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细胞粘附抑制剂的唾液基Le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4801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作为细胞粘附抑制剂的唾液基Le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抑制细胞粘附的化合物,更具体地,涉及抑制由选择素(selectin)介导的细胞粘附的唾液基路易斯x(sialyl Lewisx,sialylLex或SLex)的类似化合物、含有该类似物的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备该类似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在许多生物应答中,通过选择性地与某些细胞如血液中的吞噬细胞的白细胞结合而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炎症反应中,内皮细胞优先与单细胞和粒细胞结合,然后,它们才迁移通过血管壁并进入周围组织。
已知某些由发炎所引发的化合物是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的,从而促进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壁。然后,细胞穿过血管壁并进入受伤或感染的区域。
细胞对血管内皮的粘附还被认为与肿瘤的迁移有关。
循环的肿瘤细胞明显利用了身体的正常的发炎机制,从而结合于内皮被激活的地方的血管壁区域。
血小板也参与类似的应答反应。已知血小板在止血的引发过程中被激活,发生形态上、生物化学上、和功能上的变化(如快速的胞外分泌颗粒、或脱粒化),其中,血小板的α粒面膜与外部的细胞质膜相融合。结果,新的细胞表面蛋白质被表达,从而赋予活化的血小板新的功能,如与其他活化的血小板及其他细胞结合的能力。活化的血小板被补充入正在生长的血栓,或者被快速地从血液循环中清除掉。已知活化的血小板可与吞噬细胞的白细胞,包括单细胞和嗜中性白血球,结合。被认为是由该过程介导的病理过程和其他的生物过程的例子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凝血和发炎。
最近的研究揭示,位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上的表面受体参与内皮和血小板对各种循环细胞的识别过程,这些受体分别被称为E—选择素(内皮白细胞粘附分子—1;ELAM—1)和P—选择素(粒面膜蛋白质—140;GMP—140)。例如,业已表明,E—选择素介导内皮和白细胞的粘附,这是许多发炎反应中的第一个步骤。具体地,E—选择素与人的嗜中性白血球、单细胞、嗜曙红细胞、某些T—淋巴细胞[Graber et al.,J.Immunol.,145819(1990)]、NK细胞和前髓细胞系HL—60相结合。
E—选择素可以在血管内皮细胞上通过诱导而表达[Bevilacquaet al.,Science,2431160—1165(1989)and Hession et al.,Proc.Natl.Acad.Sci.,871673—1677(1990)]。已表明该受体可以被发炎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β(IL—I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细菌外毒素(脂多糖)所诱导[Bevilacqua et al.,Proc.Natl.Acad.Sci.,849238—9242(1987)]。这些化合物可增加分叶核白细胞(嗜中性白血球)和单细胞的粘附作用[Bevilacqua et al.,Proc.Natl.Acad.Sci.,849238—9242(1987)]。
P—选择素(又称GMP—140和PADGEM)位于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表面,它在该处介导血小板—白细胞以及内皮—白细胞的相互作用[Geng et al.,Nature,343757—760(1990)]。因此,例如,已知活化的在表面表达P—选择素的血小板与单细胞和嗜中性白血球结合[Jungi et al.,Blood,67629—636(1986)],而且还与类单细胞的细胞系如HL—60和U937结合[Jungi et al.,Blood,67629—636(1986);Silverstein et al.,J.Clin.Invest.,79867—874(1987)]。
P—选择素是α粒面膜蛋白质,分子量为140,000,一旦血小板激活和分泌粒则P—选择素在活化的血小板的表面表达。[Hsu—Lin et al.,J.Clin.Chem.,2599121—9126(1984);Stenberg etal.,J.Cell Biol.101880—886(1985);Berman et al.,J.Clin.In-vest.78130—137(1986)]。P—选择素还在巨核细胞(Beckstead etal.,Blood,67285—293(1986))、内皮细胞(McEver et al.,Blood,70335a(1987))Weibel—Palade体中(Bonfanti et al.,Blood,731109—1112(1989))被发现。Furie等人的美国专利4,783,330描述了针对P—选择素的单克隆抗体。
第三种受体是淋巴细胞导向受体(homing receptor),MEL—14抗原或其对应的人的LAM—1(L—选择素)(Gallatin et al.,Na-ture,30430—34(1983);Siegellman et al.,Science,2431165—1172(1989)Rosen,Cell Biology,1913—919(1989);和Lasky etal.,Cell,561045—1055(1989))。除有淋巴细胞的导向作用外,据信MEL—14抗原/LAM—1在嗜中性白血球结合于内皮的早期过程中发挥作用。
术语“选择素”指一大类受体,其中包括E—选择素(ELAM—1)、P—选择素(GMP—140)和L—选择素(MEL—14),因为它们具有类似外源凝集素的结构域以及粘附功能的选择性。选择素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已经通过对编码各种上述受体的全长cDNA进行克隆和表达而得以阐明(Bevilacqua et al.,Science 2431160—1165(1989),(ELAM—1);Geng et al.,Nature,343757—760(1990),(GMP—140);和Lasky et al.,Cell,561045—1055(1989),(MEL—14抗原))。
按与以前已知的蛋白质的同源性,可以将选择素的胞外部分分成三个片段。N—末端区域(约l20个氨基酸),与Drickamer在J.Biol.Chem.,2639557—9560(1988)中所述的诱导低亲和力IgE受体CD23的C型哺乳动物外源凝集素蛋白质家族有关。随后为多肽片段,它含有与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模式(motif)的蛋白质相关的序列。最后,在EGF结构域后是一个或多个串联的各约60个氨基酸的重复模式,与在补体调节蛋白质家族中发现的相关。
美国专利5,079,353及其分案专利5,29 6,594讲授了唾液基Lex和唾液基Lex抗原的合成及使用,它们存在于肿瘤组织并且是前述的选择素受体的配位体。美国专利5,143,712讲授了各种受体如ELAM—1(E—选择素)与配位体如唾液基Lex和在末端唾液基上含有多个N—乙酰乳糖胺(LacNAc)单元并含有一个或多个连接于LacNAc单元的LacNAc部分的岩藻糖基(fucosyl)的配位体之间的结合。
已出版的国际申请WO91/19501和WO91/19502公开了含有下列五聚和六聚结构的寡糖能抑制含有配位体(见下)的细胞和含有选择素受体的细胞之间的选择性的细胞结合,而且被测定的五糖和六糖能提供优于SLex的抑制作用。NeuAcα2→3Galβ1→4(Fucα1→3)GlcNAcβ1,3Galβ1,NeuAcα2→3Galβ1→4(Fucα1→3)GlcNAcβ1,3Galβ1,4Glc-,NeuAcα2→3Galβ1→4(Fucα1→3)GlcNAc=SLex.发明概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唾液基Lex(Slex)类似化合物,它抑制在表面表达Slex的细胞粘附于选择素受体,在合成抑制剂中的中间体,以及制备中间体的方法和含有该抑制剂的组合物。
一种提供的化合物具有式 其中Z是氢,C1—C6酰基或 Y选自C(O),SO2,HNC(O),OC(O)和SC(O);R1选自下组芳基、取代芳基、和苯基C1—C3亚烷基,其中芳基具有五员或六员芳香环、稠合的五员/六员芳香环、或者两个稠合六员芳香环,这些环选自烃基、单氧代烃基、单硫代烃基、单氮代烃基和二氮代烃基环,而取代芳基是前述的芳基,它并且具有选自下组的取代基卤素、三氟代甲基、硝基、C1—C18烷基、C1—C18烷氧基、氨基、单C1—C18烷基氨基、二C1—C18烷基氨基、苄氨基、C1—C18烷基苄氨基、C1—C18硫代烷基和C1—C18烷基氧酰胺基,或者R1Y为烯丙氧基羰基或氯代乙酰基;R2选自下组氢,C1—C18直链、支链或环状烃基,C1—C5亚烷基ω-羧酸C1—C6烷基酯(C1—C6alkyl C1—C5alkyleneω-carboxylate),ω-三(C1—C4烷基/苯基)甲硅烷基C2—C4亚烷基,单糖和二糖,或者OR2合起来形成氨基甲酸C1—C18直链、支链或环状烃基酯;
R3是氢或C1—C6酰基;R4是氢、C1—C6烷基或苄基;R5选自氢、苄基、甲氧基苄基、二甲氧基苄基和C1—C6酰基;R7是甲基(CH3)或羟甲基(CH2OH)和X选自C1—C6酰氧基、C2—C6羟基酰氧基、羟基、卤素和叠氮基。
Y最好为羰基[C(O)]。
对于一组抑制剂,R2优选的是单糖,更佳的为单糖的C1—C18烷基苷,R7是甲基,Z是未保护的岩藻糖基(fuco group),X是羟基,而R1Y不是烯丙氧基羰基或氯代乙酰基。抑制剂的前体可以具有任一所述的“R”基团,且R3,R4和R5最好不是氢。
一种特别优选的抑制剂相应于下式 其中,R1如上所述,和R1Y不是烯丙氧基羰基或氯代乙酰基,X如上所述且最好不是C1—C6酰氧基、C1—C6羟基酰氧基,R2和R7如上所述。在一个例子中,R2最好不是单糖或二糖。苄基R2基团在此是特别优选的。
另一组特别优选的抑制剂相当于下式 其中,R1如上所述除了R1Y不是烯丙氧基羰基或氯代乙酰基,X如上所述且最好不是C1—C6酰氧基、C1—C6羟基酰氧基,R7如上所述,而且R2是单糖或二糖。
还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含有药用的稀释剂或载体,以及溶解或分散于其中的细胞粘附抑制量的下式化合物 Y选自C(O),SO2,HNC(O),OC(O)和SC(O);R1如上所述,而且最好选自下组芳基、取代芳基、和苯基C1—C3亚烷基,其中芳基基团选自下组呋喃基、噻吩基、苯基、萘基、吡啶基、吡嗪基、苯并呋喃基、异苯并呋喃基、苯并[b或c]噻吩基、嘧啶基、哒嗪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喹噁啉基、1,5-二氮杂萘基、酞嗪基和喹唑啉基,而取代芳基是前述的芳基,它具有选自下组的取代基卤素、三氟代甲基、硝基、C1—C18烷基、C1—C18烷氧基、氨基、单C1—C18烷基氨基、二C1—C18烷基氨基、苄氨基和C1—C18烷基苄氨基;R2选自下组氢,C1—C18直链、支链或环状烃基,C1—C5亚烷基ω-羧酸C1—C6烷基酯,ω-三(C1—C4烷基/苯基)甲硅烷基C2—C4亚烷基,单糖和二糖,或者OR2合起来形成氨基甲酸C1—C18直链、支链或环状烃基酯;R7是甲基(CH3)或羟甲基(CH2OH)和X选自C1—C6酰氧基、C2—C6羟基酰氧基、羟基、卤素或叠氮基。
上述的对于抑制剂的优选内容同样适用于药物组合物。
还提供了制备乳糖铵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a)将半乳糖基果糖(4-O-β-D-半乳糖基-D-果糖与伯胺混合以形成反应混合物,该伯胺是单取代的氨衍生物,它的氮原子连于可还原去除的保护基团如苄基胺。伯胺可以作为反应剂和溶剂或主要溶剂,而且其用量为乳果糖的摩尔量的约2—10倍,更佳为约4—8倍过量。
(b)反应混合物在约1O—60℃,更佳为室温至约50℃,维持一段足够形成相应的半乳糖基果糖N-配糖物的时间。该维持时间可以为约2—7天,以获得最大的产量。
(c)形成的半乳糖基果糖N-配糖物与等当量之内的pKa值为约2.5—5.0的羧酸在C1—C3醇溶剂如甲醇中,于约10—30℃反应,从而将半乳糖基果糖N-配糖物重排成胺保护住的乳糖铵盐,该盐具有连于胺的可还原去除的保护基团。半乳糖基果糖N-配糖物可以以约0.1M至饱和浓度存在;和(d)通过氢解将保护基团从该被胺保护住的乳糖铵盐上还原去除,形成乳糖铵盐。该盐最好回收。
用于描述本发明的寡糖部分的术语沿用是常规的术语。对各种单糖使用标准的缩写。例如,2-N-乙酰基葡糖胺用GlcNAc表示,2-N-乙酰基半乳糖胺用GalNAc表示,岩藻糖用Fuc表示,果糖用Fru表示,半乳糖用Gal表示,葡萄糖用Glc表示,和甘露糖用Man表示。除非另外说明,所有的糖除了岩藻糖(L-异构体)之外的环构型都是D-异构体(如吡喃糖或呋喃糖)。环形式的两种异头物用α和β表示。
单糖一般通过配糖键连接以形成寡糖和多糖。键相对于环平面的取向用α和β表示。在两个单糖之间形成键的具体的碳原子也被注明。因此,在半乳糖的C—1和葡萄糖的C—4之间的β配糖键用Galβ1→4Glc表示。对于D型糖(如D-GlcNAc,D-Gal,D-NeuAc和D-Man),α表示连于C—1(在NeuAc中为C—2)的羟基是在环平面的下方,而β表示在环的上方。对于L-岩藻糖,α表示羟基在环的上方,而β表示在环的下方。发明详述A.化合物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下列结构式A的Slex的类似化合物,该结构式包括式I的作为唾液基Lex的类似物的戊糖化合物,及其式II和III五糖和四糖前体。结构式I的化合物能抑制由选择素细胞表面受体所介导的细胞粘附。 Z是氢(H)或C1—C6酰基,当是式III化合物时;或者是α-岩藻糖基(其羟基是无保护的或被保护基团(苄基或C1—C6酰基)所保护),当是式I或III化合物时,这取决于R3,R4和R5(R3-5)基团的特性;Y选自C(O),SO2,HNC(O),OC(O)和SC(O);R1选自下组芳基、取代芳基、和苯基C1—C3亚烷基,其中芳基具有五员或六员芳香环、稠合的五员/六员芳香环、或者两个稠合六员芳香环,这些环选自烃基、单氧代烃基、单硫代烃基、单氮代烃基和二氮代烃基环,而取代芳基是前述的芳基,它具有选自下组的取代基卤素、三氟代甲基、硝基、C1—C18烷基、C1—C18烷氧基、氨基、单C1—C18烷基氨基、二C1—C18烷基氨基、苄氨基、C1—C18烷基苄氨基、C1—C18硫代烷基和C1—C18烷基氧酰胺基,或者R1Y为烯丙氧基羰基或氯代乙酰基;R2选自下组氢,C1—C18直链、支链或环状烃基,C1—C5亚烷基ω-羧酸C1—C6烷基酯(C1—C6alkyl C1—C5alkylene ω-carboxylate),ω-三(C1—C4烷基/苯基)甲硅烷基C2—C4亚烷基,单糖和二糖,或者OR2合起来形成氨基甲酸C1—C18直链、支链或环状烃基酯;R3是氢或C1—C6酰基;R4是氢、C1—C6烷基或苄基;R5选自氢、苄基、甲氧基苄基、二甲氧基苄基和C1—C6酰基;R7是甲基(CH3)或羟甲基(CH2OH)和X选自C1—C6酰氧基、C2—C6羟基酰氧基、羟基、卤素和叠氮基。
如上所述,Y可以是多种基团之一。当Y是C(O)时,R1Y是酰基取代基,从而与糖胺的氮原子形成酰胺。当Y是SO2时,R1Y是磺酰基取代基,从而与糖胺的氮原子形成磺酰胺。当Y是HNC(O)时,R1Y是氨基羰基取代基,从而与糖胺的氮原子形成脲取代基。当Y是氧羰基OC(O)时,与糖胺的氮原子形成尿烷取代基,而当Y是硫羰基SC(O)时,与糖胺的氮原子形成硫代尿烷。Y基团优选为羰基(C(O))。
R1Y可以是烯丙氧基羰基或氯代乙酰基。对于式III化合物,特别优选烯丙氧基羰基R1Y基团,因为可以提供方便更换的R1基团。烯丙氧基羰基或氯代乙酰基的R1Y基团仅存在于式III化合物中,但是不存在于式I,II,A,B或C(式B和C在下面描述)中任一式的化合物中。
如上所述,R1基团可以是芳基或取代芳基。芳基可以是含有一个五员或六员芳环的,稠合的五员和六员(五/六一)环的,或者两个稠合六员芳香环的芳基,并且包括烃基如苯基和萘基,以及具有置换环上的碳原子的氧或硫或者一个或二个氮原子(单氮代烃基或二氮代烃基)的烃基。代表性的芳基包括呋喃基、噻吩基、吡啶基、吡嗪基、苯并呋喃基(苯并[b]呋喃基)、异苯并呋喃基(苯并[c]呋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b]噻吩基)、异苯并噻吩基(苯并[c]噻吩基)、嘧啶基、哒嗪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喹噁啉基、1,5-二氮杂萘基、酞嗪基和喹唑啉基。这些芳基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未取代的,或者具有选自下组的取代基卤素、三氟代甲基、硝基、C1—C18烷基、C1—C18烷氧基、氨基、单C1—C18烷基氨基、二C1—C18烷基氨基、C1—C18烷基苄氨基和C1—C18烷氧酰胺基。
上述的未取代的和取代的芳基R1基团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而且每一种都可以用众所周知的化学方法连接到糖化物的氮原子上。因此,下面的描述将集中于作为代表性基团的芳基烃基、苯基和萘基,因为可以用基本类似的化学方法使用其他不胜枚举的芳基和取代芳基R1基团。
当R1是苯基时,可以使用苯甲酰氯或苯甲酸酐以形成优选的酰胺键。当Y是SO2时,类似地可以使用苯磺酰卤如苯磺酰氯。当Y是HNC(O)时,可以使用异氰酸苯酯。当Y是OC(O)时,可以使用氯甲酸苯酯。当Y是SC(O)时,可以使用氯硫代甲酸苯酯。
特别可行的取代苯基R1基团包括取代基可以在环的任何位置进行取代的苯基,其中优选在间位和对位发生取代。单取代的R1苯基优于二取代的苯基。
可行的卤素取代基包括氟、氯、溴和碘,代表性的有对氟苯基、间氯苯基、间碘苯基、对溴苯基和邻氟苯基。二卤代苯基R1也是可行的,如3,4-二氯苯基,3,5-二氯苯基,2-氯-4-氟苯基和3-溴-4-氟苯基。
