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苯基哌嗪的染料木素衍生物治疗口腔溃疡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97649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苯基哌嗪的染料木素衍生物治疗口腔溃疡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公开一种染料木素衍生物在治疗口腔溃疡方面的应用,属于药品等相关产品领域。



背景技术:

口腔溃疡是口腔常见疾病之一,人群发病率为10%~17%,具有周期性且复发率高的特点。现有研究仍不能完全解释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诱发口腔溃疡的因素包括增强的氧化应激反应、局部创伤、精神压力与内分泌紊乱、遗传、病毒或细菌感染、食物过敏、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等。目前,口腔溃疡的治疗包括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由于全身治疗如中药方剂,用药繁琐、副反应较多、药效缓慢,故对于口腔溃疡的治疗更多数研究更倾向于外部局部治疗。

染料木素(genistein)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化学命名称为5,7,4’-三羟基异黄酮,主要存在于豆科之中,在槐角、山豆根中的含量较大,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作用、对血管的防护作用、提高免疫力和抗菌消炎作用等。蔡佳利等在《含哌嗪类抗微生物药物研究进展》中指出哌嗪也具有抗氧化、消炎的作用,且哌嗪基团是增效

技术实现要素:
基团,本研究将染料木素与哌嗪进行化学接枝,得到衍生物,由于孪团效应使得衍生物的消炎作用增强”。

染料木素衍生物的分子式:c28h28n2o5;分子量:472.52;命名为:8-((4-(2,4-二甲氧基苯基)哌嗪-1-基)甲基)-5,7-二羟基-3-(4-羟基苯基)-4h-苯并吡喃-4-酮;以下称染料木素苯基哌嗪衍生物(gpd),结构式如附图14。

经检索未见该染料木素衍生物在治疗口腔溃疡方面的应用报道。本研究表明gpd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其具体机制如下:通过抑制促炎因子tnf-α,抑制可引发口腔溃疡的炎症反应;通过抑制转录因子nf-κb活化,进而调节复杂的促炎细胞因子网络,减轻口腔溃疡的发病程度以及黏膜损伤;通过促进treg细胞分泌il-10,il-10的负反馈作用起到抑制炎症的作用;通过抑制no作为气体信号分子对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减弱细胞毒性,有助于口腔细胞的恢复;通过促进细胞内ampk的生成,显著降低机体mtor的含量,抑制了炎症细胞的生长与繁殖和炎症信息的传递,从而抑制口腔溃疡的发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抗氧化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同时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使机体不受炎症、肿瘤的干扰,通过提高sod的含量,增强机体清除ros等有害物质的能力,抑制了脂质的氧化,使得脂质不能生成mda,从而减轻溃疡的损伤程度。此外,还可以是上面提到的机制一个或几个的综合作用,如协同、增效、拮抗等。

1.一种染料木素衍生物在治疗口腔溃疡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1)豚鼠用乙醚麻醉,将棉球置于直径为5mm的玻璃管一端(使之与管口平齐),蘸取90%苯酚溶液,灼烧豚鼠左侧面颊60s。24h后观察,豚鼠口腔黏膜上出现直径约5mm的溃疡,口腔溃疡建模成功。

(2)用消毒药棉吸附相应染料木素衍生物(gpd)液0.5ml,敷在豚鼠口腔溃疡处3min,然后以温生理盐水清洗用药局部。每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5天。

