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医学测量的LC-II螺钉经皮置入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5658发布日期:2020-02-14 15:36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基于数字医学测量的LC-II螺钉经皮置入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医学测量的lc-ii螺钉经皮置入导向装置,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lc-ii螺钉来源于骨盆骨折的young-burgess分型,young-burgess骨盆骨折分型系统根据损伤机制和严重程度将骨盆骨折分为4类:侧方挤压型(lc),前后挤压型(apc),垂直剪切型(vs)和混合型(cm)。其中lc型是最常见的类型,该型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又分为3类。对于lc-ii型由于存在骨盆旋转不稳定,多主张手术治疗。微创理念催生了lc-ii骨盆骨折骨盆后环的经皮螺钉内固定术式,所置入的螺钉称为lc-ii螺钉。目前lc-ii螺钉经皮置入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除用于治疗lc-ii型骨盆骨折外,也用于固定无移位的髋臼高位前柱骨折和髋臼双柱骨折的高位前柱部分。

传统的经皮置钉方法为在骨盆teepee位透视下置入克氏针(螺钉导针),再沿导针置入lc-ii螺钉(空心钉)。由于透视出骨盆teepee像往往需要多次尝试,同时导针的方向也需要透视下反复调整才能完全位于teepee像所示的“圆锥形帐篷”样外观内,且不正确的皮肤进针点往往会阻碍导针方向的调整,这样无疑增加了射线暴露和手术时间,也相应的增加了手术创伤和感染的机率。目前通过数字医学技术可以测量获得lc-ii螺钉皮肤进针点和体表骨性标志(髂前上棘)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及lc-ii螺钉的进钉方向(图2所示),尽管通过数字医学软件可以模拟出lc-ii螺钉经皮置钉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但在实际手术中,由于患者体位的变化、周围软组织的阻挡,术者难以准确把握进钉角度,即使找到了进钉角度,徒手状态也很难维持导针的位置。

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医学测量的lc-ii螺钉经皮置入导向装置。数字医学测量所获得的皮肤进针点和体表骨性标志的位置关系以及lc-ii螺钉的进钉方向(即与矢状面、冠状面的夹角),通过该导向装置的调整实现,能够安全、快速、准确的经皮置入lc-ii螺钉,从而缩短射线暴露和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安全、快速、准确的经皮置入lc-ii螺钉的基于数字医学测量的lc-ii螺钉经皮置入导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数字医学测量的lc-ii螺钉经皮置入导向装置,包括底座、定位器和角度导向器,所述底座的左半段设置有多个竖向的钉孔,底座的右半段设置有多个竖向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器与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角度导向器与定位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器用于定位体表进针点位置,所述角度导向器用于调节进钉角度方向。

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器包括两个竖向的定位柱、支撑架、横向调节组件和纵向调节组件,所述定位柱的顶端与支撑架的底部的右段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横段、纵段、第二横段,所述第一横段和第二横段前后平行布置,所述纵段设置于第一横段和第二横段之间,且纵段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段和第二横段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纵段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定位器导向槽;

所述纵向调节组件包括纵向调节杆、纵向调节块和纵向调节螺栓,所述纵向调节杆设置于第一横段和第二横段之间,且与纵段平行,所述纵向调节杆的后端穿过第二横段且伸出,所述纵向调节杆的前段插装于纵向调节块的后段内,通过纵向调节螺栓对纵向调节块和纵向调节杆进行锁紧固定;

所述横向调节组件包括横向调节杆、横向调节块和横向调节螺栓,所述横向调节杆与第一横段和第二横段相互平行,所述横向调节杆穿过纵向调节块的前段,所述横向调节杆的右端穿过纵段的定位器导向槽且伸出,所述横向调节杆的左段插装于横向调节块的右段内,通过横向调节螺栓对横向调节块和横向调节杆进行锁紧固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角度导向器包括支撑柱、平放的半圆形的导向底盘、竖放的导向板、外套筒和内套筒,支撑柱的底端与导向底盘的中心点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底盘包括圆弧板和纵板,所述圆弧板的顶面沿其弧度方向设置有滑槽;

所述导向板设置为凹面朝向支撑柱的圆弧形结构,所述导向板的上端设置有套块,所述套块套装于支撑柱上,所述导向板的下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设置于滑槽内,滑块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导向底盘之间设置有第一螺栓,通过第一螺栓对滑块进行锁紧固定;

