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16568阅读:来源:国知局
L的方向)弯曲,通过牵引LR弯曲线33B,弯曲部6向弯曲右方向(图1的箭头R的方向)弯曲。即,通过牵引LR弯曲线(第I线状部)33A、33B的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6向作为第I弯曲方向的弯曲LR方向的一方弯曲。
[0028]并且,UD弯曲线37A、37B在插入部2的内部沿着长度轴C延伸设置。UD弯曲线37A、37B的前端与弯曲部6的前端部连接。通过使UD链轮(第2转动部件)32以转动轴R为中心转动,弯曲线37A、37B的一方被牵引。例如,通过牵引UD弯曲线37A,弯曲部6向弯曲上方向(图1的箭头U的方向)弯曲,通过牵引UD弯曲线37B,弯曲部6向弯曲下方向(图1的箭头D的方向)弯曲。S卩,通过牵引UD弯曲线(第2线状部)37A、37B的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6向作为第2弯曲方向的弯曲UD方向的一方弯曲。
[0029]这里,如图3所示,在保持部3中,设与长度轴C垂直且与转动轴R垂直的方向的一方为第I垂直方向(图3的箭头NI的方向),设第I垂直方向的相反方向为第2垂直方向(图3的箭头N2的方向)。并且,设从基端方向(图3的箭头C2的方向)观察以长度轴C为中心从第I垂直方向起逆时针转动90°的角度的方向为第3垂直方向(图3的箭头N3的方向),设第3垂直方向的相反方向为第4垂直方向(图3的箭头N4的方向)。第3垂直方向和第4垂直方向与转动轴R平行。例如,第I垂直方向和第2垂直方向与插入部2为笔直状态下的弯曲部6的弯曲UD方向(第2弯曲方向)平行。并且,例如,第3垂直方向和第4垂直方向与插入部2为笔直状态下的弯曲部的弯曲LR方向(第2弯曲方向)平行。
[0030]保持部壳体8具有朝向第2垂直方向的第I外表面部41和朝向第3垂直方向的第2外表面部42。并且,保持部壳体8具有朝向第I垂直方向的第3外表面部43和朝向第4垂直方向的第4外表面部45。通用软线10的一端与第4外表面部45连接,从第4外表面部45朝向第I垂直方向延伸设置。
[0031]在第I外表面部41中配置有LR弯曲操作拨盘(电动弯曲操作部)47。LR弯曲操作拨盘47以能够相对于保持部壳体8以转动轴P为中心转动的方式与保持部壳体8连结。LR弯曲操作拨盘47的转动轴P与长度轴C大致平行。通过转动LR弯曲操作拨盘47,输入使弯曲部6在弯曲LR方向上弯曲的LR电动弯曲操作(电动弯曲操作)。
[0032]如图2所示,在保持部壳体8的内部设有电位计48作为检测部。在电位计48上连接有电信号线51的一端。电信号线51穿过保持部壳体8的内部和通用软线10的内部而延伸设置。镜体连接器11与控制单元15之间经由布线缆线52连接。并且,控制单元15具有驱动控制部53。电信号线51从镜体连接器11穿过布线缆线52的内部,另一端与驱动控制部53连接。电位计48通过检测LR弯曲操作拨盘47的转动,来检测LR弯曲操作拨盘47中的LR电动弯曲操作的输入。然后,基于检测结果的电信号经由电信号线51送到驱动控制部53。
[0033]在镜体连接器11的内部设有作为驱动部件的电动马达55。电动马达55经由电气布线57而与驱动控制部53连接。通过利用LR弯曲操作拨盘(电动弯曲操作部)输入LR电动弯曲操作(电动弯曲操作),驱动控制部53根据电位计48中的检测结果,对电动马达55供给电力。通过被供给电力,电动马达55被驱动,产生电动驱动力。
[0034]并且,在保持部壳体8的内部设有工作单元60。电动马达55与工作单元60之间经由驱动轴59连接。驱动轴59在通用软线10的内部延伸设置。通过对电动马达55进行驱动,经由驱动轴59将电动驱动力传递到工作单元60。通过被传递电动驱动力,工作单元60进行工作。
