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提取物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6223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雷公藤提取物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的提取物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具体地说,是一种雷公藤提取物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中药材雷公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它包括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f.),昆明山海棠(T.hypoglaucum(Level)Hutch),黑蔓(T.regeli Sprague et Takeda)和福莱氏雷公藤(T.forresti Dicls)。雷公藤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病、红斑狼疮、银屑病等30余种免疫性疾病有显著疗效。主要有效成份是以雷公藤内酯醇为主的二萜类组分。目前口服入药的是雷公藤根或去皮的根,雷公藤属植物的地上部分如茎、叶、花、果虽也有明显疗效,雷公藤内酯醇含量也比根高得多,但毒性较大,目前都弃之不用(见《雷公藤的研究与临床应用》第23-24页李瑞琳舒达夫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9月1版)。
雷公藤有效成份的提取工艺,目前一般采用水及氯仿提取,然后用柱层析分离(见《药学通报》1988年第23卷第1期第3页),或乙醇提取,回收乙醇,残留物用醋酸乙酯提取、回收醋酸乙酯等工艺。这些工艺方法操作烦杂,费工费时,得率不易控制,并且用所得的提取物不宜制备以水为溶媒的多种制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取简单易行得率较高,雷公藤的根、根皮以及茎、叶、花果等地上部分都能利用的雷公藤提取物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是由以下步骤组成的将雷公藤属植物的根、根皮、茎、叶或其它部分加水提取,水提取液用有机溶剂萃取,被萃取后的水提取液再回到原药材中提取,如此反复提取与萃取,直至提取完全。有机萃取液经蒸馏回收有机溶剂后,得到雷公藤提取物。然后将雷公藤提取物配成2-15%(重量)的乙醇或丙酮溶液(A液)。将β-环糊精配成2-20%(重量)的水溶液(B液)。在搅拌下将A液缓慢地加入到热的B液中,加完后继续保温,搅拌。然后冷却沉淀出雷公藤提取物的β-环糊精包合物,过滤出包合物,用少量有机溶剂洗涤,减压下干燥,即得雷公藤提取物的β-环糊精包合物成品。
具体的提取工艺是将雷公藤药材根、根皮、茎、叶或其它部分粉碎成粗粉,加5-10倍重量的水温浸或渗漉提取,提取液逆流通过氯仿或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萃取,水提取液再回到药材中去,再重复进行提取和萃取,直至提取完全,蒸馏回收氯仿等溶剂,即得雷公藤提取物。经多批提取物测定,每克雷公藤干叶可提得雷公藤内酯醇50微克左右,每克雷公藤根皮可提得雷公藤内酯醇40微克左右,示药材的质量而定。
提取物制备工艺可以设计成连续提取萃取,

图1是连续提取、萃取流程的示意图。将雷公藤中药材放入提取罐(1)加水浸泡,提取液经过滤器(12)不断地通过管道(2)进入萃取器(3),萃取器(3)由若干柱状萃取管(4)串联组成,在每个萃取管(4)内放入氯仿至刻度。提取液进入萃取器(3)经氯仿逆流萃取后经液体分离器(13)进入提取液贮罐(5);用泵(6)不断地将提取液从提取液贮罐(5)打回到提取罐(1)中,调节阀门(9)和泵,使两者的流量相等,使提取效果最佳。与此同时,氯仿不断地从氯仿贮桶(7)经氯仿管道(8)从萃取器(3)的最后一萃取管(4)进入萃取器(3),通过萃取器(3)萃取后经液体分离器(14)流入氯仿萃取液贮桶(10),调节阀门(11),使氯仿的流速达到萃取的最佳效果。
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是将雷公藤提取物用醇或丙酮配成浓度为2-15%(重量,以下同),最佳浓度为5-10%的溶液(A液),将β-环糊精配成浓度为2-20%,最佳浓度为10-15%的水溶液(B液)。在搅拌下,将A液缓慢地加到40-80℃的4-6倍体积的B液中,加完后继续保温搅拌2-4小时,放冷或冷藏,至环糊精包合物沉淀完全,抽滤,并用少量丙酮或乙醚洗涤,减压干燥,即得包合物成品,雷公藤提取物中90%左右的雷公藤内酯醇等二萜类成分进入到环糊精中而被包合。