位于R1苯基上作为取代基的代表性的C1—C18基团包括直链和支链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和十八烷基。优选C1—C12烷基,更佳为C1—C6烷基、最佳为甲基。代表性的、优选的R1包括邻、间、对甲苯基和对叔丁基苯基以及3,4-二甲基苯基和3,5-二甲基苯基。
代表性的C1—C18烷氧基或者是含有C1—C18烷基的醚、或者是含有特别优选的C1—C6烷基的醚。此处优选甲氧基。代表性的、优选的R1包括邻、间、对甲氧苯基以及3,4-二甲氧基苯基和3,5-二甲氧基苯基。
硝基苯基R1基团可以方便地用3-或4-硝基苯甲酰氯通过酰基化而制得。用3,4-和3,5-二硝基苯甲酰氯进行酰基化可以制得相应的3,4-和3,5-二硝基苯基R1基团。用3-或4-三氟代甲基苯甲酰氯类似地可以制得3-或4-三氟代甲基苯基R1基团。
取代苯基R1基团还可以含有氨基、单C1—C18烷基氨基、二C1—C18烷基氨基、苄氨基、C1—C18烷基苄氨基或C1—C18烷基羧基酰胺基等取代基,其中C1—C18烷基取代基如上所述。
氨基苯基R1基团可以最方便地从相应的上述硝基苯基R1基团,在如上形成酰胺键后通过催化还原硝基而制得。因此,例如,使用3-或4-硝基苯甲酰氯形成酰胺键,用碳上的钯进行还原,从而形成相应的3-或4-氨基苯基R1基团。用3,4-和3,5-二硝基苯甲酰氯,在还原后可以制得相应的3,4-和3,5-二氨基苯基R1基团。
数种二-C1—C6烷基氨基苯甲酸如4-二乙基氨基苯甲酸和3-和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可以购得,并用于形成合适的苯甲酰卤或酸酐以供形成含有R1的酰胺。余下的二-C1—C18烷基氨基苯甲酸和那些具有两个二烷基氨基基团的化合物可以用众所周知的烷基化技术,从相应的可购得的氨基苯甲酸或二氨基苯甲酸制得。
单-C1—C18烷基氨基苯基R1基团可以从相应的单-C1—C18烷基氨基苯甲酰卤制得,其余下的氮化合价被可方便地去除的保护基团如可被酸去除的叔—Boc或者可通过氢化(如果需要,用碳上的钯)而去除的苄基所保护。因此,用N-苄基-N-丙基氨基苯甲酰氯进行酰基化,然后用催化氢化去除N-苄基从而制得单C1—C18烷基氨基苯基R1基团。当然,苄基基团也可不必去除,从而提供C1—C18烷基苄基氨基基团。
任一种上述的苯基或取代苯基的取代基可以用众所周知的形成酰胺的反应制备。代表性的反应是将合适的苯甲酰卤或酸酐如对氟代苯甲酰卤或酸酐与其他基团受保护的糖化物的未保护的胺基团反应,如下面详细描述的那样。
1-萘基和2-萘基R1基团都是考虑对象,其中特别优选2-萘基。这些化合物也可以用上述的标准的形成酰胺的技术制备,例如将2-萘甲酰氯与上述的适当的糖化物的胺反应。
应理解,类似的取代基可以存在于氧代-、硫代-、氮代-和二氮代烃基芳基基团上。例如,人们可以用两种糠酸酰氯,两种噻吩甲酰氯,三种吡啶甲酰氯、喹哪啶甲酰氯,3-喹啉甲酰氯,2-喹噁啉甲酰氯等进行酰基化反应。
类似地,当Y是SO2时,可以使用相应的磺酰卤。例如,人们可以使用苯磺酰氯、甲苯磺酰氯、8-喹啉磺酰氯、1-或2-萘磺酰氯等形成磺酰胺。
当Y是HNC(O)时,对应于上述的羧酸的异氰酸苯酯是方便的试剂。这些衍生物的制备可以方便地用酰基卤,通过与叠氮化物反应形成酰基叠氮化物,后者在加热时会发生Curtius重排而形成异氰酸酯。
当Y是OC(O)或SC(O)时,被羟基或巯基取代的芳基R1基团可以和光气反应,形成氯甲酸酯或氯硫代甲酸酯,后者可以与糖胺反应形成连接于R1的尿烷或硫代尿烷键。
苯基C1—C3亚烷基基团是本身被苯基取代(最好取代在末端的烃基碳原子上)的C1—C3亚烷基。该R1C(O)基团因此含有连接于2—4个碳原子链的苯基。代表性的C(O)R1亚烷基包括2-苯基乙酰基、3-苯基丙酰基和4-苯基丁酰基(分别为φCH2C(O),φCH2CH2C(O)和φ(CH2)3C(O),其中φ=苯基)。这些化合物可以如上用合适的酰基卤或酸酐与糖胺反应而制得。可以通过使用氢和碳上的钯进行催化还原而从不饱和的烃基链形成饱和的亚烷基;优选饱和的烃基链。
R2基团和糖环体系形成β-配糖物。该配糖键的形成可以用简单的C1—C18烃基醇,ω-羟基羧酸酯,ω-羟基化的甲硅烷基化的烷基,或单糖或二糖制得,或者OR2一起是从C1—C18直链、支链或环状烃基甲氨酸酯制备。C1—C6烃基如乙基、苄基或单糖如3-半乳糖基是特别优选的。R2还可以是氢。
代表性的从简单的前体醇制得的R2基团包括C1—C18直链、支链或环状烃基。这种基团的例子有上述的优选使用的C1—C6基团,及其不饱和的对应基团,如烯丙基、3-丁烯基、2-丁-3-烯基(2-but-3-enyl)、和丁-3-炔基,以及更长的烃基基团如苄基、4-甲基环己基、十氢化萘基、壬基、癸基、十二烷基(月桂基)、十二-7-烯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油烯基(oleyl)、亚油烯基(linoleyl)、亚麻烯基(linolenyl)和蓖麻油烯基(ricinoleyl)。
C1—C18烃基氨基甲酸酯是通过对应于上述的C1—C18烃基的异氰酸酯与末端还原糖的羟基的反应而制备的。例如,末端葡糖基单元的1-羟基可以与异氰酸乙酯反应而形成相应的氨基甲酸乙酯。氨基甲酸酯中的羰基并不包括在烃基的碳原子的数目中。
C1—C5亚烷基ω-羧酸C1—C6烷基酯R2基团是C2—C6ω-羧酸的C1—C6烷基酯。这种酯是通过前体ω-羟基羧酸酯(其羟基被用于形成配糖键)而制备的。代表性的ω-羟基羧酸酯包括2-羟基乙酸甲基酯、3-羟基丙酸乙酯、4-羟基丁酸叔丁基酯、5-羟基戊酸己基酯和6-羟基己酸己基酯。因此,羟基和羧基基团都在链的末端,而且被1—5个亚甲基所隔开。优选6-羟基己酸甲基酯。
ω-三(C1—C4烷基/苯基)甲硅烷基C2—C4烷基R2基团是从相应的前体醇(其取代的甲硅烷基位于相对于羟基的链的另一末端(ω-位置))制备的。如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那样,取代的甲硅烷基可以包括多种C1—C4烷基和苯基的组合如三-C1—C6烷基、二-C1—C4烷基苯基、C1—C4烷基二苯基和三苯基。代表性的取代的甲硅烷基包括三甲基甲硅烷基、二甲基苯基甲硅烷基、二-叔丁基甲基甲硅烷基、二甲基苯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苯基甲硅烷基等。
代表性的单糖和二糖包括3-和4-葡糖基(3/4Glc),3-和4-半乳糖基(3/4Gal),其中特别优选3-半乳糖基,3-和4-N-乙酰葡糖基(3/4GlcNAc),2-,3-,4-,和6-甘露糖基(2/3/4/6Man),以及3-和6-N-乙酰半乳糖基(3/6GalNAc)和Galβ1→4GlcNAc。单糖本身可以和基团,R6,形成配糖键,R6包括除了属于R2基团的糖之外的所有基团。因此,R6是除了单糖和二糖之外的R2基团。
对于式A的特别优选的、具有还原性末端3GalβOR6基团的化合物的结构式示于下面的结构式B中,其中X,Y,Z和R1-4,R6,和R7的定义如上。 特别优选的式B化合物是具有式C结构的细胞粘附的抑制剂,其中X,Y,R1,R6,和R7的定义如上。 与R2或R6基团形成的β-糖基键可以通过众所周知的与糖化物和其他R2(R6)基团的前体的有机反应而制得,如在碳酸银或三氟甲磺酸银存在下以及通过酶促手段如用针对糖化物的糖基转移酶,将1-卤代糖化物和所需的R2(R6)基团的前体醇的羟基进行反应。
所构想的R3基团是氢或C1—C6酰基,它是C1—C6酰基羧酸酯的酸部分。C1—C6酰基是式II化合物所优选的。代表性的C1—C6酰基包括甲酰基、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异丁酰基、戊酰基和己酰基。优选乙酰基。糖的羟基的酰基化反应是众所周知的,可以用适当的酰基卤或酸酐进行酰基化反应。
式A的所构想的R4基团包括氢、C1—C6烷基(与上述的这种烷基相同)、或苄基。R4基团与其所结合的氧原子一起构成了酯的醇部分。R4酯可以在加入唾液酸基团之前,在形成唾液基化的糖化物之后用如重氮甲烷之类的试剂通过标准方法而形成,或者如在下面的流程2中所述的那样通过内酯和适当的醇的反应而形成。
式III化合物的R4基团可以是质子,C1—C6烷基或苄基,其中优选C1—C6烷基。当R4以质子形式存在时,应理解,该质子可以被药学上可接受的阳离子(M)如铵、钠、钾、钙、镁等所置换。R4质子或前体阳离子通常在此处的结构如式I和C中并不标出,因为在施用式I或C的抑制剂所处的生理pH值为约7.2—7.4,而此时唾液基羧酸通常是离子化的。因此,此处唾液基羧基通常以羧酸酯形式表示。
R5基团是氢、苄基、甲氧基苄基(优选3-或4-甲氧基苄基)、二甲氧基苄基如3,4-或3,5-二甲氧基苄基,或如上所述的C1—C6酰基。当通过有机化学合成加入岩藻糖基时,通常使用苄基。
在中间体如上述的式B,II和III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除了氢之外的R3,R4和R5基团是保护基团。当R3=R4=R5=H(氢)时,式II化合物变成式I化合物,而式B化合物变成式C化合物,当Z为岩藻糖基时。类似地,当Z是岩藻糖基且R3=R4=R5=氢时,式A化合物变成式I化合物。
X取代基可以是C1—C6酰氧基(即在该位置上的前体羟基的C1—C6酰基酯),C2—C6羟基酰氧基,羟基,如上所述的卤素基团,或叠氮基。代表性的C1—C6酰基已经在上面描述过,而C1—C6酰氧基是额外含有一个连接于酰基的羰基碳原子上的氧原子的C1—C6酰基。C2—C6羟基酰氧基是如上所述的酰氧基并且还含有羟基取代基。代表性的C2—C6羟基酰氧基包括羟基乙酸酯、乳酸酯、3-羟基丁酸酯、2-羟基异戊酸酯和2-羟基己酸酯。X取代基通常是除C1—C6酰氧基或C2—C6羟基酰氧基之外的基团,除非如下所述用酶促方法对两者进行唾液基化和岩藻糖基化。
含有X取代基的唾液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公开于1992年10月1日出版的国际申请WO92/16640中。用于将糖唾液基化的将那些化合物也公开于该申请中。
R7基团是甲基或羟甲基,从而与所述的羰基(C(O))R7一起形成N-乙酰基或N-羟基乙酰基。含有R7基团的唾液酸衍生物可以用于此处描述的酶促唾液基化反应。
特别优选的结构式I和C的抑制剂化合物加同化合物的编号列示于下;即化合物17,30—38和43—51。
B.化合物的合成上述的Slex类似物可以用多种方法制备。通常,可以使用完全酶促的合成,可以使用仅涉及有机化学的技术的合成,和混合使用有机和酶促的合成,如此处被举例说明者。
一种将有机合成和酶促合成区分开的方法是,若在水基反应介质中存在一种或多种酶便是酶促合成,而不存在偶连于反应介质的酶,而且该介质基本上不含水并且是采用如乙腈、甲醇、乙醇、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苯、丙酮、二氯甲烷、四氢呋喃(THF)等有机溶剂的便是有机合成。
不论采用那种方法,含有乳糖胺,半乳糖胺和葡糖胺的糖必须在合成中在某些位点连接在一起。有些令人惊奇的是,乳糖胺的Galβ1→GlcN键在构想的化合物的合成中是较难形成的键之一。
乳糖胺是在文献中报道过的化合物,但是不能轻易得到。然而,乳糖胺或其衍生物对于合成构想的化合物是一种优良的原料。
尽管乳糖胺不易得到,半乳糖基果糖是可以购得的。半乳糖基果糖是一种不含有胺基但是含有与乳糖和乳糖胺相关的Galβ1→Fru键的酮糖。因为半乳糖基果糖早已形成了Galβ1→4键,所以是用于构想的乳糖胺的合成的一种原料。作为酸加成盐的乳糖胺(化合物3)的合成分别在下面的流程1和1A中一般性地和具体地加以阐述,即全乙酰基N-苯二(甲)酰亚氨基乳糖胺(化合物5)和全乙酰基N-苯二(甲)酰亚氨基乳糖胺β氯化物(化合物6的合成)。在两个流程中的编号相同者是相同的化合物。
流程1 流程1A
因此,半乳糖基果糖可以净相与作为反应剂和溶剂的伯胺反应,从而形成相应的N-配糖物,半乳糖基果糖N-苄基配糖物(Bn=苄基;化合物1)。该伯胺是氮原子连于可还原去除的保护基团(苄胺基)的氨的衍生物。在甲醇中化合物1与约等化学计量的、pKa值为约2.5—5.0的有机羧酸(冰醋酸)的反应,可以以50—55%的产率产生乙酸N-苄基乳糖铵(化合物2)。乙酸乳糖铵(化合物3)是通过用碳上的钯对上述的甲醇溶液进行氢解反应而制备的。
应注意,也可以使用其他可还原去除的被保护的胺以替换苄基胺。例如,单-和二-甲氧基苄基胺可以视作是可还原去除的被保护的氨的衍生物,因为与糖化物反应之后,单-和二-甲氧基苄基也可以通过氢解而去除。类似地,可以使用烯丙基胺,并在作为溶剂的THF中与聚甲基氢硅氧烷(PMSH)及四个(三苯膦)合钯(Pd(PPh3)4)反应而去除烯丙基保护基团。
因此,尽管在流程1中将苄基(流程1A)用作RA,但是应理解,单甲氧基苄基、二甲氧基苄基或烯丙基可以被用作RA。
上面的讨论和在流程1和1A中所示的反应阐述了从半乳糖基果糖制备乳糖胺或乳糖铵盐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半乳糖基果糖与伯胺(它是单取代的氨衍生物,其氮原子连于可还原去除的保护基团)混合从而形成反应混合物。在该方法中被保护的氨衍生物作为反应剂和溶剂。
被保护的氨衍生物(或伯胺)比所用的半乳糖基果糖的摩尔量约过量2—10倍摩尔。伯胺最好是约4—8倍摩尔过量。
如上所述,含有其他可还原去除的保护基团的伯胺也是被构想到的。因此,烯丙基胺和对甲氧基苄基胺已经被成功地使用以产生半乳糖基果糖N-配糖物,并且重排得到相应的N-取代的乳糖胺。
这样形成的反应混合物在约10-60℃维持一段时间,使之足以形成相应的半乳糖基果糖N-配糖物;即用伯胺替换半乳糖基果糖2-羟基基团。优选室温(约20℃)至约50℃。
维持时间是多种变量如伯胺的摩尔过量程度、维持的温度和所需的半乳糖基果糖N-配糖物的数量等的函数,而且在用低温和少量伯胺的情况下,可以从约8小时(需要少量产物时)到长达两周。例如,在使用4—7.5摩尔过量的伯胺(此处为苄基胺)时,反应在室温下维持七天后便完成了,但是在同样条件下使用2倍过量的苄基胺时,在同样时间内仅完成不到50%。当维持温度升至50℃时,使用4倍过量胺的反应二天(48小时)后便完成了。但70℃的反应温度会导致分解。
在反应介质中存在路易斯酸催化剂如氯化锌、三氟甲磺酸锌或三氟甲磺酸镁时,会增加反应速度,从而使用7.5倍过量的苄基胺的反应可以在二天内(48小时)完成,而在室温下需7天才能完成反应。用优选的三氟乙酸作为催化剂时,可以获得类似的结果。
半乳糖基果糖在醇溶剂包括甲醇中是不溶的。半乳糖基果糖可以溶解在热的DMF中并且在冷却后留在溶液中。当有上述催化剂存在时,甲醇和DMF都可以和伯胺一起作为共溶剂。例如,当甲醇被用作共溶剂时,在室温或50℃时不发生反应。然而,使用氯化锌催化剂并且使用4倍过量的苄基胺和甲醇作为共溶剂时,在室温下反应会在48小时后完成。
如上制备的半乳糖基果糖N-配糖物是吸湿的,因此在制备后应尽快使用。该N-配糖物与约0.1当量至等当量的(产率最好)、pKa值为约2.5—5.0的羧酸,在C1—C3醇溶剂中,于约10—30℃反应,从而将乳果糖N-配糖物重排成胺基被上述的可还原去除的保护基团所保护的乳糖铵盐;即具有连于胺的氮原子上的可还原去除的保护基团的、胺被保护的乳糖铵盐。
使用的羧酸可以是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众多的酸中的任何一种,如乙酸(pKa=4.76),丙酸(pKa=4.88),丁酸(pK1=4.82),氯乙酸(pKa=2.80),甲氧基乙酸(pK1=3.52)等。代表性的C1—C3醇包括甲醇、乙醇、丙醇和异丙醇。优选的反应温度为室温。
半乳糖基果糖N-配糖物的浓度为约0.1M至基本饱和。采用的典型浓度在溶剂中为约0.5—1.5M。
然后去除可还原去除的保护基团。对于这种去除,优选的方法是使用钯催化剂的氢解反应,尤其当使用苄基胺或甲氧基苄基胺时。当烯丙胺被用作伯胺时,使用PMHS和Pd(PPh3)4。
上述的反应可以在任何对乳糖铵衍生物合适的溶剂中进行。例如,氢解可以在酸性水溶液或上述的醇中进行。PMHS和Pd(PPh3)4典型地是在THF或类似溶剂中使用。
这样产生的乳糖铵盐通常在制备后回收,尽管随着所用的溶剂和化合物的用途不同可能不必进行回收。当需要回收乳糖铵盐时,其阴离子是还原反应中所用的酸的阴离子,可以用众所周知的色谱法或沉淀法而获得该铵盐。游离乳糖胺可以通过离子交换色谱法或中和法从盐制备,然后将游离的碱(乳糖胺)萃取入合适的有机溶剂中。
接着将由氢解反应产生的含有化合物3的甲醇溶液,或其他合适的溶液与邻苯二甲酸酐(PhthO),在碱催化剂如Na2CO3存在下反应,从而形成邻苯二酰胺半酸,化合物4。形成合适的酰胺半酸如化合物4后,可以去除反应溶剂如甲醇。二糖的羟基接着被全酰基化,而邻苯二甲酰亚胺环被闭合以形成全酰基化的(Ac)的苯二(甲)酰亚氨基化合物5,从原料计算产率为大于10%。
此外从半乳糖基果糖合成乳糖铵盐也是被构想到的。
此处,半乳糖基果糖与等摩尔的乙酸铵和作为溶剂的液态氨在不锈钢高压釜中反应,其中液态氨被加入冷却至-78℃的高压釜中。产生的反应混合物被升温至0—80℃的温度,并维持约5小时—5天,取决于所用的温度和所需的转化率。该反应形成了半乳糖基果糖氨基配糖物。
在去除氨和乙酸铵后(后者典型地是在真空下去除的),得到的不含氨的材料用如上的羧酸处理以形成乳糖铵盐,如化合物3。还可如上处理该乳糖铵盐以形成化合物5。化合物5的β-异头物在第一次结晶中以3.8%的总产率回收,其中在第一反应步骤中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24小时。
尽管化合物5在此方法中的产率比前述的方法中的产率低,但是该方法中不必使用前述方法中所用的还原去除胺的保护基团。在那个方法中使用的含钯的催化剂是这些合成中所用的最昂贵的试剂。还应注意,甲醇氨可以用作溶剂以替代液态氨,从而避免使用高压釜。
在流程1中,化合物5的胺是连于RB和RB的,而RB基团与所述的氮原子一起形成C4—C8环状酰亚胺,如在化合物5中的邻苯二甲酰亚胺(Phth)。应注意,琥珀酸酐,马来酸酐,单和二甲基琥珀酸酐和柠康酸酐等也可以使用以形成类似的酰亚胺,这样RB和RB与氮原子一起形成相应的酰亚胺。由-NRBRB基团形成的环状酰亚胺提供一个胺保护基团。该保护基团在去除如乙酸酯等的O-酰基的条件下是稳定的,但是可以方便地用肼去除。还应注意,可以不必使用酸酐,而代之以C1—C6烷基半酯卤化物如甲基邻苯二甲酰氯。
所示的化合物5是β-异头物。α-乙酸酯也会形成。通过将所得化合物5的母液浓缩至泡沫体,然后再溶于DMF中,接着与乙酸肼鎓反应,该反应将乙酸基团切下,从而形成β-OH异头物,这样所需的β-乙酸酯的产率几乎可以加倍。用常规的萃取技术将反应产物分离出和干燥,将干的材料溶解在吡啶中,用过量的乙酸酐处理吡啶溶液,反应,再次萃取后,可以获得总产率为8.3%的化合物5。按起始原料计算,化合物5的最终产率为18.7%。
化合物5与AlCl3在二氯甲烷中,于室温下反应可以产生基本定量产率的化合物6。