所述导向板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外套筒倾斜设置,所述内套筒设置于外套筒内,所述外套筒的上端穿过中空结构的导向板且伸出,外套筒的下端穿过支撑柱的底段且伸出,伸进支撑柱内的外套筒与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导向板的前侧面和后侧面沿其弧度方向设置有角度导向器导向槽,所述角度导向器导向槽内设置有两个前后对称布置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导向板内的外套筒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包括连接柱和圆形块,连接柱的内端与外套筒固定连接,连接柱的外端伸出角度导向器导向槽外,且与圆形块的中心点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左半段和右半段均设置为竖向的圆柱体,位于左侧的圆柱体上设置有两个钉孔,两个钉孔左右布置,其中一个钉孔位于该圆柱体的中轴线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板设置为1/4圆弧形结构,所述导向板与导向底盘的圆弧板的半径相同,且两者的圆心点位于同一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数字医学测量的lc-ii螺钉经皮置入导向装置,根据数字医学测量所获得的皮肤进针点和体表骨性标志的位置关系以及lc-ii螺钉的进钉方向,能够安全、快速、准确的经皮置入lc-ii螺钉,从而缩短射线暴露和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

附图说明

图1为通过数字医学技术测量获得lc-ii螺钉皮肤进针点和体表骨性标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其中,asis:髂前上棘;psn:lc-ii螺钉中轴线在髂前区域的皮肤交点;dv2:髂前区域皮肤交点和髂前上棘的垂直距离;dh2:髂前区域皮肤交点和髂前上棘的水平距离。

图2为通过数字医学技术测量获得lc-ii螺钉的进钉方向示意图;

其中,∠α:lc-ii螺钉和冠状面夹角;∠β:lc-ii螺钉和矢状面夹角;∠γ:lc-ii螺钉和水平面夹角。

图3为多角度观察lc-ii螺钉在髂骨内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数字医学测量的lc-ii螺钉经皮置入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定位器中除定位柱外的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为角度导向器中的导向板与导向底盘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为角度导向器中的导向板与限位件、外套筒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其中:

底座100、钉孔101、u型手柄102

定位器200、定位柱201、支撑架202、第一横段202.1、纵段202.2、第二横段202.3、定位器导向槽202.4、横向调节杆203、横向调节块204、横向调节螺栓205、纵向调节杆206、纵向调节块207、纵向调节螺栓208

角度导向器300、支撑柱301、导向底盘302、圆弧板302.1、纵板302.2、导向板303、外套筒304、内套筒305、滑槽306、套块307、滑块308、角度导向器导向槽309、定位销310、限位件311、第一螺栓312、第二螺栓3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7,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基于数字医学测量的lc-ii螺钉经皮置入导向装置,包括底座100、定位器200和角度导向器300,所述定位器200用于定位体表进针点位置,所述角度导向器300用于调节进钉角度方向;

所述底座100的左半段设置有2-3个竖向的钉孔101,用于插入克氏针,底座100的右半段设置有两个前后布置的竖向的定位孔,定位孔直径为3.5mm,深度为15mm,底座100的前侧设置有向前延伸的u型手柄102,优选的,底座100的左半段和右半段均设置为竖向的圆柱体,位于左侧的圆柱体上设置有两个钉孔101,两个钉孔101左右布置,其中一个钉孔101位于该圆柱体的中轴线上;

所述定位器200包括两个前后布置的竖向的定位柱201、支撑架202、横向调节组件和纵向调节组件,所述定位柱201的下段插入定位孔内,通过第三螺栓对定位柱201与底座100进行锁紧固定,所述定位柱201的顶端与支撑架202的底部的右段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202包括第一横段202.1、纵段202.2、第二横段202.3,所述第一横段202.1和第二横段202.3前后平行布置,所述纵段202.2设置于第一横段202.1和第二横段202.3之间,且纵段202.2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段202.1和第二横段202.3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纵段202.2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定位器导向槽202.4,所述纵段202.2和第一纵段202.1的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刻度值;

所述纵向调节组件包括纵向调节杆206、纵向调节块207和纵向调节螺栓208,所述纵向调节杆206设置于第一横段202.1和第二横段202.3之间,且与纵段202.2平行,所述纵向调节杆206的后端穿过第二横段202.3且伸出,所述纵向调节杆206的后端设置为膨胀结构,所述纵向调节杆206的外表面自前至后依次包括纵向调节杆平滑段和纵向调节杆螺纹段,其中,纵向调节杆螺纹段与第二横段202.3之间螺纹连接,纵向调节杆平滑段插装于纵向调节块207的后段内,通过纵向调节螺栓208对纵向调节块207和纵向调节杆206进行锁紧固定;

所述横向调节组件包括横向调节杆203、横向调节块204和横向调节螺栓205,所述横向调节杆203与第一横段202.1和第二横段相互平行,所述横向调节杆203穿过纵向调节块207的前段,所述横向调节杆203的右端穿过纵段202.2的定位器导向槽202.4且伸出,所述横向调节杆203的右端设置为膨胀结构,所述横向调节杆203的外表面自右至左依次包括横向调节杆螺纹段和横向调节杆平滑段,其中,横向调节杆螺纹段与纵向调节块207之间螺纹连接,横向调节杆平滑段插装于横向调节块204的右段内,通过横向调节螺栓205对横向调节块204和横向调节杆203进行锁紧固定;

