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70698阅读:9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兽药制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猪用抗病毒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曾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猪瘟疫”等,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猪蓝耳病接触传染性很高,它有地方流行性特性。猪蓝耳病毒只会感染猪,其它动物不会感染,各种日龄、品种的猪都可以感染此病毒,其中日龄在1月以内的仔猪和妊娠母猪是最易感猪群,严重危害了养猪业的发展。

而猪蓝耳病发生后,抗生素是无治疗作用的,能够防治猪蓝耳病的中兽药也较少,即使有个别品种能够防治猪蓝耳病,但却存在着容易复发和不能根治的弊病,存在严重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其包括下列各组分:癞蛤蟆草12~36份,土大黄7~21份,野坝子9~27份,苎麻根5~15份。

较佳的,癞蛤蟆草12~18份,土大黄7~10份,野坝子9~12份,苎麻根5~8份。

较佳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口服液。

这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称取对应份量的野坝子加蒸馏水浸泡,待浸泡结束后进行蒸馏,并收集蒸馏液,备用。

b.向步骤a中蒸馏后的残渣、残液中加入对应份量的癞蛤蟆草、土大黄、苎麻根三味药材,并加入蒸馏水浸泡,待浸泡结束后煎煮2~3次。随后合并煎液并进行一次浓缩至稠状得到浓缩液i,在浓缩液i中加入乙醇调至醇浓度60%~70%。对浓缩液ⅰ沉淀、过滤后,对滤液进行二次浓缩得到浓缩液ⅱ,在浓缩液ⅱ中加乙醇调至醇浓度75%~80%。对浓缩液ⅱ沉淀、过滤后,对滤液进行三次浓缩得到浓缩液ⅲ,在浓缩液ⅲ中加蒸馏水冷藏沉淀,过滤,对滤液进行四次浓缩得到浓缩液ⅳ。

c.将步骤a中的野坝子蒸馏液与步骤b中得到的浓缩液ⅳ合并,制剂。

较佳的,步骤a中,加入的蒸馏水为野坝子药材总重的3~5倍,且浸泡时间为24~36小时。

较佳的,步骤a中先对浸泡结束的野坝子进行一次蒸馏,收集蒸馏液。随后再将蒸馏液重蒸馏,收集重蒸液,直至重蒸液的重量为野坝子药材总重的1/2,将重蒸液收集备用于步骤c中。

较佳的,步骤b中所使用的乙醇浓度为95%。

较佳的,步骤b中每次加入的蒸馏水重量为癞蛤蟆草、土大黄、苎麻根、野坝子四味药材总重量的4~5倍,且浸泡时间为24~36小时。

较佳的,步骤c为:将步骤a中的野坝子蒸馏液与步骤b中得到的浓缩液ⅳ合并,得浓度为每ml含1~2g生药量的药液,调ph7.0,制成口服液。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极其制备方法,其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使用四味中药,其中癞蛤蟆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的功效,可用于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肾炎水肿、痈肿,外治乳腺炎、痔疮肿痛、出血等。土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祛瘀、通便、杀虫功效。野坝子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化积、止血止痛功效,用于伤风感冒,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糖尿病,高血压,痢疾,鼻衄,咳血,风湿关节痛,外伤出血,烂疮,蛇咬伤等。苎麻根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根,具有清热、止血、解毒、散瘀,对丹毒,痈肿,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等功效。将四味药物配伍,通过多次实验研究出最适搭配份量,及最适制备方法,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其效果好,副作用小,使用安全方便。

(2)制备剂型为口服液,弥补散剂的不足。中药的剂型中多为散剂,而猪发病后食欲逐渐废绝,散剂无法使用。饮欲可以延续很长时间,口服液可以口服或饮水治疗。而且,可依据所需在口服液中加入矫味剂、抑菌剂等附加剂,具有服用剂量小、味道好、吸收快、奏效迅速、质量稳定、便于携带、易于保存等优点。

(3)癞蛤蟆草、土大黄、野坝子、苎麻根,四味药材都是常见的中草药,其采购价格低廉,且其制备工艺步骤简单,无需要使用高精度的制备仪器,确保其制备成本低廉,可实现批量化生产价格低廉的治疗猪蓝耳病的口服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组方:癞蛤蟆草18g,土大黄10g,野坝子12g,苎麻根8g。