下面的流程2阐述化合物6全乙酰基N-苯二(甲)酰亚氨基乳糖胺β-氯化物转化成完全被保护的唾液基化的四糖,即化合物13。这样,在步骤a中,化合物6与化合物9(其合成在实施例中阐述)在室温下,在分子筛、可力丁和三氟代甲磺酸银存在下,用二氯甲烷作为溶剂,反应2小时以制备相应的三糖。该全保护的三糖在步骤b中先用80%的乙酸水溶液在80℃处理2小时以去除位于末端Gal单元的4-位和6-位的亚苄基保护基团。接着在步骤c中,水合肼与回收的、部分去保护的三糖在回流下反应17小时以去除苯二(甲)酰亚氨基和乙酰基,并形成完全去保护的三糖。在步骤d中,于甲醇∶水(5∶1)中的去保护的三糖与二烯丙基焦碳酸(diallylpyrocarbonate)的反应产生化合物10,其中AL为烯丙基氨基甲酰。
当R2不是在流程2的合成中所述的配糖物,而是优选的C1—C18烃基如苄基时,可以省略糖基化步骤a和b,并提供式A,I或II的四糖,其中R2不是单糖或二糖。
然后在步骤e中,化合物10在水性缓冲液中用α-(2,3)-唾液基转移酶(EC2.4.99.6)和大量其他的酶通过酶促法进行唾液基化。反应后,在室温下进行TLC10—12天,在该时间内超过95%的化合物10被消耗,并制得化合物11。
化合物11以稠浆的形式回收,它与吡啶共蒸发两次,然后在真空中保持20小时。将这样脱水过的物质再溶解在吡啶中,并和乙酸酐一起加入催化量的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在步骤f中,在随后的44小时中再加入两次乙酸酐从而完成乙酰基化反应并形成具有唾液基羧基和糖羟基的内酯。在步骤g中,然后向回收的材料中加入甲醇以形成唾液酸甲酯,随后再加入乙酸酐以使游离羟基乙酰化,从而形成完全保护的化合物12。
很明显,化合物11和12是结构式为A和III的化合物。以化合物12为代表,Z是C1—C6酰基(乙酰基),X是C1—C6酰氧基(乙酰氧基),R2是3GalβO-乙基,R3是乙酰基,R4是甲基,以及R1是烯丙氧基。同样明显的是,上述的对于任一结构式的化合物的其他X基团可以在唾液基化步骤中方便地引入。如果需要存在于结构式I或C抑制剂上的唾液基单元的X取代基是C1—C6酰氧基或C1—C6羟基酰氧基,那么最好将化合物10(或没有3GalβOR2基团的二糖)全乙酰基化,在步骤h中将化合物10的烯丙氧基氨基甲酰基团(AL)去除,并用含有苯环的R1酰基中的某一个替换,如流程3中的步骤c所述。然后对分子进行去保护和通过酶促进行法唾液基化和岩藻糖基化,如下文所述。对于其他的R1-4基团或结构式A,B或III的类似的化合物,人们可以替换化合物9的3Galβ配糖物R2,步骤f和g中的酰基化试剂,以及步骤f中的酯化用的醇。
在步骤h中,用无水THF中的聚甲基氢硅氧烷(PMHS),在室温下处理回收的、干燥的化合物12,然后用四个(三苯膦)合钯(Pd(PPh3)4)处理18小时,产生化合物13,产率为87%。
流程2
下面的流程3介绍了余下的一种合成方法,用于阐述式I和C的化合物17抑制剂。化合物13与1当量冰醋酸在甲醇水溶液中,于50℃反应48小时,从而选择性地使Glc3-羟基脱酰基化,并得到化合物14,产率65%(步骤a)。
然后,化合物14与苯甲酰氯在二氯甲烷中和固体碳酸氢钠,在室温下反应24小时,从而选择性地苯甲酰基化(产率83%),形成化合物15(步骤b)。当R2不是糖单元时,结构式A,I,II和III化合物的的别的R1基团在该步骤或类似的步骤中加入。
在流程3的步骤c中进行有机化学的岩藻糖基化反应。将化合物15在二氯乙烷中与三-O-苄基岩藻糖基氟、分子筛和四甲基脲混合,然后冷却至-20℃,加入氯化亚锡和高氯酸银。然后缓慢地回升至室温并搅拌24小时,从而制得化合物16,产率为77%。
这样,化合物16是结构式A和B的化合物(其中Z为被保护住的岩藻糖基)和式II的化合物。与前述的X和R1-4基团进行组合时,使用别的的R5基团可以制得这些结构式的其余化合物。
岩藻糖基糖单元的O-苄基保护基团R5在步骤b中,在作为溶解的甲醇中,通过碳上的氢氧化钯(Pd(OH)2/C)进行氢化反应而被去除。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可以完全去除O-苄基。对脱去苄基的化合物进行过滤和浓缩,得到一种油状物,将其再溶解于甲醇∶水(4∶1)中,并加入甲醇钠粉末(步骤e)。在室温下反应16小时,获得抑制剂化合物17(产率72%)。
当R5为C1—C6酰基时,不必使用氢化步骤,并且R5C1—C6酰基与R3和R4基团一起去除。使用R5C1—C6酰基和避免氢化步骤,同样提供了一种合成含有硝基的R1基团的路径。
流程3
当R2基团是单糖或二糖时,使用被适当地加以保护的单糖或二糖,如流程2中的化合物9。例如,乳糖、乳糖C1—C18配糖物或蜜二糖可被制成被保护住的亚苄基(benzylidine)衍生物,与化合物9类似,然后用于流程2的偶合步骤a,并将产生的产物用于流程2和3的随后步骤。
应理解,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熟知的其他方法可以制备乳糖胺及其衍生物。还应理解,三糖化合物10可以用酶法制备,如用乙基3-O-(2-N-烯丙氧基羰基-2-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β-D-半乳糖苷与UDP-Gal在尿苷-5′-二磷酸-半乳糖基转移酶催化下反应,或者按照已知的方法用其他合适的酶。类似地,化合物11可以用酶法进行岩藻糖基化用岩藻糖基转移醚(FT),如岩藻糖基转移酶V,以及核苷酸糖供体GDP-岩藻糖,和其他的用于GDP-岩藻糖再生的酶按照已知的方法进行。当然,因合成的变化会导致反应流程的稍许变化,但是这些变化是一般熟练的技术人员所能做到的。
另一种有用的合成程序示于下面的流程4中。此处,原料是流程3的化合物14的游离碱,化合物14a.
流程4 在步骤a中化合物14a与稍过量的苯甲氧甲酰氯(CBZ—Cl)在二氯甲烷中,在碳酸氢钠存在下进行反应,然后在约18小时后再加入等量的CBZ—Cl,从而形成胺被保护的化合物39(产率65%)。流程4的步骤b与流程3的步骤c中所示的糖基化步骤基本相同,其中形成了化合物40,产率为73%,并回收17%的原料化合物39。
随后在步骤c中与10%Pd—C和在乙醇中的甲酸铵于回流条件下反应,从而形成岩藻糖基化的游离胺,化合物41,产率为96%。步骤d中,该游离胺化合物41接着与酰氯(YR1),在二氯甲烷中,于碳酸氢钠存在下反应,从而高产率地形成相同的羟基被保护的N-乙酰基化的化合物,此处为3,5-二氯苯甲酰胺衍生物,化合物42。通过在28%醇基钠的甲醇溶液中的反应,可以基本定量地使羟基去保护。
数种特别优选的抑制剂,化合物17,30—38和43—51的结构已予列出。化合物30—33是从它们相应的前体化合物26—29,用流程3中将化合物16转变成化合物17相同的方法制备的。化合物34—38和51用类似流程3的方法制得。化合物43—49用流程4中所示的通用程序类似地制得。化合物50是用流程3,并用流程4的还原步骤c而制得。这些化合物是结构式I以及式A的化合物。C.细胞粘附抑制的测定方法对本专业熟练技术人员来说有许多已知和可用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的抑制剂的直接和间接体外筛选法。例如,可以测定抑制SLex携带细胞与表达某种特定的选择素的细胞间的粘附。
如过去所讨论的,已经克隆了几种选择素受体基因,这样,这些基因可在如COS细胞,CHO细胞,此处所用的人腺病毒转化肾细胞等大量细胞中插入并表达,由此,如下文所述,在分析中使用rELAM(重组的ELAM-1)等重组的选择素受体。而且,通常不表达SLex的细胞能够被一个或一个以上糖基转移酶基因所转化,该基因赋与转化后的细胞以合成配体的能力[参见例如Lowe等,Cell,63475—484(1990)]。在有些测定中,将抑制剂化合物与固定在固体表面上的标记过的SLex携带细胞和表达细胞表面选择素或重组的选择素的活性细胞一起进行培养。然后在适当清洗之后,通过检测连接在表面上的标记来测定细胞间粘附的抑制情况。
通常,SLex类似物的体外测定法是检测待测化合物竞争性地抑制选择素与含SLex的细胞的粘附能力的竞争性测定。含选择素的细胞通常是带有有用的重组选择素的激活的血小板细胞或内皮细胞,而SLex-携带细胞通常是嗜中性白细胞和HL-60细胞。
其它测定方法涉及检测反应后的SLex配体-携带细胞或选择素-携带细胞有无各种生理变化。合适的测定的实例有测定由结合引起的转录活性的变化(参见例如PCT公开号3712820),检测各种细胞介导的细胞外效应(参见例如PCT公开号90/00503)和测定各别细胞的膜电位变化(参见例如美国专利4,343,782),两者均在此被引用以资参考。或者,可以检测分离后的受体或配体的构象变化,参见例如在此引作参考的美国专利4,859,609。还有,可以将SLex表达细胞与连于固体载体上的选择素结合,再将结合后的细胞裂解,测定只存在于结合的细胞内的某种蛋白质。
所有测定用组分,包括配体,选择素受体,或SLex化合物都可以连结在固体表面上。在本技术领域,已知有许多将生物分子固定在固体表面上的方法。例如,固体表面可以是膜(如硝化纤维素膜),微型效价平皿(如PVC或聚苯乙烯)或珠子。所需组分可通过共价键或通过非特异的方式与之作非共价的结合。
大量天然和合成的有机、无机聚合物均可用作固体表面材料,其例如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丁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人造丝,尼龙,聚(丁酸乙烯酯),聚硅氧烷,聚甲醛,纤维素,乙酸纤维素酯,硝化纤维素等。其它可用的材料有纸,玻璃,陶瓷,金属,准金属,半导体材料,金属陶瓷等。还包括可形成凝胶的物质如明胶等蛋白质,脂多糖,硅酸盐,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或形成几种水相的聚合物如葡聚糖,聚二醇(其中的亚烷基具有2—3个碳原子),或表面活性剂如两性化合物,如磷脂,长链(12—24个C原子)烷基铵盐等。如果固体表面是多孔性的,可根据反应系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孔径。
制备表面时,可使用多种不同的材料,尤其如薄片材料,以获得不同的特性。例如,可使用明胶之类的蛋白质涂层以避免非特性结合,以简化共价结合,以改善信号的检测等。
如果需要化合物与表面作共价结合,表面通常是多官能的或是可多官能化的。可存在于表面上并可用于连接的官能团有羧酸,醛,氨基,氰基,烯基,羟基,巯基等。各种化合物与不同表面的连接方式已是众所周知的而且在文献中已有充分说明。其例可参见Imobilized Enzymes,Inchiro Chibata,Haolsted,Press,NewYork(1978)和在此引作参考的Cuatrvecasas,J.Bid.Chem.245;3059(1970)。
除共价结合外,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对待测组分进行非共价结合。典型的非共价结合是表面对化合物的非特异性吸附。通常,再用另一种化合物将表面封闭以防与标记过的组分的非特定的连结。或者,将表面制成只可与一种组分进行非特定的结合而基本不结合另一种。例如,带有伴刀豆球蛋白A之类的外源凝集素和表面可结合含糖的化合物而不结合标记过的未糖基化的蛋白质。美国专利4,447,576和4,254,082中综述了各种可用于对测定组分进行非共价结合的固体表面。
前述标记可用已熟知的方法直接或间接与测定组分偶合,或可以是被结合的细胞的内源蛋白质。可以使用的标记有许多种。测定组分可用多种方法之一加以标记。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使用放射自显影术检测用3H,125I,35S,14C或32P标记的化合物等。放射性同位素的选用取决于由合成的方便性、变动稳定性和所选同位素的半衰期所导致的研究上的偏爱。其它非放射性标记包括与被标记的抗体结合的配体,荧光团,化学发光剂,酶,和抗体,后者可充当与已标记过的配体进行特异结合的配偶。标记的选择取决于灵敏度要求,与化合物结合的容易性,稳定性要求,和使用的检测仪器。
非放射性标记常以间接方式结合。通常,配体(如生物素)与分子是以共价结合的。然后配体与抗配体(如抗生蛋白链菌素)结合,后者本身或是可测的,或是再与信号系统,如可检测的酶,荧光化合物,或化学发光化合物结合。有多种配体和抗配体。如果一个配体有天然的抗配体,例如生物素,甲状腺素和皮质醇,它就可以与标记过的天然存在的抗配体结合使用。或者,任何半抗原或抗原化合物可与抗体结合使用。
前述标记还可以是存在于细胞中的、其粘附作用有待抑制的酶或其它蛋白质。由此,可以将这种酶的量作为标记,以测定连结量。髓过氧化酶就是存在于HL-60细胞上的这样的一种酶,它可用作下文将要叙述的连结抑制研究中的标记。
SLex分子也可直接与信号发生化合物结合,例如,与酶或与荧江团结合。可用作标记的酶主要是水解酶,尤其是磷酸酶,酯酶和糖苷酶,或氧化还原酶,尤其是过氧物酶。荧光化合物包括荧光素及其衍生物,若丹明及其衍生物,丹酰,7-羟基香豆素等。化学发光化合物包括荧光素,和2,3-二氢-2,3-二氮杂萘二酮类,如鲁米诺。各种可能用到的信号发生系统的综述可见在此被引作参考的美国专利4,391,904。D.药用组合物还研究了一种含有溶于或分散于药学上认可的载体或稀释剂中的等测SLex类似物的药用组合物。这种组合物中含有抑制细胞粘附有效量的前文讨论过的,研究过的SLex类似物。
一种被研究过的药用组合物可用于阻断或抑制与许多机能紊乱有关的细胞粘附。例如,许多发炎病症与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细胞上的选择素有关。“发炎”在此指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防卸系统的反应。特异性防卸系统的反应是对某一抗原的特异性的免疫系统反应。特异性防卸反应的实例包括抗体对抗原的反应,例如病毒,和迟发型过敏。非特异性防卸反应是由通常来具有免疫记忆的白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这样的细胞有巨噬细胞,嗜薯红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非特异性反应的实例有被蜜蜂螯伤后即发性肿胀,和细菌感染部位的PMN白细胞聚集(如病菌性肺炎中的肺部浸润液和脓肿中的化脓)。
其它可治的病变有,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局部缺血后白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冻伤或冻伤休克,急性白细胞介导的肺损伤(如成人呼吸困难综合症),气喘,外伤休克,败血休克,肾炎,包括特应性皮炎,牛皮癣,肠炎在内的急性慢性炎症。诸如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凝结等各种血小板介导的病症也是可治的。而且,通过抑制循环癌细胞的粘连可以抑制或防止癌转移。其例包括结肠癌和黑色素瘤。
作为例子,再灌注损伤尤其适于用被研究的药用组合物进行治疗。可抑制P-选择素-配体反应的组合物尤其适用于治疗或预防再灌注损伤。在心脏手术前预防性使用被研究的药用组合物,可加速术后恢复。
因为P-选择素藏在血小板细胞和内皮细胞的Weibdcl-Palade体中,被凝血素激活后释放出来,从而介导血细胞与单核白细胞的粘附。所以P-选择素-配体反应的抑制剂特别利于最大程度减少伴随血栓类病变的组织损伤。例如,这种抑制剂对刚经历过中风,心肌梗塞,严重动脉检塞,肺栓塞等的病人特别有疗效。这种化合物特别适用于栓塞前的治疗。
发现有一种被研究化合物特别是适用于治疗败血休克或传播性血管内血凝因(DIC)的断发症。败血休克或DIC渗入组织的白细胞常会导致病理性组织损伤。而且,这类病人还会发生扩散性微循环栓塞和扩散性炎症。在此提供的一种治疗剂组合物可以抑制这些部位的血细胞渗出和通过解组织损伤。
选择素-细胞SLex配位体反应的抑制剂了可用于治疗与之有关的外伤休克和急性组织损伤。因为选择素在向损伤部位补充血细胞中起一定作用,特别是急性损伤和炎症中的E-选择素,所以它们的抑制剂可通过局部或全身性吸收来防止与这些损伤有关有组织损伤。而且,由于这些抑制剂对炎症部位的专一性,例如,在有ELAM-1受体时,与常规抗炎剂相比,这些组合物将更有疗效而不会导致并发症。
所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上述病症的药用组合物。被研究的药用组合物含有前述可抑制细胞SLex配位体和选择素受体之间反应的SLex类似物,该类似物溶解或分散在某药学认可的稀释剂中。该工用组合物适用于各种给药途径。各种现有的给药方式的简要综述可参见Langer,Science,2491527—1533(1990)。
根据哺乳动物炎性反应的复杂性,熟练技术人员很容易认识到药用组合物中还可以包括已知的能干扰其它细胞粘附分子的其它化合物。例如,已知粘附分子的1-[2-(5,6-二甲氧基-2-甲基-3-吲哚基)乙基]-4-苯基哌嗪盐酸盐这一族中的成员在感染部位白细胞外渗中起一定作用。包括选择素受体在内的细胞间粘附受体和它们的免疫功能的综述可参见Springer Nature,346425—434(1990)。而且,使用本研究中的一种药用组合物的成功治疗还取决于被治疗病症的发展情况。因为在病变过程中不同的粘附分子会根据各种因素而被增多或减少,熟练技术人员应认识到治疗不同情况的炎证可能需用不同的药用组合物。
对于含可与选择素受体结合的,并通过含SLex配位体的细胞抑制与受体结合的SLex类似物的药用组合物来说,化合物的剂量取决于具体的化合物种类,剂型,具体的适应症及其严重性,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开方医生的判断。例如,治疗再灌注损伤,对70公斤的病人来说,试用SLex类似物的剂量约为50μg—10,000mg/每天。最好在心肌梗塞或其它损伤后尽快开始服药。药用组合物可以通过肠吸收,表面用药,口用或局部用药,如喷剂或内服药,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药用组合物可以根据服用方法制成不同的剂量来服用。例如,适于口服的单元式剂量有粉剂,片剂,丸剂,胶囊和糖衣药丸。
药用组合物最好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所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静脉注射用的药用组合物,它含有所研究的SLex类似物溶解或分散在药学认可的稀释剂(载体)(最好是水性载体)中形成的溶液。可用的水性载体有许多,如水,缓冲水溶液,0.4%的生理盐水等。这些组合物可用熟知的常规灭菌法灭菌,也可以过滤灭菌。所得的水溶液可以就此包装待用,也可以进行冻干,冻干制剂在使用前需与灭菌水溶液混合。组合物中可以含有用于接近生理状况的助剂,例如pH调节和缓冲剂,肌肉张力调节剂,湿润剂等,例如醋酸钠,乳酸钠,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单月桂酸山梨醇酯,油酸三乙醇胺等。SLex类似物的重量百分浓度一般为1%至10—30%,主要由液体体积,粘度等加以选择,根据具体用药方式而定。如上所述,组合物组分可通过脂性制剂传输。