[0035]图6是示出工作单元60的结构的图。如图4?图6所示,在保持部壳体8的内部,板状部件61固定在保持部壳体8上。并且,在板状部件61上固定有框架部件62。工作单元60具有与驱动轴59连接的伞齿轮63。在内部延伸设置有驱动轴59的通用软线10从保持部3朝向第I垂直方向(相对于图4和图5的纸面为垂直上方向、图6的箭头NI的方向)延伸设置。因此,伞齿轮63经由驱动轴59从第I垂直方向承受电动驱动力。S卩,在本实施方式中,伞齿轮63成为从第I垂直方向承受电动驱动力的驱动力承受部。由于承受电动驱动力,伞齿轮63转动。
[0036]工作单元60具有中继齿轮65。中继齿轮65在收纳在框架部件62的内部的状态下安装在板状部件61上。伞齿轮63与中继齿轮65之间通过柱状部67连接。通过使伞齿轮63转动,电动驱动力经由柱状部67传递到中继齿轮65,中继齿轮65转动。
[0037]并且,工作单元60具有与中继齿轮65啮合的平齿轮69。平齿轮69与LR链轮31和UD链轮32同轴,能够以转动轴R为中心转动。通过使中继齿轮65转动,电动驱动力传递到平齿轮69,平齿轮69转动。
[0038]在保持部壳体8的内部,轴部件71固定在框架部件62上。由于框架部件62相对于保持部壳体8固定,所以,轴部件71相对于保持部壳体8固定。轴部件71与LR链轮31和UD链轮32同轴,贯通平齿轮69、LR链轮31和UD链轮32,沿着转动轴R延伸设置到保持部壳体8的外部。因此,平齿轮69、LR链轮31和UD链轮32被配置成覆盖轴部件71的外周部的状态。
[0039]并且,在保持部壳体8的内部,在板状部件61上固定有筒状壳体72。由于板状部件61相对于保持部壳体8固定,所以,筒状壳体72相对于保持部壳体8固定。筒状壳体72沿着转动轴R延伸设置到保持部壳体8的外部。在筒状壳体72的内部收纳有LR链轮31和UD链轮32。
[0040]在轴部件71与筒状壳体72之间,LR覆盖件(LR mantle) 73沿着转动轴R延伸设置到保持部壳体8的外部。LR覆盖件73以能够与LR链轮(第I转动部件)31 —体地以转动轴R为中心转动的方式安装在LR链轮31上。LR覆盖件73能够沿着转动轴R相对于轴部件71和LR链轮31移动。S卩,LR覆盖件73是能够相对于LR链轮31沿着转动轴R移动的移动部。
[0041]在保持部壳体8的外部,在LR覆盖件73上固定有作为切换操作输入部的切换销75。在LR覆盖件73上形成有槽78。通过在槽78中插入切换销75,槽78和切换销75卡合,在LR覆盖件73上固定切换销75。通过在LR覆盖件73上固定切换销75,通过切换销75中的切换操作的输入,基于切换操作的操作力从切换销75传递到作为移动部的LR覆盖件73。由此,LR覆盖件73沿着转动轴R移动,LR覆盖件73相对于工作单元60的平齿轮69的连接状态被切换。
[0042]通过切换LR覆盖件73相对于工作单元60的连接状态,工作单元60与LR覆盖件73之间的电动驱动力的传递状态被切换,针对LR链轮31的电动驱动力的传递状态被切换。即,切换销75和作为移动部的LR覆盖件73是对LR覆盖件(移动部)73相对于工作单元60的连接状态进行切换的连接切换部,并且是对工作单元60与LR链轮(第I转动部件)31之间的电动驱动力的传递状态进行切换的传递切换部。电动驱动力的传递状态被切换为从工作单元60向LR链轮31传递电动驱动力的可传递状态(图4所示的状态)、或不从工作单元60向LR链轮31传递电动驱动力的不可传递状态(图5所示的状态)。S卩,作为移动部的LR覆盖件73在不可传递状态与可传递状态之间的切换中移动。
[0043]如图4所示,在可传递状态下,LR覆盖件73与工作单元60的平齿轮69连接。因此,通过转动平齿轮69,电动驱动力传递到LR覆盖件73,LR覆盖件73和LR链轮31以转动轴R为中心一体转动。
[0044]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不可传递状态下,LR覆盖件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