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猪圆环病和/或蓝耳病的中药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5454阅读:8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猪圆环病和/或蓝耳病的中药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缩写:PCV)是迄今发现的一种最小的动物病毒。现已知PCV有两个血清型,即PCV1和PCV2。PCV1为非致病性的病毒。PCV2为致病性的病毒,它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的主要病原。本病最早发现于加拿大(1991),很快在欧美及亚洲一些国家包括我国发生和流行,除PMWS外,PDN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NP(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RDC(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繁殖障碍、先天性颤抖、肠炎等疾病亦与PCV2感染有重要关联。PCV2及其相关的猪病,死亡率10%~30%不等,较严重的猪场在暴发本病时死亡率高达40%,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已被世界各国的兽医与养猪业者公认为是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之后新发现的引起猪免疫障碍的重要传染病。

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本病的病原又名莱利斯塔病毒(Lelysted virus)为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c)、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irus)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PRRSV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持续性感染是PRRS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PRRSV可在感染猪体内存在很长时间。

中兽药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内容、内涵丰富,几千年来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兽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疗效持久,没有或者很

少有副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畜产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提高,振兴与发展我国传统的中兽药成为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

为了充分挖掘中医药宝库,搭建绿色养殖平台,探索中药健康养殖之路,探索复方中药制品对蓝耳病毒及圆环病毒的影响,以减少、控制甚至放弃养殖业主对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依赖性使用成为必然趋势。但在制备方法上传统工艺只是将几味药进行简单的粉碎、过筛、混合,即得。其粉碎粒度很粗,内服吸收不好,粉碎过程中的高温也使部分有效成分损失,进一步降低了产品药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中药散剂,该中药散剂能够对圆环病和蓝耳病同时有效,对病毒的清除率达到了90%以上。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猪圆环病和/或蓝耳病的中药散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黄连25~35份、黄芩55~65份、黄柏55~65份、栀子40~50份、板蓝根55~65份、大青叶55~65份、大黄25~35份、石膏55~65份、玄明粉55~65份、金银花35~45份、连翘25~35份、黄芪25~40份、党参25~40份、茯苓35~45份、八角茴香2~4份、小茴香2~4份。

进一步的,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黄连30份、黄芩60份、黄柏60份、栀子45份、板蓝根60份、大青叶60份、大黄30份、石膏60份、玄明粉60份、金银花40份、连翘30份、黄芪30份、党参30份、茯苓40份、八角茴香2份、小茴香3份。

一种用于猪圆环病和/或蓝耳病的中药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重量份数分别称取原料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板蓝根、大青叶、大黄、石膏、玄明粉、金银花、连翘、黄芪、党参、茯苓、八角茴香、小茴香,备用;

S2:将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板蓝根、大青叶、大黄、石膏、玄明粉、黄芪、党参、茯苓混合后粉碎,过24~80目筛,得粗粉;

S3:将粗粉在低温条件下继续粉碎,在粗粉的粉碎过程中,陆续掺入金银花、连翘、八角茴香和小茴香与步骤S2所得的粗粉一起粉碎,粉碎后过200~400目筛,得细粉;

S4:将步骤S3中所得的细粉装入混合机中混合均匀,进行分装,包装,即得中药散剂。

进一步的,步骤S3中所述低温条件为0~4℃。

进一步的,步骤S3中所述低温条件通过在粉碎机壳中通入低温冷却水而实现。

进一步的,步骤S3中,在粗粉的粉碎过程中,陆续惨入金银花、连翘、八角茴香和小茴香与步骤S2所得的粗粉一起粉碎,粉碎后过300目筛。

进一步的,中药散剂为黄色至黄褐色的粉末;气香、味苦、微涩;薄层鉴别能检出黄连、栀子、黄芩、大黄、绿原酸;水分含量≤10%;外观均匀度应呈现均匀的色泽,无花纹、色斑。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猪圆环病和/或蓝耳病的中药散剂在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猪圆环病和/或蓝耳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在制备用于治疗猪圆环病和/或蓝耳病时,所述中药散剂的使用剂量为:

①每吨水或者饲料中加入3.5kg~4.5kg的中药散剂,自由采食,连用7~14天;优选的,每吨水或者饲料中加入4kg;