所以,典型的静脉注射药用组合物可由250ml无菌的Ringer′s溶液,25mg SLex类似物组成。可作注射用的化合物的实际制备方法是熟练专业人士所已知的,其更详尽的描述可见于在此引为参考的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第17版,Mack PublishingCompany,Easton,PA(1985)。
若是固体组合物,可使用常规的无毒固体稀释剂(载体),其中包括药用级的甘露糖醇,乳糖,淀粉,硬脂酸镁,糖精钠,滑石粉,纤维素,葡萄糖,蔗糖,碳酸镁等。用于口服时,药学认可的无毒组合物可含有以前面列出过的载体为例如的任何常用赋形剂,10—95%的活性组分,即前述SLex类似物,以20%为佳(参见前文Remington’s)。
用作喷雾剂时,最好使用SLex类似物的细粉,并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推进剂。SLex类似物的典型重量含量0.5%—30%,以1%—10%为佳。表面活性剂必须无毒而且可溶于推进剂中。其代表是6—22碳脂肪酸的酯或局部酯,由脂肪酸和脂肪酸反应而生成,其中的酸的代表有己酸,辛酸,月桂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十八烯酸和油酸,其中的醇的代表有乙二醇,丙三醇,季戊四醇,阿糖醇,甘露糖醇,山梨醇,衍生自山梨醇的脱水己糖醇等脂族多元醇或其脱水环化产物,以及这些酯的聚氧乙烯和聚氧丙烯衍生物。也可使用如混合或天然的甘油酯等混合酯。表面活性剂的重量含量约为0.1%—20%,以0.25%—5%为佳组合物的其余组分通常为推进剂。推进剂一般在大氧压下呈气态而在压缩时被液化。适用的液态推进剂有5碳以内的低给烷烃,例如丁烷和丙烷;最好是氟代或氟氯代烷烃。也可是上述物质的混合物。制备喷雾剂时,在带有合适的阀门的容器中装入含有化合物细粉和表面活性剂的合适的推进剂。组分被保持于较高压力之下直至由阀门开启而释放。
含SLex类似物的药用组合物可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用于治疗,病人已经表现出前述病症,组合物用量应足以抑制选择素表达细胞与嗜中性白细胞之间的粘附;即,治愈工至少部分阻止疾病症状及其发展。此用量称为“治疗有效剂量”或“细胞粘附抑制量”。此有效量取决于病症的严重性和病人的体重等综合情况,通常对一个70公斤的病人来说,每天用0.5mg—10,000mgSLex类似物,更常用的剂量是每天5mg—2,000mg。
用于预防时,含本研究的化合物的组合物被用于被怀疑或有可能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此时的用量称为“预防有效剂量”,同样足以抑制含SLex细胞与选择素的粘附(连结)。此时的准确剂量仍取决于病人的健康状况和体重,但对一个70公斤的病人来说,通常为每天0.5mg—5,000mg,更常用的是每70公斤体重5mg—2,000mg。
另一种估算本研究的SLex类似物的粘附抑制量的方法是将由类似物显示的粘附抑制与由SLex本身产生的相比较。一种简便的比较方法是,利用两种物质的IC50(抑制50%粘附所需的浓度),将SLex的量作为所用的量的基础,而SLex类似物的量则是该化合物的IC50的倍数。
通常,IC50值为SLex本身的该值的十分之一的化合物,当其用量的摩尔数是SLex本身的10倍时,被认为是有效的粘附抑制量。较好的是,该量约为SLex量的4倍。更好的是相等。最好的是,大多数在此描述的SLex类似物中,该量小于SLex的量,如SLex本身摩尔的二分之一至十分之一。
根据治疗医生所选的剂量和用药方式,组合物的使用可以是单剂型或多剂型的。但无论如何,药用配制剂必须能提供可有效治疗病人的足量的SLex类似物。
这些化合物还可以用作诊断剂。例如,标记过的化合物可用于被怀疑患有炎症病人进行炎症和肿瘤转移区域的定位。为此,化合物可用125I,14C,或氚标记。实施例1N-苄基乳果糖(半乳糖基果糖)苷(化合物1)将一个500ml三颈圆底烧瓶浸在冰浴中,并加乳果糖(23.9mg,69.8mmol)和苄基胺(109ml,526mmol,7.5当量)。然后将烧瓶加盖,并用磁棒搅拌。令冰浴融化并使反应缓慢升温至常温。几小时内固体物质溶解,反应液呈黄色。可用以60∶50∶15CHCl3∶MeOH∶15mMCaCl2展开的薄层层析(TLC)监控反应进展(乳果糖Rf=0.45,产物Rf=0.75,地衣酚可见)。
反应十分缓慢,约在5—7天后反应完全。判断反应完全后,从反应中去除搅拌棒,在瓶的顶部装上一个机械搅拌器,将装置浸在冰浴中。然后向瓶中加入己烷(250ml),剧烈搅拌混合物约60秒。然后停止搅拌使混合物明显分成两层(分层需15分钟—1小时)。此时,用吸管吸去上层己烷/苄胺。用己烷(每次250ml)重复抽提苄基胺2次以上,然后用250ml乙醚抽提3次以上(所有抽提均在冰上进行)。
经过这些抽提后,留下浅黄色的残留物。将该物质溶于乙醇(300ml)并转入一个2L的单颈圆底烧瓶中。用旋转蒸发器将黄色溶液浓缩成稠浆。用一根磁棒在0℃快速搅拌试剂级丙酮(1000ml),然后缓慢加入含乙醇的浆状物。随着稠浆的缓慢加入,开始形成乳白色沉淀。加完后,烧瓶加盖,在-20℃冰箱中保存过夜(约18小时)。从冰箱中取出后,烧瓶底可见一白色固体块,上清液为透明的黄色。然后用倾析法去除溶液,高真空去除粗固体化合物1中的残留丙酮。产物(化合物1)非常不稳定,应立即用于下一步反应。实施例2乙酸N-苄基乳糖胺(化合物2)以上制得的粗产品(化合物1)(30.1gm,69.8mmol,理论值)溶于1000ml试剂级甲醇并在常温下搅拌。然后加入冰醋酸(4ml,70mmol),将烧瓶加盖。常温下搅拌该浅黄色反应混合物,并以前述相同的溶液系统进行TLC监控。产物2出现在Rf=0.65处(从反应开始时即可用TCL测到残留乳果糖,但其量随反应进展无明显增加)。当由TCL看到化合物1几乎完全用尽时(24—48小时),从反应混合物中抽出100μL,在氩气流下加以蒸发。将黄色残渣溶于CD3OD中,并再次蒸干成黄色残留物。然后将该物质溶于D2O中并作1H-NMR分析。
然后将粗化合物2的溶液用于以下的反应。为了计算产率,从反应混合物中取出较少的已知体积的一份样品,浓缩至干,溶于H2O,调节至pH>10,进行反相硅胶快速层析,先用H2O然后用2∶1的H2O∶MeOH洗脱。从乳果糖至此产物的产率通常为50%—55%。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HOD)7.44(m,5H),5.49(d,J=3Hz,1H),5.05(d,J=8Hz,1H),4.39(d,J=7Hz,1H),4.38(d,J=8Hz,2H),4.35(d,J=7Hz,1H),4.10-3.5(m,11H),3.24(dd,J=3Hz,J=10Hz,1H),3.00(dd,J=8Hz,J=10Hz,1H),2.87(s,3H)。实施例3乙酸乳糖胺(化合物3)在一个装有得自前步反应的粗化合物2的酸性甲醇溶液的2L烧瓶上装一个三通活塞,并使用一个氩气环和一条真空管道进行氩气/真空/清洗循环三次。打开烧瓶,加入10%披于碳上的钯(7.4gm,6.98mmol)。然后重新装上三通活塞,用氢气进行3次真空/清洗循环。然后使用一个气环在氢气环境下进行反应。
以TLC严密监控反应的进行(产品Rf=0.2)。当起始物耗尽时,抽取100μL,放入微型离心管(eppendorf tube)中,在微离心机中离心,如上一反应一样取出上清液并制成NMR样品。当NMR显示化合物2已完全消失时,用乙醇将浆料通过一个中等孔度的烧结玻璃漏斗上的硅藻土塞进行过滤。在500ml圆底烧瓶中将澄清的黄色溶液旋转蒸发浓缩至140ml,即以此粗产品用于以下反应中。
Compound 3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HOD)5.40(d,J=3Hz,1H),4.90(d,J=8Hz,1H),4.41(d,J=8Hz,1H),4.00-3.5(m,11H),3.28(dd,J=3Hz,J=8Hz,1H),2.98(dd,J=7Hz,J=8Hz,1H)。实施例42-脱氧-2-(2′-羧基)-苯甲酰氨基-4-O--β-D-吡喃半乳糖基-β-D-吡喃葡糖苷(化合物4)和1,3,6-三-O-乙酰基-2-脱氧-2-苯二酰亚氨基-4-O-(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5)以14ml H2O稀释粗化合物3的酸性甲醇溶液,依次以碳酸钠(29.7gm,280mmol)和邻苯二酸酐(20.7gm,140mmol)处理。必须留意反应开始形成的泡沫。4小时后,反应完全,用烧结玻璃漏斗过滤稀浆状物以除去残留的碳酸钠和以邻苯二酸盐为基的物质。依次进行旋转蒸发和高真空蒸发,将滤液浓缩成糊状物,得到化合物4。为避免在下步用乙酸酐进行乙酰化的反应中发生副反应,必须尽量去除所有残留的微量甲醇和水,此点至为重要。
判定该物料已足够干后,依次加入吡啶(212ml)和乙酸酐(106ml,1.12mol)。光用手振摇混合物促进其溶解,一旦开始发热升温时,即会进行溶解,然后用磁棒搅拌。搅拌过夜后(约18小时),以20∶1的CHCl3∶MeOH为展开剂的TCL显示出一个与化合物5的可信样品的斑点位重迭的一个UV显色的主要斑点。将溶液冷却至0℃,以32ml H2O处理,搅拌15分钟以水解过量的乙酸酐。然后用二氯甲烷稀释溶液至1000ml并用2N HCl(3×1000ml),饱和NaCHO3(3×1000ml)和饱和NaCl(1×1000ml)洗涤。然后用MgSO4干燥有机溶液,过滤,并浓缩成粗产物。以CDCl3为溶剂,进行1H-NMR测定,显示为α-和β-异构体的约1∶1的混合物。将粗产物溶于最低量的甲醇中(约30ml)并在几分钟内使其结晶。常温放置几小时,过滤收集固体,以冰冷的甲醇淋洗。产物经风干后,收集纯化合物5,为白粉末(5.6gm,10.4%)。
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CHCl3)7.90-7.70(m,4H),6.50(d,J=8Hz,1H),5.83(dd,J=10.5Hz,J=8Hz,1H),5.36(d,J=3.5Hz,1H),5.15(dd,J=8Hz,J=10.5Hz,1H),4.97(dd,J=10Hz,J=3.5Hz,1H),4.56-3.83(m,9H),2.20-1.90(7s,21H)。实施例51,3,6-三-O-乙酰基-2-脱氧-2-苯二酰五亚氨基-4-O-(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β-D-吡喃葡糖苷的转化成化合物5将上述化合物5的结晶操作中的含α-乙酸酯的母液浓缩成泡沫体后溶于二甲基甲酰胺(DMF)(110ml)中。在氩气氛中于55℃搅拌溶液。然后加入乙酸_(9.5gm,104mmol)。15分钟后,以20∶1的CH3Cl3∶MeOH展开的TLC显示起始物已完全消失并出现一个Rf值略低的斑点。将反应物冷却至常温并用乙酸乙酯稀释至1000ml。然后用H2O(2×1000ml)和饱和NaCl(1×1000ml)洗涤溶液。用MgSO4干燥,过滤并浓缩。
将浓缩后的粗产物溶于50ml吡啶并用乙酸酐(25ml)处理。搅拌过夜(约18小时)后,以20∶1的CHCl3∶MeOH为展开剂的TLC显示一个与化合物5的可信样品位置重叠的UV显色的主要斑点。将溶液冷却至0℃,加7.5ml H2O处理,搅拌15分钟以水解过量乙酸酐。用二氯甲烷将溶液稀释至250ml,并用2NHCl(3×250ml),饱和NaHCO3(3×250ml),饱和NaCl(1×250ml)洗涤。用MgSO4干燥此有机溶液然后过滤,浓缩成粗产物。再将粗产物溶于最小量的甲醇中,再次发生结晶。几小时后,按前所述分离固体化合物5,得另一批白色粉末状产物(4.4gm,8.3%)。两批化合物5的总计产率为18.7%,10gm。实施例5A由乳果糖制备化合物5的另一种方法A.氨基乳果糖苷(化合物1A)将带搅拌棒,乳果糖(17.1g,50mmol),乙酸铵(3.85g,50mmol)的300ml不锈钢高压釜冷却至-78℃,并加入80ml液氨。将高压釜密封并边搅拌边温热至常温。到达常温后,将它放在油浴中加热至35℃24小时。然后再冷却至常温,小心放空至大气压。氨气全部驱除后,约需2小时,将整个高压釜放在抽成真空的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注意保持高真空。真空下放置过夜后,釜内物质已成为浅黄色泡沫体。该化合物易潮解,所以迅速取出并置于密封缸中。即以此粗产物用于以下反应中。
B.乙酸乳糖胺(化合物2A)将氨基乳果糖苷(化合物10)(3.41gm,10mmol)溶于100ml无水甲醇中并在氩气氛中常温搅拌。然后加入冰醋酸(572μl,10mmol)。24小时后,将黄色溶液浓缩成泡沫体,它显示为1∶1的α和β异构体的混合物,显然,另有两种产物,被认为是吡喃半乳糖基甘露糖胺的α和β异构体。该粗产物用于后继反应。
按照实施例4中的操作步骤,规模缩至1/7—1/10,利用以上步骤B中制得的粗产物,由化合物2A制备化合物5。用于形成邻苯二酰胺半酸的溶剂中三分之来丙酮。以乳果糖为基,最后制得的全乙酰基苯二酰亚胺(化合物5)的产率为3.8%,未探究第二批晶体。实施例61-氯-3,6-二-O-乙酰基-2-脱氧-2-苯二酰亚胺基-4-O-(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β-D-吡喃葡糖苷(化合物6)常温下,氩气氛中在43ml无水CH2Cl中搅拌异头体乙酸酯。然后加入三氯化铝固体(2.9gm,21.5mmol)。40分钟后,将混合物冲洗入分液漏斗中,体积达400ml,CH2Cl2∶H2O为1∶1。振摇混合物,去除水相,用2×200ml的H2O和3×200ml的饱和NaHCO3溶液洗涤有机溶液。然后用MgSO4干燥此浅黄色溶液,过滤,并浓缩成浅黄色粉末(3.2gm,100%)。然后将此物质用于实施例7的缩合反应。实施例7乙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7)向加有碳酸银(3.13kg,11.4mol),4_分子筛(2.37kg),二氯甲烷(16L)和无水乙醇(4.0L)的反应器中以20—25ml/分钟的速度加入2,3,4,6-四-O-乙酰基半乳糖基溴(2.5kg)在二氯甲烷(4L)中的溶液。剧烈搅拌混合的反应物。加完溴化物溶液后2小时,以己烷∶乙酸乙酯为1∶1的展开剂所作的硅胶TLC显示无溴化物存在。此时,通过硅藻土垫(1kg)过滤反应混合物,滤液在30—35℃真空蒸发成褐色油状物(1.95kg)。将油状物真空干燥17小时。
1H-NMR(CDCL3)δ5.36(1H,d,J3,4=3.7Hz,H-4),5.17(1H,dd,J2.3=11.0Hz,H-2),4.99(1H,dd,H-3),4.46(1H,d,J1.2=8.3Hz,H-1),2.15,2.05,2.04,1.95(12H,4s,OAc),1.21(3H,t,OCH2CH3)。
将粗的乙基四乙酰基吡喃半乳糖苷(1.95kg)溶于无水甲醇(11.7L),并滴加25%的甲醇钠甲醇溶液(90ml)。搅拌溶液1小时,此时以乙酸乙酯∶甲醇为2∶1的展开液所作的硅胶TLC显示不再有起始物存在。产物的Rf=0.6。加入离子交换树脂(Amberlite IR—120CH+)(0.6kg)并搅拌以中和溶液。当溶液pH为6—7小时,过滤去除树脂,真空蒸发滤液,得浅黄色固体。将固体溶于沸腾的乙醇(11L)。让溶液冷却至25℃再将其冷至0℃,得白色沉淀。过滤后得乙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7,(0.851kg)。1H-NMR(D2O)δ4.38(1H,d,J1.2=8.0Hz,H-1),3.89(1H,bd,J3.4=3.7Hz,H-4),1.2(3H,t,OCH2CH3)。实施例8乙基4,6-O-亚苄基-β-O-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8)将乙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7,(0.851kg,4.09mol)与甲苯磺酸1.5g,7.9mmol)一起加入20L旋转蒸发烧瓶。将蒸发烧瓶固定于蒸发器上并吸入本甲醛缩二甲醇(1.23L,8.18mol)。将混合物转动4小时。加入缩醛后的30—40分钟间,可得近乎全溶的溶液,然后很快出现大量沉淀。继续转动4小时后加入三乙胺(1.5ml)中和反应混合物。真空抽去溶剂后得一固体物质。向烧瓶中加入己烷(6L)并转动0.5小时。过滤所得固体并用1∶1的己烷∶乙醚(2L)洗涤。真空干燥所得的白色固体17小时,得纯的乙基4,6-O-亚苄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8,(1.0kg,3.38mol),产率83%。
1H-NMR(CDCl3)δ7.53(2H,m,芳族化合物),7.37(3H,m,芳族化合物),5.57(1H,s,CHPh),4.29(1H,d,J1.2=7.0Hz,H-1),4.21(1H,d,J3,4=3.27Hz,H-4),1.29(3H,t,OCH2CH3)。实施例9乙基-2-O-苯甲酰基-4,6-O-亚苄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9)在备有冷却槽且装有空气驱动器,带进气管的等压加液漏斗,和出气管的反应器中加入乙基4,6-O-亚苄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8,(0.924kg,3.12mol)。在将烧瓶密封前,加入二氯甲烷(9.3L)和吡啶(2L)形成均匀溶液。在加液漏斗中加入60%氯乙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0.388kg,3.43mol,273ml)。密闭烧瓶并开始低速通氮气。将冷却槽冷却至-65℃±5℃并搅拌反应混合物30分钟。此时,开始以3—4ml/分钟的速度滴加酰氯溶液。此液滴加完毕后,将混合物再在-65℃±5℃维持1小时。然后以8—1 2ml/分钟的速度向混合物中加苯甲酰氯(0.614kg,4.37mol,0.507L)。让反应物温热至室温并任其放置17小时。从反应混合物中滤除沉淀的盐,真空浓缩滤液以去除极大部分的二氯甲烷。留出少量样品作1H-NMR。
1H-NMR,(CDCl3)δ5.75(1H,dd,J2.3=10.6Hz,H-2),5.56(1H,s,CHPh),5.25(1H,dd,J3.4=3.44Hz,H-3),4.69(1H,d,J1.2=8.48Hz,H-1),4.48(1H,bd,H-4),1.15(3H,t,OCH2H3).
