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服骨架型环孢素a缓释微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62871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服骨架型环孢素a缓释微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一种口服骨架型环孢素A缓释微丸制剂,它由环孢素A固体分散体和亲水凝胶骨架材料经挤出滚圆制得。环孢素A固体分散体由环孢素A、聚维酮-K30、泊洛沙姆188、大豆磷脂组成;缓释微丸制剂由固体分散体、微晶纤维素、乳糖、羟丙甲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组成。本发明将固体分散技术与亲水凝胶骨架技术相结合,按照先速释后缓释的“双释药”原理,制备难溶药环孢素A缓释微丸制剂。结果显示,固体分散体显著提高了环孢素A的溶解度;缓释微丸在溶出介质中,2、6、12、24h累积释药率分别为27%、51%、76%、94%,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Beagle犬体内药动学结果显示,环孢素A缓释微丸相对于对照制剂,Cmax明显降低,Tmax、t1/2、MRT明显延长,缓释效果明显。
【专利说明】-种口服骨架型环抱轰A缓释微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难溶性药物口服缓释微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口服骨架 型环抱素A缓释微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据相关机构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有650亿美元的药品因生物利用度差而造成患 者药物治疗的浪费。目前由高通量药物筛选而得的活性物质约有40%是水难溶性的,难溶 性药物因其在水中溶解度小,药物难W被机体吸收,体内消除速度较快,血药浓度容易出现 峰谷现象,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低,且难W实现剂型的多样化。
[0003] 固体分散体的研究非常多,常用的制备方法是溶剂法、烙融法、溶剂-烙融法、共 研磨法。目前经抑A批准已上市的固体分散体药物大约有10种,包括瑞±诺华(Novartis) 公司的抗真菌药灰黄霉素;美国礼莱(Lilly)公司的抗焦虑药大麻隆;瑞±罗氏(Roche) 公司的抗病毒药沙奎那韦;日本藤泽药业(化jisawa)的免疫抑制药他克莫司;西安杨森制 药公司的抗真菌药伊曲康哇等。
[0004] 第H代高效免疫抑制剂环抱素A (切Closporine A,CsA)是一种从丝状真菌培养液 中分离出的的环肤。它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已被广泛用于肾脏,肝脏,也脏,肺,膜腺等 器官的移植W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0005] 目前,市售的环抱素A的主要剂型包括注射剂、口服液和软胶囊剂。由于该药水 溶性差,所W目前临床使用的环抱素A注射剂中加入了大量增溶剂一聚氧己帰當麻油 Kremo地or化),此辅料易导致胆汁齡积,过敏反应,肝肾毒性等。而口服环抱素A生物利 用度是很低的,该主要由于W下原因;(1)环抱素A具有规则环状结构,分子量很大,W致其 水溶性和肠道渗透性很差;(2)细胞膜上存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甜),它能够能 量依赖性的将环抱素A粟出细胞外;(3)肝的首过效应。因此,提高环抱素A的溶解度和生 物利用度已成为环抱素A研究的热点。
[0006] 目前,关于研究环抱素A的讨论很多,国内外专家提出了各种假想。(参 JaL M.民odriguez-Aller, B. Kaufmann, D. Guillarme, etal. In vivo characterisation of a novel water-soluble Cyclosporine A pro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dry eye disease[J]. Europea打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 ,2012 (80) :544 - 552. K. Mondon, M. Zeisser-Labouebe, R. Gurny, M. Holier. Novel Cyclosporin A formulations using MPEG - hexyl-substituted polylactide micelles: A suitability study[J].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2011 (77):56 - 65.杨志强,许洁,潘萍,等.环抱素A-pH敏感性纳米 粒的制备工艺和体外释药特性[J].中国新药杂志,2008, 17 (20) : 1783-1786.)这些方法都 增加了环抱素A的溶解度或是提高了环抱素A的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但是,他们几乎都 不太适合工业化生产。