或②按照与猪的体重比为0.2g/kg~0.4g/kg的比例,将中药散剂与饲料混合均匀,内服,每天2次,连用7~14天。

在制备用于预防猪圆环病和/或蓝耳病的药物时,所述中药散剂的使用剂量为:

①每吨水或者饲料中加入1.5kg~2.5kg的中药散剂,自由采食,连续喂养4周;

或②按照每吨饲料中加入1.5kg~2.5kg的中药散剂,计算全天需喂养的中药散剂的总量,将其加入少量的饲料一次性饲喂,连续喂养4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中药散剂对圆环病毒及蓝耳病毒的清除率达到了90%以上,清除效率高。

2、能够快速激活免疫机能,增强自身抗感染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率。

3、阻止病毒复制,控制病毒蔓延,降低圆环、蓝耳发病率。

4、调节巨噬细胞功能,控制隐性蓝耳病发生与发展。

5、本发明提供的中药散剂对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坏死杆菌、李氏杆菌、附红细胞体等均有强大杀伤力,有效控制肠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败血症、各种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6、本发明在制备该中药散剂时,采用了在低温条件下加入易挥发的成分,降低该成分的挥发性,提高中药散剂的药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猪圆环病和/蓝耳病的中药散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中所提及的中药饮片均符合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的标准。

在本发明的配方中: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栀子泻火解毒,清热利尿,凉血;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破积行瘀;

石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玄明粉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金银花清热解毒,散热疏风;

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宁心;

八角茴香温阳散寒,理气止痛;

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诸药合用,有泻火解毒、清热解毒,泻火通便。主治三焦实热,疮黄肿毒,发热,粪干。临床可用于各种细菌性、病毒性疾病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自身抗感染能力,能有效降低猪圆环、蓝耳等病毒性疾病的发病率。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猪圆环病和/或蓝耳病的中药散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黄连25~35份、黄芩55~65份、黄柏55~65份、栀子40~50份、板蓝根55~65份、大青叶55~65份、大黄25~35份、石膏55~65份、玄明粉55~65份、金银花35~45份、连翘25~35份、黄芪25~40份、党参25~40份、茯苓35~45份、八角茴香2~4份、小茴香2~4份。

如图1,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猪圆环病和/或蓝耳病的中药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重量份数分别称取原料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板蓝根、大青叶、大黄、石膏、玄明粉、金银花、连翘、黄芪、党参、茯苓、八角茴香、小茴香,备用;

S2:将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板蓝根、大青叶、大黄、石膏、玄明粉、黄芪、党参、茯苓混合后粉碎,过24~80目筛,得粗粉;

S3:将粗粉在低温条件下(0~4℃)继续粉碎,在粗粉的粉碎过程中,陆续掺入金银花、连翘、八角茴香和小茴香与步骤S2所得的粗粉一起粉碎。粉碎后过200~400目筛,优选的,过300目筛,得细粉;

可采用在粉碎机壳中通入循环的低温冷却水或其他的方式,使整个粉碎过程保持在低温条件下(0~4℃)进行。低温粉碎有效保护了在粉碎过程中一些成分因温度过高而造成的损失,提高中药散剂的药效。

在粉碎的过程中,先粉碎的粗粉可及时将油性成分吸收,使其不再附着于粉碎机或筛孔。

另外,本发明中产品的粉碎细度达到了200~400目,传统生产粉碎细度一般在24~100目。200目的粒度达到了74μm,300目的粒度达到了48μm,属于中药超微粉。中药超微粉碎后,对于一般药材,在该细度条件下的细胞破壁率可达60%以上。细胞经破壁后细胞内的有效成分充分暴露出来,药物的释放速度及释放量会大幅提高,可混料使用,也可在水溶液中均匀悬浮而采用饮水给药,可明显增加内服制剂在体内的溶解吸收程度,并有用较小剂量达到或超过一般粉碎原方的疗效。