(3)心脏取血法取豚鼠血液,加抗凝剂edta,4℃下,3000r,10min,取血浆备用。测定相关炎症因子、抗炎因子、信号通路因子、信号通路及氧化应激标记等指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染料木素衍生物在治疗口腔溃疡方面的应用,gpd的化学名字叫染料木素衍生物8-((4-(2,4-二甲氧基苯基)哌嗪-1-基)甲基)-5,7-二羟基-3-(4-羟基苯基)-4h-苯并吡喃-4-酮,其结构式见附图14。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染料木素衍生物在治疗口腔溃疡方面的应用,上述染料木素苯基哌嗪衍生物为染料木素与1-(2,4-二甲氧基苯基)哌嗪的化学合成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染料木素衍生物在治疗口腔溃疡方面的应用,gpd治疗口腔溃疡的机制是:通过抑制促炎因子tnf-α,从而抑制可引发口腔溃疡的炎症反应;通过抑制转录因子nf-κb活化,进而调节复杂的促炎细胞因子网络,减轻口腔溃疡的发病程度以及黏膜损伤;通过促进treg细胞分泌il-10,il-10的负反馈作用起到抑制炎症的作用;通过抑制no作为气体信号分子对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减弱细胞毒性,有助于口腔细胞的恢复;通过促进细胞内ampk的生成,显著降低机体mtor的含量,抑制了炎症细胞的生长与繁殖和炎症信息的传递,从而抑制口腔溃疡的发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抗氧化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抑制炎症,通过提高sod的含量,增强机体清除ros等有害物质的能力,抑制了脂质的氧化,使得脂质不能生成mda,从而减轻溃疡的损伤程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染料木素衍生物在治疗口腔溃疡方面的应用,gpd治疗口腔溃疡的机制可以是权利要求4中提到机制一个或几个的综合作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染料木素衍生物在治疗口腔溃疡方面的应用,gpd用量为0.45~45mg/kg。

附图说明

图1~3分别为1d、2d、3d时间下染料木素衍生物对豚鼠口腔溃疡治愈效果。

图4~5分别为染料木素衍生物治疗后豚鼠血浆中炎症因子tnf-α、nf-κb的浓度。

图6为染料木素衍生物治疗后豚鼠抗炎因子il-10的浓度。

图7为染料木素衍生物治疗后豚鼠调节因子和生长因子peg-2的浓度。

图8为染料木素衍生物治疗后豚鼠信号通路因子no的浓度。

图9、10为染料木素衍生物治疗后豚鼠ampk-mtor信号通路的浓度。

图11为染料木素衍生物治疗后豚鼠氧化应激标记ros的浓度。

图12为染料木素衍生物治疗后豚鼠氧化应激标记sod的浓度。

图13为染料木素衍生物治疗后豚鼠氧化应激标记mda的浓度。

图14为染料木素苯基哌嗪衍生物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这些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适用范围。

实施例1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试剂和原料

豚鼠tnf-α、mtor、pge-2、ros、nf-κb、ampk、no、il-10、mda、sod试剂盒等均购自上海岚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染料木素苯基哌嗪衍生物(gpd),99%,实验室自制;乙醇等,分析纯,烟台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西瓜霜(mp),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2实验仪器

数字熔点仪wrs-1b,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磁力搅拌器8s-1,江苏省金坛市金城国盛实验仪器厂;三用紫外仪zf-2,上海市安亭电子仪器厂;精密分析天平alc210.3,上海高致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070,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1.3苯酚诱导的豚鼠口腔溃疡

选取60只健康豚鼠(250-270g),济南金丰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scxk(鲁)2014006)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dmso组、mp组(45mg/kg)、gpd组(0.45mg/kg)。除正常组外,其余组豚鼠用乙醚麻醉,将棉球置于直径为5mm的玻璃管一端(使之与管口平齐),蘸取90%苯酚溶液,灼烧豚鼠左侧面颊60s。24h后观察,豚鼠口腔黏膜上出现直径约5mm的溃疡,口腔溃疡建模成功,然后随机分组,每组12只。各给药组分别用消毒药棉吸附相应药液0.5ml(模型组吸附0.5ml0.9%氯化钠溶液),敷在豚鼠口腔溃疡处3min,然后以温生理盐水清洗用药局部。每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5天。空白组不予处理。于用药后的第1、3、5天用数码照像头摄下豚鼠口腔溃疡情况。

1.4口腔溃疡程度分析

溃疡程度评判分为5个等级标准:“0”表示无溃疡,口腔黏膜正常;“ⅰ”表示有溃疡,溃疡表面无明显假膜;“ⅱ”表示溃疡表面有一层黄白色假膜,周围无水肿;“ⅲ”表示溃疡表面假膜较厚,且周围伴有炎性水肿;“ⅳ”表示溃疡表面假膜厚,周围伴有明显炎性水肿。表中数字表示每个不同程度的只数。

