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针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06122发布日期:2018-12-08 07:07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医用针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针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用针,如皮下针、活检针、套针、胸腔穿刺针等,在使用过后会沾上药品或患者身上的病原体成为危险物品。为了避免被受污染的医用针刺伤,现有技术中已有一些防护装置,然而这些防护装置的防护并不到位,防护装置容易被不法分子从医用针上拆卸,导致受污染的医用针被这些不法分子重新利用,安全隐患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针安全防护装置,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防护装置容易被不法分子从医用针上拆卸,导致受污染的医用针被重新利用,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技术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针安全防护装置,其包括:

壳体,其内部中空、且两端封闭,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壳体的一端具有供医用针穿过的所述过孔;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弹性臂、且侧壁上设有插孔;

活动块,其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活动块用于受按压沿所述插孔插入所述壳体内部,以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弹性臂的顶端相抵,使所述弹性臂发生形变;和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块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活动块压弯伸入所述壳体内的医用针,且所述弹性臂插入所述第一定位槽内,使所述活动块被固定;

其中,所述活动块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所述弹性臂、所述插孔以及所述活动块三者的数量相等、且分别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活动块和所述第二活动块两者用于沿相反的方向对伸入壳体内医用针的轴向上的不同部位施加力,使所述医用针发生弯曲;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板、第二壳板以及呈筒状的侧壳;所述第一壳板通过热熔的方式一体成型在所述侧壳的一端,所述第二壳板通过热熔的方式一体成型在所述侧壳的另一端;所述插孔设置在所述侧壳上,所述过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壳板上;一个弹性臂设置在所述第一壳板上,另一个弹性臂设置在所述第二壳板上;

所述第一壳板的外侧设有凸块,所述凸块设有供医用针的连接头插入的第二定位槽,所述过孔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是由透明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呈圆柱状。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医用针安全防护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活动块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活动块可以压弯伸入壳体内的医用针,并且活动块被弹性臂固定在壳体内部,从而可以维持医用针弯曲的状态,使医用针无法从壳体内抽出;另外,由于壳体为四周封闭的一体成型结构,活动块被壳体内的弹性臂固定后,从外部无法对活动块进行拆卸,从而一旦活动块运动至第二位置将医用针压弯后即将一直保持在该状态,整个防护装置不可拆卸,进而降低了受污染的医用针被不法分子重新利用的安全隐患。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针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针插入医用针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针安全防护装置的活动块运动至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针安全防护装置的活动块运动至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活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11、第一壳板;111、凸块;112、第二卡槽;1111、过孔;1112、第二定位槽;12、侧壳;121、插孔;13、第二壳板;131、第一卡槽;2、活动块;21、第一活动块;22、第二活动块;201、第一定位槽;202、限位槽;3、弹性臂;4、限位块;41、限位滑槽;5、橡胶件;100、医用针安全防护装置;200、医用针;2001、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医用针安全防护装置100,其包括壳体1和活动块2。壳体1的内部中空、且两端封闭。壳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壳体1的一端具有供医用针200穿过的过孔1111。壳体1的内部设有弹性臂3、且侧壁上设有插孔121。活动块2的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定位槽201。活动块2用于受按压沿插孔121插入壳体1内部,以运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侧面与弹性臂3的顶端相抵,使弹性臂3发生形变(如图3所示);和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活动块2位于壳体1内部,活动块2压弯伸入壳体1内的医用针200,且弹性臂3插入第一定位槽201内,使活动块2被固定(如图4所示)。

具体来说,壳体1可以是一个上面仅有过孔1111和插孔121的封闭结构。过孔1111的孔径很小,仅能容纳医用针200穿过。插孔121也仅能供活动块2插入。活动块2具有按压端,如图1和图2所示,在初始位置时,活动块2的该按压端位于壳体1外部,以方便使用者通过该按压端按压活动块2。