S4:将步骤S3所得的细粉装入混合机中进行总混30min,使细粉充分混合均匀,再进行分装,包装,即得中药散剂。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猪圆环病和/或蓝耳病的中药散剂的性状为黄色至黄褐色的粉末;气香、味苦、微涩;薄层鉴别应能检出黄连、栀子、黄芩、大黄、绿原酸;参照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应不得超过10%;外观均匀度应呈现均匀的色泽,无花纹、色斑;粒度应能全部通过300目标准筛;装量应不少于包装的标示装量。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猪圆环病和/或蓝耳病的中药散剂的使用方法:

1、治疗感染:取本产品3.5~4.5kg,优选的为4kg,混料或兑水1000kg,自由采食;或按每1kg体重的用量为0.2~0.4g,混合适量饲料一次内服,每天2次,连用7~14天。

2、预防保健:取本产品1.5~2.5kg,优选为2kg,混料或兑水1000kg。为减轻混料的劳动强度,根据全天饲料用量换算全天中药用量,混少量饲料一次饲喂。为了有效降低猪群圆环和蓝耳阳性率,首次使用本方案连用4周。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猪圆环病和/或蓝耳病的中药散剂,按重量份数计,具体的包括:

黄连30份、黄芩60份、黄柏60份、栀子45份、板蓝根60份、大青叶60份、大黄30份、石膏60份、玄明粉60份、金银花40份、连翘30份、黄芪30份、党参30份、茯苓40份、八角茴香2份、小茴香3份。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猪圆环病和/或蓝耳病的中药散剂,按重量份数计,具体的包括:

黄连25份、黄芩55份、黄柏60份、栀子40份、板蓝根60份、大青叶65份、大黄30份、石膏60份、玄明粉55份、金银花45份、连翘35份、黄芪35份、党参30份、茯苓40份、八角茴香4份、小茴香2份。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猪圆环病和/或蓝耳病的中药散剂,按重量份数计,具体包括:

黄连35份、黄芩65份、黄柏55份、栀子50份、板蓝根65份、大青叶55份、大黄35份、石膏65份、玄明粉65份、金银花45份、连翘35份、黄芪25份、党参25份、茯苓45份、八角茴香2份、小茴香4份。

实施例4本实施例1-3产品临床应用

1)实验对象:选择具有屡配不孕、返情率高、流产、死胎、弱胎等繁殖障碍疾病,断奶前后仔猪生长发育不良,消瘦,贫血,腹泻、咳喘、间质性肺炎、僵猪较多,死淘率较高,保育猪发病率较高,蓝耳、圆环特征明显等的猪。实验对象来源于三个猪场,分别命名为A、B、C猪场。

A猪场:四川宜宾合众养殖有限公司(长大二元杂交母猪),选取经产母猪67头;

B猪场:重庆市三层岩畜禽养殖场(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选取1月龄左右断奶仔猪70头;

C猪场:重庆市种猪场(长荣二元杂交仔猪),选取1月龄左右断奶仔猪68头。

2)将A、B、C猪场均随机分成二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对照组,试验组在饲料中添加本实施例1提供的中药散剂2kg/吨饲料,连用60天,对照组不添加。

血清样品采集:三个猪场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0天、4周、8周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20℃冰箱保存送检。

将被检血清送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快速诊断中心分别进行蓝耳病毒病RT-PCR、圆环病毒病PCR检测。

3)试验结果

A猪场蓝耳病毒病RT-PCR、圆环病毒病PCR检测结果,详见表1。

表1 A猪场中本实施例1提供的中药散剂对降低圆环蓝耳阳性率试验结果统计表

注:*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从表1中可以看出,A猪场使用本实施例1提供的中药散剂饲喂4周后,蓝耳病(PRRS)阳性率由36.36%下降至6.06%,圆环病毒阳性率由45.45%降为9.09%,蓝耳病毒和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阳性率由27.28%降至3.03%;使用8周后,蓝耳、圆环及蓝耳圆环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降为3.03%、3.03%和3.03%,下降非常明显,具有明显的清除病毒效果,清除率达到90%以上;而对照组0周、4周、8周后,蓝耳病阳性率分别为41.18%、32.25%、30.00%,圆环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7.06%、41.98%、33.33%,蓝耳和圆环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9.41%、25.80%、23.33%,4周和8周因混合感染共死亡4头。