向浓缩物中加入水(180ml),40℃搅拌此所得混合物2小时。然后,再浓缩混合物,得黄色残留物,将其溶于二氯甲烷(11L)中并转入50L抽提器。依次以冰冷的0.5NHCl水溶液(11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11L),冷水(11L)抽提有机溶液。用无水硫酸钠(1.0kg)干燥有机层,过滤,蒸发滤液至得到黄色固体,并用高真空干燥。此反应用1∶1的己烷∶乙酸乙酯为展开剂的硅胶TLC跟踪。将该固体溶于热的乙醇(9.5L),经冷却和过滤后,得乙基-2-O-苯甲酰-4,6-O-亚苄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9,(0.737kg,1.85mol),产率59%。1H-NMR(CDCl3)δ5.59(1H,s,CHPh),5.36(1H,dd,J2.3=10.07Hz,H-2),4.64(1H,d,J1.2=8.21Hz,H-1),1.15(3H,t,OCH2CH3)。
为确证苯甲酸酯位于C-2位的C-3位带游离羟基,在核磁共振样品中加入一滴异氰酸三氯乙酰(Cl3CCONCO)并重新测谱。该谱图含有在δ=5.27处的一个半乳糖的典型的H-3低场dd峰,它在C-2被酯化。由此反应混合物得到的原滤液中还含有一部分产物。实施例10乙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2-N-烯丙氧基羰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1-3)-O-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10)向冷却至-25℃的乙基2-O-苯甲酰基-4,6-O-亚苄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9)(0.76g,1.9mmol),4_分子筛(2g),二氯甲烷(10ml)可力丁(0.278ml,2.1mmol)和三氟甲磺酸银的混合物中滴加4-O-(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3,4,6-三-O-乙酰基-2-脱氧-2-苯二酰亚胺基-β-D-吡喃葡糖基氯(化合物6;1.484g,2mmol)溶于二氯甲烷(5ml)的溶液。氯化物加完后,搅拌混合物并温热至常温。两小时后,以二氯甲烷稀释混合物并过滤。滤液依次以亚硫酸氢钠水溶液,盐酸水溶液,碳酸氢钠水溶液,水洗涤。以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层,过滤,蒸发,得固体物质,将该固体在二氯甲烷/己烷中进行重结晶。
以80%的乙酸水溶液(5ml)在80℃对所得的全保护住的三糖处理2小时,然后蒸去溶剂。将残留物与甲苯/乙酸乙酯共蒸发两次,得到溶于乙醇(10ml)的残留物。加入水合肼(0.3ml),将混合物回流17小时得到沉淀,过滤并干燥后得一固体(0.45g)。将该固体溶于5∶1的甲醇∶水,并以二碳酸二烯丙酯(0.166ml)处理1小时。蒸发混合物,使其在二氯甲烷与水之间进行分配。分出水层并加以浓缩,残留物为化合物10,其在用2∶1的乙酸∶丙酮研磨时会固化。
由此制得标题所指的三糖(化合物10),用酶可使之唾液酸化,转化成乙基[(5-乙酰基-3,5-二脱氧-α-D-甘油基-D-半乳糖-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钠]-(2-3)-O-(β-D-吡喃半乳糖)-(1-4)-O-(2-N-烯丙氧基羰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1-3)-O-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11),它与由以下反应制得的产物相同。实施例11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α-D-甘油基-D-半乳糖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钠]-(2-3)-O-(β-D-吡喃半乳糖基)-(1-4)-O-(2-N-烯丙氧基羰基-2-脱氧-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11)以下所述为利用半乳糖基转移酶和唾液酸转移酶将二糖(化合物9)酶法转化为标题化合物(化合物11)。
向水(12L)中加入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0.410kg),将溶液的pH调至7.5。加入牛清白蛋白(17g),搅拌混合物直至完全溶解。加入乙基3-O-(2-N-烯丙氧基羰基-2-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9)(0.3kg),葡糖-1-磷酸酯(0.271kg),磷酸烯酸醇丙酮酸(0.177kg),氯化钾(0.087kg),叠氮化钠(8.4g),和尿苷-5′-二磷酸(8.76g),搅拌至全溶。然后加入氯化锰(1M 506ml)和氯化镁(1M,168ml)。然后加入丙酮酸激酶(42,000U),尿苷-5′-二磷酸-葡糖焦磷酸化酶(2,000U),无机焦磷酸酶(8,400U),尿苷-5′-二磷酸-半乳糖差向异构酶(91,000U)和尿苷-5′-二磷酸-半乳糖基转移酶(8.850U)。用水将反应混合物的最后体积调节至17L。48小时后加入氯化镁(1M,340ml)。用4∶1的异丙醇∶1M的乙酸铵作展开剂,用硅胶TLC跟踪反应的进行。8—9天后,TLC显示反应完成95%以上,此时配制以下溶液。
将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0.528kg)熔于水(15L)中,将该溶液的pH调至7.5。加入牛血清白蛋白(22g),叠氮化钠(11.5g),唾液酸(0.242kg),磷酸烯醇丙酮酸(0.395kg),5′-单磷酸胞苷(25g),5′-三磷酸腺苷(4.7g),氯化锰(1M,780ml)。向此溶液中加入丙酮酸激酶(207,000U),肌激酶(125,000U),胞苷-5′-单磷酸-N-乙酰基神经氨酸合成酶(3245U),无机磷酸酶(9400U),和α-2,3-唾液酸基转移酶(1640U)。将此溶液的体积调节至22L后,将溶液加入半乳糖基转移酶反应中。以4∶1的异丙醇∶1M乙酸铵作展开剂,用硅胶TLC监控反应。10—12天后,TLC显示反应进行至已得到95%的标题化合物,即化合物11。实施例12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3,6-二-O-乙酰基-2-N-烯丙氧基羰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己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1 2)用滤纸过滤化合物1l的溶液(40L)。在一个50L的旋转蒸发器中将滤液蒸发成粘稠物。将粘稠物与吡啶(2×2L)共蒸发两次,然后在真空下放置20小时。在蒸发烧瓶中加入N,N-二甲基氨基吡啶(20g)在吡啶(12L)中的溶液。在旋转蒸发器的水浴中加入冰-水混合物,在1小时中加旋转边加入乙酸酐(6L)。加完后2小时,再加入2L乙酸酐,并将形成的混合物在室温下缓慢转动20小时。为确保竞争乙酰化,再加入1L乙酸酐并且再转动24小时。用TLC检测反应(乙酸乙酯∶己烷∶乙醇为10∶10∶3)。
反应完成后即抽真空并收集14L馏份。在生成的残留物中,用1小时的时间加入甲醇(15L)然后在室温下将混合物转动20小时。此时,硅胶TLC(乙酸乙酯∶己烷∶乙醇为10∶10∶3和二氯甲烷∶丙酮为3∶2)显示内酯已完全转化为代表甲基酯单羟基化合物的移动较慢的斑点。然后将混合物浓缩(蒸去18L溶剂)并在冰水冷却下的同时用30分钟的时间加入3L乙酸酐。将混合物放置20小时。硅胶TLC(二氯甲烷∶丙酮为3∶2)以移动略快的产物显示乙酰化已完成。
加入甲醇(1L)以破坏过量乙酸酐,此时可察觉到伴有轻微放热。1小时后,将混合物浓缩成粘稠物,借助于乙酸乙酯-水混合物(13/13L)将其转入50L抽提器中。剧烈搅拌混合物。分层后,放出底部的水相层,用滤纸过滤留下的有机相。洗涤,先用5%的盐酸水溶液(15L,洗后的水层应对pH试纸仍显强酸性),再用1M碳酸氢钠水溶液(15L,用pH试纸测洗后的水层,应仍显碱性)。然后将有机相转入20L的容器中,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过滤。
将滤液浓缩成半固体,再将此残留物溶于二氯甲烷(3L),然后施加于硅胶柱(10kg),该柱用二氯甲烷装柱。先用二氯甲烷(25L)洗脱,再用3∶1的二氯甲烷∶丙酮(25L),最后用1∶1的二氯甲烷∶丙酮(50L)洗脱,得到含有产物的流出流。可以做到与二糖物质有基线分离,但几乎无法与微量的移动略快的物质分开。将含产物的流出液蒸发,然后重溶于二氯甲烷(1.5L)。将该溶液缓慢加入被剧烈搅拌的乙醚(7.5L)和己烷(10L)的混合物中。过滤由此生成的沉淀,用2∶1的乙醚∶己烷洗涤,风干过夜,高度真空干燥48小时。该沉淀由1H-NMR表明为标题化合物12,并含少量残留溶剂(重量百分比1—5%)。1H-NMR(CDCl3)δ4.67(d,1H,H—1″),4.49(d,1H,H—1′),4.33(d,1H,H—1)。实施例13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2-氨基-2-脱氧-3,6-二-O-乙酰基-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13)常温下,在氩气氛下搅拌化合物12(5.10gm,3.80mmol)的无水四氢呋喃溶液,向其中加入聚甲基氢硅氧烷(420μl)。用氩气对溶液进行抽真空/清洗循环三次,使溶液脱气。在烧瓶外包以铝箔避光,并用四三苯膦合钯[Pd(PPh3)3;158mg,O.14mmol]处理溶液。室温搅拌18小时后,以10∶1有CHCl3∶MeOH展开剂的TLC显示化合物12已全部耗尽同时有Rf较低的产物生成。用600ml乙酸乙酯(EtoAC)稀释反应混合物,并用1×200ml水和1×200ml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将该有机溶液干燥(MgSO4),过滤,旋转蒸发浓缩,在65mm×10″的硅胶柱上作快速层析,以3∶1的EtoAC丙酮为洗脱液。收集含产物的流出液(由TLC判断)并浓缩,得褐色固体,即化合物13(4.42gm,87%)。
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CHCl3)5.50(m,1H),5.44(dd,J=6Hz,J=2Hz,1H),5.35-5.01(m),4.89(m,2H),4.63(d,J=6Hz,1H),4.59-4.35(m),4.22-3.38(m),3.81(s,3H),2.69(m,1H),2.57(dd,J=3Hz,J=10Hz,1H),2.27-1.85(12s,36H),1.77(dd,J=10Hz,J=10Hz,1H),1.21(t,J=5Hz,3H)。实施例14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2-氨基-2-脱氧-6-O-乙酰基-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14)在加盖的烧瓶中,室温下搅拌化合物13(4.42gm,3.29mmol)在366ml4∶1的MeOH∶H2O中形成的溶液,加入冰醋酸(188μl,3.29mmol)。将浅黄色溶液加热至50℃。48小时后l0∶1的CHCl3∶MeOH的TLC显示化合物13已基本消失,并出现一个Rf较高的主产物。将反应物冷却至室温,旋转蒸发成油状物,在65mm×10″的硅胶柱上作快速层析,以10∶10∶4的EtoAC∶己烷∶MeOH为洗脱液。收集含产物的流出液(由TLC判断)并浓缩成泡沫体,即化合物14(2.78gm,65%)。
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CHCl3)5.50(m,1H),5.40(d,J=2Hz,1H),5.25(d,J=7Hz,1H),5.17(dd,J=6Hz,J=7Hz,1H),5.04(dd,J=6Hz,J=7Hz,1H),4.89(d,J=3Hz,1H),4.63(d,J=6Hz,1H),4.59(dd,J=3Hz,J=7Hz,1H),4.42-3.40(m),3.81(s,3H),2.69(m,1H),2.57(dd,J=3Hz,J=10Hz,1H),2.27-1.85(12s,36H),1.77(dd,J=10Hz,J=10Hz,1H),1.21(t,J=5Hz,3H).实施例15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2-苯甲酰氨基-2-脱氧-6-二-O-乙酰基-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15)氩气氛下,于室温下搅拌化合物14(150mg,0.12mmol)在2ml二氯甲烷中形成的溶液,同时加入无水NaHCO3(40mg,0.48mmol)和苯甲酰氯(34mg,0.24mmol,28μl)。搅拌24小时后,以80∶20的EtOAC丙酮作展开剂的TLC显示起始物已完全耗尽同时有Rf略高的物质生成。以150ml乙酸乙酯稀释反应混合物并用1×50mlH2O洗涤。将有机溶液干燥(MgSO4),过滤,浓缩,并进行快速硅胶柱层析,以90∶10的EtOAC∶丙酮为洗脱液。收集含产物的流出液(由TLC判断),依次以旋转蒸发和高真空浓缩,得乳白色蜡状固体,即化合物15(140mg,83%)。
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CHCl3)7.75(d,J=7Hz,2H),7.45(d,J=7Hz,1H),7.39(dd,J=7Hz,J=7Hz,2H),6.45(d,J=5Hz,1H),5.50(m,1H),5.40(d,J=2Hz,1H),5.37(d,J=2Hz,1H),5.27(m,1H),5.09(m,1H),4.82(d,J=3Hz,1H),4.63(d,J=6Hz,1H),4.59(dd,J=3Hz,J=7Hz,1H),4.39-3.40(m),3.81(s,3H),3.19(m,1H),2.57(dd,J=3Hz,J=10Hz,1H),2.27-1.85(12s,36H),1.77(dd,J=10Hz,J=10Hz,1H),1.15(t,J=5Hz,3H)。实施例16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2,3,4-三-O-苄基-α-L-岩藻糖基)-(1,3)]-O-(2-苯甲酰氨基-2-脱氧-3,6-二-O-乙酰基-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16)氩气氛下,在室温下搅拌化合物15(140mg,0.1mmol)在1ml二氯甲烷中形成的溶液,同时加入粉状的,火焰灼烧干燥过的4_分子筛(100mg),四甲基尿(120μl,1mmol),和三-O-苄基岩藻糖基氟(218mg,0.5mmol)。室温搅拌1小时后,将反应物冷却至-20℃并用SnCl2(95mg,0.5mmol)和AgClO4(126mg,0.5mmol)处理。然后将其缓慢温热至室温。搅拌24小时后,以10∶1的CHCl3∶MeOH为展开剂的TLC显示起始反应物基本耗尽,同时有Rf略低的产物生成。
用50ml二氯甲烷将反应混合物从硅藻土塞上滤过,用2×50mlH2O洗涤滤液。将有机溶液干燥(MgSO4),过滤,浓缩,产在20mm×6″硅胶柱中快速层析,以10∶10∶3的EtOAC∶己烷∶MeOH为洗脱液。收集含产物的流出液(由TLC判断),依次用旋转蒸发和高真空将其浓缩成白色膜状物,即化合物16(140mg,77%)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CHCl3)7.46(d,J=7Hz,2H),7.35-7.12(m,18H),6.45(d,J=6Hz,1H),3.82(s,3H),3.20(m,1H),2.55(dd,J=4Hz,J=12Hz,1H),1.18(d,J=6Hz,3H),1.10(t,J=6Hz,3H)。实施例17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根]-(2,3)-O-(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苯甲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1,3)-O-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17)搅拌化合物16(140mg,77mmol)在4ml甲醇中形成的溶液,同时加入吸附于碳上的氢氧化钯(140mg,钯重百分比20%)。利用氢气对浆状物进行三次真空/吹洗循环,然后室温下放置在一个大气压的氢气中。1小时后,以5∶1的EtOAC∶MeOH作展开剂的TLC显示化合物16已耗尽,并有一Rf较低的产物生成。用50ml甲醇将浆液从硅藻土塞上滤过,旋转蒸发滤液成为油状物。
将此油状物溶于5ml4∶1的MeOH∶H2O中,在加盖的烧瓶中室温下加以搅拌。向搅拌下的溶液中加入甲醇钠粉末(140mg,2.6mmol)。16小时后,以60∶50∶15的CHCl3∶MeOH∶15mMCaCl2作展开剂的TLC显示起始物质已耗尽,有一Rf略低的产物生成。
用1g Dowex 50×8-400阳离子交换树脂(氢型,刚用甲醇洗涤过)处理混合物并搅拌1分钟。用熔结玻璃漏斗过滤混合物,旋转蒸发浓缩滤液至成为一油状物。在40mm×8″的Bio—Rad Bio—GelP2凝胶过滤介质(筛目尺寸细目)柱上层析该物质,以0.1M的碳酸氢钠为洗脱液。收集含产物的流出液(由TLC判断),将其冷冻干燥成白色粉末,即化合物17(60mg,72%)。
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HOD)7.70(d,J=7Hz,2H),7.55(d,J=7Hz,1H),7.47(dd,J=7Hz,J=7Hz,2H),5.08(d,J=4Hz,1H),4.50(d,J=8Hz,1H),4.27(d,J=8Hz,1H),4.10(d,J=3Hz,1H),4.05-3.40(m),2.70(dd,J=4.6Hz,J=12.4Hz,1H),1.97(s,3H),1.74(dd,J=12.4Hz,J=12.4Hz,1H),1.10(t,J=7Hz,3H),1.07(d,J=7Hz,3H)。实施例18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2′-萘甲酰氨基-2-脱氧-3,6-二-O-乙酰基-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29)搅拌化合物25(制备方法与化合物16相似;90mg,48μmol)在5ml甲醇中形成的溶液,同时加入吸附于炭上的氢氧化钯(40mg,钯百分重量40%)。用氢气对浆液进行三次真空/吹洗循环,并在一个大气压的氢气中室温放置。24小时后,以90∶10的CH2Cl2∶MeOH作展开剂TLC显示化合物25完全耗尽,并有一个Rf较低的产物生成。用50ml甲醇将浆液从硅藻土塞上滤过,并旋转蒸发浓缩成乳白色蜡状固体。将产物在硅胶柱上作快速层析。以90∶10的CH2Cl2∶MeOH为洗脱液。收集含产物的流出液(由TLC判断),并浓缩至得到白色蜡状固体,即化合物29(55mg,72%)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CHCl3)8.39(s,1H),7.94(d,J=7Hz,1H),7.82(m,2H),7.57(m,2H),7.37(m,1H),5.57-5.41(m,3H),5.22(d,J=7Hz,1H),5.15(m,1H),4.97-4.39(m),4.35(d,J=4Hz,2H),4.19-3.42(m),3.81(s,3H),3.23(m,1H),2.75(bs,1H),2.57(dd,J=3Hz,J=10Hz,1H),2.27-1.85(12s,36H),1.77(dd,J=10Hz,J=10Hz,1H),1.23(d,J=5Hz,3H),1.05(t,J=5Hz,3H)。
以下制备步骤与以上所述基本相同,并参见流程3,将化合物14转化成化合物15,16,17。还制得化合物18—38。以下的表1,2,3,列出的是相当于化合物15,16或17的一群化合物的概括性结构,并列出每个这类化合物的其它相关数据。表1所示为用于制备R1基团的乙酰化剂。表1—3附有其中几个化合物和抑制制剂化合物30—38的NMR和包括最终一步产率在内的其它数据。
表1 R1基团化合物#乙酰化剂产率 R1(溶剂)148mg,87% 0.4(90∶10EtOAc∶丙酮)136mg,78% 0.43(90∶10EtOAc∶丙酮)133mg,78% 0.40(90∶10EtOAc∶丙酮) 143mg,82% 0.45(90∶10EtOAc∶丙酮)
表2 化合物#糖基受体产率 R1(溶剂)22 18 135mg,74% 0.35(92∶8EtOAc∶丙酮)23 19 100mg,58% 0.39(92∶8EtOAc∶丙酮)24 20 105mg,65% 0.37(92∶8EtOAc∶丙酮)25 21 100mg,58% 0.37(92∶8EtOAc∶丙酮)
