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浸出式热饮料的冲泡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897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备浸出式热饮料的冲泡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备浸出式热饮料的冲泡头装置,其中热饮料可以是咖啡、 茶或其它果汁等等。
背景技术
目前咖啡机的种类有很多,滴漏式冲泡的咖啡机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咖啡机内的 传统部件一般包括有冲泡头(酿造单元)、水罐、加热元件和水泵等,其中,冲泡头由固定件 和可相对该固定件打开闭合的盖合件,当盖合件与固定件合拢后,盖合件与固定件形成封 闭腔,冲泡咖啡时,该封闭腔内放置有装有咖啡粉末的咖啡包,咖啡包一般为无纺布结构, 然后通过咖啡机煮沸的热开水用水泵打到咖啡机内放置咖啡包的腔室内,对咖啡包内的咖 啡粉末进行滴漏式冲泡,在进行滴漏式冲泡时,需要保证盖合件与固定件形成的密封腔不 能漏水,故需要将盖合件和固定件锁定在一起,冲泡完成后将盖合件相对固定件打开,取出 冲泡完成的咖啡包。如一专利号为ZL200420118143. 4(公告号为CN2746853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咖啡机》披露了这样一种咖啡机,在提供咖啡机的本体上方螺固上壳盖,在上壳盖后 方组设排气阀单元,而上壳盖前方则套设下压单元,水管将排气阀单元与下压单元的上莲 蓬头其入水口连通,再以转盘固定片将转盘定位于上壳盖上,另将组设完成的过滤单元其 抽屉两侧突耳平移跨设在上壳盖其条槽内,继以抽屉的卡掣部将上壳定位,最后将旋钮嵌 设在转盘间;依此,当咖啡包放置在过滤单元的滤杯内,旋转旋钮以带动下压单元施压于咖 啡包,以防止咖啡包冲泡时水蒸气外露,再利用本体内的动力马达驱使煮沸的热开水循着 排气阀单元将热开水滴落至滤杯上,并对其间的咖啡包进行滴漏式冲泡,进而达到简易操 作、组卸快速、清洗方便。但该结构存在打开和锁定上壳不方便,而且结构复杂的缺陷。针对前述现状,有一专利号为ZL200920113187. 0(公告号为CN201356448Y)的中 国实用新型专利《咖啡机中冲泡头装置的锁定结构》披露了这样一种咖啡机中冲泡头装置 的锁定结构,冲泡头装置包括下固定件、出水板,出水板和下固定件闭合后可形成能容置咖 啡包的腔室,其特征在于出水板固定于上固定件的下部,该上固定件后部可转动连接在下 固定件上,上固定件上端面的两侧分别限位设置有左、右滑块,左、右滑块能相对上固定件 左右滑移并露出上固定件侧部,对应地,下固定件上设有两个供左、右滑块卡入其内的左、 右卡口,上固定件上还设有由一推钮驱动的能带动左、右滑块左右滑移的驱动机构。通过按 钮带动驱动机构动作,推动左、右滑块滑移,决定滑块卡入下固定件上的卡口与否,实现该 冲泡头装置的锁定或打开。前述两个专利涉及冲泡头装置的锁定结构涉及部件多,相互连接关系较复杂,故 装配不方便,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且简单的制备浸出式热饮料的冲泡头装置,该装置可简单快速将冲泡头装置打开和锁定, 同样能确保冲泡头锁定牢靠。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备浸出式热饮料的冲 泡头装置,包括有具有进水通道的上机件和具有出水通道的下机件,上机件一侧转动连接 在下机件上,且上机件与下机件合拢后能形成容置饮料包的萃取腔室;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两彼此间隔相对的上立壁,分别沿上机件两侧向上延伸设置,各上立壁的前部开有水平 设置的导向槽;驱动轴,其两端穿设在所述两上立壁上,并能绕自身轴线相对上立壁旋转; 驱动手柄,连接在所述驱动轴上以驱动所述驱动轴旋转;两彼此间隔相对的下立壁,分别沿 下机件两侧向上延伸设置,且下立壁位于所述上立壁的外部,所述各下立壁上开有引导槽, 各引导槽包括沿水平设置的下槽、及与下槽后端连通并向上向后倾斜设置的过渡槽;引导 轴,其两端活动穿设在所述导向槽和引导槽内,并能沿所述导向槽和引导槽滑移;连接在所 述驱动轴和引导轴之间的连杆结构,该连杆结构由驱动轴的旋转带动动作,且连杆结构的 动作能带动所述引导轴沿所述导向槽和引导槽滑移;在上机件与下机件合拢状态下,所述 引导轴同时位于导向槽的前部和下槽内,在上机件与下机件打开状态下,所述引导轴同时 位于导向槽的后部和过渡槽的上部。