光线于该纳米金属颗粒;纳米金属颗粒依据波长的光线激发氧分子以生成单重态氧;以及单重态氧消灭纳米金属颗粒周围的细胞。
【专利说明】利用对纳米金属颗粒进行光照以消灭细胞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消灭细胞的方法,特别关于一种利用对纳米金属颗粒(metalnanoparticle)进行光照以消灭细胞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以下简称F1DT)治疗癌细胞的过程中,单重态氧(Singlet oxygen)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主要在有机合成(organic synthesis)过程中,因单重态氧为烯烃(Olef ins)在进行氢过氧化反应(Hydroperoxidation)时的一重要氧化剂。但在传统产生单重态氧的有机光敏剂中,例如:孟加拉玫瑰红(Rose Bengal)、或娃钛菁(silicon phthalocyanine)等,这些有机或有机金属染料容易因光产生降解反应(degradation)以及被酶分解(enzymatic degradation)的问题,故容易降低单重态氧的生成率而使TOT的治疗效率降低。 [0003]另外,传统二氧化钛光催化剂欲将二氧化钛的电子自价带激发至导电带,必须提供波长约380nm的光源,才能使二氧化钛产生光催化反应,换言之,二氧化钛光催化剂需被紫外光及可见光活化以生成超氧化物(superoxide)与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的活性氧分子(reactive oxygen species,以下简称R0S),进而消灭细胞,而目前尚无近红外光可活化的光催化剂。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利用对纳米金属颗粒进行光照以消灭细胞的方法,可利用近红外光激发氧分子以生成单重态氧。
[0005]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利用对纳米金属颗粒进行光照以消灭细胞的方法,可提升单重态氧的生成率。
[0006]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利用对纳米金属颗粒进行光照以消灭细胞的方法,可提升光吸收率。
[0007]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利用对纳米金属颗粒进行光照以消灭细胞的方法,可提升PDT的治疗效率。
[0008]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利用对纳米金属颗粒进行光照以消灭细胞的方法,可利用近红外光活化以生成R0S。
[0009]本发明一种利用对纳米金属颗粒进行光照以消灭细胞的方法,包括:于一温度下照射一波长的光线于该纳米金属颗粒;纳米金属颗粒依据该波长的光线激发氧分子以生成单重态氧;以及单重态氧消灭纳米金属颗粒周围的细胞。
[0010]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光线为近红外光。
[0011]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温度的范围为O~46°C。
[0012]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近红外光的波长范围为650~1200nm。
[0013]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含:[0014]该单重态氧增加活性氧分子的含量;以及[0015]依据该活性氧分子进行细胞的去氧核糖核酸破坏以消灭细胞。
[0016]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纳米金属颗粒为金属球、或纳米棒、或金属纳米壳体、或不规则形状。
[0017]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含:
[0018]照射该近红外光于该纳米金属颗粒以产生荧光;以及
[0019]通过该荧光以定位该纳米金属颗粒的位置;
[0020]其中,该纳米金属颗粒通过单光子激发以产生该荧光。
[0021]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其中当该纳米金属颗粒为金属纳米棒时,该波长范围为550 ~1200nm。
