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丹参酮乳膏制备工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2649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为一种丹参酮乳膏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研究认为色素斑的形成与脑垂体分泌功能失调关系较大,因为垂体所产生的黑色素生成激素能减少皮肤中硫基的含量和增加血清铜离子而使色素沉着,在面部形成色素斑块;而中医认为系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成斑。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是发生在皮脂腺丰富部位的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黄褐斑也称肝斑,为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多对称蝶形分布于颊部,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雀斑女性较多,其数目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鼻部和两颊,可累及颈、肩、手背等暴露部位,非暴露部位无皮疹,损害为浅褐或暗褐色针头大小到绿豆大斑疹,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散在或群集分布,孤立不融合,无自觉症状,夏季经日晒后皮疹颜色加深、数目增多,冬季则减轻或消失。

丹参(Salvia milfirrhiza Bge.)为唇形科植物的干燥根及根茎,恰巧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达到祛斑的功效。丹参酮为丹参中脂溶性的主要有效成分,现已证实丹参酮具有显著降低过氧化脂质含量和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作用以及抗菌、消炎、抗氧化、雌激素样作用、神经保护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痤疮、脂溢性皮炎、色素沉着有显著疗效。丹参酮为脂溶性物质,其中丹参酮IIA几乎不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约7μg/ml。因此如果想对皮肤色斑等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寻找一种能够使丹参酮溶解并快速渗透皮肤的方法。本发明将丹参酮制成乳膏剂,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根据丹参酮的相关药理作用,都对以上病症具有治疗作用,因此需要探索合适的方法以适宜的剂型进行对症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种丹参酮乳膏制备 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丹参酮乳膏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丹参酮:将丹参药材加入醇中回流提取,煎煮液减压浓缩,得稠膏;

(2)纯化丹参酮:将稠膏上大孔树脂柱,8-12倍量的水洗脱,10-15倍量的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稀膏;稀膏室温静置,过滤,沉淀干燥,即得丹参酮精制品;

(3)制备乳膏剂水相:将蒸馏水煮沸后,冷却至75-85℃,加入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和尼泊金丙酯混匀,即得乳膏剂水相;或者将蒸馏水煮沸后,冷却至75-85℃,加入丙二醇、甘油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匀,即得乳膏剂水相;

(4)制备乳膏剂油相:将硬脂酸、凡士林、十八醇和液体石蜡混合后,加热至80℃;

(5)乳膏剂的制备:在步骤(4)的乳膏剂油相中边搅拌边加入丹参酮精制品,再边搅拌边加入水相使乳化,降温至45-55℃停止搅拌,降至室温,即得。

步骤(1)中,所述醇为甲醇或乙醇,醇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90-95%,醇的质量为丹参药材质量的6-8倍,回流温度为65-80℃,回流提取次数为1-3次,回流提取时间为1-3h;减压回收温度为70-75℃;稠膏相对密度为1.2-1.5。

步骤(2)中,所述大孔树脂为D101大孔树脂、D101-I大孔树脂或AB-8型大孔树脂,液柱比为1:(8~10);稀膏的相对密度为1.0-1.2;丹参酮精制品为丹参酮IIA、丹参酮II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的混合物,其中丹参酮IIA含量在45%以上,隐丹参酮含量在40%以上。

步骤(3)中,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尼泊金丙酯和水的用量比为(6-10)g:(0.6-1.0)g:(0.06-0.10)g:300ml;所述丙二醇、甘油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水的用量比为(25-35)g:(25-35)g:(2-8)g:500ml。

步骤(4)中,硬脂酸、凡士林、十八醇和液体石蜡的质量比为(10-20):(20-30):(10-20):(40-50)。

步骤(5)中,丹参酮量为乳膏剂油相质量的1-2%。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丹参酮乳膏制备方法以丹参为原料,一次性得到丹参酮乳膏,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化生产,经临床应用对青春痘、黄褐斑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方法通过乙醇粗提取丹参后用大孔树脂精制技术,得到含量较高的丹参酮精 制品,同时寻找到合适的基质作为丹参酮的载体,应用乳膏剂的形式,使丹参酮能够作为合适的剂型,很快渗入皮肤,可以快速吸收,对病症具有治疗效果。目前西药治疗痤疮、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病容易引起过敏反应,而且效果不是太理想,本发明经过使用对上述病症具有很好的疗效,应用领域广泛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提取丹参酮:将四川产地的丹参药材切成段,加入6倍质量的95%乙醇中80℃回流提取1h,滤渣重复操作1次,煎煮液70℃减压浓缩,得稠膏,稠膏相对密度为1.3;