本发明的优点是提取萃取工艺简单;水提取液循环使用,减少了水的用量;用氯仿等有机溶剂萃取提取液,避免了提取液的煎煮浓缩过程,很好地防止了雷公藤有效成份的破坏,氯仿等有机溶剂用量少并可蒸馏回收;本发明提供的工艺,即使用雷公藤叶、茎等地上部分的提取物制成的β-环糊精包合物,毒性很小,疗效显著。我们用雷公藤提取物制成环糊精包合物片,每片含雷公藤内酯醇50微克,口服,每日三次,每次二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50例,有效率为95%,付作用极小。
本发明的优点还在于β-环糊精有极好的亲水性,因此雷公藤内酯醇等萜类脂溶性成分制成环糊精包合物后,能完全地溶于水中,便于制成注射剂、口服液等以水为溶剂的制剂,也便于压片,对其它剂型也完全适用。
图1是雷公藤连续提取萃取工艺流程的示意图。
以下是实施例。
实施例1雷公藤叶加水5~6倍量,浸泡过夜。浸出液经氯仿逆流萃取,萃取后的水提取液回流至药材中。如此多次循环,直至提取完全。氯仿液回收氯仿后,得雷公藤提取物。
实施例2雷公藤根皮粗粉,加水湿润,装入渗漉筒中,加适量水浸泡过夜,次日开始渗漉,收集药材的5倍量渗漉液,经二氯甲烷逆流萃取,萃取液再回至渗漉筒中。如此多次循环,直至萃取完全。二氯甲烷液回收溶剂,即得雷公藤提取物。
实施例3雷公藤提取物用95%乙醇配成2%的溶液为A液,β-环糊精用水加热配成5%的溶液为B液。将25毫升A液加入100毫升B液中,在40℃加热搅拌2小时,冷藏,析出包合物,抽滤,用适量乙醚洗涤,抽干,挥发干溶剂,减压干燥,得包合物4.4克,收率为81%,雷公藤内酯醇收率为86.8%。
实施例4雷公藤提取物用95%乙醇配成10%的溶液为A液,β-环糊精用水加热配成10%的溶液为B液。将20毫升A液加入100毫升B液中,在80℃加热搅拌3小时,放冷,放置过夜,抽滤,用适量乙醚洗涤,挥发干溶剂,减压干燥,粉碎,即得包合物9.2克,收率为79%,雷公藤内酯醇的收率为90.4%。
实施例5雷公藤提取物用丙酮配成15%的溶液为A液,β-环糊精用水加热配成20%的溶液为B液,将15毫升A液加入100毫升B液中,在60℃加热搅拌4小时,放冷,过夜,析出包合物,抽滤,用适量丙酮洗涤,挥发干溶剂,减压干燥,粉碎,得包合物19.2克,收率为84%雷公藤内酯醇收率为92.5%。
权利要求
1.一种雷公藤提取物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将雷公藤属植物的根、根皮、茎、叶或其它部分加水提取,水提取液用有机溶剂萃取,被萃取后的水提取液再回到原药材中提取,如此反复提取与萃取,直至提取完全,有机萃取液经蒸馏回收有机溶剂后得到雷公藤提取物,然后将雷公藤提取物配成2-15%(重量)的乙醇或丙酮溶液(A液),将β-环糊精配成2-20%(重量)的水溶液(B液),在搅拌下将A液缓慢地加入到热的B液中,加完后继续保温,搅拌,然后冷却沉淀出雷公藤提取物的β-环糊精包合物,过滤出包合物,用少量有机溶剂洗涤,减压下干燥,即得雷公藤提取物的β-环糊精包合物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雷公藤的根、根皮、或茎应加工成粗粉,水提取液的用量为干药材的5~10倍重量,提取方法可以用温浸,或渗漉。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萃取用的有机溶剂可以是氯仿或二氯甲烷,可以用逆流萃取法萃取。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在搅拌下将A液缓慢地加入到40-80℃的B液中,加完后继续保温,搅拌2-4小时,A液最佳浓度为5-10%,B液的最佳浓度为10-15%,A、B液的最佳体积比为1∶4-1∶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在搅拌下将A液缓慢地加入到40-80℃的B液中,加完后继续保温搅拌2-4小时,A液的最佳浓度为5-10%,B液的最佳浓度为10-15%,A、B液的最佳体积比为1∶4-1∶6。
全文摘要
一种雷公藤提取物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先用水提取雷公藤的根,根皮、茎、叶或其它部分,然后用氯仿萃取水提取液,回收氯仿后得雷公藤提取物。然后将提取物配成乙醇溶液(A液),将β-环糊精配成水溶液(B液),在搅拌下将A液加到热的B液中,保温、搅拌、冷却,析出雷公藤提取物的β-环糊精包合物。该包合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病、红斑狼疮、银屑病等有显著疗效,且毒副作用小。
文档编号A61K9/36GK1051859SQ9010597
公开日1991年6月5日 申请日期1990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1990年11月15日
发明者李汉保, 王玉玺, 李庶藩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