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身体机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4312发布日期:2019-08-21 00:01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身体机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身体机能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身体机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通过对人体身体机能的检测判断人体状态,包括血氧饱和度、心跳等指标,通常这些指标通过一些体积较大的设备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法适用于临床,但是不适用于日常使用,尤其不适用于睡眠期间对身体状态进行监控。现在需要一种用于睡眠期间对身体机能进行检测的装置,这在计算机集成度提升以及能耗日渐降低的现状下,得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尤其适用于睡眠过程中对身体机能进行检测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身体机能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在人体的主体和检测组件,所述主体相对于人体的位置开设有开口,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敞口,所述检测组件通过敞口嵌套在所述主体内侧,并且所述检测组件的一部分贯穿所述开口,所述敞口顶部设置有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包括一体成型的戒环和戒托,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戒托底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戒环和戒托的材质为包括硅胶在内的软质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包括收纳仓和连接带,所述收纳仓设置在所述连接带上,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收纳仓的底部,所述敞口设置在所述收纳仓的顶部,在人体佩戴的使用状态下,所述连接带的两个端部端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包括收纳仓和手环,所述收纳仓设置在所述手环上,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收纳仓的底部,所述敞口设置在所述收纳仓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侧的检测模块,所述外壳底部开设有透光部,并且所述检测组件通过所述透光部和所述开口与使用者相对。

更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托架,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感应模块、控制模块和排线,所述排线的两端分别与感应模块和检测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托架顶部开设的凹位,所述感应模块设置在所述托架的底部并与所述透光部相对。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底部还设置有卡勾,在装配状态下与所述托架的侧壁卡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托架底部设置有至少两组凹陷,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与凹陷相对应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两组充电针,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充电针匹配的通孔,并且所述充电针的一端与检测模块电连接,所述充电针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外壳和敞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还设置有充电针支架,所述充电针支架固定设置在外壳的内侧,并且所述充电针支架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充电针向对应。

更进一步地,所述充电针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的圆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戒托底部开设与戒环对应的开口,并且检测组件的一部分贯穿开口,与手指肚接触获取人体信息,在保证了准确度的前提下,因为易于穿戴,方便了睡眠过程中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身体机能检测戒指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身体机能检测戒指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身体机能检测戒指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检测模块和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身体机能检测绑带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主体、101——开口、102——戒托、1021——敞口、103——戒环、104——收纳仓、105——连接带、200——检测组件、201——外壳、2011——透光部、2012——充电针支架、2021——卡勾、2014——凸起、202——检测模块、2021——感应模块、2022——控制模块、2023——排线、2024——充电针、203——托架、2031——凹位、2032——凹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一种身体机能检测戒指,包括主体100和检测组件200,所述主体100相对于手指的位置开设有开口101,所述检测组件200嵌套在所述主体100内侧,并且所述检测组件200的一部分贯穿所述开口101。

具体的,使用者将所述戒指套在手指上,嵌套在所述主体100内侧的检测组件200,并且通过贯穿所述开口101的部分与使用者的指头肚贴合,通过手指肚上的血管和震动获取相应信息确定人体机能指标,该方案有利于通过较小的装置检测人体机能,如此便于在睡眠过程中持续监测人体机能,而又不会影响使用者休息。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100包括一体成型的戒环103和戒托102,所述戒环103和戒托102的材质为包括硅胶在内的软质材料,所述开口101设置在所述戒托102底部,所述戒托102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检测组件200相适应的敞口1021,用于装配并固定所述检测组件200。

通过软质材料一体成型的戒指加工方便、佩戴舒适,适合入寝的状态下使用,并且软质材料上开设有敞口1021便于监测组件的安装和更换,有利于产品的组装、维护和更新。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组件200包括外壳201和设置在外壳201内侧的检测模块202,还包括托架203,所述外壳201底部开设有透光部2011,所述检测模块202包括感应模块2021、控制模块2022和排线2023,所述排线2023的两端分别与感应模块2021和检测模块202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022设置在所述托架203顶部开设的凹位2031,所述感应模块2021设置在所述托架203的底部并与所述透光部2011相对,通过所述透光部2011和所述开口101与使用者相对。所述外壳201的底部还设置有卡勾2021,在装配状态下与所述托架203的侧壁卡接。所述托架203底部设置有至少两组凹陷2032,所述外壳201的底部设置有与凹陷2032相对应的凸起2014。

具体地,所述外壳201底部开设的透光部2011同所述感应模块2021相对应,透光部2011直接和手指肚接触,所述感应模块2021通过透光部2011通过光学方式获取手指的相关信息,该结构能够在较小的结构内实现对手指光学信号的获取;所述托架203通过所述凹陷2032和凸起2014的配合在所述外壳201中限位,并且通过卡勾2021与所述托架203侧壁的卡接将所述托架203与外壳201固定,该方案有利于将检测模块202的相关部件设置在所述托架203中,并且将托架203与所述外壳201固定,如此便于检测模块202相关的电路板及其他器件固定设置;所述控制模块2022设置在所述托架203顶端预设的凹位2031中,同时配套的电动马达等部件也设置在相应的凹位2031中,所述感应模块2021设置在所述托架203底部并且通过排线2023与所述控制模块2022连接,如此可以单独设置感应模块2021,所述感应模块2021与透光部2011相对应,通过光学信号获取人体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组件200还包括两组充电针2024,并且所述充电针2024的一端与检测模块202电连接,所述充电针2024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外壳201和敞口1021。所述外壳201还设置有充电针2024支架2012,所述充电针2024支架2012固定设置在外壳201的内侧,并且所述充电针2024支架2012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充电针2024向对应。所述充电针2024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的圆环。

充电针2024的一端穿过外壳201和敞口1021用于充电,配套的充电器上开设有凹槽,凹槽中设置有与充电针2024相对应的触点,将身体机能检测戒指放置如凹槽中,并将充电针2024与触点相对,便于充电。充电针2024支架2012为两组所述充电针2024限位,并且所述充电针2024中部设置的圆环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限制充电针2024在轴向上的活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主体包括收纳仓104和连接带105所述收纳仓设置在,连接带中部,并且所述开口和敞口设置在所述收纳仓上,该方案有利于使用者在身上任意能够固定所述连接点的位置,固定所述连接带,比如头部、手腕、脚腕等血管距离表皮较近,便于光学测量的身体部位上。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主体包括收纳仓和手环,所述收纳仓设置在所述手环上,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收纳仓的底部,该方案便于将身体机能检测装置佩戴在手腕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