所述角度导向器300包括支撑柱301、平放的半圆形的导向底盘302、竖放的导向板303、外套筒304和内套筒305,所述支撑柱301设置于横向调节块204和导向底盘302之间,所述支撑柱301的顶端与横向调节块204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柱301的底端与导向底盘302的中心点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底盘302包括1/2圆弧结构的圆弧板302.1和纵板302.2,所述圆弧板302.1的顶面沿其弧度方向设置有滑槽306,所述圆弧板302.1的外侧面沿其弧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导向底盘302的底面与底座100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圆弧板302.1的表面沿其弧度方向还设置有刻度值,其中“0刻度值”设置于圆弧板302.1的中部;

所述导向板303设置为凹面朝向支撑柱301的1/4圆弧形结构,所述导向板303与导向底盘302的圆弧板302.1的半径相同,且两者的圆心点位于同一位置,所述导向板303的上端设置有套块307,所述套块307套装于支撑柱301上,导向板303通过套块307与支撑柱301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板303的下端设置有滑块308,所述滑块308设置于滑槽306内,滑块308和滑槽306滑动连接,所述滑块308与导向底盘302之间设置有第一螺栓312,通过第一螺栓312对滑块308进行锁紧固定;

所述导向板303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外套筒304倾斜设置,所述外套筒的内径设置为7mm,所述内套筒305设置于外套筒304内,所述外套筒304的上端穿过中空结构的导向板303且伸出,外套筒304的下端穿过支撑柱301的底端(即导向板303的圆心位置)且伸出,伸进支撑柱301内的外套筒304与支撑柱301之间设置有两个前后对称布置的纵向的定位销310,外套筒304可绕定位销310转动,所述导向板303的表面沿其弧度方向设置有刻度值,其中“0”刻度值位于导向板303的下段;

所述导向板303的前侧面和后侧面沿其弧度方向设置有角度导向器导向槽309,所述角度导向器导向槽309的左右两侧的导向板303沿其弧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孔,所述角度导向器导向槽309内设置有两个前后对称布置的限位件311,所述限位件311与导向板303内的外套筒304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311包括连接柱和圆形块,连接柱的内端与外套筒304固定连接,连接柱的外端伸出角度导向器导向槽309外,且与圆形块的中心点固定连接,圆形块上沿其直径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螺栓313,第二螺栓313依次穿过限位件311的圆形块、导向板303的前侧面和导向板303的后侧面,从而实现对外套筒304的锁紧固定。

一种基于数字医学测量的lc-ii螺钉经皮置入导向装置的使用方法:

步骤一、患者侧躺,头朝右,脚朝左,触摸并标记髂前上棘,首先在髂前上棘打入一枚和身体冠状面垂直的2.5mm的克氏针,然后将底座的左半段上位于中轴线的钉孔套于克氏针外,使底座的底面和皮肤接触,调整底座方向,使底座的左半段圆心和右半段圆心的连线和身体垂直轴平行,之后,再在底座的另一钉孔中打入另一枚2.5mm的克氏针,从而将底座固定于髂前上棘处并剪短克氏针;

步骤二、将两个定位柱分别插入底座的右半段的两个定位孔内,并通过第三螺栓锁紧固定;

步骤三、根据数字医学技术测量获得的lc-ii螺钉体表进针点距离髂前上棘(体表标志,已用克氏针标出)在冠状轴上的距离(如图1所示,髂前区域皮肤交点和髂前上棘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轴上的距离(如图1所示,髂前区域皮肤交点和髂前上棘的垂直距离),首先旋松纵向调节螺栓,旋转纵向调节杆的后端,纵向调节杆前后移动,带动纵向调节块前后移动,从而带动角度导向器沿冠状轴方向移动,即调整体表进针点在冠状轴上的距离,调整到合适位置后,旋紧纵向调节螺栓进行锁紧固定,然后旋松横向调节螺栓,旋转横向调节杆的右端,横向调节杆左右移动,带动横向调节块左右移动,从而带动角度导向器沿沿垂直轴方向移动,即调整体表进针点在垂直轴上的距离,调整到合适位置后,旋紧横向调节螺栓;

步骤四、体表进针点位置确定后,调节导向板沿导向底盘滑动,即调整外套筒的中轴线和身体矢状面夹角,并通过第一螺栓锁紧固定,再调节外套筒沿导向板滑动,即调整外套筒的中轴线和冠状面的夹角,并通过第二螺栓锁紧固定,角度调整后,在外套筒内插入内套筒,在内套筒内打入2.5mm的克氏针,拆除内套筒,沿克氏针方向拧入6.5mm或7.0mm的空心螺钉,即lc-ii螺钉,实现经皮置入lc-ii螺钉的目的。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