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a、称取对应份量的野坝子,加入野坝子药材总重量3倍的蒸馏水浸泡24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后蒸馏,收集蒸馏液,直至得到药材总重2倍的蒸馏液,再将蒸馏液重蒸馏1次,直至收集得到野坝子药材总重1/2重蒸液,将重蒸液装瓶灭菌备用。

b、向步骤a中蒸馏后的残渣、残液加入对应份量的癞蛤蟆草、土大黄、苎麻根三味中药,并添加野坝子、癞蛤蟆草、土大黄、苎麻根四味药材总重量4倍的蒸馏水,浸泡24小时后进行第一煎煮得到煎液i;随后再次加入野坝子、癞蛤蟆草、土大黄、苎麻根四味药材总重量4倍的蒸馏水进行二次煎煮得到煎液ⅱ,其中二次煎煮前无需浸泡,且每次煎煮时需在煮沸后维持0.5小时以上。随后合并煎液i、煎液ⅱ并进行一次加热浓缩至稠状,得到浓缩液i,在浓缩液i中加重量百分比浓度为95%的乙醇调至醇浓度到60%,充分搅拌混匀,沉淀48小时以上,再进行过滤,对滤液进行二次加热浓缩挥发乙醇至无醇味,并得到浓缩液ⅱ,在浓缩液ⅱ中加95%乙醇调至醇浓度75%,搅匀沉淀48小时,过滤,滤液进行三次加热浓缩挥发乙醇至无醇味,得到浓缩液ⅲ,在浓缩液ⅲ中加4倍量蒸馏水冷藏沉淀48小时,过滤,对滤液进行四次浓缩得到浓缩液ⅳ;

c、将步骤a中野坝子蒸馏液与步骤b得到的浓缩液ⅳ合并,得浓度为每ml含生药1.5g的药液,调ph7.0,制成口服液,分装,灭菌即得。

实施例二

组方:癞蛤蟆草12g,土大黄7g,野坝子9g,苎麻根5g。

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a、称取对应份量的野坝子,加入野坝子药材加总重量3倍的蒸馏水浸泡24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后蒸馏,收集蒸馏液,直至得到药材总重2倍的蒸馏液,再将蒸馏液重蒸馏1次,直至收集得到此种药材总重1/2重蒸液,将重蒸液装瓶灭菌备用;

b、向步骤a中蒸馏后的残渣、残液加癞蛤蟆草、土大黄、苎麻根三味中药,并添加野坝子、癞蛤蟆草、土大黄、苎麻根四味药材总重量4倍的蒸馏水,浸泡24小时后进行第一煎煮得到煎液i;随后再次加入野坝子、癞蛤蟆草、土大黄、苎麻根四味药材总重量4倍的蒸馏水进行二次煎煮得到煎液ⅱ,其中二次煎煮前无需浸泡,且每次煎煮时需在煮沸后维持0.5小时以上。随后合并煎液i、煎液ⅱ并进行一次加热浓缩至稠状,得到浓缩液i,在浓缩液i中加重量百分比浓度为95%的乙醇调至醇浓度到60%,充分搅拌混匀,沉淀48小时以上,再进行过滤,对滤液进行二次加热浓缩挥发乙醇至无醇味,并得到浓缩液ⅱ,在浓缩液ⅱ中加95%乙醇调至醇浓度75%,搅匀沉淀48小时,过滤,对滤液进行三次加热浓缩挥发乙醇至无醇味,得到浓缩液ⅲ,在浓缩液ⅲ中加4倍量蒸馏水冷藏沉淀48小时,过滤,对滤液进行四次浓缩得到浓缩液ⅳ。

c、将步骤a中野坝子蒸馏液与步骤b得到的浓缩液ⅳ合并,得浓度为每ml含生药1g的药液,调ph7.0,制成口服液,分装,灭菌即得。

实施例三

组方:癞蛤蟆草24g,土大黄14g,野坝子18g,苎麻根10g

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a、称取对应份量的野坝子,加入野坝子药材加总重量4倍的蒸馏水浸泡36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后蒸馏,收集蒸馏液,直至得到药材总重2倍的蒸馏液,再将蒸馏液重蒸馏1次,直至收集得到此种药材总重1/2重蒸液,将重蒸液装瓶灭菌备用。