1.5具体指标的测量

心脏取血法取豚鼠血液,加抗凝剂edta,4℃下,3000r,10min,取血浆备用。用豚鼠pge-2、ros、il-10、mda、sod试剂盒测量。

2结果与分析

2.1gpd对豚鼠口腔溃疡治愈的影响

gpd对豚鼠口腔溃疡程度的影响由图1~3可知,等级数据经ridit检验。空白组无溃疡出现,与空白组比较,在1~5d内,模型组溃疡局部充血水肿显著(p<0.01),说明口腔溃疡建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较,在第1d,各给药组溃疡程度无明显差异;第3d时,mp极显著降低口腔溃疡程度(p<0.01),gpd可显著降低口腔溃疡程度(p<0.05);第5d时,经mp和gpd治疗的豚鼠,其口腔溃疡程度均显著减轻(p<0.01,p<0.05)。由此可知,gpd可以降低口腔溃疡程度,促进口腔溃疡处皮肤的愈合、恢复,具有显著治疗口腔溃疡的作用。gpd治疗效果具有时效性,3d内就可以发生显著治疗作用,5d痊愈率就可达16.7%,口腔溃疡程度100%达到3级以下。

2.2gpd对抗炎因子的影响

白介素10(il-10)主要由treg细胞分泌,是一种抗炎因子,可调节免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在免疫反应中主要发挥负调控作用。前列腺素e2(pge-2),是细胞体内一种重要的调节因子和生长因子,具有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

数据统计分析表明dmso对抗炎因子的作用无影响,因此dmso对口腔溃疡治疗无作用,不影响本实验对gpd的客观评价。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抗炎因子il-10、peg-2含量显著降低,gpd治疗后提高了抗炎因子il-10、peg-2的水平,il-10提高了62%,peg-2提高了0.03%。

本研究中,经mp和gpd治疗后,il-1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表明,mp和gpd通过促进treg细胞分泌il-10,il-10的负反馈作用起到抑制炎症的作用。另外,mp和gpd能够促进peg-2的生成,促进口腔黏膜的血液流动,抑制炎症的产生,有助于口腔黏膜的修复。

综上所述,经gpd治疗后,豚鼠血浆中il-10、pge-2指标的含量相比于模型组有较为显著地提升,表明gpd能够对口腔溃疡起到较为显著地的抑制作用。

2.3gpd对氧化应激标记的影响

图10~12表明,模型组与溶剂组相比,ros、sod、mda含量差别不显著,可排除dmso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正常情况下豚鼠血浆中ros、mda的含量较低,sod的含量较高,患有口腔溃疡的豚鼠血浆中ros、mda的含量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gpd组mda含量降低了12%,sod含量提高了4%。

本研究中,苯酚灼烧导致机体内产生过量的ros,ros氧化脂质使其转化为mda,导致口腔黏膜出现溃疡。gpd能够通过提高sod的含量,增强机体清除ros等有害物质的能力,抑制了脂质的氧化,使得脂质不能生成mda,从而减轻溃疡的损伤程度。

本研究通过苯酚诱导建立豚鼠口腔溃疡模型,从炎症因子、氧化应激两个方面研究了gpd对溃疡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经gpd治疗后,豚鼠血浆中sod、il-10、pge-2指标的含量相比于模型组有较为显著地提升,而mda指标的含量显著下降,表明gpd能够对口腔溃疡起到显著地的抑制作用。其效果优于市场现有的能够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例如西瓜霜)。

实施例2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试剂和原料

同实施例1。

1.2实验仪器

同实施例1。

1.3苯酚诱导的豚鼠口腔溃疡

选取60只健康豚鼠(250-270g),济南金丰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scxk(鲁)2014006)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dmso组、mp组(45mg/kg)、gpd组(4.5mg/kg)。除正常组外,其余组豚鼠用乙醚麻醉,将棉球置于直径为5mm的玻璃管一端(使之与管口平齐),蘸取90%苯酚溶液,灼烧豚鼠左侧面颊60s。24h后观察,豚鼠口腔黏膜上出现直径约5mm的溃疡,口腔溃疡建模成功,然后随机分组,每组12只。各给药组分别用消毒药棉吸附相应药液0.5ml(模型组吸附0.5ml0.9%氯化钠溶液),敷在豚鼠口腔溃疡处3min,然后以温生理盐水清洗用药局部。每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5天。空白组不予处理。于用药后的第1、3、5天用数码照像头摄下豚鼠口腔溃疡情况。

