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41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加热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液体加热控制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的控制装置,尤其是针对电水壶、咖啡壶等 液体加热容器具有防干烧保护功能的液体加热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的液体加热容器,特别是诸如电水壶、咖啡壶等电加热容器都存在当 容器内没有液体时发生干烧的现象,不仅会直接影响电加热容器的使用寿命,还容易引 发安全事故。[0003]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5194418.5中揭示了一种在容器底部安装的 整体式的连接器和热控制器组件,该方案由于是整体的部件,因为容器底盖对连接器受 力,导致热控制器也会受力而变形,该方案要求发热盘表面必须足够平整,但由于在生 产过程中发热表面的完全平整难以保证,导致温度感应得不够良好,而这就是该结构的 致命缺陷。第一当发热盘温度过高无法良好感应时,干烧保护就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第二由于是整体部件,当某个零件损坏时必将影响整个部件的使用非常浪费;第三 因为是整体部件,其固定方式和位置都是固定的,相比独立的部件则相当不灵活,影响 产品的使用范围。第四当开关断开后锅底温度会恢复,开关又会重新连接这样会导致 反复的干烧现象。[0004]为此,提出一种改进设计的液体加热控制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0005]根据背景技术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 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液体加热控制装置,它包括支撑底座,用于连接底座连接器和 发热体上的连接器,安装在发热体连接器一侧的电气开关,安装在发热体连接器另一侧 的突跳式温控开关,设置在发热体开关上的另一个温度控制组件,其中突跳式温控开关 可直接断开电源,如果到达一定温度还没有断开,发热体温度继续上升,另一个温度控 制组件上的双金属片会直接或间接断开断源,所述温度控制组件与连接器是相对独立 的。[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0007]—种液体加热控制装置,包括支撑底座(A),底座连接器(B),发热体(1), 壶身连接器(2)和温度控制组件03),其中支撑底座(A)作为支撑结构的整体,其上 设置由两个弹簧(Bi)、两根铜棒(Β》和正中心插簧(Β; )的底座连接器(B),两个弹簧 (Bi)顶住两根铜棒(Β2),并与壶身连接器O)的金属导电环05)相接触,正中心插簧 (Β3)与壶身连接器( 上的中心铜棒06)相接触,再通过紧贴发热体(1)的铁壳04) 构成接地装置,且底座连接器(B)与壶身连接器( 之间实现持续通电式的360°旋转; 壶身连接器( 上设置一组电气开关装置01)、一个突跳式温控开关0 和温度控制组 件03),其中的电器开关装置由第一导体011)和第二导体012)组成,并且第一导体(211)与电源输出端电性接触,第二导体(212)与发热体(1)电性连接,第一导体 (211)与第二导体(212)之中至少有一个是弹性体,在壶身连接器(2)的一侧设置突跳 式温控开关22),通过铆钉(30)紧固在发热体(1)上,温度控制组件23)由双金属片 (231)和顶杆(232)组成,双金属片021)与发热体(1)接触,顶杆232)的一端与双金 属片(231)接触,另一端与电气开关装置的弹性导体211)或212)相接触,双金 属片231)设置在壶身连接器的上方或一侧,并通过固定装置将其紧贴在发热体(1) 上。[0008]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咖啡壶、电水壶、电热开水器等电加热容器上,但也 不限于上述加热容器,为了提供多重保护,还可额外设置一个触动装置,或直接增加使 用一个突跳式温控开关22在电源回路中,[0009]所述突跳式温控开关22)以铆钉(30)将其上的圆孔与一铜片导体上的圆孔铆接 在一起,再将铜片与铆接在壶身连器(2)上的环形导电片连接。[0010]所述双金属片(231)卡在铁壳24) —侧,铁壳24)铆接在壶身连接器(2)上。[0011]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0012]本实用新型由于将连接器部分和触动装置分开独立布置,使得触动装置不因连 接器的变形或受力而变化,保证温度感应的准确和独立性;同时,独立设置的触动装置 不仅安装位置灵活,可以直接或间接断开电源,适应产品变化的需要;而且,触动装置 的设置相比突跳式温控开关来说可以防止反复的干烧,达到安全的效果。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立体结构示意图[0014]图2为图1的X-X向剖视示意图[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0016]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0017]图5为图4的A-A向剖视示意图[0018]图6为图4中电气开关与触动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咖啡壶、电水壶、热开水器等,但不限于上述几 种加热容器。