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如图4所示,因为活动块2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活动块2可以压弯伸入壳体1内的医用针200,并且活动块2被弹性臂3固定在壳体1内部,从而可以维持医用针200弯曲的状态,使医用针200无法从壳体1内抽出;另外,由于壳体1为四周封闭的一体成型结构,活动块2被壳体1内的弹性臂3固定后,从外部无法对活动块2进行拆卸,从而一旦活动块2运动至第二位置将医用针200压弯后即将一直保持在该状态,整个防护装置不可拆卸,进而降低了受污染的医用针200被不法分子重新利用的安全隐患。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前述的壳体1可以呈圆柱状,相对于方形形状,圆柱状的壳体1更节省材料,成本较低。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前述的活动块2在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其按压端与壳体1的外侧壁平齐,使壳体1的外侧壁具有连续的外观表面,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不法分子从外部拆卸活动块2,使整个防护装置更加不可拆卸。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前述壳体1的内壁上可以设有限位块4。限位块4具有与活动块2相适配的限位滑槽41,使活动块2沿限位滑槽41运动至前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本示例中,由于限位块4设置在壳体1内部,从而可以防止限位块4被从外部拆卸。另外,通过设置的限位块4,可以提高活动块2的运动精度,使活动块2可以准确地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5所示,前述活动块2的抵压医用针200的一端可以具有限位槽202,以在抵压医用针200时通过限位槽202对医用针200限位。在本示例中,由于有限位槽202对医用针200进行限位,从而可以防止医用针200在压弯的过程中发生偏斜,使医用针200能够按照预设的轨迹进行弯曲,提高了医用针200压弯操作的精度。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前述活动块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活动块21和第二活动块22。前述弹性臂3、插孔121以及活动块2三者的数量相等、且分别一一对应。即第一活动块21对应一个弹性臂3和一个插孔121。第二活动块22对应另一个弹性臂3和另一个插孔121。其中,第一活动块21和第二活动块22两者用于沿相反的方向对伸入壳体1内医用针200的轴向上的不同部位施加力,使医用针200发生弯曲。在本示例中,相对于单个活动块2,两个沿相反方向抵压医用针200的活动块2可以使医用针200的至少两个部位发生弯曲,可以进一步防止医用针200从壳体1内抽出,使整个防护装置被固定在医用针200上不可拆卸。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前述的第二活动块22相对第一活动块21靠近过孔1111。第二活动块22还起到对医用针200进行支撑的作用,方便第一活动块21对医用针200进行压弯。

为了实现壳体1一体成型的技术效果,如图1至图4所示,壳体1可以包括第一壳板11、第二壳板13以及呈筒状的侧壳12。第一壳板11通过热熔的方式一体成型在侧壳12的一端,第二壳板13通过热熔的方式一体成型在侧壳12的另一端。前述的插孔121设置在侧壳12上,过孔1111设置在第一壳板11上。一个弹性臂3设置在第一壳板11上,另一个弹性臂3设置在第二壳板13上。具体来说,壳体1内部的部件比如限位块4等可以随侧壳12一体注塑成型,第一壳板11及其上的弹性臂3两者也一体注塑成型,第二壳板13及其上的弹性臂3两者也一体注塑成型,然后将第一壳板11通过热熔的方式成型到侧壳12的一端,将第二壳板13通过热熔的方式成型到侧壳12的另一端,如此即可实现整个壳体1一体成型的技术效果,可以有效防止壳体1被拆卸,使整个防护装置不可拆卸。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前述侧壳12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壳板11的外形相适配的第一卡槽131,第一壳板11通过热熔的方式一体成型在该第一卡槽131内,以提高第一壳板11与侧壳12两者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前述侧壳12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二壳板13的外形相适配的第二卡槽112,第二壳板13通过热熔的方式一体成型在该第二卡槽112内,以提高第二壳板13与侧壳12两者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前述第一壳板11的外侧设有凸块111,凸块111设有供医用针200的连接头2001插入的第二定位槽1112。前述的过孔1111位于第二定位槽1112的底部。在本示例中,通过在连接头上设置第二定位槽1112,整个防护装置可以通过该第二定位槽1112固定到医用针200的连接头上,方便活动块2对医用针200的压弯操作。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前述壳体1的内壁上可以设有橡胶件5,橡胶件5与压弯后医用针200的针尖相对应,以使医用针200被压弯后插入橡胶件5内。在本示例中,通过设置的橡胶件5,一方面可以堵塞医用针200,防止医用针200内残留的药液流出;另一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对压弯后的医用针200进行固定,使医用针200无法从防护装置上拆卸。

进一步的,前述的壳体1可以是由透明材质制成,以方便使用者观察到医用针200的整个压弯过程,提高了医用针200的压弯精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