b、向步骤a中蒸馏后的残渣、残液加癞蛤蟆草、土大黄、苎麻根三味中药,并添加野坝子、癞蛤蟆草、土大黄、苎麻根四味药材总重量5倍的蒸馏水,浸泡24小时后进行第一煎煮得到煎液i;随后再次加入野坝子、癞蛤蟆草、土大黄、苎麻根四味药材总重量5倍的蒸馏水进行二次煎煮得到煎液ⅱ,其中二次煎煮前无需浸泡,且每次煎煮时需在煮沸后维持0.5小时以上。随后合并煎液i、煎液ⅱ并进行一次加热浓缩至稠状,得到浓缩液i,在浓缩液i中加重量百分比浓度为95%的乙醇调至醇浓度到65%,充分搅拌混匀,沉淀48小时,再进行过滤,对滤液进行二次加热浓缩,挥发乙醇至无醇味,并得到浓缩液ⅱ,在浓缩液ⅱ中加95%乙醇调至醇浓度80%,搅匀沉淀48小时,过滤,再对滤液进行三次加热浓缩,挥发乙醇至无醇味,得到浓缩液ⅲ,在浓缩液ⅲ中加2倍量蒸馏水冷藏沉淀24小时,过滤,对滤液进行四次浓缩得到浓缩液ⅳ。

c、将步骤a中野坝子蒸馏液与步骤b得到的浓缩液ⅳ合并,得浓度为每ml含生药2g的药液,调ph7.0,制成口服液,分装,灭菌即得。

实施例四

组方:癞蛤蟆草36g,土大黄21g,野坝子27g,苎麻根15g。

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a、称取对应份量的野坝子,加入野坝子药材加总重量3倍的蒸馏水浸泡36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后蒸馏,收集蒸馏液,直至得到药材总重2倍的蒸馏液,再将蒸馏液重蒸馏1次,直至收集得到此种药材总重1/2重蒸液,将重蒸液装瓶灭菌备用。

b、向步骤a中蒸馏后的残渣、残液加癞蛤蟆草、土大黄、苎麻根三味中药,并添加野坝子、癞蛤蟆草、土大黄、苎麻根四味药材总重量5倍的蒸馏水,浸泡24小时后进行第一煎煮得到煎液i;随后再次加入野坝子、癞蛤蟆草、土大黄、苎麻根四味药材总重量5倍的蒸馏水进行二次煎煮得到煎液ⅱ,其中二次煎煮前无需浸泡,且每次煎煮时需在煮沸后维持1小时。随后合并煎液i、煎液ⅱ并进行一次加热浓缩至稠状,得到浓缩液i,在浓缩液i中加重量百分比浓度为95%的乙醇调至醇浓度到70%,充分搅拌混匀,沉淀48小时,再进行过滤,对滤液进行二次加热浓缩,挥发乙醇至无醇味,并得到浓缩液ⅱ,在浓缩液ⅱ中加95%乙醇调至醇浓度80%,搅匀沉淀48小时,过滤,对滤液进行三次加热浓缩,挥发乙醇至无醇味,得到浓缩液ⅲ,在浓缩液ⅲ中加3倍量蒸馏水冷藏沉淀24小时,过滤,对滤液进行四次浓缩得到浓缩液ⅳ.

c、将步骤a中野坝子蒸馏液与步骤b得到的浓缩液ⅳ合并,得浓度为每ml含生药1.5g的药液,调ph7.0,制成口服液,分装,灭菌即得。

下面就本发明的效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疗效。

一、本发明体外抗蓝耳病病毒试验研究

1、药品

(1)本发明样品1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得到,用生理盐水分别配制成1.5g/ml,1g/ml,0.5g/ml的浓度。

(2)本发明样品2按照实施例3方法制备得到,用生理盐水分别配制成2g/ml,1.5g/ml,1g/ml的浓度。

(3)西药对照药品利巴韦林,用生理盐水配成2g/ml的浓度。

2、猪蓝耳病毒株由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预防兽医教研室提供,按reed-muench法测得病毒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为10-7.5,按终质量浓度100×tcid50用量使用。