[0022]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纳米金属颗粒为该近红外光可活化的光催化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A为本发明的对纳米金属颗粒进行光照的示意图。
[0024]图1B为本发明纳米Au棒的穿透式电子显微镜(TEM)影像图。
[0025]图2A为本发明利用纳米Au、Ag、以及Pt颗粒在重水(D2O)所激发生成的单重态氧的磷光发光光谱。
[0026]图2B为本发明利用纳米Au、Ag、Pt颗粒的消光光谱(extinction spectra),以及单重态氧的磷光通过纳米Au、Ag、Pt颗粒在1270nm光照下的激发光谱(excitationspectra)。
[0027]图3为本发明利用单重态氧感知分子(Singlet Oxygen Sensor Geen,以下简称S0SG)所产生的荧光强度与纳米金属颗粒的长条图。
[0028]图4A为环己烯(cyclohexene)与单重态氧反应示意图。
[0029]图4B为环己烯在二氯甲烧-乙腈(dichloromethane-acetonitrile)的光诱导过氧化产物(photoinduced peroxidation product)在纳米Au、Ag、以及Pt颗粒或无纳米金属颗粒(100W高压汞灯下)的1H-NMR光谱图。
[0030]图5为在纳米Au、Ag、以及Pt颗粒或无纳米金属颗粒时,单重态氧感知分子在重水中的荧光光谱。
[0031]图6为检测细胞内ROS示意图。
[0032]图7为细胞摄取(cellular uptake)率与脂质包覆(lipid-coated)的纳米Au棒(Au Nanorods)浓度的长条图。
[0033]图8A为在4°C下细胞存活率(cell viability)与脂质包覆(lipid - coated)的纳米Au棒浓度的长条图。
[0034]图8B为在37°C下细胞存活率(cell viability)与脂质包覆(lipid-coated)的纳米Au棒浓度的长条图。
[0035]图9A 为在 37°C下二氯二氢突光素(DCF, dichlorodihydrof Iuorescein)平均突光强度与脂质包覆(lipid - coated)的纳米Au棒浓度的长条图。
[0036]图9B为在4°C下DCF (dichlorodihydrofIuorescein)平均突光强度与脂质外皮(lipid - coated)的纳米Au棒浓度的长条图。[0037]图9C为在37°C下热休克蛋白质(HSP70)与脂质包覆(lipid - coated)的纳米Au棒浓度的长条图。
[0038]图1OA为细胞吸收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以下简称PBS)后照射波长780nm的光线后的照片。
[0039]图1OB为细胞吸收PBS后照射波长915nm的光线后的照片。
[0040]图1OC为细胞吸收纳米Au棒后照射波长780nm的光线后的照片。
[0041]图1OD为细胞吸收纳米Au棒后照射波长915nm的光线后的照片。
[0042]图1OE为蛋白caspase-3在吸收PBS或纳米Au棒并照射波长780nm与915nm的光线后,其平均荧光强度的长条图。
[0043]图11为肿瘤细胞的体积与各治疗方法的曲线图。
[0044]附图的符号简单说明:
[0045]1O2单重态氧;
[0046]10金属纳米颗粒;
[0047]11 光;
[0048]NP和NPs表示纳米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0049]本发明为一种对纳米金属颗粒进行光照后产生单重态氧(1O2 ),并通过单重态
氧进行细胞消灭的方法。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纳米金属颗粒是在特定的波长光线下进行照射,由于光发送光子能量能激发氧分子而生成单重态氧。在本发明中,纳米金属颗粒可为纳米金属球(metal nanosphere)、或纳米金属棒(metal nanorod)、或纳米金属壳(metalnanoshell)、或纳米金属氧化物、或纳米金属合金、或以不规则形状的纳米金属颗粒所实现。在另一实施例中,纳米金属颗粒是由纳米Au棒所实现。请同时参考图1A与图1B,图1A显示本发明的对纳米金属颗粒进行光照的示意图,图1B显示本发明纳米Au棒的穿透式电子显微镜(TEM)影像图。请注意,在另一实施例中,纳米金属颗粒也可以利用纳米银(Ag)颗粒或纳米钼(Pt)颗粒。