1.4口腔溃疡程度分析

同实施例1。

1.5具体指标的测量

同实施例1。

2结果与分析

2.1gpd对豚鼠口腔溃疡治愈的影响

gpd对豚鼠口腔溃疡程度的影响由图1~3可知,等级数据经ridit检验。空白组无溃疡出现,与空白组比较,在1~5d内,模型组溃疡局部充血水肿显著(p<0.01),说明口腔溃疡建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较,在第1d,各给药组溃疡程度无明显差异;第3d时,mp极显著降低口腔溃疡程度(p<0.01),gpd可显著降低口腔溃疡程度(p<0.05);第5d时,经mp和gpd治疗的豚鼠其口腔溃疡程度均显著减轻(p<0.01,p<0.05)。由此可知,gpd可以降低口腔溃疡程度,促进口腔溃,疡处皮肤的愈合、恢复,具有显著治疗口腔溃疡的作用。gpd治疗效果具有时效性,3d内就可以发生显著治疗作用,5d痊愈率就可达16.7%,口腔溃疡程度100%达到3级以下。

2.2gpd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2.2.1gpd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数据统计分析表明dmso对炎症因子的作用无影响,因此dmso对口腔溃疡治疗无作用,不影响本实验对gpd的客观评价。从图2可知,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显著增加了豚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nf-κb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gpd治疗后tnf-α含量降低了3%,但对nf-κb没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中,gpd一方面抑制了促炎因子tnf-α,从而抑制了可以引发口腔溃疡的炎症反应,另一方面gpd能够抑制nf-κb活化,进而调节复杂的促炎细胞因子网络,减轻口腔溃疡的发病程度以及黏膜损伤。

2.2.2gpd对抗炎因子的影响

白介素10(il-10)主要由treg细胞分泌,是一种抗炎因子,可调节免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在免疫反应中主要发挥负调控作用。前列腺素e2(pge-2),是细胞体内一种重要的调节因子和生长因子,具有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

数据统计分析表明dmso对抗炎因子的作用无影响,因此dmso对口腔溃疡治疗无作用,不影响本实验对gpd的客观评价。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抗炎因子il-10、peg-2含量显著降低,gpd治疗后显著提高了抗炎因子il-10、peg-2的水平,gpd组提高了110%和2%。

本研究中,经mp和gpd治疗后,il-1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表明,mp和gpd通过促进treg细胞分泌il-10,il-10的负反馈作用起到抑制炎症的作用。另外,mp和gpd能够促进peg-2的生成,促进口腔黏膜的血液流动,抑制炎症的产生,有助于口腔黏膜的修复。

2.3gpd对amp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ampk是“能量的感受器”,体内能量的变化,即atp/amp的数值发生变化,能够激活细胞内的ampk。mtor信号通路,能够调节细胞生长与繁殖,与炎症的发作密切相关,能够传递炎症信息,而ampk能够抑制mtor信号通路。

经数据分析可知模型组与溶剂组的ampk和mtor含量差别不显,因此可以排除dmso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图9表明,模型组中mtor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经gpd连续治疗5天后,可显著抑制mtor的过量表达,gpd组降低了54%。图10中,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ampk的水平显著降低,但gpd组ampk水平显著提高,提高了52%。

研究表明,gpd通过促进细胞内ampk的生成,显著降低机体mtor的含量,抑制了炎症细胞的生长与繁殖和炎症信息的传递,从而抑制口腔溃疡的发作。

2.4gpd对氧化应激标记的影响

ros指需氧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活性氧,具有强氧化性,过高的活性氧水平会对细胞和基因结构造成损坏。丙二醛(mda)是膜脂过氧化重要产物之一,它的产生能引起膜的损伤,其含量可判定膜脂过氧化程度,可间接测定膜系统受损程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抗氧化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不断地补充sod可增强机体抗衰老的能力。