表3 化合物#苄基化的五糖产率 R1(溶剂)262262mg,60%0.32(90∶10CH2Cl2∶MeOH)272335mg,50%0.39(90∶10CH2Cl2∶MeOH)282473mg,65%0.31(90∶10CH2Cl2∶MeOH)实施例19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2-苄氧基羰基氨基-2-脱氧-6-O-乙酰基-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39)将苄氧基羰基氯(CBZ-Cl)(2.1ml,8.4mmol)在CH2Cl2(2.0ml)中形成的溶液滴加入化合物14a(10.8g,8.3mmol)和NaHCO3(1.4g,16.6mmol)在CH2Cl2(100ml)中形成的混合物中,将此反应物搅拌过夜(约18小时)。向该混合物中加入NaHCO3(1.4g,16.6mmol)和CBZ-Cl(1.2ml,8.4mmol),将形成的混合物再搅拌4小时。用AcOEt稀释形成的混合物,用H2O洗涤,MgSO4干燥,过滤,浓缩。残留物作硅胶层析,得白色固体化合物39(7.75g,产率65%)。实施例20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2,3,4-三-O-苄基-α-L-岩藻糖基)-(1,3)]-O-(2-苄氧基羰基氨基-2-脱氧-6-O-乙酰基-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40)搅拌化合物39(3.90g,2.72mmol)在100mlClCH2CH2Cl中形成的溶液,同时加入粉末状分子筛(MS4A)(12g),四甲基尿(THU)(3.25ml,27.2mmol)和2,3,4-三-O-苄基-L-岩藻糖基氟(CMH-048,5.94g,13.6mmol)。室温搅拌90分钟后,将混合物避光保存,冷却至-20℃,并用SnCl2(2.59g,13.6mmol)和AgClO4(98%,2.88g,13.6mmol)处理。用90分钟的时间使混合物温热至室温,搅拌24小时。为使反应完全,再在0℃加入TMU(1.95ml,16.3mmol),CMH-048(3.56g,8.16mmol),SnCl2(1.55g,8.17mmol)和AgClO4(1.73g,8.17mmol),然后再让其缓慢温热至室温。48小时后,将形成的混合物从硅藻土垫塞中滤过,用H2O洗涤滤液。用MgSO4干燥有机相,过滤,浓缩,硅胶层析(己烷/AcOEt/MeOH=10/10/2),得混合物40(3.65g,产率73%)并回收起始物39(672mg,得率17%)。实施例21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氨基-2-脱氧-3,6-二-O-乙酰基-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41)将由化合物40(3.06g,1.66mmol),HCOONH4(1.05g,16.6mmol)和10%Pd-C(湿,3.0g)乙醇(EtOH)(80ml)中形成的混合物搅拌回流9.5小时。向此混合物中再加入HCOONH4(1.05g,16.6mmol)和10%Pd-C(3.0g),再将反应混合物回流11小时。将生成的混合物从硅藻土垫塞中滤过,浓缩滤液,得白色固体化合物41(2.30g,96%)。实施例22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3,5-二氯苯甲酰氨基-2-脱氧-3,6-二-O-乙酰基-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42)搅拌化合物41(40mg,0.028mmol)在CH2Cl2(8.9ml)中形成的溶液,加入NaHCO3(46mg,0.54mmol)和3,5-二氯苯甲酰氯(58.6mg,0.28mmol)。室温下12小时后,用EtOAC稀释反应物并用H2O洗涤。用MgSO4干燥有机相,过滤,蒸发溶剂,得浅黄色油状粗产物化合物42(98.4mg)。实施例23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3,5-二氯苯甲酰氨基-2-脱氧-3,6-二-O-乙酰基-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43)搅拌粗化合物42(98.4mg)在甲醇(MeOH)(8.9ml)中形成的溶液,同时加入28%甲醇钠(NaOMe)-MeOH(300μl)。室温下48小时后用DOWEX 50W-X8(H+型)中和混合物并过滤。浓缩滤液,以EtOAC稀释,用H2O抽提。蒸发水相,得相应的酯。在H2O(5.0ml)中以1N-NaOH(200μL)处理该酯。将混合物在室温搅拌12小时,用DOWEX 50W-X8(H+型)中和过滤。浓缩滤液,以凝胶(P-2)过滤纯化(H2O作洗脱液),然后冻干成白色粉状化合物43(31.6mg,定量产率)。
1H-NMR(270MHz,δ(ppm)相对于H2O)7.61(s,3H),5.00(d,J=3.96Hz,1H),4.47(d,J=7.59Hz,1H),4.26(d,J=7.92Hz,1H),4.09(d,J=2.97Hz,1H),4.04-3.30(m),2.67(m,1H),1.94(s,3H),1.72(t,J=11.88Hz,1H),1.09(m,6H)。
化合物l8—28的NMR数据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对氟苯甲酰氨基-2-脱氧-6-O-乙酰基-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18)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 CHCl3)7.79(m,2H),7.15(m,2H),6.41(d,J=5Hz,1H),5.53(m,1H),5.42(m,1H),5.23(d,J=7Hz,1H),5.17(m,2H),4.8 9(d,J=3Hz,1H),4.63(d,J=6Hz,1H),4.59(dd,J=3Hz,J=7Hz,1H),4.4 2-3.40(m),3.81(s,3H),3.19(m,1H),2.57(dd,J=3Hz,J=10Hz,1H),2.27-1.85(12s,36H),1.77(dd,J=10Hz,J=10Hz,1H),1.15(t,J=5Hz,3H)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对硝基苯甲酰氨基-2-脱氧-6-O-乙酰基-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19)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CHCl3)8.22(d,J=8Hz,2H),7.95(d,J=8Hz,2H),6.81(d,J=5Hz,1H),5.59-5.37(m,2H),5.21(d,J=4Hz,1H),5.11(m,2H),4.89(d,J=2Hz,1H),4.63(d,J=5Hz,1H),4.59(dd,J=1Hz,J=7Hz,1H),4.42-3.40(m),3.79(s,3H),3.19(m,1H),2.57(dd,J=3Hz,J=10Hz,1H),2.27-1.85(12s,36H),1.77(dd,J=10Hz,J=10Hz,1H),1.15(t,J=5Hz,3H)。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2-(E-1-氧代-3-苯基丙-2-烯基)氨基-2-脱氧-6-O-乙酰基-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20)
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CHCl3)7.57(d,J=11Hz,1H),7.45-7.25(m,5H),6.39(d,J=11Hz,1H),5.87(d,J=4Hz,1H),5.45(m,1H),5.39(m,2H),5.21(t,J=7Hz,1H),5.17-4.97(m,2H),4.89(d,J=2Hz,1H),4.63(d,J=5Hz,1H),4.59(dd,J=1Hz,J=7Hz,1H),4.42-3.40(m),3.79(s,3H),3.05(m,1H),2.57(dd,J=3Hz,J=10Hz,1H),2.27-1.85(12s,36H),1.77(dd,J=10Hz,J=10Hz,1H),1.15(t,J=5Hz,3H)。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2-2′-萘甲酰氨基-2-脱氧-6-O-乙酰基-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21)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CHCl3)8.25(s,1H),7.95-7.42(m,6H),6.58(d,J=5Hz,1H),5.53(m,1H),5.44(d,J=2Hz,1H),5.41-5.23(m),5.17-5.01(m),4.8 9(d,J=3Hz,1H),4.63(d,J=6Hz,1H),4.59(dd,J=3Hz,J=7Hz,1H),4.42-3.40(m),3.81(s,3H),3.27(m,1H),2.57(dd,J=3Hz,J=10Hz,1H),2.27-1.85(12s,36H),1.77(dd,J=10Hz,J=10Hz,1H),1.15(t,J=5Hz,3H)。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比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2,3,4-三-O-苄基-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对氟苯甲酰氨基-2-脱氧-3,6-二-O-乙酰基-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乙酰基-b-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22)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CHCl3)7.42(m,2H),7.39-7.17(m,15H),6.95(t,J=7Hz,2H),6.45(d,J=5Hz,1H),5.57-5.37(m,3H),5.27(d,J=7Hz,1H),5.17-4.45(m),4.39(d,J=7Hz,1H),4.25-3.41(m),3.81(s,3H),3.21(m,1H),2.57(dd,J=3Hz,J=10Hz,1H),2.27-1.85(12s,36H),1.77(dd,J=10Hz,J=10Hz,1H),1.19(d,J=5Hz,3H),1.15(t,J=5Hz,3H)。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2,3,4-三-O-苄基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对硝基苯甲酰氨基-2-脱氧-3,6-二-O-乙酰基-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23)
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CHCl3)8.15(d,J=8Hz,2H),7.55(d,J=8Hz,2H),7.41-7.15(m,15H),6.63(d,J=5Hz,1H),5.48(m,1H),5.43(dd,J=6Hz,J=2Hz,1H),5.37(d,J=6Hz,1H),5.19(d,J=8Hz,1H),5.15-4.45(m),4.42(t,J=4Hz,1H),4.25(m,2H),4.18-3.40(m),3.82(s,3H),3.25(m,1H),2.59(dd,J=3Hz,J=10Hz,1H),2.27-1.85(12s,36H),1.77(dd,J=10Hz,J=10Hz,1H),1.19(d,J=5Hz,3H),1.15(t,J=5Hz,3H)。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2,3,4-三-O-苄基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E-1-氧代-3-苯基丙-2-烯基)氨基-2-脱氧-3,6-二-O-乙酰基-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24)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CHCl3)7.42(d,J=11Hz,1H),7.39-7.15(m,20H),5.94(d,J=11Hz,1H),5.85(d,J=4Hz,1H),5.55-5.29(m,4H),5.17-4.42(m),4.25(m,2H),4.17-3.40(m),3.79(s,3H),3.05(m,1H),2.57(dd,J=3Hz,J=10Hz,1H),2.27-1.85(12s,36H),1.77(dd,J=10Hz,J=10Hz,1H),1.19(d,J=5Hz,3H),1.15(t,J=5Hz,3H)。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2,3,4-三-O-苄基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2′-萘甲酰氨基-2-脱氧-3,6-二-O-乙酰基-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25)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CHCl3)8.13(s,1H),7.84(d,J=7Hz,1H),7.78(d,J=7Hz.1H),7.57(m,2H),7.37-7.11(m,16H),6.98(d,J=7Hz,1H),6.65(d,J=5Hz,1H),5.57-5.35(m,2H),5.22(d,J=7Hz,1H),5.15-5.01(m,3H),4.97-4.45(m),4.25(m,2H),4.19-3.42(m),3.81(s,3H),3.23(m,1H),2.57(dd,J=3Hz,J=10Hz,1H),2.27-1.85(12s,36H),1.77(dd,J=10Hz,J=10Hz,1H),1.19(d,J=5Hz,3H),1.05(t,J=5Hz,3H)。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对氟苯甲酰氨基-2-脱氧-3,6-二-O-乙酰基-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26)
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CHCl3)7.83(m,2H),7.17(m,2H),5.45(m,1H),6.40(m,2H),5.23(d,J=5Hz,1H),5.17-4.75(m,3H),4.77-4.45(m,4H),4.36(m,2H),4.19-3.41(m),3.81(s,3H),3.09(bs,1H),2.62(m,1H),2.57(dd,J=3Hz,J=10Hz,1H),2.27-1.85(12s,36H),1.77(dd,J=10Hz,J=10Hz,1H),1.24(d,J=5Hz,3H),1.15(t,J=5Hz,3H)。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对氨基苯甲酰氨基-2-脱氧-3,6-二-O-乙酰基-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27)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CHCl3)7.61(d,J=8Hz,2H),2H),6.75(d,J=5Hz,1H),6.57(d,J=8Hz,2H),5.57(m,1H),5.43(dd,J=6Hz,J=2Hz,1H),5.27(d,J=2Hz,1H),5.19(d,J=8Hz,1H),5.09(m,1H),4.95(m,2H),4.77-4.63(m),4.55(dd,J=7Hz,J=1Hz,1H),4.42(t,J=4Hz,1H),4.35(m,2H),4.21-3.38(m),3.82(s,3H),3.17(m,1H),2.95(bs,1H),2.59(dd,J=3Hz,J=10Hz,1H),2.42(bs,1H),2.27-1.85(12s,36H),1.77(dd,J=10Hz,J=10Hz,1H),1.22(d,J=5Hz,3H),1.15(t,J=5Hz,3H)。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4,7,8,9-四-O-乙酰基-α-D-甘油基-D-半乳糖-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甲酯]-(2,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3′-苯基)-丙酰氨基-2-脱氧-3,6-二-O-乙酰基-β-D-吡喃葡糖基]-(1,3)-O-2,4,6-三-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28)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CHCl3)7.29(m,5H),6.39(d,J=2Hz,1H),5.85(d,J=4Hz,1H),5.55-5.19(m,5H),5.11(t,J=5Hz,1H),4.95(m,4H),4.71-4.35(m),4.17-3.22(m),3.79(s,3H),2.95(t,J=3H,2H),2.57(dd,J=3Hz,J=10Hz,1H),2.47(t,J=3Hz,2H),2.27-1.85(12s,36H),1.77(dd,J=10Hz,J=10Hz,1H),1.24(d,J=5Hz,3H),1.15(t,J=5Hz,3H)。
化合物30—38的数据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α-D-甘油基-D-半乳糖-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基]-(2,3)-O-(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对氟苯甲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1,3)-O-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30)Rf=0.62(3∶1异丙酸(i-PrOH)∶乙酸铵(NH4OAc),白色固体,41mg,96%
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H2O)7.83(m,2H,芳族化合物),7.25(m,2H,芳族化合物),5.18(d,J=5Hz,H-1(fuc),1H),4.95(m),4.56(d,J=8Hz,1H),4.37(d,J=8Hz,1H),4.19(d,J=3.5Hz,1H),4.15-3.42(m),2.77(dd,J=3Hz,J=10Hz,1H),2.05(s,3H,NAc),1.79(dd,J=10Hz,J=10Hz,1H),1.19(m,3H)。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α-D-甘油基-D-半乳糖-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基]-(2,3)-O-(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对氨基苯甲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1,3)-O-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31)Rf=0.52(3∶1i-PrOH∶NH4OAc),白色固体,26mg,96%
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H2O)7.65(d,J=9Hz,2H,芳族化合物),6.82(d,J=9Hz,2H),5.19(d,J=3Hz,H-1-fuc,1H),4.95(m),4.59(d,J=8Hz,1H),4.38(d,J=8Hz,1H),4.19(d,J=2Hz,1H),4.15-3.42(m),3.19(q,J=6Hz,2H,CH2CH3),2.79(dd,J=3Hz,J=11Hz,Hcq-3(唾液酸),1H),2.05(s,3H,NAc),1.77(dd,J=10Hz,J=10Hz,Hax-3(唾液酸),1H),1.19(d,J=6Hz,3H,H-6-fuc),1.17(t,J=6Hz,3H)。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基]-(2,3)-O-(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3′-苯基)-丙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1,3)-O-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32)Rf=0.62(3∶1i-PrOH∶NH4OAc),白色固体,47mg,98%