[0050]另外,对不同种类的纳米金属颗粒可利用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光照而激发生成单重态氧,例如:当纳米金属颗粒为纳米Au棒时,可利用波长范围为400~1200nm的光线进行光照,以激发氧分子生成单重态氧,在另一实施例中,亦可使用波长范围为650~1200nm的光线对纳米Au棒进行光照,以激发氧分子生成单重态氧。故,本发明的光线可为近红外光(near infrared light)所实现。再者,无机的纳米金属颗粒对于光的吸收率远大于有机光敏剂。
[0051]需注意的是,本发明的方法是操作于温度O—46°C之间,在此温度O—46°C间对纳米金属颗粒进行光照以激发氧分子生成单重态氧。而单重态氧生成量是依据激发光线的波长与纳米金属颗粒的径长比所决定,在一实施例中,单重态氧的数量与波长以及纳米金属颗粒的径长比成正比。
[0052]在本发明中,单重态氧可以直接由无机的纳米金属(例如:Au、或Ag、或Pt)颗粒通过敏化作用(sensitization)而生成,不需要再通过任何有机的光感物质(organicphotosensitizers)生成。另外,在本发明中,单重态氧进行环己烯的氢过氧化反应(Hydroperoxidation)时,其通过SOSG产生突光的发光波长约为1268nm,且单重态氧的磷光可由迭氮化钠(sodium azide)所抑制。
[005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单重态氧的发光波长(emission wavelength)为1260~1280nm,请参考图2A,图2A显示本发明利用纳米Au、Ag、以及Pt颗粒在重水(D2O)所激发生成的单重态氧的磷光发光光谱。其中,聚乙烯(poly vinyl pyrrolidone,以下简称PVP)于重水中,并使用波长254nm与508nm光进行照射,则没有检测到任何单重态氧的发光波长。由此可知,利用对纳米 Au、Ag、以及Pt颗粒以特定波长进行光照,才能检测出单重态氧的磷光发光光谱。
[0054]接着,请参考图2B,图2B显示本发明利用纳米Au、Ag、Pt颗粒的消光光谱(extinction spectra),以及单重态氧的磷光通过纳米Au、Ag、Pt颗粒在1270nm光照下的激发光谱(excitation spectra)。其中,可供长波长(1ngpass)通过的滤光片被设置于样品和检测器之间,用以过滤任何杂散光,以及短于波长850nm激发光的二次谐波。如图2A与图2B所示,在纳米Au、Ag、Pt颗粒于重水中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频带(plasmonresonance absorption bands)的发光波长为1264nm与1268nm。相反地,对照实验则没有使用任何纳米Au、Ag、Pt颗粒,而改利用PVP,则没有产生任何单重态氧(请参考图2A的PVP/D20线)。其中,对照实验已明确排除单线态氧发射信号是来自杂光、散射光、或O2与水的电荷转移复合物的可能性。因此,纳米Ag,Pt和Au颗粒可在H20由光激发形成单重态氧,而PVP在一实施例中亦可由十六烧溴化铵(CTAB)或三柠檬酸钠(trisodium citrate)所取代,同样可形成单重态氧。迭氮化钠是一种已知的单重态氧的电子转移猝灭剂(quencher),在较高浓度的迭氮化钠中,单重态氧的磷光强度会降低。
[0055]上述四种纳米金属颗粒具有一主要区域性表面等离子共振(localized surfaceplasmon resonance,以下简称LSPR)频带,其频带范围为398~1300nm (请参考图2B的实心虚线部份)。当纳米Ag颗粒由55nm减小至42nm时,激发光谱的最大位移是从504nm移动至529nm(请参考在图2B中的实线部份),由此激发光谱可以得知,若激发光波长长于660nm时,其所有纳米金属颗粒的单重态氧生成量可忽略不计。请回复参考图2B,比较纳米金属颗粒与其所对应的单重态氧的激发光谱可以了解,低能量表面状态的纳米金属颗粒具有较高效率与敏感性,以进行氧分子的能量转移而生成单重态氧;反之,高能量表面状态的纳米金属颗粒,转移LSPR能量至氧分子的效率较低。在激发光谱与吸收光谱之间的误差,是由于纳米金属颗粒接近于奥(azulene)及其衍生物,且不遵从卡萨定则(Kasha rule),且其等离子体(plasmonically)激发态的行为是强烈依赖于激发光波长。此结果是因为纳米金属颗粒的吸收与消光光谱是由许多非共轭和不同结晶面的局域型表面等离子共振构成的,且各纳米金属颗粒的LSPR是独立地运作。
