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内营养自微乳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5923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供营养能量补充剂,制备成肠内营养自微乳,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



背景技术:

微乳(microemulsion)概念最早由Hoar-HSchulman于1943年首次提出,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自发形成的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低黏度、各向同性且热力学稳定的溶液体系。随着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微乳剂方面新技术与新剂型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乳剂的品种。纳米乳(nanoemulsion) 是粒径为10~100nm 的乳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统,其乳滴多为球形,大小比较均匀,透明或半透明,经热压灭菌或离心也不能使之分层,通常属热力学稳定系统。纳米乳只要各组分比例适当,可自发形成,且油水相的加入顺序对其性质无影响,微乳这些特有的性质与其胶体化学结构紧密相关,决定了它是一种热力学稳定的“临界”系统。亚微乳(submicroemulsion)粒径在100~1000nm之间,外观不透明,呈浑浊或乳状,稳定性也不如纳米乳,虽可热压灭菌,但灭菌时间太长或重复灭菌,也会分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系统。纳米乳和亚微乳曾总称为微乳(microemulsion)。

微乳液的制备可以通过两种技术方式产生:(1) 基于相的自发乳化过程,即通过精确混合各组分一步完成;(2) 基于外界供能的制备方法,为减小表面活性剂用量增大而产生的毒性,并获得理想粒径的微乳,使用相应的设备( 如高压均质机等) 进行乳化。

近年来对微乳化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微乳液配方的探索,尤其是对其中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得到性能更为优异绿色的活性剂产品;2. 利用乳化设备制备表面活性剂含量低的微乳液;3. 利用微乳化技术制备微小乳状液;4. 微乳化技术适用范围的拓展,例如利用微乳化技术将固态油性物质和聚合物分散成微乳液或者微小乳状液。

本发明的肠内营养乳剂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服用后在生理体温、胃肠道蠕动作用下,遇水或胃肠液分散成纳米级的微乳颗粒,非常有利于人体的吸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肠内营养组合物,包含以下组方: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溶性糖类、乳化剂、助乳化剂组成。其蛋白质来源于谷蛋白,大豆蛋白,乳清蛋白等一种或几种组合物,脂肪来源于不饱和脂肪酸酯植物油、植物油、矿物油、精油、中链甘油酸酯、合成油酸乙酯、油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物;维生素选自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水溶性维生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物; 矿物质包含镁、钙、铁、锌、硒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水溶性多糖类物质,所述多糖类物质可选自甘露醇、乳糖、蔗糖、异麦芽酮糖、山梨醇等中的至少一种;乳化剂包含非离子型乳化剂和离子型乳化剂,其中非离子乳化剂来源于聚氧乙烯化的天然氢化植物油、山梨醇脂肪酸酯( 吐温)、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蔗糖酯等中的至少一种,离子型乳化剂可选自硬脂酸盐、硬脂酰乳酸盐、棕榈酸盐、谷氨酸盐等中的至少一种;助乳化剂选自甘油、丙二醇、乙二醇、乙醇等短链醇类中的至少一种。

按照肠内营养自微乳的制备流程:

a、分别将水溶性的物质溶于水相,油溶性物质溶于油相,然后在磁力搅拌器或机械搅拌釜的搅拌中,将油相加入到水相中;

b、两相搅拌至乳液透明后,再继续搅拌0.5-1h。

该方法制备自微乳,操作简单,载油量高,能减少固体产品结晶、析出,具有较宽的应用保存温度范围,提高了乳液的稳定性,使所得产品具有更广泛的地域应用性和运输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示例1:

将油相以10 ml/min的速度,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加入到水相中,水相的温度为35°,磁力搅拌500 r/min。将两相搅拌至乳液透明后,再继续搅拌0.5h。

实施示例2:

将油相以20 ml/min的速度,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加入到水相中,水相的温度为45°,磁力搅拌500 r/min。将两相搅拌至乳液透明后,再继续搅拌0.5h。

实施示例3:

将油相以30 ml/min的速度,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加入到水相中,水相的温度为55°,磁力搅拌500 r/min。将两相搅拌至乳液透明后,再继续搅拌0.5 h。

将上述制备的三个样品,对其稳定性进行检测。

取样品4 ml 加入离心管中,5000 r/min 离心5 min后,看底部的沉淀量,测沉淀厚度是否<0.5 cm。

检测结果:三个样品均符合标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