3、marc-145细胞由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预防兽医教研室提供,常规传代培养。

(1)含药血清制备

将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发明样品1和2的高剂量组(8g/ml)、中剂量组(4g/ml)、低剂量组(2g/ml)、利巴韦林对照组(2g/ml),每组6只,雌雄分笼喂养。取发明样品1和2的三种剂量组、利巴韦林对照组的药品,分别灌胃给药,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每天2次,每次1ml连续给药共3天,末次给药后1h腹主动脉无菌采血,血样置温于无菌离心管中,静置2h以上,待血块收缩良好后,2500r/min10min无菌分离血清,经56℃、30min灭活处理,-20℃冰箱冻存备用。

(2)正常对照组血清毒性实验

取已长满单层marc-145细胞的96孔培养板,弃生长液,用pbs洗板2次,将正常对照组血清以不含胎牛血清的dmem细胞维持液做1﹕1—1﹕8倍比稀释,分别加至96孔细胞板上,每孔100ul,每个稀释度做4个重复,同时设细胞对照孔(不加血清,仅加细胞维持液),置37℃、5%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日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联系观察72h,用mtt法测吸光度值(od值),与细胞对照孔对比,以胞不出现肿胀、变形、脱落,mtt法试验细胞存活95%以上

的最小稀释度为血清应用的无毒浓度,本实验血清应用的无毒浓度为1﹕4。

(3)含药血清抗蓝耳病病毒作用观察

分三种加药方式观察含药血清抗蓝耳病病毒作用:

第一种方式,先加入蓝耳病病毒,后加含药血清,目的是观察含药血清对蓝耳病病毒的抑制作用。取已长满单层marc-145细胞的96孔培养板,每孔接种100×tcid50蓝耳病病毒液100ul,置37℃、5%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h吸附感染细胞,然后加入已制备好的终浓度为1﹕4的正常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发明样品1、发明样品2和利巴韦林对照组含药血清,每孔100ul,每份血清平行测定孔4孔,同时设正常细胞和病毒对照孔,继续培养,每日观察细胞病变效应(pce)进展情况,当病毒对照孔出现+++以上病变时,弃培养液上清,每孔加入mtt(终浓度0.5mg/ml)50ul,继续培养2h,弃mtt上清,每孔加入dmso100ul,震荡作用10min,酶标仪492nm测吸光度值,计算病毒抑制率。病毒抑制率%=(各实验组平均od值一病毒对照孔平均od值)/(正常细胞对照孔平均od值一病毒对照孔平均od值)×100%。

第二种方式,先加入含药血清,后加入蓝耳病病毒,目的是观察含药血清对蓝耳病病毒吸附细胞的影响。取已制备好的终浓度为1﹕4的正常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发明样品1、发明样品2和利巴韦林对照组含药血清,加入已长满单层marc-145细胞的96孔培养板中,每孔加入100ul,每份血清平行测定孔4孔,同时设正常细胞和病毒对照孔,继续培养2h,然后每孔接种100×tcid50蓝耳病病毒液100ul,同第一种方式培养、检查及数据分析。

第三种方式,含药血清与蓝耳病病毒混合后加入细胞培养板,目的是观察含药血清对蓝耳病病毒的直接杀灭作用。将已制备好的终浓度为1﹕4的正常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发明样品1、发明样品2和利巴韦林对照组含药血清,分别与蓝耳病病毒等量混合,恒温培养箱中作用2h,将混合液加入已长满单层marc-145细胞的96孔培养板中,同时设正常细胞和病毒对照孔,同第一种方式培养、检查及数据分析。

5、试验方法数据处理,数据以x±s表示(均值±标准差),检测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x±s

6、试验结果

发明样品1含药血清在不同方式对蓝耳病病毒作用的影响,结果见表1-3。

表1发明样品1含药血清对蓝耳病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

注:与正常细胞对照孔相比,*p<0.05;与病毒对照孔阳性对照组相比,△p<0.05,与正常对照血清相比,#p<0.05,同列数据无相同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表