[0020]为了提供多重保护可额外设置另一个触动装置4,或者直接额外增加使用一个突 跳式温控器在电源回路中;本实旋例中的发热体为发热盘,也可采用发热管或其他发热 元件。[0021]由图1至图6示出,一种液体加热控制装置,包括支撑底座A,底座连接器 B,发热体1,壶身连接器2和温度控制组件23,其中支撑底座A作为支撑结构的整 体,其上设置由两个弹簧Bi、两根铜棒B2和正中心插簧B3的底座连接器B,两个弹簧 Bl顶住两根铜棒B2,并与壶身连接器2的金属导电环25相接触,正中心插簧B3与壶身 连接器2上的中心铜棒沈相接触,再通过紧贴发热体1的铁壳M构成接地装置,且底座 连接器B与壶身连接器2之间实现持续通电式的360°旋转;壶身连接器2上设置一组电气开关装置21、一个突跳式温控开关22和温度控制组件23,其中的电器开关装置21由 第一导体211和第二导体212组成,并且第一导体211与电源输出端电性接触,第二导体 212与发热体1电性连接,第一导体211与第二导体212之中至少有一个是弹性体,在壶 身连接器2的一侧设置突跳式温控开关22,通过铆钉30紧固在发热体1上,温度控制组 件23由双金属片231和顶杆232组成,双金属片231与发热体1接触,顶杆232的一端 与双金属片231接触,另一端与电气开关装置21的弹性导体211或212相接触,双金属 片231设置在壶身连接器2的上方或一侧,并通过固定装置将其紧贴在发热体1上。[0022]双金属片231与发热体的连接方式是将双金属片231卡在铁壳M —侧,铁壳M 铆接在壶身连接器2上。[0023]双金属片231及突跳式温控开关是壶身连接器2的最高点,当壶身连接器2固定 在发热提上时,可以确保双金属片231及突跳式温控开关22始终能紧贴在发热体1上。[0024]壶身连接器2上的温度控制组件23在容器没有放在底座之前会被一弹性压杆压 住,使其保持断开电气开关装置21的状态,待底座连接器B与之对插到位后会将压杆顶 起,此时电气开关装置21方可连接。[0025]另外,突跳式温控开关22与壶身连接器2的固定方式是用铆钉30将突跳式温控 开关22上的圆孔与一铜片导体上的圆孔铆接在一起,再将铜片与铆接在壶身连器2上的 环形导电片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液体加热控制装置,包括支撑底座(A),底座连接器(B),发热体(1),壶 身连接器(2)和温度控制组件(23)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撑底座(A)作为支撑结构的整 体,其上设置由两个弹簧(Bi)、两根铜棒(B2)和正中心插簧(B3)的底座连接器(B), 两个弹簧(Bi)顶住两根铜棒(B2),并与壶身连接器(2)的金属导电环(25)相接触,正 中心插簧(B3)与壶身连接器(2)上的中心铜棒(26)相接触,再通过紧贴发热体(1)的铁 壳(24)构成接地装置,且底座连接器(B)与壶身连接器(2)之间实现持续通电式的360° 旋转;壶身连接器(2)上设置一组电气开关装置(21)、一个突跳式温控开关(22)和温度 控制组件(23),其中的电器开关装置(21)由第一导体(211)和第二导体(212)组成,并 且第一导体(211)与电源输出端电性接触,第二导体(212)与发热体(1)电性连接,第一 导体(211)与第二导体(212)之中至少有一个是弹性体,在壶身连接器(2)的一侧设置突 跳式温控开关(22),通过铆钉(30)紧固在发热体(1)上,温度控制组件(23)由双金属片 (231)和顶杆(232)组成,双金属片(231)与发热体(1)接触,顶杆(232)的一端与双金 属片(231)接触,另一端与电气开关装置(21)的弹性导体(211)或(212)相接触,双金 属片(231)设置在壶身连接器(2)的上方或一侧,并通过固定装置将其紧贴在发热体(1) 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跳式温控开关 (22)以铆钉(30)将其上的圆孔与一铜片导体上的圆孔铆接在一起,再将铜片与铆接在壶 身连器(2)上的环形导电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片(231)卡在 铁壳(24) —侧,铁壳(24)铆接在壶身连接器(2)上。
专利摘要一种液体加热控制装置,主要有支撑底座A,底座连接器B,发热体(1),壶身连接器(2)和温度控制组件(23),其中,支撑底座A用来作为本装置支撑结构的整体,其上设置有相对壶身连接器(2)可360°旋转的底座连接器B;壶身连接器(2)设置有一组电气开关装置(21),一个突跳式温控开关(22)和温度控制组件(23),温度控制组件(23)与壶身连接器(2)是相对独立的,其中突跳式温控开关(22)可直接断开电源,否则温度控制组件(23)上的双金属片(231)会断开电气开关装置(21)从而切断电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推广,使用安全且维护简易。
文档编号A47J31/56GK201798570SQ20102010351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9日
发明者赵海杰 申请人:赵海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