(2)纯化丹参酮:将稠膏上D101大孔树脂,上样液柱比为1:8,10倍量的水洗脱,15倍量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稀膏,稀膏的相对密度为1.1;稀膏室温静置,过滤,沉淀干燥,即得丹参酮精制品;其中,丹参酮精制品为丹参酮IIA、丹参酮II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的混合物,其中丹参酮IIA含量在45%以上,隐丹参酮含量在40%以上;

(3)制备乳膏剂水相:将蒸馏水煮沸后,冷却至80℃,加入用量比为8g:0.8g:0.08g:300ml的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和尼泊金丙酯混匀,即得乳膏剂水相;

(4)制备乳膏剂油相:将质量比为15g:25g:15g:45g的硬脂酸、凡士林、十八醇和液体石蜡混合后,加热至80℃;

(5)乳膏剂的制备:在步骤(4)的乳膏剂油相中边搅拌边加入丹参酮精制品,丹参酮精制品的质量为乳膏剂油相质量的2%,再边搅拌边加入水相使乳化,降温至50℃停止搅拌,降至室温,即得。

得出的产品其有效成分含量(以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计)及保留率见表1。

表1

实施例2

丹参酮乳膏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丹参酮:将山东等产地的丹参药材切成段,加入7倍质量的93%乙醇中65-80℃ 回流提取1h,滤渣重复操作1次,煎煮液75℃减压浓缩,得稠膏,稠膏相对密度为1.2;

(2)纯化丹参酮:将稠膏上D101-I大孔树脂,上样液柱比为1:9,10倍量的水洗脱,13倍量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稀膏,稀膏的相对密度为1.1;稀膏室温静置,过滤,沉淀干燥,即得丹参酮精制品;其中,丹参酮精制品为丹参酮IIA、丹参酮II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的混合物,其中丹参酮IIA含量在45%以上,隐丹参酮含量在40%以上;

(3)制备乳膏剂水相:将蒸馏水煮沸后,冷却至80℃,加入用量比为30g:30:5:500ml的丙二醇、甘油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匀,即得乳膏剂水相;

(4)制备乳膏剂油相:将质量比为15g:25g:15g:45g的硬脂酸、凡士林、十八醇和液体石蜡混合后,加热至80℃;

(5)乳膏剂的制备:在步骤(4)的乳膏剂油相中边搅拌边加入丹参酮精制品,丹参酮精制品的质量为乳膏剂油相质量的1.5%,再边搅拌边加入水相使乳化,降温至50℃停止搅拌,降至室温,即得。

得出的产品其有效成分含量(以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计)及保留率见表2。

表2

实施例3

丹参酮乳膏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丹参酮:将四川产地的丹参药材切成段,加入8倍质量的90%乙醇中80℃回流提取1h,滤渣重复操作1次,煎煮液75℃减压浓缩,得稠膏,稠膏相对密度为1.4;

(2)纯化丹参酮:将稠膏上AB-8型大孔树脂,上样液柱比为1:10,10倍量的水洗脱,10倍量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稀膏,稀膏的相对密度为1.1;稀膏室温静置,过滤,沉淀干燥,即得丹参酮精制品;其中,丹参酮精制品为丹参酮IIA、丹参酮II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的混合物,其中丹参酮IIA含量在45%以上,隐丹参酮含量在40%以上;

(3)制备乳膏剂水相:将蒸馏水煮沸后,冷却至80℃,加入用量比为8g:0.8g:0.08g: 300ml的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和尼泊金丙酯混匀,即得乳膏剂水相;

(4)制备乳膏剂油相:将质量比为15:25:15:45的硬脂酸、凡士林、十八醇和液体石蜡混合后,加热至80℃;

(5)乳膏剂的制备:在步骤(4)的乳膏剂油相中边搅拌边加入丹参酮精制品,丹参酮精制品的质量为乳膏剂油相质量的1%,再边搅拌边加入水相使乳化,降温至50℃停止搅拌,降至室温,即得。

得出的产品其有效成分含量(以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计)及保留率见表3。

表3

实施例4

丹参酮乳膏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丹参酮:将四川产地的丹参药材切成段,加入7倍质量的95%乙醇中80℃回流提取1h,滤渣重复操作1次,煎煮液73℃减压浓缩,得稠膏,稠膏相对密度为1.2;

(2)纯化丹参酮:将稠膏上AB-8型大孔树脂,上样液柱比为1:9,10倍量的水洗脱,12倍量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稀膏,稀膏的相对密度为1.0;稀膏室温静置,过滤,沉淀干燥,即得丹参酮精制品;其中,丹参酮精制品为丹参酮IIA、丹参酮II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的混合物,其中丹参酮IIA含量在45%以上,隐丹参酮含量在40%以上;