[0056]接着请参考图3,图3显示本发明利用SOSG所产生的荧光强度与纳米金属颗粒的长条图。本实施例中利用纳米Au棒(Nano Au rods)在温度37°C中照射在不同波长的光,本实施例是使用无光照(黑暗)、波长550nm可见光、以及波长940nm可见光。其中,在波长940nm可见光照射下,其SOSG的荧光强度与纳米Au棒的浓度成正相关,如此一来,可证明ROS中关键的成份为单重态氧。
[0057]请参考图4A与图4B,图4A显示环己烯(cyclohexene)与单重态氧反应示意图,图4B显示环己烯在二氯甲烧-乙腈(dichloromethane-acetonitrile)的光诱导过氧化产物(photoinduced peroxidation product)在纳米Au、Ag、以及Pt颗粒或无纳米金属颗粒(于IOOW高压汞灯下时)的1H-NMR光谱图。在本实施例中,少量的重水D2O加入,可以帮助分散的纳米金属颗粒进行D-H与R-OOH质子交换。
[0058]对纳米金属颗粒于环己烯在二氯甲烷-乙腈中进行光照射,在本实施例中,是使用纳米Ag颗粒(半径约55nm)、纳米Au颗粒(半径约22nm)、以及纳米Pt颗粒(半径约IOnm),结果生成2-氢过氧环己烯(2-hydroperoxyl cyclohexene)(请参考图4A)。在环己烯生成2-氢过氧环己烯(2-hydroperoxyl cyclohexene)的氢过氧反应中,会产生单重态氧。通过1H-NMR光谱图观察一烯丙基(allyic)质子的讯号于δ =4.49ppm、两个乙烯基(vinyl)质子于δ =6.0与5.74ppm、以及一过氧化物(peroxide)质子在δ =8.5ppm均显示形成氢过氧环己烯(hydroperoxyl cyclohexene)。在本实施例的纳米Ag颗粒中,其中氢过氧讯号在δ =8.5ppm处是不存在的,因为当D2O被添加时,H-D交换是用以帮助分散的纳米金属颗粒。然而,生成氢过氧环己烯的过程中,通过光照于纳米金属颗粒有助于单重态氧的生成。又从氢过氧环己烯的1H-NMR光谱图中可以了解,使用纳米Ag颗粒效果高于纳米Pt颗粒或纳米Au颗粒。
[0059]在本发明中,为了进一步证实纳米金属颗粒的确可在光照射时生成单重态氧,故本实施例使用SOSG进行单重态氧的检测。其中,SOSG是一种已熟知的蒽荧光素衍生物(anthracene - fluor escein derivative),可以感测光照射时生成的单重态氧,除此之外,SOSG不会对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s)或超氧化物(superoxide)产生反应。在本实施例中,SOSG与单线态氧反应后形成过氧化物(endoperoxide), SOSG产生绿色突光,其发光波长为525nm。
[0060]请参考图5,图5显示在纳米Au、Ag、以及Pt颗粒或无纳米金属颗粒时,单重态氧感知器在重水中的荧光光谱。并通过100W高压汞灯进行照射2分钟,其激发光的波长为382nm。其中,右上方的插图显示四种不同溶液(纳米Au、Ag、以及Pt颗粒或无纳米金属颗粒时)在SOSG中所产生的突光。在光照射下的金属纳米颗粒,包括Ag, Pt和Au等纳米金属颗粒,且置于D2O中,结果SOSG产生的荧光发光波长为525nm。
[0061]由上述结果可以了解,金属纳米颗粒在光照射下确实可以生成单重态氧。在对照实验中,在无掺杂纳米金属颗粒的重水中,其SOSG所产生的荧光最弱(请参考图5中的椭圆圈处),可一并参考图3,以了解单纯由SOSG的敏化作用所生成单重态氧的数量远低于通过金属纳米颗粒经敏化作用所生成单重态氧的数量。
[0062]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单重态氧更能增加ROS的含量,请参考图6,图6显示检测细胞内ROS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我们利用DCFH-DA (2’,7’- 二氯荧光素二乙酸盐(2’,7’-dichlorfluorescein diacetate))进行检测细胞内ROS的浓度。首先,脂溶性的DCFH-DA可自由通过细胞膜,并在细胞内被水解成水溶性的DCFH并滞留细胞内,如遇有H2O2等自由基则会被氧化成为发绿色荧光的DCF,其所发散的荧光则可反映出细胞内ROS的浓度。