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H2O)7.42-7.25(m,5H),5.19(d,J=4Hz,H-1-fuc,1H),4.95(m),4.57(d,J=8Hz,1H),4.38(d,J=8Hz,1H),4.13(d,J=2Hz,1H),4.11-3.42(m),2.95(t,J=5Hz,2H,a-CH2),2.75(dd,J=3Hz,J=10Hz,Hcq-3(唾液酸),1H),2.63(t,J=5Hz,2H,CH2Ph),2.05(s,3H,NAc),1.80(dd,J=10Hz,J=10Hz,H2x-3(唾液酸),1H),1.24(t,J=5Hz,3H),1.18(d,J=5Hz,3H)。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基]-(2,3)-O-(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2′-萘甲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1,3)-O-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33)Rf=0.52(3∶1i-PrOH∶NH4OAc),白色固体,35mg,96%
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H2O)8.39(s,芳族化合物,1H),8.02(m,芳族化合物,2H),7.82(d,J=7Hz,芳族化合物,1H),7.63(m,芳族化合物,3H),5.19(d,J=4Hz,H-1(fuc),1H),4.95(m),4.57(d,J=8Hz,1H),4.35(d,J=8Hz,1H),4.19(d,J=2Hz,1H),4.15-3.42(m),2.77(dd,J=3Hz,J=11Hz,Hcq-3(唾液酸),1H),2.05(s,3H,NAc),1.77(dd,J=10Hz,J=10Hz,Hax-3(唾液酸),1H),1.19(d,J=6Hz,3H,H-6-fuc),1.05(t,J=6Hz,3H).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基]-(2,3)-O-(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2′-苯基乙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1,3)-O-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34)Rf=0.62(4.5∶1i-PrOH∶NH4OAc),白色固体,24mg,68%
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H2O)7.45-7.27(m,5H),4.85(d,J=3Hz,H-1-fuc,1H),4.75(m),4.55(d,J=8Hz,1H),4.38(d,J=8Hz,1H),4.13(d,J=2Hz,1H),4.09-3.42(m),2.78(dd,J=3Hz,J=10Hz,Hcq-3(唾液酸),1H),2.05(2s,5H,NAc,PhCH2),1.80(dd,J=10Hz,J=10Hz,Hax-3(唾液酸),1H),1.24(t,J=5Hz,3H),1.18(d,J=5Hz,3H)。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基]-(2,3)-O-(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对-甲氧基苯甲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1,3)-O-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35)Rf=0.52(3∶1i-PrOH∶NH4OAc),白色固体,46mg,90%
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H2O)7.75(d,J=9Hz,2H,芳族化合物),7.05(d,J=9Hz,2H),5.11(d,J=3Hz,H-1-fuc,1H),4.95(m),4.52(d,J=8Hz,1H),4.25(d,J=8Hz,1H),4.19(d,J=2Hz,1H),4.15-3.39(m),3.82(s,3H,OCH3),2.75(dd,J=3Hz,J=11Hz,Heq-3(s唾液酸1),1H),1.99(s,3H,NAc),1.77(dd,J=10Hz,J=10Hz,Hax-3(1唾液酸2),1H),1.17(m,5H,H-6-fuc,CH2CH3).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基]-(2,3)-O-(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对叔丁基苯甲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1,3)-O-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36)Rf=0.52(3∶1i-PrOH∶NH4OAc),白色固体,46mg,90%
1H-NMR(300MHz,δ(ppm)相对于H2O)7.65(d,J=9Hz,2H,芳族化合物),7.58(d,J=9Hz,2H),5.19(d,J=4Hz,H-1(fuc),1H),4.95(m),4.57(d,J=8Hz,1H),4.38(d,J=8Hz,1H),4.19(d,J=2Hz,1H),4.15-3.39(m),2.73(dd,J=3Hz,J=11Hz,Hcq-3(唾液酸),1H),2.05(s,3H,NAc),1.77(dd,J=10Hz,J=10Hz,Hax-3(唾液酸),1H),1.24(s,9H,-Bu),1.17(m,5H,H-6-fuc,CH2CH3).
(5-乙酰氨基-3,5-二脱氧-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基]-(2,3)-O-(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苯甲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1,3)-O-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37)1H NMR,(300MHz,δ(ppm)相对于H2O)1.15(3H,d,J=6.5Hz,CH3of Fuc),1.81(1H,t,J=10.4Hz,H-3″a of NAA),2.02(3H,s,CH3CONH),2.78(1H,dd,J=10.4Hz,3.2Hz,H-3″e of NANA),3.5-4.2(m),4.4-4.8(m),5.09,5.16(d,d,H-1 of FUC,α,β),5.2(d,J=3.4Hz,H-1α),7.5-7.8(5H,芳族化合物)
苄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基]-(2,3)-O-(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苯甲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1,3)-O-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38)1H NMR,(300MHz,δ(ppm)相对于H2O)1.08(3H,d,J=6.4Hz,CH3of Fuc),1.76(1H,t,J=10.4Hz,H-3″a of NANA),1.97(3H,s,CH3CONH),2.7(1H,dd,J=10.4Hz,3.2Hz,H-3″e of NANA),3.4-.42(m),4.5(1H,d,J=7.7Hz),4.6(1H,d,J=8.0Hz),5.02(d,J=3.8Hz,H-1 of FUC),7.1-7.8(10H,芳族化合物)。
化合物44—49的数据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基]-(2,3)-O-(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3,4-二氯苯甲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1,3)-O-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44)1H-NMR(270MHz,δ(ppm)相对于H2O)7.82(s,1H),7.56(m,2H),5.99(d,J=3.96Hz,1H),4.47(d,J=7.59HZ,1H),4.25(d,J=7.91Hz,1H),4.15-3.22(m),2.66(dd,J=12.54Hz,J=3.96Hz,1H),1.94(s,3H),1.76(t,J=12.54Hz,1H),1.10(m,6H)。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基]-(2,3)-O-(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呋喃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1,3)-O-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45)1H-NMR(270MHz,δ(ppm)相对于H2O)7.59(d,J=1.98Hz,1H),7.10(d,J=3.63Hz,1H),6.54(dd,J=3.36Hz,J=1.98Hz,1H),5.05(d,J=4.29Hz,1H),4.46(d,J=7.59Hz,1H),4.23(d,J=7.92Hz,1H),4.06(d,J=2.97Hz,1H),4.02-3.32(m),2.68(dd,J=12.87Hz,J=3.96Hz,1H),1.95(s,3H),1.77(t,J=12.87Hz,1H),1.08(m,6H).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基]-(2,3)-O-(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噻吩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1,3)-O-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46)1H-NMR(270MHz,δ(ppm)相对于H2O)7.63(m,2H),7.10(m,1H),5.06(d,J=3.63Hz,1H),4.46(d,J=7.92Hz,1H),4.23(d,J=7.92Hz,1H), 4.06(d,J=3.30Hz,1H),4.04-3.30(m),2.67(dd,J=12.21Hz,J=3.96Hz,1H),1.94(s,3H),1.73(t,J=12.21Hz,1H),1.07(m,6H)。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基]-(2,3)-O-(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2-硫甲基)烟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1,3)-O-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48)1H-NMR(270MHz,δ(ppm)相对于H2O)7.62(m,2H),7.06(m,1H),5.04(d,J=3.96Hz,1H),4.43(d,J=7.59Hz,1H),4.23(d,J=7.92Hz,1H),4.10-3.20(m),2.68(m,1H),2.14(s,3H),2.09(s,3H),1.70(m,1H),1.05(m,6H)。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基]-(2,3)-O-(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6-十二烷氧基-2-萘甲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1,3)-O-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47)1H-NMR(270MHz,δ(ppm)相对于CH3OH)8.32(s,1H),7.90-7.78(m,3H),7.26-7.16(m,2H),5.17-5.13(m,1H),4.48-4.40(m,1H),4.22-3.32(m),2.88-2.82(m,1H),2.01(s,3H),1.85-1.19(m),0.91-0.85(m,3H)。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基]-(2,3)-O-(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间丁氧基苯甲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1,3)-O-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49)1H-NMR(270MHz,δ(ppm)相对于H2O)7.39-7.22(m,3H),7.13-7.09(m,1H),5.03(d,J=3.96Hz,1H),4.46(d,J=7.92Hz,1H),4.23(d,J=7.92Hz,1H),4.07-3.34(m),2.68-2.64(m,1H),1.93(s,3H),1.74-1.62(m,3H),1.30-1.44(m,2H),1.07(t,J=7.25Hz,3H),1.06(d,J=5.60Hz,3H),0.84(t,J=7.58Hz,3H)。
化合物50和51的数据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基]-(2,3)-O-(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烟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1,3)-O-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50)Rf=0.22(二氧化硅i-PrOH/1M NH4OAc)
1HNMR(300MHz,D2O)δ 1.13(d,3H,J=6.6Hz,CH3Fuc),1.15(t,3H,J=6.7Hz,OCH2CH3),1.78(t,1H,J=11.9Hz,H-3a NANA),2.01(s,3H,COCH3),2.74(dd,1H,J=4.4,11.9,H-3e NANA),3.41-4.33(多峰,34H),4.31(d,1H,J=8.1Hz,β-异构体Gal),4.53(d,1H,J=8.0Hz,β-异构体-Gal),5.10(d,1H,J=3.7Hz,α-异构体Fuc),7.56(m,1H,H-5吡啶基),8.16(dd,1H,J=1.3,8.1Hz,H-4吡啶基),8.68(m,1H,H-6吡啶基),8.85(s,1H,H-2吡啶基)。
乙基[(5-乙酰氨基-3,5-二脱氧-α-D-甘油基-D-半乳糖基-2-N-乙酰基吡喃神经氨酸)钠]-(2,3-O-(β-D-吡喃半乳糖基)-(1,4)-O-[α-L-吡喃岩藻糖基-(1,3)-O-]-(2-苯磺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糖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51)Rf=0.28(二氧化硅,20%1M NH4OAc/异丙醇)
1H NNR(300MHz,D2O,(ppm)相对于H2O)δ7.92(d,J=7.4Hz,2H),7.69(d,J=7.2Hz,1H),7.60(t,J=7.2Hz,2H),5.47(d,J=4.0Hz,1H),4.62(d,J=8.1Hz,1H),4.51(d,J=7.6Hz,1H),4.24(d,J=8.0Hz,1H),4.07(dd,J=3.1,9.6Hz,1H),3.99(d,J=3.1Hz,1H),3.96=3.46(m,29H),2.75(dd,J=4.6,12.5Hz,1H),2.68(dd,J=8.1,8.1Hz,1H),2.02(s,3H),1.78(t,J=12.1Hz,1H),1.20(t,3H),1.16(d,J=6.5Hz.3H)。细胞粘附测定已开发出一种改良的重组型可溶性E-选择素/HL-60细胞的粘附测定法,它较为简便且具有高度的重复性,用它来比较唾液酰Lewis X的低聚糖类似物的E-选择素阻断能力。在此测定中,将重组型可溶性E-选择素(rELAM)固定于96井型ELISA盘的塑料表面。将待测定的SLex类似物的稀释物加入井内,随后加HL-60细胞,它们带有E-选择素的配位体。令细胞粘附于涂有E-选择素的测试盘上,用自动洗盘器洗去未吸附的细胞。通过测定细胞髓过氧化物酶来对结合的细胞进行定量。利用产生50%的相照粘附抑制作用所需的被测低聚糖的浓度来比较低聚物的作用能力。Lobb等在J.Im-munol.,147124~129(1991)报导了利用重组ELAM-1的相似的固定了的可溶性部分作为底物来粘附可与含ELAM-1(E-选择素)受体的细胞结合的HL-60和其它细胞的效率。材料与方法材料
ELISA盘,Immulon2(Dynatec实验室)(Fisher14-245-61)0.2m过滤器(Nalgene#150~0020)按下法制备和亲和纯化rELAM(重组修饰ELAM-1)。对每一批rELAM进行功能测试以决定用于分析的合适浓度。有一批在1~5μg/ml范围内加以滴定,使用化合物Z抑制的抑制作用(叙述于下文)为标准。然后分成几份等分试样,在干冰丙酮浴中快速冷冻并保存于-70℃。每一等分试样仅开启一次,然后丢弃或留存以供其它类型的测定之用。
借助基因工程去除cDNA的横跨膜功能区来获得E-选择素的可溶形式(rELAM或可溶性-E-选择素)。将此重组的cDNA克隆入哺乳类表达载体pCDNAl[pCDM8的变体;参见,Nature,329840(1987)],它含有杂交的细胞肥大病毒/人免疫缺限病毒启动子。当将它导入腺病毒转化的人肾细胞系293时,通过迄今尚未明了的机制,E1基因产物可高效地促进CMV启动子的表达。通过磷酸钙-介导的基因转移,pCDNAl-可溶性-E-选择素结构被导入293细胞,由此产生高效表达可溶性-E-选择素的稳定细胞系。由这些细胞产生的可溶性-E-选择来通过抗-E-选择素单克隆抗体蛋白质-A琼脂糖(Protein-A Sepharose)免疫亲和柱层析加以纯化。
更具体地,腺病毒转化的人肾细胞293得自ATCC(CRL-1573)。293细胞在DMEM中以粘附培育形式生长,DMEM得自Whittaker Bioproducts(Wlkersville,MD),再补充10%的胎牛血清(FBS)者可得自JRH Biochemical(Lenaxa,KS)。
质粒pCDNAl,pCDM8的一种衍生物[参见Nature,339840(1987)],得自Ivitrogen(San Diego,CA)。质粒pBluescript II得自Stratagene(San Diego,CA)。质粒pSV2-ne[Southern等,J.Mol.Appl.Gen.1327(1982)]含有编码氨基糖苷3′-磷酸转移酶基因的E.coli基因。当pSV2-neo被导入哺乳动物细胞后,被转染细胞能表达出对抗生素G418的抗性。
从IL-1-激活的人内皮细胞中分离信使RNA,由信使RNA反转录得c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此cDNA,由此分离出一个编码平头E-选择素结构基因的1.67kbp长的DNA片段。5′-端插入E-选择素起始密码子上游28个核苷酸的单一Clal限制性切点。3′-端插入在成熟E-选择素第527个氨基酸后的终止密码子TGA,其后为单一的Xhol限制性切点。可溶性-E-选择素的羧端位于第六个保守重复序列的羧端位置,由此去除了透膜区。用Clal和Xhol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一起切下1.67kbp的PCR片段,将其次级克隆入克隆载体的Clal和Xho限制性切点之间,由此形成pBSII-可溶性-E-选择素载体。可溶性-E-选择素长为527个氨基酸,有11个N-糖基化位点。
从pBSII-可溶性-E-选择素上分离含有可溶性-E-选择素cD-NA的1.67kbp DNA片段,将其次级克隆入表达载体pCDNAl的Eco RV和Xhol位点间,由此形成载体pCDNAl-可溶性-E-选择素。
用磷酸钙技术[kriegler,Gene Transfer and ErpressionAlaboratory manual,W.H.Freeman,New York,N.Y.(1991)],将pCDNAl-可溶性-E-选择素和pSV2-neo一同转染入293细胞。转染后48小时,将转染后的293细胞以胰蛋白酶处理并平面接种入DMEN,10%FBS和600mg/ml G418(Geneticin,Sigma)。每3天换一次选择性培养基,直到得到稳定的G418抗性种群。
用克隆筒分离出G418-抗性单克隆。用酶连接的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筛选分离的克隆供可溶性-E-选择素的合成,其中的抗-E-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定名为CY1787,作为原抗体。接种阳性克隆,浓度为106个细胞/100mm培养皿。24小时后以[35S]-甲硫氨酸对基代谢标记5小时。标记后的可溶性-E-选择素与抗-E-选择素单克隆抗体一起免疫沉淀出来,将沉淀在10%的PAGE凝胶中电泳,将凝胶干燥后进行辐射自显影。克隆293#3被选定为可产生最多的110-kd可溶性-E-选择素蛋白/细胞的稳定细胞系。