(3)制备乳膏剂水相:将蒸馏水煮沸后,冷却至80℃,加入用量比为30g:30g:5g:500ml的丙二醇、甘油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匀,即得乳膏剂水相;

(4)制备乳膏剂油相:将质量比为15:25:15:45的硬脂酸、凡士林、十八醇和液体石蜡混合后,加热至80℃;

(5)乳膏剂的制备:在步骤(4)的乳膏剂油相中边搅拌边加入丹参酮精制品,丹参酮精制品的质量为乳膏剂油相质量的2%,再边搅拌边加入水相使乳化,降温至50℃停止搅拌,降至室温,即得。

得出的产品其有效成分含量(以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计)及保留率见表4。

表4

实施例5

丹参酮乳膏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丹参酮:将四川产地的丹参药材切成段,加入8倍质量的95%乙醇中80℃回流提取1h,滤渣重复操作1次,煎煮液70℃减压浓缩,得稠膏,稠膏相对密度为1.2;

(2)纯化丹参酮:将稠膏上AB-8型大孔树脂,上样液柱比为1:8,10倍量的水洗脱,13倍量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稀膏,稀膏的相对密度为1.2;稀膏室温静置,过滤,沉淀干燥,即得丹参酮精制品;其中,丹参酮精制品为丹参酮IIA、丹参酮II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的混合物,其中丹参酮IIA含量在45%以上,隐丹参酮含量在40%以上;

(3)制备乳膏剂水相:将蒸馏水煮沸后,冷却至75-85℃,加入用量比为30g:30g:5g:500ml的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和尼泊金丙酯混匀,即得乳膏剂水相;

(4)制备乳膏剂油相:将质量比为15:25:15:45的硬脂酸、凡士林、十八醇和液体石蜡混合后,加热至80℃;

(5)乳膏剂的制备:在步骤(4)的乳膏剂油相中边搅拌边加入丹参酮精制品,丹参酮精制品的质量为乳膏剂油相质量的2%,再边搅拌边加入水相使乳化,降温至50℃停止搅拌,降至室温,即得。

得出的产品其有效成分含量(以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计)及保留率见表5。

表5

实施例6

丹参酮乳膏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丹参酮:将四川产地的丹参药材切成段,加入6倍质量的95%甲醇中65℃回流提取3h,煎煮液70℃减压浓缩,得稠膏,稠膏相对密度为1.2;

(2)纯化丹参酮:将稠膏上D101大孔树脂,上样液柱比为1:8,8倍量的水洗脱,10倍量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稀膏,稀膏的相对密度为1.0;稀膏室温静置,过滤,沉淀干燥,即得丹参酮精制品;其中,丹参酮精制品为丹参酮IIA、丹参酮II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的混合物,其中丹参酮IIA含量在45%以上,隐丹参酮含量在40%以上;

(3)制备乳膏剂水相:将蒸馏水煮沸后,冷却至85℃,加入用量比为10g:0.6g:0.10g:300ml的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和尼泊金丙酯混匀,即得乳膏剂水相;

(4)制备乳膏剂油相:将质量比为20:30:10:40的硬脂酸、凡士林、十八醇和液体石蜡混合后,加热至80℃;

(5)乳膏剂的制备:在步骤(4)的乳膏剂油相中边搅拌边加入丹参酮精制品,丹参酮精制品的质量为乳膏剂油相质量的1%,再边搅拌边加入水相使乳化,降温至55℃停止搅拌,降至室温,即得。

得出的产品其有效成分含量(以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计)及保留率见表6。

表6

实施例7

丹参酮乳膏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丹参酮:将四川产地的丹参药材切成段,加入8倍质量的90%甲醇中70℃回流提取1h,滤渣重复操作重复1-3次,煎煮液75℃减压浓缩,得稠膏,稠膏相对密度为1.5;

(2)纯化丹参酮:将稠膏上D101-I大孔树脂,上样液柱比为1:10,12倍量的水洗脱, 15倍量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稀膏,稀膏的相对密度为1.2;稀膏室温静置,过滤,沉淀干燥,即得丹参酮精制品;其中,丹参酮精制品为丹参酮IIA、丹参酮II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的混合物,其中丹参酮IIA含量在45%以上,隐丹参酮含量在40%以上;

(3)制备乳膏剂水相:将蒸馏水煮沸后,冷却至75℃,加入用量比为6g:1.0g:0.06g:300ml的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和尼泊金丙酯混匀,即得乳膏剂水相;

(4)制备乳膏剂油相:将质量比为10:20:20:50的硬脂酸、凡士林、十八醇和液体石蜡混合后,加热至80℃;

