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维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6780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导管维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导管维护装置。



背景技术: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简写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

PICC管在穿刺完成后,通常需要留置在患者的穿刺部位附近,并且通过PICC导管膜粘贴固定。这样,PICC管的末端(参照附图3)和叠翼(参照附图4)等部件就会贴紧患者皮肤,从而造成皮肤发红甚至溃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导管维护装置,能够防止PICC管的部件对皮肤产生影响。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维护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棉垫、粘贴膜和覆盖膜;

所述棉垫设置在所述粘贴膜的中心,所述粘贴膜上设置有从棉垫边缘延伸至粘贴膜边缘的开口;所述粘贴膜的朝向所述覆盖膜的一面上设置有用于卡接PICC管的末端的第一卡扣和用于卡接PICC管的叠翼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设置在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

所述覆盖膜的尺寸小于所述粘贴膜的尺寸,且所述覆盖膜能够将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覆盖,并且所述覆盖膜能够将所述棉垫对应位置处的粘贴膜覆盖;所述覆盖膜的其中一个边缘与所述粘贴膜固定连接,所述覆盖膜的另外三个边缘上分别设置有粘贴条,在所述导管维护装置使用前,所述粘贴条上覆盖有阻粘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PICC管的末端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呈锥台形,所述第一卡扣包括对称的两个第一半卡扣,所述两个第一半卡扣之间具有第一夹角,形成为“八”字形,且所述第一夹角与锥台形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锥度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PICC管的末端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具有对称的两个翼片;两个所述翼片的外侧边缘之间形成为“八”字形;

所述粘贴膜的朝向所述覆盖膜的一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三卡扣;所述第三卡扣包括对称的两个第三半卡扣,所述两个第三半卡扣之间具有第三夹角,形成为“八”字形,且所述第三夹角与两个所述翼片的外侧边缘的“八”字形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PICC管的末端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的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的一端呈锥台形;

所述粘贴膜的朝向所述覆盖膜的一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的第四卡扣;所述第四卡扣包括对称的两个第四半卡扣,所述两个第四半卡扣之间具有第四夹角,形成为“八”字形,且所述第四夹角与锥台形的所述第三连接管的锥度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叠翼具有圆柱形端部,所述第二卡扣包括对称的两个第二半卡扣,所述两个第二半卡扣互相平行,且所述两个第二半卡扣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圆柱形端部的直径相匹配。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维护装置,通过设置覆盖层,利用覆盖层将PICC管的末端和叠翼固定并覆盖在粘贴膜20和覆盖膜30之间,阻止PICC管的末端和叠翼贴紧患者皮肤,从而防止其造成皮肤发红甚至溃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维护装置实施例中覆盖膜将部件覆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维护装置实施例中覆盖膜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维护装置实施例中PICC管的末端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维护装置实施例中PICC管的叠翼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维护装置实施例中覆盖膜将部件覆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和覆盖膜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导管维护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用于吸收渗液的棉垫10、用于固定穿刺针的粘贴膜20和用于固定外露接头的覆盖膜30;

所述棉垫10设置在所述粘贴膜20的中心,所述粘贴膜20上设置有从棉垫10边缘延伸至粘贴膜20边缘的开口21,用于引出PICC导管,使仅仅穿刺针被压在粘贴膜20和棉垫10之下;所述粘贴膜20的朝向所述覆盖膜30的一面上设置有用于卡接固定PICC管的末端40(参照图3)的第一卡扣22和用于卡接固定PICC管的叠翼50(参照图4)的第二卡扣23,所述第一卡扣22设置在靠近所述开口21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一卡扣22的位置足以使所述PICC管的末端从所述开口21中露出并卡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卡扣22内;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覆盖膜30的尺寸小于所述粘贴膜20的尺寸,且所述覆盖膜30能够将第一卡扣22和第二卡扣23覆盖,并且所述覆盖膜30能够将所述棉垫10对应位置处的粘贴膜20覆盖;所述覆盖膜30的其中一个边缘31与所述粘贴膜20固定连接,所述覆盖膜30的另外三个边缘上分别设置有粘贴条32,在所述导管维护装置使用前,所述粘贴条32上覆盖有阻粘层,用于防止粘贴条32粘住其他部件,在使用时,需先揭开所述阻粘层,再将覆盖膜30覆盖在所述粘贴膜20上并通过粘贴条32与所述粘贴膜20粘接固定(如图1所示的状态)。

所述导管维护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穿刺针扎入患者身体的相应部位,然后利用棉垫10将穿刺点11覆盖后,再将粘贴膜20粘在患者身体上,从而将穿刺针和棉垫10固定,同时,将PICC管从开口21中引出,再将PICC管的末端40固定在第一卡扣22上,同时将叠翼50固定在第二卡扣23上,接着,撕掉阻粘层后,将覆盖膜30覆盖在所述粘贴膜20上并通过粘贴条32与所述粘贴膜20粘接固定,与此同时,PICC管的末端40和叠翼50也被覆盖膜30覆盖。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维护装置,通过设置覆盖层,利用覆盖层将PICC管的末端和叠翼固定并覆盖在粘贴膜20和覆盖膜30之间,阻止PICC管的末端和叠翼贴紧患者皮肤,从而防止其造成皮肤发红甚至溃烂。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粘贴膜20和覆盖膜30均为透明材质,从而方便医务人员对穿刺部位周边状况进行观察。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所述PICC管的末端40包括第一连接管41,所述第一连接管41呈锥台形,所述第一卡扣22包括对称的两个第一半卡扣,所述两个第一半卡扣之间具有第一夹角,形成为“八”字形,且所述第一夹角与锥台形的所述第一连接管41的锥度相匹配,从而能够将PICC管的末端40的第一连接管41卡接固定,保证其稳固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所述PICC管的末端40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管41连接的第二连接管42,所述第二连接管42具有对称的两个翼片421;两个所述翼片421的外侧边缘之间形成为“八”字形;

所述粘贴膜20的朝向所述覆盖膜30的一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二连接管42的第三卡扣24;所述第三卡扣24包括对称的两个第三半卡扣,所述两个第三半卡扣之间具有第三夹角,形成为“八”字形,且所述第三夹角与两个所述翼片421的外侧边缘的“八”字形相匹配,从而能够将PICC管的末端40的第二连接管42卡接固定,保证其稳固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所述PICC管的末端40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管42连接的第三连接管43;所述第三连接管43与所述第二连接管42连接的一端431呈锥台形;

所述粘贴膜20的朝向所述覆盖膜30的一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三连接管43的第四卡扣25;所述第四卡扣25包括对称的两个第四半卡扣,所述两个第四半卡扣之间具有第四夹角,形成为“八”字形,且所述第四夹角与锥台形的所述第三连接管43的一端431的锥度相匹配,从而能够将PICC管的末端40的第三连接管43卡接固定,保证其稳固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2、4所示,所述叠翼50具有圆柱形端部51,所述第二卡扣23包括对称的两个第二半卡扣,所述两个第二半卡扣互相平行,且所述两个第二半卡扣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圆柱形端部51的直径相匹配,从而能够将叠翼50卡接固定,保证其稳固性。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