结论:取本产品2kg/吨饲料,不间断饲喂4周或8周,能有效清除母猪场蓝耳和圆环病毒,降低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能有效控制母猪场蓝耳、圆环及其混合感染的发生。

使用建议:对于母猪场,取本实施例1中提供的中药散剂2kg/吨饲料,第一次使用本品,连续饲喂4周或8周;以后任何时候均可采用饲喂4周,停用4周的间断式方法给药。

B猪场蓝耳病毒病RT-PCR、圆环病毒病PCR检测结果,详见表2。

表2 B猪场中本实施例1提供的中药散剂对降低圆环蓝耳阳性率试验结果统计表

注:*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从表2中可以看出,B猪场使用本实施例1提供的中药散剂饲喂4周后,蓝耳病(PRRS)阳性率由27.78%下降至5.56%,圆环病毒阳性率由36.11%降为8.33%,蓝耳和圆环混合感染阳性率由22.22%降至5.56%;使用8周后,蓝耳、圆环及蓝耳圆环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降为2.78%、2.78%和2.78%,下降非常明显,具有明显的清除病毒效果,清除率达到90%以上;而对照组0周、4周、8周后,蓝耳病阳性率分别为26.47%、26.66%、31.03%,圆环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5.29%、36.66%、37.93%,蓝耳和圆环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0.59%、23.33%、24.14%,4周和8周因混合感染共死亡5头。

结论:本实施例1提供的中药散剂2kg/吨饲料,连续饲喂4周或8周,能有效清除猪场蓝耳和圆环病毒,降低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能有效控制猪场蓝耳、圆环及其混合感染的发病率。

C猪场蓝耳病毒病RT-PCR、圆环病毒病PCR检测结果,详见表3。

表3 C猪场中本实施例1提供的中药散剂对降低圆环蓝耳阳性率试验结果统计表

注:*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从表3中可以看出,C猪场使用本实施例1提供的中药散剂饲喂4周后,蓝耳病(PRRS)阳性率由22.85%下降至5.71%,圆环病毒阳性率由31.43%降为8.57%,蓝耳和圆环混合感染的阳性率由17.14%降至5.71%;使用8周后,蓝耳、圆环及蓝耳圆环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86%、2.86%和2.86%,下降非常明显,具有明显的清除病毒效果,清除率达到90%以上;而对照组0周、4周、8周后,蓝耳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1.21%、19.35%、17.24%,圆环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0.30%、29.03%、27.59%,蓝耳和圆环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8.18%、16.13%、13.79%,4周和8周因混合感染共死亡4头。

结论:本实施例1提供的中药散剂2kg/吨饲料,连续饲喂4周或8周,能有效清除猪场蓝耳和圆环病毒,降低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能有效控制猪场蓝耳、圆环及其混合感染的发病率。

使用建议:对于猪仔,取本实施例1提供的中药散剂2kg/吨饲料,教槽期和保育期全程使用,保育舍转育肥舍连用2周;接下来停药2周,以后按用4周,停4周,再用4周的间断式方式添加,直至出栏。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2和3提供的中药散剂进行试验,也得到了同样的效果和结论。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散剂具有以下优点:

1.散剂作为中兽药最主要的一个剂型,传统的生产方法都是选用低级药材经简单的粉碎、过筛、混合制成。本发明选用优质的中药材饮片组方,首先从源头解决了原料不好导致产品疗效不好的问题;

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采用了低温粉碎,有效降低了粉碎高温对一些有效成分所造成的损失;

3.本发明中的粉碎粒度很细,使药材中药物成分的释放速度及释放量会大幅提高,可混料使用,也可在水溶液中均匀悬浮而采用饮水给药,可明显增加内服制剂在体内的溶解吸收程度,从而使用较小剂量即可达到或超过一般粉碎原方的疗效;

4.低温粉碎能够有效保护药材粉碎过程中的有效成分的损失,但相应的粉碎成本较高,因此,本发明采用了低温粉碎和常规粉碎相结合的制备方法,结合实际选择了一部分先常规粉碎后,再加入含有挥发性的有效成分的组分进行低温超微粉碎,从而即保证了药效,也降低了成本。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