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导航系统的骨折块固定牵引示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4619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眼眶外科内镜导航系统的骨折块固定牵引示踪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眼眶外科手术中,能固定、牵引及实时定位追踪重要骨块。

背景技术:
眼眶外科内窥镜导航系统是将医学影像、计算机图像处理、空间定位技术及内镜成像等技术有机整合而成的手术辅助系统,是对眼眶外科手术方式的革新。它延伸了外科医生有限的视野范围,便于术者观察深部的组织结构,同时监控与预警以避免医源性损伤。它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眼眶手术的界限,促进了眼眶手术理念的变革,使得眼眶外科手术效果有了质的飞跃。目前导航系统多采用红外线光学定位技术,通过识别固定于颅骨的带有红外线反射源或发射源的定位参考架,将患者影像学数据的虚拟坐标系与患者实际的世界坐标系做配准注册,通过识别手术工具和定位参考架上的红外线发射源或反射源的位置,追踪和定位手术工具与患者的空间位置,并将其显示在导航系统显示器上,使手术医师了解手术工具的位置、方向等信息。目前导航系统对空间位置的定位是以点对点的形式表现的,不能在术中直观地实时显示游离骨块的空间位置,而必须通过示踪探针全方位地触碰骨块才能间接地得到某些点的空间位置信息,并要求手术医师在脑海中将这些点集连接成线构建成面,由此才能获知术中骨块的空间位置。这要求手术医师具备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并且在术中需要反复地使用示踪探针探查骨块或者植入物,其操作繁琐,显示不直观,不仅延长了手术时间,有时甚至因对空间位置的错误判断导致复位效果不理想。申请号为201410036033.1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眼眶外科内镜导航系统的骨折块固定牵引示踪装置,包括基底零件、握持零件、示踪零件和固定螺母。但该装置为达到示踪效果必须将所有部件组合在一起使用,并且所有部件组合在一起时,各部件间的相对位置都是固定的,无法满足对任意方向进行牵引,限制了操作的灵活性。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用于导航系统的骨折块固定牵引示踪装置,在保证定位精度的同时,确保操作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工具限制操作的灵活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导航系统的骨折块固定牵引示踪装置,包括骨块固定部、操作部和示踪部,所述骨块固定部呈圆柱状,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具有环形齿状结构,所述环形齿状结构的中心开设有沉孔结构,所述沉孔结构的中心开设有一圆孔,所述第二端面具有外螺纹结构和缺口,所述骨块固定部还包括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二端面的外螺纹机构和缺口相配合;所述操作部包括握杆、连杆和套管,所述连杆的一端固接于所述握杆的中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管相连,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骨块固定部,被所述螺母在所述骨块固定部的轴线上固定,但可沿所述骨块固定部的周线上转动;所述示踪部包括支架和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红外反光球阵列,所述支架的底端设有与所述骨块固定部的所述第二端面的所述缺口契合的凸起,所述支架通过所述凸起被所述螺母固定在所述骨块固定部的所述第二端面上;所述骨块固定部的外壁和所述握杆表面覆盖有可控摩擦系数的硅胶。进一步地,所述连杆为单连杆。进一步地,所述连杆呈三角形,由单连杆和支撑杆组成。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反光球阵列包括三个红外反光球。进一步地,所述操作部为一体成型制备。进一步地,所述螺母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同的缺口。进一步地,所述缺口呈三角形或Y形或T形。进一步地,所述握杆上开设有指握凹槽。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呈Y形或T形,在支架中部汇聚处设置有一个红外反光球,其余所述红外反光球设置在所述支架端点。进一步地,所述连杆上设置有一个红外反光球。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骨折块牵引固定示踪装置,在手术的过程中,由于整体为一体固定结构,握持操作部分和骨折块间没有相对位移的可能,造成操作医生的不便。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骨折块固定牵引示踪装置可用于眼眶外科眶缘骨的修复重建,包括骨块固定部、操作部和示踪部,骨块固定部和示踪部相对完全固定连接,而操作部可在圆周方向上自由转动,不影响导航定位精度;另外,在骨块固定部的外壁和所述握杆表面覆盖有可控摩擦系数的硅胶可以进一步调整操作医生的控制精度。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部件爆炸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示踪部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骨块固定部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骨块固定部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螺母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螺母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操作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导航系统的骨折块固定牵引示踪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骨块固定部1、操作部2和示踪部3,其中骨块固定部1和示踪部3完全固定连接,相对没有任何形式的移动或转动,操作部2相对骨块固定部1和示踪部3可以自由转动。骨块固定部1如图4所示,呈圆柱状,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具有环形齿状结构11,所述环形齿状结构的中心开设有沉孔结构12,所述沉孔结构12的中心开设有一圆孔。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端面具有外螺纹结构和缺口14,所述骨块固定部还包括螺母15,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二端面的外螺纹机构和缺口14相配合,并且具有缺口151;缺口14呈三角形或Y形或T形。操作部2如图8所示,包括握杆23、连杆22和套管21,所述操作部2为一体成型制备。所述连杆22的一端固接于所述握杆23的中部,所述连杆22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管21相连,所述套管21套设于所述骨块固定部1,被所述螺母15在所述骨块固定部1的轴线上固定,但可沿所述骨块固定部1的周线上转动;所述连杆22为单连杆或呈三角形,由单连杆221和支撑杆222组成。所述握杆23上开设有指握凹槽231。示踪部如图3所示,包括支架31和红外反光球33,红外反光球33一般为3个,也可以在所述连杆上设置有一个红外反光球,形成4个球,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示踪行为的精度。支架31可以是Y形或T形,红外反光球33的其中一个反光球位于支架31的各端点汇合处,其余分布在各端点上。在支架31的一个端点末端设置有凸起32。所述支架的底端设有与所述骨块固定部的所述第二端面的所述缺口契合的凸起32,所述支架31通过所述凸起32被所述螺母15固定在所述骨块固定部1的所述第二端面上。骨块固定部1的外壁13和握杆23表面232上覆盖有可控摩擦系数的硅胶,在骨块固定部的外壁和所述握杆表面覆盖有可控摩擦系数的硅胶可以进一步控制操作医生的控制精度。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