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伤口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074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立体伤口敷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立体伤口敷料,包括一由泡绵制成的本体,该本体具有一呈平面状的底面、以及一向上凸起且呈弧形的顶面。借此,本发明的立体敷料可置入腔洞型伤口中,并以其顶面贴抵伤口内壁与腔洞底部,可有效吸收伤口渗液,且吸收渗液后仍能维持本体的完整性,方便使用者或医护人员清除并予更换。
【专利说明】立体伤口敷料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伤口敷料,特别关于一种立体伤口敷料,可有效吸收腔洞型伤口的渗液且方便使用者更换。
【背景技术】
[0002]腔洞型伤口包含任何原因所造成的组织缺损,并形成有深度的凹洞或腔室伤口。临床上腔洞型伤口大致可分为局部组织切除的术后伤口、受细菌感染而需将缝线拆除进行脓液排出的术后伤口、需进行清创处理的严重外伤及慢性伤口,如三或四级压疮、糖尿病溃瘍伤口以及足溃瘍伤口等。
[0003]用以照护腔洞型伤口的理想敷料需兼具以下特性:1.能置入腔室中并接触伤口底部、2.能吸收大量渗液、3.吸收渗液后仍维持完整性,以方便取出、4.不易与伤口表面产生沾黏。早期照护腔洞伤口以藻酸钙敷料为主,其柔软易填塞,且具良好的吸收能力,能够接触腔洞底部以吸收伤口渗液。其缺点为吸收伤口渗液后将转变为胶状,更换时医护人员无法整体取出,需多次清除残留于伤口床的敷料,不仅耗时且增加医疗人力成本。 [0004]除此之外,市面上有一种Aquace丨'蚊料,吸水力相当强,在临床上也被广泛使用
于腔洞型伤口。但其吸收水分后亦会转化为胶状,故在更换敷料时需多次清除残存胶状物,造成医疗人力的负担。
[0005]泡绵亦为一种应用于伤口敷料的高吸收材质,唯市面上泡绵敷料皆为平面片状,虽具有高吸收能力,以及吸收渗液后保持完整性,但不易填塞于腔洞内服贴于伤口内壁。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伤口敷料,使其可有效吸收腔洞型伤口的渗液且方便使用者更换。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立体伤口敷料,包括一由泡绵制成的本体,该本体具有一呈平面状的底面、以及一向上凸起且呈弧形的顶面。
[0008]其中,该底面呈圆形。
[0009]其中,该底面的直径为2~30cm,该顶面具有一顶点,该顶点与底面的距离大于顶面其它位置与底面的距离,该顶点至该底面的距离为I~10cm。
[0010]其中,该底面呈椭圆形。
[0011]其中,该底面具有一长轴与一短轴,长轴长度与短轴长度的比为5:4至5:1,长轴的长度为2~30cm,该顶面具有一顶点,该顶点与底面的距离大于顶面其它位置与底面的距离,该顶点至该底面的距离为I~10cm。
[0012]其中,该本体由聚氨酯(PU)、聚乙烯(PE)、聚乙烯醇(PVA)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所发泡而成。
[0013]借此,本发明的立体敷料可置入腔洞型伤口中,并以其顶面贴抵伤口内壁与腔洞底部,可有效吸收伤口渗液,且吸收渗液后仍能维持本体的完整性,方便使用者或医护人员清除并予更换。
[001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顶视图;
[0016]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0017]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置入伤口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顶视图;
[0019]图5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0020]图6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右视图。
[0021]其中,附图标记:
[0022]10立体伤口敷料 12本体
[0023]14底面16顶面
[0024]18顶点20腔洞型伤口
[0025]22底部30立体伤口敷料
[0026]32本体34底面
[0027]35长轴36短轴
[0028]38顶面39顶点
[0029]d 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30]请参阅图1至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立体伤口敷料10,该立体伤口敷料10具有一由泡绵制成的本体12,于本实施例中该泡绵由聚氨酯(PU)所发泡而成,实际制造时亦可选择聚乙烯(PE)、聚乙烯醇(PVA)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材质加以发泡成型。
[0031]该本体12具有一呈平面状的底面14、以及一向上凸起且呈弧形的顶面16,整体形成一半扁球体,该底面14呈圆形,底面14直径约10cm,该顶面16具有一顶点18,该顶点18与底面14的距离d大于顶面16其它位置与底面14的距离,该顶点18至该底面14的距离为 2cm。
[0032]本发明利用泡绵高吸水性的特性,将其压模成半扁球体,使用时将该顶面16朝向腔洞型伤口 20置入其中,如图3所示,使敷料10接触伤口 20底部22与内缘进行渗液吸收。本实施例PU泡绵吸水力达2.9~3.2ml/cm3,且吸收渗液后仍维持本体的完整性,更换时可轻易将敷料10取出,不需多次清洗处理,相较于现有伤口敷料,能更有效吸收伤口渗液,并可节省医疗人力成本,特别适用于面积较大的的腔洞伤口照护,如压疮、糖尿病溃疡伤口及进行清创处理的严重外伤及慢性伤口腔洞型伤口。
[0033]依据本发明的精神,该立体伤口敷料10的尺寸可加以变化来配合不同尺寸的伤口,例如:该底面14的直径为2~30cm均可,该顶点18至该底面14的距离为I~IOcm均
可。
[0034]此外,该立体伤口敷料10的形状亦可加以变化,如图4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立体伤口敷料30,其本体32形成半椭圆球状,底面34呈椭圆形,该椭圆形具有一长轴35与一短轴36,长轴35长度与短轴36长度的比为5:3,长轴35的长度为5cm,短轴36的长度为3cm,顶面38具有一顶点39,该顶点39至该底面34的距离d为
1.5cm。此实施例的敷料30适用于较窄形的的腔洞伤口,如局部组织切除的术后腔洞伤口或缝线拆除的术后伤口。
[0035]该立体伤口敷料30的尺寸可加以变化来配合不同尺寸的伤口,例如:长轴长度与短轴长度的比可为5:4至5:1,长轴的长度为2~30cm均可,该顶点至该底面的距离为I~IOcm均可。
[0036]需特别一提的是,若伤口的形状不规则,可将本发明的敷料加以修剪,并利用泡绵本体的弹性压置入伤口中,相较于现有平面状的敷料,使用上更为弹性,能更为服贴于伤口内壁,借以达成更好的渗液吸收效果,且由于敷料的底面为平面,故将敷料置入伤口后,敷料的底面将与周围皮肤表面齐平,方便包扎或胶带固定,且能避免外物意外勾卡,故本发明的敷料虽看似形状简单,却为一实用方便的极佳设计。
[0037]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 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立体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由泡绵制成,具有一呈平面状的底面、以及一向上凸起且呈弧形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该底面呈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该底面的直径为2~30cm,该顶面具有一顶点,该顶点与底面的距离大于顶面其它位置与底面的距离,该顶点至该底面的距离为1~1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该底面呈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该底面具有一长轴与一短轴,长轴长度与短轴长度的比为5:4至5:1,长轴的长度为2~30cm,该顶面具有一顶点,该顶点与底面的距离大于顶面其它位置与底面的距离,该顶点至该底面的距离为I~1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由聚氨酯、聚乙烯、聚乙烯醇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所发泡而成。
【文档编号】A61L15/24GK103989556SQ201410100372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8日
【发明者】柯泽豪, 林瑞祥, 周佩洵, 徐唯珊, 苏彦儒 申请人:科云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