表2发明样品1含药血清对蓝耳病病毒吸附细胞影响

表3发明样品1含药血清对蓝耳病病毒的之间杀灭作用

从表1-3中可以看出,发明样品1含药血清与病毒同时作用(第3种给药方式)及预防给药方式(第2种给药方式)时病毒抑制率明显高于治疗给药方式(第1中给药方式),而以同时作用的抑制率最高,各含药血清组抑制作用高于正常血清组,高剂量组抑制作用强于低、中剂量组及利巴韦林对照组,结果表明,发明样品1具有显著的体外抗蓝耳病病毒作用。

发明样品2含药血清在不同方式对蓝耳病病毒作用的影响,结果见表4-6。

表4发明样品2含药血清对蓝耳病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

表5发明样品2含药血清对蓝耳病病毒吸附细胞影响

表6发明样品2含药血清对蓝耳病病毒的之间杀灭作用

从表4-6中可以看出,发明样品2与发明样品1一样,其含药血清与病毒同时作用(第3种给药方式)及预防给药方式(第2种给药方式)时病毒抑制率明显高于治疗给药方式(第1中给药方式),而以同时作用的抑制率最高,各含药血清组抑制作用高于正常血清组,高剂量组抑制作用强于低、中剂量组及利巴韦林对照组,结果表明,发明样品2具有显著的体外抗蓝耳病病毒作用,其抗蓝耳病病毒作用要优于发明样品1。

二、本发明对实验性猪蓝耳病的治疗试验

1、试验动物及分组本试验用35日断奶仔猪24头,随机分为8组,每组3头,即本发明样品1(按实施例2制备,每毫升含1g生药浓度)预防组与治疗组,本发明样品2(按实施例4制备,每毫升含1.5g生药浓度)预防组与治疗组,利巴韦林预防组与治疗组,感染对照组,空白对照组。

2、猪蓝耳病毒株由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预防兽医教研室提供,按reed-muench法计算为ld50为10-5.75,在做攻毒试验前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00ld50/0.2ml,作为攻毒剂量。

3、试验方法

(1)操作空白对照组的猪不用药,不接种蓝耳病病毒液,只接种生理盐水0.2ml,其余7组的猪在同一时间里每头猪鼻腔接种蓝耳病病毒液0.2ml。

(2)用药方法与疗效本发明样品1预防组在接种蓝耳病病毒液的同时,开始用本发明样品1口服,每只猪每次5ml,每天用药2次,连用4d。本发明样品1治疗组在接种蓝耳病病毒液4d后(出现病状)用药,每头猪每次5ml,每天用药2次,连用4d。本发明样品2预防组在接种蓝耳病病毒液的同时,用本发明样品2口服,每只鸡每次5ml,每天用药2次,连用4d;本发明样品2治疗组在接种蓝耳病病毒液4d后(出现病状)用药,每头猪每次5ml,每天用药2次,连用4d。利巴韦林预防组在接种蓝耳病病毒液的同时,用2g/ml的利巴韦林肌注,每头猪2ml,每日2次,连用4d。利巴韦林预治疗组在接种蓝耳病病毒液4d后(出现症状),用2g/ml的利巴韦林药物治疗,每头猪每头2ml肌注,每天2次,连用4d。感染对照组的猪只接种蓝耳病病毒液,不用任何药物,结果见表7。

表7猪蓝耳病预防与治疗结果

三、本发明对猪蓝耳病治疗的临床观察

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母猪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症状,仔猪与育肥猪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致死率较高,可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害了养猪业的发展。用本发明样品1(按实施例2制备,每毫升含1g生药浓度)和本发明样品2(按实施例4制备,每毫升含1.5g生药浓度),每头猪每次口服5ml,每天用药2次,连用4d。在我国某省a市、b市、c市、d市对发病猪进行药物治疗试验,结果见表8、表9。

表8本发明样品1对猪蓝耳病临床疗效结果

表9本发明样品2对猪蓝耳病临床疗效结果

由表8和表9可见,本发明所制作的药物治疗猪蓝耳病1000余例,均取得较好疗效,一般治疗2d后停止死亡,4~5d后可治愈,治愈后一般不复发,表明本发明治疗猪蓝耳病具有较高的疗效。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装饰,皆应属于本发明覆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