上述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其中,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在所 述驱动轴上,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一起,而 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引导轴上。以上为连杆结构的一个具体结构,该连杆 结构实际为一种较为常规的二连杆结构,这种二连杆结构最为简单,当然也可采用现有的 其它连杆结构如三连杆或四连杆结构,只要能实现由驱动轴地旋转带动动作,且连杆结构 动作后能带动所述引导轴沿所述导向槽和引导槽滑移即可,故根据该原则,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举一反三的设计出多种不同的连杆结构。为使上机件和下机件在饮料萃取过程中的高压力下也能稳定保持在合拢状态,上 述下槽的底壁中部具有向上凸起的凸部。这样在上机件和下机件在合拢状态下,引导轴在 凸部挡位作用下对引导轴有一定的水平向后的自锁作用,即能较好的将引导轴限定在下槽 内,使得上机件和下机件能稳定保持在合拢状态下。为使上机件和下机件能稳定保持在打开状态,上述过渡槽的后段沿水平向下倾斜 设置。这样在上机件和下机件在打开状态下,保证上机件有较大的张开角度,保证上机件的 重心后移,使上机件和下机件稳定保持在合拢状态下,再有过渡槽的后段对引导轴有一定 的水平向前的自锁作用,进一步使得上机件和下机件稳定保持在合拢状态下。为确保该冲泡头装置在打开状态下不会进行冲泡工作,上述上机件的侧部设有保 护开关,在上机件与下机件合拢的状态下,所述下机件触动并接通该保护开关。这样当上机 件与下机件处于打开状态下,保护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不能进行冲泡工作,而在上机件与下 机件合拢的状态下,保护开关被打开,可进行冲泡工作,因此,设置保护开关有利于提高使 用该冲泡头装置的机器的使用安全性。上述下机件中部具有安装孔,该安装孔内搁置有带凹腔的锅架,所述出水通道设 置在锅架的底部并与凹腔连通,所述锅架的凹腔上搁置有方便取出的滤锅,该滤锅具有用 以放置饮料包的凹部,滤锅的底部开有与所述凹部相通的出水孔。其为整个下机件的一种 具体结构,其与常规滴漏式冲泡的冲泡头装置的下机件结构相比,增加了锅架结构,这样对
5饮料(如咖啡)的流出有一个缓冲作用,防止饮料过快地流出。当然其也可以采用现有的 其它下机件结构。上述上机件下部具有开口朝下的容置腔,该容置腔内设置有出水板,出水板的外 周面与容置腔的内壁之间液密封,出水板的上表面与容置腔的上内壁之间有间隙,所述进 水通道与该间隙连通,出水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呈环形的下密封圈,在上机件和下机件合 拢状态下,该下密封圈与滤锅的上表面接触形成液密封,而使出水板下表面与滤锅的凹部 形成所述的萃取腔室,所述出水板中部开有与连通所述间隙和萃取腔室的进水孔,该进水 孔设置有允许热水从进水通道流向萃取腔室的单向阀组件。其为整个上机件的一种具体结 构,当然其也可以采用现有的其它上机件结构。上述单向阀组件包括阀座、阀芯和弹簧,阀座自下而上穿过进水孔后与上机件的 容置腔上内壁螺纹连接,阀座内具有连通所述间隙和萃取腔室的阀孔,该阀孔中部为内缩 的阀口,所述阀芯位于阀孔内的下部,该阀芯由所述弹簧顶持而保持封堵住所述阀口的趋 势。该单向阀组件结构简单且便于组装在上机件内。上述滤锅的出水孔处设有塞子,该塞子上开有细孔。这样饮料(如咖啡)单位时 间流出的量少,能减少流出饮料(如咖啡)的泡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冲泡头装置主要涉及驱动轴、驱动手 柄、引导轴、导向槽、引导槽及连杆结构这几个部件,各部件的结构及各部件之间相互位置 关系简单,组装起来也很方便;操作时,只需扳动驱动手柄,通过驱动轴及连杆结构带动引 导轴沿导向槽和引导槽滑移,合拢状态下,引导轴同时位于导向槽的前部和引导槽的下槽 内,引导轴在下槽的限制作用下,保证将上机件与下机件定锁定在拢状态下,打开状态下, 引导轴同时位于导向槽的后部和引导槽的上槽内,保证将上机件与下机件定锁定在打开态 