[0063]在本实施例中,检测ROS有以下步骤,步骤1:取用2X105cells/mL的细胞,且培养二十四小时并置放于一平台上;步骤2:利用PBS清洗细胞一次,并更换培养基(medium)以降低血清培养基(serum medium),再添加脂质包覆的纳米Au棒,并让其细胞吸收四小时;步骤3:分别同时在无光照(黑暗)、利用波长940nm进行光照四十分钟、以及利用波长550nm光照二小时;步骤4:立即供给细胞DCFH -DA并于37°C保温三十分钟,并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0064]请同时参考图7,图7显示细胞摄取(cellular uptake)率与脂质包覆的纳米Au棒浓度的长条图。其中,黑色长条图显示细胞未添加血清培养基时,细胞吸收脂质包覆的纳米Au棒的百分比;斜线长条图则显示,在添加血清培养基时,细胞吸收脂质包覆的纳米Au棒的百分比。故,由图7可以了解脂质包覆的纳米Au棒适合被细胞所吸收,且细胞吸收脂质包覆的纳米Au棒的数量与脂质包覆的纳米Au棒浓度成正比。
[0065]接着请同时参考图8A与图8B,图8A显示在4°C下细胞存活率(cell viability)与脂质包覆的纳米Au棒浓度的长条图。图8B显示在37°C下细胞存活率与脂质包覆的纳米Au棒浓度的长条图。
[0066]在本发明中,当ROS的增加,细胞DNA将被ROS所破坏,换言之,ROS的聚集作用会导致细胞的DNA、蛋白质、以及脂质膜受到破坏。故,此时细胞受到波长940nm的光线照射后,细胞将会迅速受到破坏。在此请注意,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操作于4°C与37°C中,此温度范围并不是光热疗法所运作的温度范围。因此,细胞被破坏是由单重态氧所破坏而非受到高温破坏。
[0067]为了证明单重态氧可增加ROS的含量,请同时参考图9A与图9B,图9A显示在37°C下DCF (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平均突光强度与脂质包覆(lipid -coated)的纳米Au棒浓度的长条图,图9B显示在4°C下DCF平均荧光强度与脂质包覆的纳米Au棒浓度的长条图。由图可以了解,在波长940nm光线照射下,DCF的平均荧光强度大于在波长540nm光线照射下或无光照(黑暗中)的DCF的平均荧光强度。因此,纳米Au棒可以通过近红外光(near infrared light)激发生成单重态氧。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通过DCF突光以定位纳米Au棒的位置,故纳米金属颗粒更具有定位的效果。
[0068]在此请注意,本发明更利用热休克蛋白质70 (70kilodalton heat shockproteins,以下简称HSP70)进行验证,由`于HSP70会形成一个结构使没有折迭的蛋白插入其中,协助蛋白质折迭,故为蛋白质折迭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且HSP70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请同时参考图9C,图9C显示在37°C下HSP70与脂质包覆的纳米Au棒浓度的长条图。由图可以了解,通过照射波长550nm的光,HSP70的含量比使用波长940nm的光照射,或在黑暗的含量更多。故可解释使用利用波长550nm的光进行照射,确实能使细胞受到热破坏。
[0069]除此之外,以单重态氧诱导蛋白caspase-3进行活化为已熟知技术。在本实施例中,我们利用蛋白caspase-3染色检测细胞死亡情况。请参考图10A~图10E,由图可以了解,蛋白caspase-3的数量(白色斑点处)与单重态氧的数量成正比,因此,当蛋白caspase-3照射780nm或915nm的光时,其蛋白caspase-3数量呈现增加,故可以说明单重态氧可直接影响蛋白caspase-3的运作。
[0070]由前述可以了解,本发明所指的细胞也可以是肿瘤细胞,换言之,本发明中,可适用于任何细胞。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我们使每只小老鼠皮下区域注入B16R)黑色素肿瘤模型。请参照图11,图11显示肿瘤细胞的体积与各治疗方法的曲线图,可由此对照肿瘤体积与各种治疗方法之间的关系,其中,η表示所使用小老鼠的数目。
[0071]在此请注意,本实施例中,分别使用光热疗法(ΡΤΤ)、速溶艾霉素注射剂(DoXorUbicin)、PDT于已注入B16R)黑色素肿瘤模型的小老鼠上进行对照实验。其中,每只小老鼠只接受一种方式治疗,使各治疗方法的成效可有所区隔。光热疗法是利用波长780nm光照射纳米Au棒,且操作温度大于46°C以上;PDT是利用波长915nm光照射纳米Au棒,使其激发产生单重态氧,操作温度是于O~46°C之间。由图11可以了解,利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8天后,PDT大幅增加B16R)黑色素肿瘤细胞的死亡率,其黑色素肿瘤的相对体积被控制于0.11,远小于PTT的10.2与艾霉素注射剂的23.8。如此一来,可以说明黑色素肿瘤细胞的确是被I3DT (用波长915nm光照射纳米Au棒,使其激发产生单重态氧且操作温度于O~46°C之间)所破坏。而其他治疗方法,例如:使用纳米Au棒但无光线照射、注射PBS并照射光线、注射PBS并无照射光线等,其黑色素肿瘤细胞的破坏效果不如tot。
