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7929阅读:813来源:国知局
脚踝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脚踝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会因行动不慎或运动不当造成脚踝部位扭伤、关节错位,这时,患者通常是借助药物治疗伤痛,并借助辅助设备保护受伤脚踝,以避免受伤的脚踝再度受伤,但是,现有的这类辅助设备使用起来不方便,患者不能轻松自如穿戴,因此,患者和医生都寄希望能有一种保护受伤的脚踝、加快伤势好转且穿戴使用方便的医疗器械早日问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保护效果较好的脚踝保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脚踝保护装置,包括保护主体、上绑带、下绑带;所述的保护主体上部具有一个用于套接小腿的U形套口,其下部为一个用于套接脚掌的圆形套口且该圆形套口的中心线与U形套口的中心线的夹角呈80°-100°;所述的上绑带设置在保护主体上部U形套口的外壁上,下绑带设置在保护主体下部圆形套口的外壁上。

所述的上绑带的内端固定在保护主体上部U形套口的外壁上,上绑带的中部外壁和外部内壁分别装有魔术贴的勾面体和毛面体,上绑带的中部穿过固设于保护主体上部U形套口的外壁上鞋扣后反转,使得上绑带中部外壁魔术贴的勾面体与外部内壁上的魔术贴的毛面体贴合在一起。

所述的下绑带由下左绑带和下右绑带构成;所述的下左绑带和下右绑带的内端皆分别固定在保护主体下部圆形套口的外壁的两侧,下左绑带和下右绑带的外端分别装有魔术贴的勾面体和毛面体,下左绑带和下右绑带可贴合在一起。

所述的上绑带和下绑带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复合在保护主体上部的U形套口和保护主体下部的圆形套口上。

所述的保护主体由内层柔软层与外层支撑层复合而成。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保护主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绑带和下绑带,上绑带和下绑带分别采用魔术贴进行粘贴,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主体由内层柔软层与外层支撑层复合而成,患者穿戴起来较为舒适且保护效果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绑带捆绑的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绑带放松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脚踝保护装置,包括保护主体1、上绑带2、下绑带3。

所述的保护主体1上部具有一个用于套接小腿的U形套口11,其下部为一个用于套接脚掌的圆形套口12且该圆形套口12的中心线与U形套口11的中心线的夹角呈80°-100°。所述的保护主体1由内层柔软层13与外层支撑层14复合而成。

所述的上绑带2设置在保护主体1上部U形套口11的外壁上,下绑带3设置在保护主体1下部圆形套口12的外壁上。

所述的上绑带2的内端固定在保护主体1上部U形套口11的外壁上,上绑带2的中部外壁和外部内壁分别装有魔术贴4的勾面体41和毛面体42,上绑带2的中部穿过固设于保护主体1上部U形套口11的外壁上鞋扣5后反转,使得上绑带2中部外壁魔术贴4的勾面体41与外部内壁上的魔术贴4的毛面体42贴合在一起。

所述的下绑带3由下左绑带31和下右绑带32构成。所述的下左绑带31和下右绑带32的内端皆分别固定在保护主体1下部圆形套口12的外壁的两侧,下左绑带31和下右绑带32的外端分别装有魔术贴6的勾面体和毛面体,下左绑带31和下右绑带32可贴合在一起。

所述的上绑带31和下绑带32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复合在保护主体上部1的U形套口11和保护主体1下部的圆形套口12上。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使用时,将脚从主体1上部的U形套口11穿入,再从保护主体1下部圆形套口12穿出,将上左绑带21和上右绑带22粘贴在一起,再将下左绑带31和下右绑带32 粘贴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就在于:采用魔术贴的绑带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