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腿骨矫正固定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0758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腿骨矫正固定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腿骨矫正固定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每个人在婴幼儿时期的成长发育过程中,腿骨迅速成长,但腿骨出生时都有些弯曲,如果不及时发现并予以矫正,就会导致很多人的腿骨长大后形成X形腿或O形腿,有碍美观,严重者会导致脚掌和脚踝不能弯曲成90度,两腿长短不一致,形成长短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目前的办法是,根据患者腿骨畸形病变情况,把腿骨畸形病变部截断,由外科手术通过外力推拉使骨头回复到正常位置后,使用固定钢板固定供骨头生长愈合,但是,由于腿骨畸形病变部在手术中使一次性强制复位,切口缝合后固定钢板对表面的肌腱、神经及皮肤刺激问题,带给患者极大的痛苦,固定钢板采用偏心受力方式维持跟骨内侧的复位,因此固定强度仍显不足,难以满足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不利于矫正后腿骨部的恢复。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较为省时省力,既能有效帮助患者矫正腿骨形状又不会使患者过于痛苦的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腿骨矫正固定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上定位板、支撑横板和下定位板,所述支撑横板的一端与上定位板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下定位板的顶部连接,使上定位板、支撑横板和下定位板配合组成一水平横置的Z字形结构,所述下定位板的下部设置数个下固定针,所述上定位板的上部与下固定针同向设置数个上固定针,所述上定位板、支撑横板、下定位板、上固定针和下固定针为一体成型设计。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把本装置设计成一个水平横置的Z字形结构,将腿骨矫正器安置在与腿骨弯曲方向相反的一侧,使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分别固定在截断为两截的断骨处,通过支撑横板的支撑和推拉,由原先的靠固定钢板的表面贴附压力固定改为内部支撑固定,更符合跟骨的自然负荷形式及生物力学特点;十字或米字形镂空结构设计使本装置轻巧灵便,还能节约材料降低成本,也便于植骨和观察融合腕骨愈合情况;提高了固定效果,方便手术操作,进而为骨折的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降低患者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上定位板,2~支撑横板,3~下定位板,4~上固定针,5~下固定针,6~中分线槽,7~支撑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根据附图1~3所示的腿骨矫正固定辅助装置,包括上定位板1、支撑横板2和下定位板3,所述支撑横板2的一端与上定位板1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下定位板3的顶部连接,使上定位板1、支撑横板2和下定位板3配合组成一水平横置的Z字形结构,所述下定位板3的下部设置数个下固定针5,所述上定位板1的上部与下固定针5同向设置数个上固定针4,所述上定位板1、支撑横板2、下定位板3、上固定针4和下固定针5为一体成型设计。

所述的上定位板1和下定位板3均设有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内设置支撑臂7,所述上固定针4至少有两个,上固定针4均布在上定位板1的中上部,所述下固定针5至少有两个,下固定针5均布在下定位板3的中下部;镂空结构更方便医生检测、观察患者断骨之间的愈合情况,便于及时掌握患者情况。

所述的上定位板1和下定位板3的长度均为2~8cm,宽度均为3~5cm。

所述的支撑横板2的长度为1.5~3cm,宽度为3~5cm。

所述的上定位板1与支撑横板2之间的夹角α为45~120度,所述下定位板3与支撑横板2之间的夹角β为45~120度。

所述的上定位板1、下定位板3、上固定针4和下固定针5为记忆合金板材制成,所述支撑横板2为钛合金板材制成,记忆合金具有发生变形后再加热而恢复的特性,而钛合金板材不变形保证支撑横板2的强度,防止受力变形问题出现。

所述的上定位板1的镂空结构设置于上定位板1的中上部,所述的下定位板3的镂空结构设置于下定位板3的中下部,提高支撑横板2与定位板1、下定位板3的连接部的强度。

根据附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的上固定针4同向弯曲成弧形,下固定针5同向弯曲成弧形,使上固定针4与下固定针5的外弧背对背设置,在对下肢畸形病变差异较大的患者,把患者骨头截断,上固定针4把患者的上断骨向上推撑,下固定针5把患者的下断骨向下推,推撑开上断骨与下断骨的距离,使下断骨与下断骨愈合后后畸形部位得以矫正,两腿长短一致。

根据附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的上固定针4向下弯曲成弧形,下固定针5向上弯曲成弧形,使上固定针4与下固定针5相对设置,在对下肢畸形病变差异较小的患者,把患者骨头截断,上固定针4把患者的上断骨向下拉,下固定针5把患者的下断骨向上推撑,拉近开上断骨与下断骨的距离,使下断骨与下断骨愈合后后畸形部位得以矫正,两腿长短一致。

根据附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所述的上定位板1、支撑横板2、下定位板3在纵向上设有中分线槽6,中分线槽6把一体成型设计的上定位板1、支撑横板2、下定位板3分隔成至少两部分,在使用时,当遇到本装置在患者患病部位因尺寸太大导致安装不了的情况时,把本装置沿中分线槽6切分成两个,使之顺利安装到患者患病部位上。

根据附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所述的上定位板1和下定位板3实体板的非镂空实体结构,进一步提高上定位板1和下定位板3的强度,避免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手术前对患者腿骨畸形病变部位进行细致的扫描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上定位板1的底部与支撑横板2之间的夹角α,下定位板3的顶部连接支撑横板2之间的夹角β进行定制,使夹角α、夹角β分别为90度角;手术时把患者腿骨畸形病变部位的骨头截断,将本装置安置在与腿骨弯曲方向相反的一侧,把上定位板1通过上固定针4固定在断裂的上断骨上,把下定位板3通过下固定针5固定在断裂的下断骨上,使上断骨和下断骨连接为一体,由于骨头断裂后会形成错位,支撑横板2则在断裂成上断骨和下断骨的骨头之间起到支撑推拉作用,提高固定强度,使手术后的断裂成上断骨和下断骨的骨头在上定位板1、支撑横板2和下定位板3配合作用下固定和支撑,由于记忆合金有发生变形后再加热而恢复的特性,本装置能根据温度在0℃至40℃的变化产生动态加压力来固定断裂成上断骨和下断骨的骨头,本装置恢复所产生的回复力可将上断骨和下断骨聚合成一体并生长愈合,满足了手术后功能锻炼的要求,保证矫正后腿骨部的恢复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