[0072]在此进行说明,由于PTT是利用高温(大于46°C)进行细胞破坏,然而,黑色素肿瘤细胞内的温度与外在环境温度或生物体自身温度具有差异,因此,若小老鼠时的体温为20 0C与37°C时,则会有不一样的效果。理想的情况下,波长780nm光照射纳米Au棒,其光子能量会完全转换成热能,使黑色素肿瘤细胞内的温度增高以进行细胞破坏;但假如小老鼠的体温为20°C时,欲将其黑色素肿瘤细胞内的温度提高至大于46°C,则将会比小老鼠体温为37°C时来得更加困难,主要是因为体温或环境温度与黑色素肿瘤细胞内的温度有差异造成。因此,若生物体体温降低时,则PTT的效果将被强烈抑制^MPDT是通过单重态氧进行细胞破坏,且适用于O~46°C的温度,除了运作机制不同外,其细胞破坏的效果将不会受到体温或环境温度的影响。
[007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纳米金属颗粒可吸收近红外光,进而产生单重态氧,上述说明已阐述单重态氧可进一步转化为ROS进而破坏细胞,若使用于人体之外,则可进行细菌消灭,故本发明亦可作为近红外光可活化的光催化剂,近红外光可活化的光催化剂可利用室内灯光即可活化作用,不需要如现有技术而局限应用于靠太阳光照射的室外。
[0074]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法的金属纳米颗粒在特定温度下与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产生单重态氧。然而,单重态氧可以增加活性氧的数量,进而破坏细胞的DNA。再者,由前述的实验中,可以了解到细胞被破坏是由单重态氧。此外,在本发明中,PDT的细胞死亡率大于PTT。
[0075]以上虽以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但并不因此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行各种变形或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对纳米金属颗粒进行光照以消灭细胞的方法,包括: 于一温度下照射一波长的光线于该纳米金属颗粒; 该纳米金属颗粒依据该波长的光线激发氧分子以生成单重态氧;以及 该单重态氧消灭该纳米金属颗粒周围的细胞。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光线为近红外光。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该温度的范围为O~46°C。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该近红外光的波长范围为650~1200nm。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含: 该单重态氧增加活性氧分子的含量;以及 依据该活性氧分子进行细胞的去氧核糖核酸破坏以消灭细胞。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该纳米金属颗粒为金属球、或纳米棒、或金属纳米壳体、或不规则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含: 照射该近红外光于该纳米金属颗粒以产生荧光;以及 通过该荧光以定位该纳米金属颗粒的位置; 其中,该纳米金属颗粒通过单光子激发以产生该荧光。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当该纳米金属颗粒为金属纳米棒时,该波长范围为550 ~1200nm。
9.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该纳米金属颗粒为该近红外光可活化的光催化剂。
【文档编号】A61K41/00GK103656640SQ201310148169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
【发明者】黄国柱, 拉维 申请人:黄国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