[0007] 近几年缓释微丸技术发展迅速,工艺成熟,操作简单。(参见徐希明,余江南,朱源, 张正良.盐酸坦索罗辛缓释微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200910233724. X. 2010-4-21 ;朱家壁,杨燕,陈盛君.含硝苯地平和阿替洛尔的复方缓释微丸片及其制备 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200810025409. 3. 2008-9-10 ;何仲贵,孙英华,王永军,孙进.苦 参素或苦参碱缓释微丸及其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200710158669. 3. 2008-5-14.) 上述方法显示,缓释微丸技术应用非常广泛。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选用水溶性载体材料聚维丽,采用溶剂法制备环抱素A速释固体分散体, 利用固体分散体技术改善难溶性药物环抱素A的溶解度;再W环抱素A速释固体分散体为 原料,选择具有缓释作用的骨架型材料轻丙甲纤维素,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骨架型缓释微 丸制剂。本发明基于先速释后缓释的"双释药"机理,提供了一种制备释药平稳、生物利用 度高、给药次数少、患者顺应性好、稳定性好的口服骨架型环抱素A缓释微丸制剂的方法。
[0009]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 一种口服骨架型环抱素A缓释微丸制剂,其特征是;缓释微丸制剂包括W下质量 份;环抱素A固体分散体1份、微晶纤维素(MCC)O. 9-3份、乳糖0-1. 5份、轻丙甲纤维素 (HPMC)O. 1-1份、交联駿甲基纤维素轴(CC-Na)O-O. 45 ;所述的环抱素A固体分散体包括W 下质量份;环抱素Al份、聚维丽(PVP)-K301-5份、泊洛沙姆1880-2. 5份、大豆磯脂0. 5-1. 5 份。
[0011] 上述的口服骨架型环抱素A缓释微丸制剂,所述的轻丙甲纤维素可W是HPMC k4M 或 HPMC kIOOLV。
[0012] 一种制备上述的口服骨架型环抱素A缓释微丸制剂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0013] 步骤1.按上述的口服骨架型环抱素A缓释微丸制剂的处方,准确称取环抱素A、 聚维丽-K30、泊洛沙姆188和大豆磯脂,用无水己醇或丙丽溶解后,旋转蒸发至近干,置于 6(TC真空干燥箱中除去残余溶剂后,于-2(TC冰箱中冷冻化,再次放置于6(TC真空干燥箱 中干燥12h,粉碎,过80目筛,得固体分散体,备用;
[0014] 步骤2.按上述的口服骨架型环抱素A缓释微丸制剂的处方,称取步骤1所得固体 分散体与轻丙甲纤维素、微晶纤维素、乳糖、交联駿甲基纤维素轴,混匀后,加入双蒸水制软 材,将其投入Mini250挤出滚圆流化包衣机中,挤出滚圆,5(TC干燥,得缓释微丸。
[0015] 有益效果
[0016] 1.将固体分散技术与亲水凝胶骨架技术相结合,按照先速释后缓释的"双释药" 原理,制备难溶性药物环抱素A缓释微丸制剂,提高了环抱素A的溶解度,实现了缓释制剂 口服先快速起效,再平稳缓慢释药的目的。实验结果如下:选用水,0. Imol ? L-I肥1溶液、 P册.8PBS溶液、0. 1% SDS P册.8PBS溶液为介质,考察环抱素A原料药及固体分散体在该些 介质中的溶解度,结果见表1。由表1看出,环抱素A制成固体分散体后,显著提高了其在介 质中的溶解度;环抱素A固体分散体在体外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见图3,由图3看出,固 体分散体在60min内释放就达到了 90%,具有明显的增溶效果;口服骨架型环抱素A缓释 微丸制剂体外释放曲线见图4,由图4看出,在溶出介质中,2、6、12、2化环抱素A累积释药 率分别为27%、51%、76%、94%,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0017] 表 1

【权利要求】
1. 一种口服骨架型环孢素 A缓释微丸制剂,其特征是:缓释微丸制剂包括以下质量 份:环孢素 A固体分散体1份、微晶纤维素(MCC)O. 9-3份、乳糖0-1. 5份、羟丙甲纤维素 (HPMC)O. 1-1份、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O-O. 45份;所述的环孢素 A固体分散体包 括以下质量份:环孢素4 1份、聚维酮(?¥朽-1(301-5份、泊洛沙姆1880-2.5份、大豆磷脂 0· 5-1. 5 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服骨架型环孢素 A缓释微丸制剂,其特征是:所述的羟丙 甲纤维素是HPMC k4M或HPMC klOOLV。
3. -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服骨架型环孢素 A缓释微丸制剂的方法,其特征是它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服骨架型环孢素 A缓释微丸制剂的处方,称取环孢素 A、 聚维酮-K30、泊洛沙姆188和大豆磷脂,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溶解后,旋转蒸发至近干,置于 60°C真空干燥箱中除去残余溶剂后,于-20°C冰箱中冷冻4h,再次放置于60°C真空干燥箱 中干燥12h,粉碎,过80目筛,得固体分散体,备用; 步骤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服骨架型环孢素 A缓释微丸制剂的处方,称取步骤1所 得固体分散体与羟丙甲纤维素、微晶纤维素、乳糖、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匀后,加入双蒸 水制软材,将其投入Mini250挤出滚圆流化包衣机中,挤出滚圆,50°C干燥,得缓释微丸。
【文档编号】A61K9/16GK104224732SQ201410514157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9日
【发明者】徐希明, 姜冬梅, 余江南, 朱源, 王强 申请人:江苏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