下,只需通过扳动驱动手柄就能简单快速地实现泡头装置打开和锁定,故操作简单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合拢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合拢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合拢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图5为图3的B处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打开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机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机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锅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正面) (背面)
(正面) (背面)[0030]如图1 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一种制备浸出式热饮料的冲泡头装置,包括有具有进水通道11的上机件1,上机 件1呈大致的板状。上机件1下部具有开口朝下的容置腔15,该容置腔15内设置有出水板 16,出水板16的外周面与容置腔15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7以形成液密封,出水板16 的上表面与容置腔15的上内壁之间有间隙,进水通道11与该间隙连通,出水板16的下表 面上设置有呈环形的下密封圈163。具有出水通道21的下机件2,下机件2呈大致的板状。前述上机件1右侧通过转 轴转动连接在下机件2上,且上机件1与下机件2合拢后能形成容置饮料包14的萃取腔室 10 ;下机件2中部具有安装孔24,该安装孔24内搁置有带凹腔251的锅架25,出水通道21 设置在锅架25的底部并与凹腔251连通,锅架的凹腔251上搁置有方便取出的滤锅26,该 滤锅26具有用以放置饮料包14的凹部261,滤锅26的底部开有与凹部261相通的出水孔 262,滤锅的出水孔262处设有塞子20,该塞子20上开有供饮料流出的细孔201。在上机件1和下机件2合拢状态下,下密封圈163与滤锅26的上表面接触形成液 密封,而使出水板16下表面与滤锅的凹部261形成所述的萃取腔室10,出水板16中部开有 与连通所述间隙和萃取腔室10的进水孔161,该进水孔161设置有允许热水从进水通道11 流向萃取腔室10的单向阀组件。单向阀组件包括阀座17、阀芯18和弹簧19,阀座17自下而上穿过进水孔161后 与上机件的容置腔15上内壁螺纹连接,阀座17内具有连通所述间隙和萃取腔室10的阀孔 171,该阀孔171中部为内缩的阀口 172,阀座17外壁与阀孔171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173 密封,阀芯18位于阀孔171内的下部,该阀芯18由弹簧19顶持而保持封堵住阀口 172的趋势。两彼此间隔相对的上立壁12,分别沿上机件1前后两侧向上延伸设置,各上立壁 12的前部开有水平设置的导向槽13。驱动轴3,其两端穿设在两上立壁12上,并能绕自身轴线相对上立壁12旋转;驱动手柄4,其大致呈弧形,驱动手柄4两端连接在所述驱动轴3上以驱动所述驱 动轴3旋转。两彼此间隔相对的下立壁22,分别沿下机件2前后两侧向上延伸设置,且下立壁 22位于上立壁12的外部,各下立壁22上开有引导槽23,该引导槽232沿下立壁22高度方 向设置,并沿下立壁22厚度方向贯穿,各引导槽23包括沿水平设置的下槽231、及与下槽 231后端连通并向上向后倾斜设置的过渡槽232 ;其中,下槽231的底壁中部具有向上凸起 的凸部233,过渡槽232后段沿水平向下倾斜设置,因此整个引导槽23基本呈Z形。引导轴5,其两端至内而外依次活动穿设在导向槽13和引导槽23内,并能沿导向 槽13和引导槽23滑移。连接在驱动轴3和引导轴5之间的连杆结构,该连杆结构由驱动轴3地旋转带动 动作,且连杆结构地动作能带动所述引导轴5沿所述导向槽13和引导槽23滑移。 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其中,第一连接板6的一端通过61固 定在驱动轴3上,第一连接板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7的一端通过销轴8转动连接 在一起,而第二连接板7的另一端转动套接在引导轴5上。 在上机件1与下机件2合拢状态下,引导轴5同时位于导向槽13的前部和下槽