图11~13表明,模型组与溶剂组相比,ros、sod、mda含量差别不显著,可排除dmso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正常情况下豚鼠血浆中ros、mda的含量较低,sod的含量较高,患有口腔溃疡的豚鼠血浆中ros、mda的含量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降低。gpd组ros和mda含量分别降低了11%和34%,sod含量提高了10%。

本研究中,苯酚灼烧导致机体内产生过量的ros,ros氧化脂质使其转化为mda,导致口腔黏膜出现溃疡。gpd能够通过提高sod的含量,增强机体清除ros等有害物质的能力,抑制了脂质的氧化,使得脂质不能生成mda,从而减轻溃疡的损伤程度。

本研究通过苯酚诱导建立豚鼠口腔溃疡模型,从炎症因子、氧化应激、信号通路三个方面研究了gpd对溃疡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经gpd治疗后,豚鼠血浆中sod、il-10、pge-2、ampk指标的含量相比于模型组有较为显著地提升,而tnf-α、mda、mtor、ros等指标的含量显著下降,表明gpd能够对口腔溃疡起到显著地的抑制作用。其效果优于市场现有的能够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例如西瓜霜)。

实施例3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试剂和原料

同实施例1。

1.2实验仪器

同实施例1。

1.3苯酚诱导的豚鼠口腔溃疡

选取60只健康豚鼠(250-270g),济南金丰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scxk(鲁)2014006)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dmso组、mp组(45mg/kg)、gpd组(gpd,45mg/kg)。除正常组外,其余组豚鼠用乙醚麻醉,将棉球置于直径为5mm的玻璃管一端(使之与管口平齐),蘸取90%苯酚溶液,灼烧豚鼠左侧面颊60s。24h后观察,豚鼠口腔黏膜上出现直径约5mm的溃疡,口腔溃疡建模成功,然后随机分组,每组12只。各给药组分别用消毒药棉吸附相应药液0.5ml(模型组吸附0.5ml0.9%氯化钠溶液),敷在豚鼠口腔溃疡处3min,然后以温生理盐水清洗用药局部。每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5天。空白组不予处理。于用药后的第1、3、5天用数码照像头摄下豚鼠口腔溃疡情况。

1.4口腔溃疡程度分析

同实施例1。

1.5具体指标的测量

同实施例1。

2结果与分析

2.1gpd对豚鼠口腔溃疡治愈的影响

gpd对豚鼠口腔溃疡程度的影响由图1~3可知,等级数据经ridit检验。空白组无溃疡出现,与空白组比较,在1~5d内,模型组溃疡局部充血水肿显著(p<0.01),说明口腔溃疡建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较,在第1d,各给药组溃疡程度无明显差异;第3d时,mp极显著降低口腔溃疡程度(p<0.01),gpd可显著降低口腔溃疡程度(p<0.05);第5d时,经mp和gpd治疗的豚鼠,其口腔溃疡程度均显著减轻(p<0.01,p<0.05)。由此可知,gpd可以降低口腔溃疡程度,促进口腔溃疡处皮肤的愈合、恢复,具有显著治疗口腔溃疡的作用。gpd治疗效果具有时效性,3d内就可以发生显著治疗作用,5d痊愈率就可达16.7%,口腔溃疡程度100%达到3级以下。

2.2gpd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2.2.1gpd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数据统计分析表明dmso对炎症因子的作用无影响,因此dmso对口腔溃疡治疗无作用,不影响本实验对gpd的客观评价。从图4~5可知,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显著增加了豚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nf-κb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gpd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和nf-κb的含量,抑制率分别为33%和8%,与mp组相比,经gpd治疗过后,豚鼠血浆中炎症因子nf-κb的水平低于mp组。

本研究中,gpd一方面抑制了促炎因子tnf-α,从而抑制了可以引发口腔溃疡的炎症反应,另一方面gpd能够抑制nf-κb活化,进而调节复杂的促炎细胞因子网络,减轻口腔溃疡的发病程度以及黏膜损伤。

2.2.2gpd对抗炎因子的影响

白介素10(il-10)主要由treg细胞分泌,是一种抗炎因子,可调节免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在免疫反应中主要发挥负调控作用。前列腺素e2(pge-2),是细胞体内一种重要的调节因子和生长因子,具有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