(5)乳膏剂的制备:在步骤(4)的乳膏剂油相中边搅拌边加入丹参酮精制品,丹参酮精制品的质量为乳膏剂油相质量的2%,再边搅拌边加入水相使乳化,降温至45℃停止搅拌,降至室温,即得。

得出的产品其有效成分含量(以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计)及保留率见表7。

表7

实施例8

丹参酮乳膏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丹参酮:将四川产地的丹参药材切成段,加入6倍质量的95%甲醇中65℃回流提取3h,煎煮液70℃减压浓缩,得稠膏,稠膏相对密度为1.2;

(2)纯化丹参酮:将稠膏上D101大孔树脂,上样液柱比为1:8,8倍量的水洗脱,10倍量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稀膏,稀膏的相对密度为1.0;稀膏室温静置,过滤,沉淀干燥,即得丹参酮精制品;其中,丹参酮精制品为丹参酮IIA、丹参酮II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的混合物,其中丹参酮IIA含量在45%以上,隐丹参酮含量在40%以上;

(3)制备乳膏剂水相:将蒸馏水煮沸后,冷却至75℃,加入用量比为25g:35g:2g: 500ml的丙二醇、甘油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匀,即得乳膏剂水相;

(4)制备乳膏剂油相:将质量比为20:30:10:40的硬脂酸、凡士林、十八醇和液体石蜡混合后,加热至80℃;

(5)乳膏剂的制备:在步骤(4)的乳膏剂油相中边搅拌边加入丹参酮精制品,丹参酮精制品的质量为乳膏剂油相质量的1%,再边搅拌边加入水相使乳化,降温至55℃停止搅拌,降至室温,即得。

得出的产品其有效成分含量(以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计)及保留率见表8。

表8

实施例9

丹参酮乳膏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丹参酮:将四川产地的丹参药材切成段,加入8倍质量的90%甲醇中70℃回流提取1h,滤渣重复操作重复1-3次,煎煮液75℃减压浓缩,得稠膏,稠膏相对密度为1.5;

(2)纯化丹参酮:将稠膏上D101-I大孔树脂,上样液柱比为1:10,12倍量的水洗脱,15倍量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稀膏,稀膏的相对密度为1.2;稀膏室温静置,过滤,沉淀干燥,即得丹参酮精制品;其中,丹参酮精制品为丹参酮IIA、丹参酮II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的混合物,其中丹参酮IIA含量在45%以上,隐丹参酮含量在40%以上;

(3)制备乳膏剂水相:将蒸馏水煮沸后,冷却至85℃,加入用量比为35g:25g:8g:500ml的丙二醇、甘油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匀,即得乳膏剂水相;

(4)制备乳膏剂油相:将质量比为10:20:20:50的硬脂酸、凡士林、十八醇和液体石蜡混合后,加热至80℃;

(5)乳膏剂的制备:在步骤(4)的乳膏剂油相中边搅拌边加入丹参酮精制品,丹参酮 精制品的质量为乳膏剂油相质量的2%,再边搅拌边加入水相使乳化,降温至45℃停止搅拌,降至室温,即得。

得出的产品其有效成分含量(以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计)及保留率见表9。

表9

动物实验

皮肤刺激试验:剃掉家兔背上的毛约3.0㎝2,让家兔休息24h,等到剃毛部位的刺激痊愈,取0.6g本品均匀在兔子背上涂成薄层,36h后观察家兔皮肤,并未发现红斑、水肿、疹块等现象。

眼粘膜测定方法:在家兔眼内睑涂敷0.30g本品,2h内每隔0.5h观察1次,36h后再观察1次,均未发现眼结膜出现水肿、充血、流泪、畏光及骚动不安现象出现。

过敏试验:剃去豚鼠背上的毛,24h后在剃毛区域图上0.15g本品,连续3天,在第14天再重复一次,以致敏。14天后再给药以激发过敏反应。8h后除掉药物,分别在24h、36h、48h、72h观察皮肤反应,均无红肿、水肿和其他皮肤过敏反应。

对比例:以丹参酮乳膏和抗皱祛斑膏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0。

表10

本发明找出了一种精致丹参酮并制成乳膏剂的方法,而且该剂型对青春痘、脂溢性皮炎、色素沉着等具有很好的疗效,解决患者困扰多年的病症。该技术主要的贡献就是 精致丹参酮含量可以达到40%以上,并制成乳膏剂造福人民,治疗了肝郁气滞等的相关疾病,因此该技术很有临床应用价值。

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具体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表达的技术方案的具体组合,包括其所有的组合方案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