7231内靠前位置,且凸部位于引导轴5的后部,在上机件1与下机件2打开状态下,引导轴5 同时位于导向槽13的后部和引导槽的上槽232内。上机件的侧部设有保护开关9,在上机件1与下机件2合拢的状态下,下机件2触 动并接通该保护开关9。本实施例中的“前”指的是上机件1与下机件2打开后的开口朝向,“后”与“前” 刚好相反,我们称前后走向为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是与水平方向垂直的方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关闭冲泡头装置过程如图1 5所示,向下扳动驱动手柄4,驱动手柄4带动驱动 轴3绕自身轴线相对上立壁12旋转,这样第一连接板6前端随驱动轴3向下向前翻转,第 一连接板6带动第二连接板7后端向下向前翻转,进而带动引导轴5向下向前移动,引导轴 5沿导向槽13同时沿过渡槽232朝下槽231滑移,在引导轴5和导向槽13的配合作用下, 引导轴5的向下向前移动,最终带动上机件1相对下机件2向下翻转合拢,在上机件1与下 机件2完全合拢状态下,引导轴5同时位于导向槽13的前部和下槽231内,同时下槽底壁 上的凸部233位于引导轴5的后部,通过下槽231对引导轴5的限位,以及凸部233对引导 轴5的阻挡,最终将上机件1锁定在合拢状态。打开冲泡头装置过程如图5 7所示,向上扳动驱动手柄4,驱动手柄4带动驱 动轴3绕自身轴线相对上立壁12旋转,这样第一连接板6前端随驱动轴向上向后翻转,第 一连接板6带动第二连接板7后端向上向后翻转,进而带动引导轴5向上向后移动,引导轴 5沿导向槽13同时沿下槽、过渡槽的前端朝过渡槽的后段滑移,在引导轴5和导向槽13的 配合作用下,引导轴5的向上向后移动最终带动上机件1相对下机件2向上翻转打开,在上 机件1与下机件2完全打开状态下,引导轴5同时位于导向槽13的后部和沿水平向下倾斜 设置的过渡槽232的后段内,通过引导轴5与过渡槽232的后段限位配合,上机件1相对下 机件2张开较大的角度,使上机件1的重心偏后,最终将上机件1锁定在打开状态。饮料萃取过程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
8
权利要求一种制备浸出式热饮料的冲泡头装置,包括有具有进水通道(11)的上机件(1)和具有出水通道(21)的下机件(2),所述上机件(1)一侧转动连接在下机件(2)上,且上机件(1)与下机件(2)合拢后能形成容置饮料包(14)的萃取腔室(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彼此间隔相对的上立壁(12),分别沿上机件(1)两侧向上延伸设置,各上立壁(12)的前部开有水平设置的导向槽(13);驱动轴(3),其两端穿设在所述两上立壁(12)上,并能绕自身轴线相对上立壁旋转;驱动手柄(4),连接在所述驱动轴(3)上以驱动所述驱动轴(3)旋转;两彼此间隔相对的下立壁(22),分别沿下机件(2)两侧向上延伸设置,且下立壁(22)位于所述上立壁(12)的外部,所述各下立壁(22)上开有引导槽(23),各引导槽(23)包括沿水平设置的下槽(231)、及与下槽(231)后端连通并向上向后倾斜设置的过渡槽(232);引导轴(5),其两端活动穿设在所述导向槽(13)和引导槽(23)内,并能沿所述导向槽(13)和引导槽(23)滑移;连接在所述驱动轴(3)和引导轴(5)之间的连杆结构,该连杆结构由驱动轴(3)的旋转带动动作,且连杆结构的动作能带动所述引导轴(5)沿所述导向槽(13)和引导槽(23)滑移;在上机件(1)与下机件(2)合拢状态下,所述引导轴(5)同时位于导向槽(13)的前部和下槽(231)内,在上机件(1)与下机件(2)打开状态下,所述引导轴(5)同时位于导向槽(13)的后部和过渡槽(232)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浸出式热饮料的冲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结 构包括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其中,第一连接板(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轴 (3)上,第一连接板(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7)的一端通过销轴(8)转动连接在一 起,而第二连接板(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引导轴(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浸出式热饮料的冲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槽(231)的底壁中部具有向上凸起的凸部(2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浸出式热饮料的冲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槽(232)的后段沿水平向下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浸出式热饮料的冲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件 的侧部设有保护开关(9),在上机件(1)与下机件(2)合拢的状态下,所述下机件(2)触动 并接通该保护开关(9)。