使用10腔Nuc Cell Factory(总表面积6250cm2,Nunc),将2.78×108细胞(克隆293#3)接种在补以5%FBS的850ml DMEM中,并在37℃培养72小时。然后收获得培养基并换以850ml的含5%FBS的DMEM。37℃培养48小时,进行第二次收获并替换以850ml含5%FBS的DMEM。37℃培养48小时后,进行第三次(最后一次)收获并替换以850ml含5%FBS的DMEM。
每次收获培养基后,向其中加入0.02%的叠氮化钠。离心(5000xg)使培养基澄清,以0.2mm的过滤器过滤,保存于4℃至进一步纯化。
如Schneider等J.Biol.Chem.,25710766(1982)中所述,单克隆抗体CY1787与蛋白质-A琼脂糖自发结合。简而言之,室温下将28mg单克隆抗体CY1787的PBS溶液(5mg/ml)与5ml蛋白质-A琼脂糖混合30分钟。用25mlpH8.2的0.2M硼酸缓冲液离心洗涤微珠四次,然后再用10mlpH8.2的0.02M三乙醇胺洗涤2次。然后将树脂悬浮于40mlpH8.2的0.2M三乙醇胺缓冲液中,其中含0.02M的庚二亚氨酸二甲酸(dimethylpimelimidate)。在反应器中于室温下反应45分钟后,用pH8.2的0.02M乙醇胺洗涤树脂两次,再用10ml pH8.2的0.2M硼酸缓冲液洗三次。用pH4.5的0.1M乙酸钠缓冲液洗去未结合抗体。所有抗体的89%与蛋白质-A琼脂糖结合。
组织培养上清液(2550ml)以20ml/hr的流速依次通过0.7cm×1.5cm的蛋白质-A琼脂糖预层析柱和与之相连的1.5cm×3cm的CY1787-蛋白质-A琼脂糖亲和层析柱。然后将两柱分开,含CY1787的亲和柱以含150mM NaCl和2mM CaCl2的pH7.5的20mMTris缓冲液洗涤,直至洗出液在280nm处的吸收值为0。用含有1mM CaCl2,pH3.5的0.1M乙酸钠缓冲液用重力流动法洗脱被结合的E-选择素。将各组份(1mL)收集入300ml 2M Tris缓冲液中,pH10。收集含蛋白的各个组分并以DPBS透析。使用Amicon Cen-triprep30至蛋白质浓度约为1mg/ml后,将纯化的E-选择素分装保存于-80℃。由SDS-PAGE测得纯度大于90%。由2550ml细胞培养物共可纯化得10mg E-选择素。
Dulbecco’s PBS(DPBS)(whittaker,17—513B)HL-60(ATCC,CCL 240)培养大量HL-60细胞,对其在测定中的功能进行测试,保证无支原体。在2ml的耐低温指管中,-180℃,将细胞冷冻于10%DMSO,10%胎牛血清,80%RPMI1640(Whit-taker)中,15×106个细胞/管。用一可控的冷藏箱进行冻结。
化合物Z标准SLex五糖-OEtNeuAcα2→3Galβ1→4[Fucα1→3]GlcNAcβ1→3GalβOEt将化合物Z标准制成10mM的DPBS溶液。-20℃保存。
嗜中性白细胞洗涤缓冲液(NWB)10X HBSS(Gibco,310-4065)20mL1M HEPES(Gibco,380-5630)2mL超纯水 178mLD-葡萄糖(Sigma,G7021) 0.4g200mL每天配制新鲜溶液或将溶液灭菌后保存于4℃。
pH调至7.2~7.4,过滤灭菌(0.2μ)。
100mM CaCl2储存液无水CaCl2(Baker,1308) 1.11g超纯水 100mL过滤灭菌(0.2m) 100mL嗜中性白细胞洗涤缓冲液+1mMCaCl2+0.1%牛血清白蛋白(BSA)(NWB/Ca/BSA)牛血清白蛋白(BSA)(Sigma,A-6918)10g100mM CaCl2储存液 100mL用NWB定溶至 1000mL调pH至7.2-7.4,过滤灭菌(0.2μ),保存于4℃。
阻断缓冲液DPBS(whittaker,17—513B) 100mL牛血清白蛋白(Sigma,A—6918)1g100ml调pH至7.2至7.4过滤灭菌(0.2μ),保存于4℃。
柠檬酸溶液,0.1M无水游离柠檬酸(Sigma,C-0759) 10.5g超纯水定容 500mL在量筒或刻度试管中配制。常温保存。
磷酸钠溶液,0.2M无水Na2HPO4(Sigma,S—0876) 14.2g超纯水定容 500mL在量筒或刻度试管中配制。常温保存。柠檬酸/磷酸缓冲液柠檬酸溶液(0.1M) 24.3mLNa3PO4溶液(0.2M) 25.7mL超纯水 50mL100mL常温保存。细胞裂解缓冲液Nonidet P40(NP-40)(Sigma,N6507) 0.1g0.1M柠檬酸盐 24.3mL0.2M Na2HPO325.7mL超纯水 50.0mL100.0mL常温保存。DPDA(邻苯二胺)柠檬酸盐—磷酸盐缓冲液 10mL二盐酸邻苯二胺(Sigma,P8287) 10mgH2O2(Sigma,H1009) 10μL10ml即配即用。H2O2避光保存于10℃。
H2SO4终止缓冲液,4NH2SO4,18M(Fisher,A300s—212) 111mL超纯水定容至 500mL方法1.将一批rELAM(可溶性E-选择素)稀释至适当浓度。试验中,rELAM的使用浓度为在DPBS中的2.5μg/ml溶液。用多道移液管,向一个ELISA盘的下述井型格中每格加50ulE1~E6,F1~F6和G1~G6。在H1,H2,H3中加DPBS(50μl)用作对照。此盘称为预测盘。
另取盘,每盘涂以三种已知待测样品之一。再次使用多道移液管,在每盘的以下格中加入50μl稀释后的rELAMB1~B12,C1~C12,D1~D12,E1~E12,F1~F12,G1~G12。在H1,H2,H3格中加入50μlDPBS用作对照。这些盘为样品盘。将这些盘盖上箔片在常温下培养3小时。
2.用200μL阻断缓冲液将盘洗涤三次。再在各格中加入200μL阻断缓冲液,盖以箔片,常温培养1小时。
3.将3小瓶冷冻的HL-60细胞化冻,供制好的每2个样品盘使用。细胞在37℃水浴中快速解冻。将细胞移入含10ml冰冷的NWB+1%BSA的离心试管中。4℃,1200rpm,离心7分钟,用NWB/BSA洗涤细胞2次以上。用血球计数器计数细胞,并将其重悬于NWB+1%BSA+1mMCaCl2中,至107/ml。
4.在洗涤细胞时,制备标准物和待测化合物溶液。称取适量低聚糖化合物加入1.5ml eppendort管中,并根据各自分子量,加入足量的DPBS,使之各成为10mM的溶液。从每一样品中取出6μL,将2μl点在pH试纸上。如果样品的pH不在7-7.4,将pH调至此范围,否则不要进行测试。试验中,每一样品需用其10mM溶液180μl,包括测试盘在内的每一盘需要用10mM的标准化合物Z溶液180μl。
5.颠倒并用手指轻弹阻断后的ELISA盘,并在纸巾上用力接拍以吸干格中的所有液体。然后用多道移液管向各格加入40μlNWB+1%BSA+1mMCa+2液。
6.除尽预测盘E6和G6中的所有液体。向这两个空格和E5,G5中分别加入40μL一份的10mM的化合物Z储备溶液。用一支调节至40μl的P200 pipetteman吸放10次以混合E5中的溶液。从中吸取40μl溶液,依次在E4,E3和E2稀释,每次混合10次。从最后一格中吸取40μl并丢弃。对G4至G2列重复以上步骤。
7.用多道移液管向每格(H1除外)加入20μlHL-60细胞(2×105)。将盘放在振荡器上振荡5秒种,再任其在常温静止15分钟。
8.调节Molecular Devices微盘洗涤器至缓慢流速档,用它清洗盘,用NWB+1%BSA+1mM CaCl2清洗液每格洗3次。
9.加入细胞裂解缓冲液(50μl/格),并在振荡器上常温振荡5分钟。
10.每格加入50μl OPDA溶液,在振荡器上常温振荡10分钟。
11.每格加入40μl H2SO4终止缓冲液以终止这一显色反应,在492nm处读取每格的光密度值(O.D.),减去由H1测得的空白值。
12.取H2和H3O.D.值的平均值作为负控制。此为“非-E-选择素负粘附控制”。“正粘附控制”取自E1,F1,F2,F3,F4,F5,F6和G1的平均值,并用于作标准曲线。如果“非-E-选择素负粘附控制”大于平均“正粘附控制”10%,终止试验。如果前者小于后者10%,取装有重复的样品的(E6,G6),(E5,G5),(E4,G4),(E3,G3)和(E2,G2)的平均值。每一个平均值除以平均“正粘附控制”得到待测化合物每一浓度的正粘附百分比。将“正粘附控制”百分比对抑制剂浓度的对数值(log)作图。由图上测得50%抑制点。该点应对应于浓度0.5~1.5mM之间,否则,终止试验。
13.如果预测盘的标准曲线在认可范围内,则进行其余盘的试验。按步骤6所述,在每一盘上稀释标准物Z。以相同方法稀释待测化合物。根据以下模板,在盘上进行SLex类似物的测定浓度 测定#1测定#2测定#36.6mM或 稀释液1B6,D6B7,D7E7,G73.3mM 稀释液2B5,D5B8,D8E8,G81.65mM稀释液3B4,D4B9,D9E9,G90.82mM稀释液4B3,D3B10,D10 E10,G100.412mM 稀释液5B2,D2B11,D11 E11,G1114.在盘上稀释完所有样品后,如步骤7所述加入HL-60细胞,并进行至步骤11。
15.由B2,C1~6和D2计算测定#1的“正粘附控制”平均值;由B12,C7~12和D12计算测定#2的;E12,F7~12,G12计算测定#3的。在图上表示了每一测定的每一稀释液的正粘附,并在图上测得50%抑制点。以标准物Z50%粘附值除以被测SLex样品的50%粘附值的所得比值表示每一种被测SLex类似物的活性。SLex本身的活性以相同方法测定。
SLex本身及其几个研究的类似物的该比值列于下表4中。
表4E-选择素细胞粘附测定化合物化合物No.
表4(续)E-选择素细胞粘附测定化合物化合物No.
表4(续)E-选择素细胞粘附测定化合物 化合物No.
以上所述为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而非限定。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本的精神与范围下,可有多种改动与改进。
权利要求
1.一种下式化合物, 其中Z是氢,C1—C6酰基或 Y选自C(O),SO2,HNC(O),OC(O)和SC(O);R1选自下组芳基、取代芳基、和苯基C1—C3亚烷基,其中芳基具有五员或六员芳香环、稠合的五员/六员芳香环、或者两个稠合的六员芳香环,这些环选自烃基、单氧代烃基、单硫代烃基、单氮代烃基和二氮代烃基环,而取代芳基是所述的芳基之带有选自下组的取代基者卤素、三氟代甲基、硝基、C1—C18烷基、C1—C18烷氧基、氨基、单C1—C18烷基氨基、二C1—C18烷基氨基、苄氨基、C1—C18烷基苄氨基、C1—C18硫代烷基和C1—C18烷氧酰胺基或者R1Y为烯丙氧基羰基或氯代乙酰基;R2选自下组氢,C1—C18直链、支链或环状烃基,C1—C5亚烷基ω-羧酸C1—C6烷基酯,ω-三(C1—C4烷基/苯基)甲硅烷基C2—C4亚烷基,单糖和二糖,或者OR2合起来形成C1—C18直链、支链或环状烃基氨基甲酸酯;R3是氢或C1—C6酰基;R4是氢、C1—C6烷基或苄基;R5选自氢、苄基、甲氧基苄基、二甲氧基苄基和C1—C6酰基;R7是甲基或羟甲基和X选自C1—C6酰氧基、C2—C6羟基酰氧基、羟基、卤素和叠氮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2是单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X是羟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Z是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Z是
6.一种下式化合物, Y选自C(O),SO2,HNC(O),OC(O)和SC(O);R1选自下组芳基、取代芳基、和苯基C1—C3亚烷基,其中芳基具有五员芳香环、六员芳香环、或者两个稠合的六员芳香环,这些环选自烃基、单氧代烃基、单硫代烃基、单氮代烃基和二氮代烃基环,而取代芳基是所述的芳基之带有选自下组的取代基者卤素、三氟代甲基、硝基、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氨基、单C1—C12烷基氨基、二C1—C12烷基氨基、苄氨基、C1—C12烷基苄氨基、C1—C12硫代烷基和C1—C12烷氧酰胺基,或者R2选自下组氢,C1—C18直链、支链或环状烃基,C1—C5亚烷基ω-羧酸C1—C6烷基酯,ω-三(C1—C4烷基/苯基)甲硅烷基C2—C4亚烷基,单糖和二糖,或者OR2合起来形成C1—C18直链、支链或环状烃基甲氨酸酯;R3是氢或C1—C6酰基;R4是氢、C1—C6烷基或苄基;R5选自氢、苄基、甲氧基苄基、二甲氧基苄基和C1—C6酰基;R7是甲基或羟甲基和X选自C1—C6酰氧基、C2—C6羟基酰氧基、羟基、卤素和叠氮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X为羟基,R2不是单糖或二糖,以及R7为甲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3=R4=R5=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是苯基。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2是单糖。
11.一种下式化合物, 其中Z是氢,C1—C6酰基或 Y选自C(O),SO2,HNC(O),OC(O)和SC(O);R1选自下组芳基、取代芳基、和苯基C1—C3亚烷基,其中芳基具有五员或六员芳香环、稠合的五员/六员芳香环、或者两个稠合和六员芳香环,这些环选自烃基、单氧代烃基、单硫代烃基、单氮代烃基和二氮代烃基环,而取代芳基是所述的芳基之带有选自下组的取代基者卤素、三氟代甲基、硝基、C1—C18烷基、C1—C18烷氧基、氨基、单C1—C18烷基氨基、二C1—C18烷基氨基、苄氨基、C1—C18烷基苄氨基、C1—C18硫代烷基和C1—C18烷氧酰胺基,或者R1Y为烯丙氧基羰基或氯代乙芳基;R3是氢或C1—C6酰基;R4是氢、C1—C6烷基或苄基;R6选自氢、苄基、甲氧基苄基、二甲氧基苄基和C1—C6酰基;R2选自下组氢,C1—C18直链、支链或环状烃基,C1—C5亚烷基ω-羧酸C1—C6烷基酯和ω-三(C1—C4烷基/苯基)甲硅烷基C2—C4亚烷基;或者OR6合起来形成C1—C18直链、支链或环状烃基氨基甲酸酯;R7是甲基或羟甲基和X选自C1—C6酰氧基、C2—C6羟基酰氧基、羟基、卤素和叠氮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Y是羰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Z是
14.一种下式化合物, Y选自C(O),SO2,HNC(O),OC(O)和SC(O);R1选自下组芳基、取代芳基、和苯基C1—C3亚烷基,其中芳基具有五员或六员芳香环、稠合的五员/六员芳香环、或者两个稠合的六员芳香环,这些环选自烃基、单氧代烃基、单硫代烃基、单氮代烃基和二氮代烃基环,而取代芳基是所述的芳基之带有选自下组的取代基者卤素、三氟代甲基、硝基、C1—C18烷基、C1—C18烷氧基、氨基、单C1—C18烷基氨基、二C1—C18烷基氨基、苄氨基、C1—C18烷基苄氨基、C1—C18硫代烷基和C1—C18烷氧酰胺基,或者R2选自下组氢,C1—C18直链、支链或环状烃基,C1—C5亚烷基ω-羧酸C1—C6烷基酯,ω-三(C1—C4烷基/苯基)甲硅烷基C2—C4亚烷基,单糖和二糖,或者OR2合起来形成C1—C18直链、支链或环状烃基氨基甲酸酯;R7是甲基或羟甲基和X选自C1—C6酰氧基、C2—C6羟基酰氧基、羟基、卤素和叠氮基。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X是羟基。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2不是单糖或二糖。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Y是羰基。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2是单糖。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Y是羰基。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28.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29.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30.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31.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3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3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3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3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3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3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38.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39.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含有药用的稀释剂,以及溶解或分散于其中的细胞粘附抑制量的下式化合物 Y选自C(O),SO2,HNC(O),OC(O)和SC(O);R1选自下组芳基、取代芳基、和苯基C1—C3亚烷基,其中芳基具有五员或六员芳香环、稠合的五员/六员芳香环、或者两个稠合的六员芳香环,这些环选自烃基、单氧代烃基、单硫代烃基、单氮代烃基和二氮代烃基环,而取代芳基是所述的芳基之带有选自下组的取代基卤素、三氟代甲基、硝基、C1—C18烷基、C1—C18烷氧基、氨基、单C1—C18烷基氨基、二C1—C18烷基氨基、苄氨基、C1—C18烷基苄氨基、C1—C18硫代烷基和C1—C18烷氧酰胺基;R2选自下组氢,C1—C18直链、支链或环状烃基,C1—C5亚烷基ω-羧酸C1—C6烷基酯,ω-三(C1—C4烷基/苯基)甲硅烷基C2—C4亚烷基,单糖和二糖,或者OR2合起来形成C1—C18直链、支链或环状烃基氨基甲酸酯;R7是甲基或羟甲基和X选自C1—C6酰氧基、C2—C6羟基酰氧基、羟基、卤素和叠氮基。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Y是羰基。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X是羟基。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R2是单糖。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单糖为3galβOET。
44.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R2是苄基。
45.一种制备乳糖铵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a)将半乳糖基果糖与伯胺混合以形成反应混合物,该伯胺是单取代的氨衍生物,它的氮原子连于可还原去除的保护基团,伯胺既作为反应剂又作为溶剂,而且其用量为半乳糖基果糖的摩尔量的约2—10倍;(b)将反应混合物在约10—60℃维持一段足够形成相应的半乳糖基果糖N-配糖物的时间;(c)形成的半乳糖基果糖N-配糖物与等当量之内的pKa值为约2.5—5.0的羧酸在C1—C3醇溶剂中,于约10—30℃反应,从而将半乳糖基果糖N-配糖物重排成胺被保护住的乳糖铵盐,该盐具有连于胺的可还原去除的保护基团;和(d)将保护基团从该胺被保护住的半乳糖基糖铵盐上还原去除,形成所述乳糖铵盐。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收该乳糖铵盐的步骤。
47.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伯胺为苄基胺。
48.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的反应混合物还包括催化量的选自下组的催化剂氯化锌、三氟甲烷磺酸锌或三氟甲磺酸镁和三氟乙酸。
49.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的C1—C3醇溶剂为甲醇。
50.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的还原去除是通过氢解而进行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抑制选择素受体和在其表面表达唾液基Lx
文档编号A61K38/00GK1125449SQ9419228
公开日1996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14日
发明者S·A·德弗里斯, F·C·A·加埃塔, J·J·高迪诺, 郑忠理, 林正治 申请人:萨依特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