数据统计分析表明dmso对抗炎因子的作用无影响,因此dmso对口腔溃疡治疗无作用,不影响本实验对gpd的客观评价。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抗炎因子il-10、peg-2含量显著降低,gpd治疗后显著提高了抗炎因子il-10、peg-2的水平,il-10和peg-2含量分别提高了132%和12%。与mp组相比,gpd组抗炎因子il-10、peg-2的水平高于mp组,且il-10的含量极显著高于mp组,基本可以说明gpd对豚鼠口腔溃疡的抑制作用优于mp。

本研究中,经mp和gpd治疗后,il-1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表明,mp和gpd通过促进treg细胞分泌il-10,il-10的负反馈作用起到抑制炎症的作用。另外,mp和gpd能够促进peg-2的生成,促进口腔黏膜的血液流动,抑制炎症的产生,有助于口腔黏膜的修复。

2.3gpd对信号通路因子的影响

2.3.1gpd对no信号通路的影响

no是参与体内信号转导的气体信号分子,在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细胞毒性,高浓度no参与感染、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经数据分析可知模型组与溶剂组的no含量差别不显,因此可以排除dmso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图8表明,模型组中no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经gpd连续治疗5天后,可显著抑制no的过量表达,no的含量降低了20%。gpd组与mp组相比,可知gpd组no含量显著低于mp组。

本研究中,gpd能够显著减少no的含量,因而可以抑制no作为气体信号分子对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减弱细胞毒性,有助于口腔细胞的恢复。

2.3.2gpd对amp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ampk是“能量的感受器”,体内能量的变化,即atp/amp的数值发生变化,能够激活细胞内的ampk。mtor信号通路,能够调节细胞生长与繁殖,与炎症的发作密切相关,能够传递炎症信息,而ampk能够抑制mtor信号通路。

经数据分析可知模型组与溶剂组的ampk和mtor含量差别不显,因此可以排除dmso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图9表明,模型组中mtor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经gpd连续治疗5天后,可显著抑制mtor的过量表达,mtor的含量降低了62%。图10中,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ampk的水平显著降低,但gpd组ampk水平显著提高,提高了84%,gpd组与mp组相比,可发现gpd的效果优于mp。

研究表明,gpd通过促进细胞内ampk的生成,显著降低机体mtor的含量,抑制了炎症细胞的生长与繁殖和炎症信息的传递,从而抑制口腔溃疡的发作。

2.4gpd对氧化应激标记的影响

ros指需氧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活性氧,具有强氧化性,过高的活性氧水平会对细胞和基因结构造成损坏。丙二醛(mda)是膜脂过氧化重要产物之一,它的产生能引起膜的损伤,其含量可判定膜脂过氧化程度,可间接测定膜系统受损程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抗氧化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不断地补充sod可增强机体抗衰老的能力。

图11~13表明,模型组与溶剂组相比,ros、sod、mda含量差别不显著,可排除dmso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正常情况下豚鼠血浆中ros、mda的含量较低,sod的含量较高,患有口腔溃疡的豚鼠血浆中ros、mda的含量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gpd组ros、mda过量、sod被抑制的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经gpd治疗后豚鼠血浆中ros和mda的含量分别降低了36%和40%,而sod的含量提高了47%。gpd组ros、mda含量显著低于药物组,sod含量高于药物组,证明gpd对豚鼠口腔溃疡的抑制作用优于西瓜霜。

本研究中,苯酚灼烧导致机体内产生过量的ros,ros氧化脂质使其转化为mda,导致口腔黏膜出现溃疡。gpd能够通过提高sod的含量,增强机体清除ros等有害物质的能力,抑制了脂质的氧化,使得脂质不能生成mda,从而减轻溃疡的损伤程度。

本研究通过苯酚诱导建立豚鼠口腔溃疡模型,从氧化应激的方面研究了gpd对溃疡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经gpd治疗后,豚鼠血浆中sod、il-10、pge-2、ampk指标的含量相比于模型组有较为显著地提升,而tnf-α、nf-κb、no、mda、mtor、ros等指标的含量显著下降,表明gpd能够对口腔溃疡起到显著地抑制作用,其效果优于市场现有的能够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例如西瓜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