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浸出式热饮料的冲泡头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下机件(2)中部具有安装孔(24),该安装孔(24)内搁置有带凹腔(251)的 锅架(25),所述出水通道(21)设置在锅架(25)的底部并与凹腔(251)连通,所述锅架的 凹腔(251)上搁置有方便取出的滤锅(26),该滤锅(26)具有用以放置饮料包(14)的凹部 (261),滤锅(26)的底部开有与所述凹部(261)相通的出水孔(26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浸出式热饮料的冲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件 (1)下部具有开口朝下的容置腔(15),该容置腔(15)内设置有出水板(16),出水板(16) 的外周面与容置腔(15)的内壁之间液密封,出水板(16)的上表面与容置腔(15)的上内壁 之间有间隙,所述进水通道(11)与该间隙连通,出水板(16)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呈环形的下 密封圈(163),在上机件(1)和下机件(2)合拢状态下,该下密封圈(163)与滤锅(26)的上表面接触形成液密封,而使出水板(16)下表面与滤锅的凹部(261)形成所述的萃取腔室 (10),所述出水板(16)中部开有与连通所述间隙和萃取腔室(10)的进水孔(161),该进水 孔(161)设置有允许热水从进水通道(11)流向萃取腔室(10)的单向阀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浸出式热饮料的冲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 组件包括阀座(17)、阀芯(18)和弹簧(19),阀座(17)自下而上穿过进水孔(161)后与上 机件的容置腔(15)上内壁螺纹连接,阀座(17)内具有连通所述间隙和萃取腔室(10)的阀 孔(171),该阀孔(171)中部为内缩的阀口(172),所述阀芯(18)位于阀孔(171)内的下部, 该阀芯(18)由所述弹簧(19)顶持而保持封堵住所述阀口(172)的趋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浸出式热饮料的冲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锅的 出水孔(262)处设有塞子(20),该塞子(20)上开有细孔(20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备浸出式热饮料的冲泡头装置,包括有上机件和下机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彼此间隔相对的上立壁,各上立壁的前部开有水平设置的导向槽;驱动轴,其两端穿设在所述两上立壁上,并能绕自身轴线相对上立壁旋转;驱动手柄,连接在驱动轴上;两彼此间隔相对的下立壁,各下立壁上开有引导槽,各引导槽包括沿水平设置的下槽、及与下槽后端连通并向上向后倾斜设置的过渡槽;引导轴,其两端活动穿设在导向槽和引导槽内;连接在驱动轴和引导轴之间的连杆结构;本冲泡头装置主要涉及部件少,各部件的结构及各部件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简单,组装起来也很方便;操作时,只需扳动驱动手柄,故操作简单方便。
文档编号A47J31/44GK201624530SQ20102013479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7日
发明者景昱东 申请人:景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