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之折收新装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146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板车之折收新装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之折收新装置结构改良,尤其是一种通过操作手柄、调节轴、凸弧槽及凹槽,以用定位孔之方式达到能够快速、精确操作,简易定位之滑板车之折收新装置结构。
现有技术中之滑板车折收装置,使用传统之折收装置不具定位作用,其成本,操作也较复杂,易产生晃动,其折收装置之结构不够完善须进一步改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车之折收新装置结构改良,以便更好地对上述之缺点作进一步改良,解决滑板车快速、准确、定位、成本低、操作简易、不易产生晃动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滑板底座,折收机构,连接管等组成,滑板底板上焊接有固定支架,转轴顺次穿过左固定支架孔、连接管的下圆孔、右固定支架孔,枢接于两固定支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固定支架上对应设有数个凹型止档槽,及止档槽分设前后较高于中间弧形凸边,快拆组顺次穿过调节轴、操作把手、左固定支架、连接管的长方孔及右固定支架。一转轴与调节轴用一弹横连接,操作把手置于连接管内用一操作把手轴固定于连接管上圆孔作固定支点。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支架上对应设有长弧型轨槽及一边之固定支架上设有二个定位孔,另一边之固定支架设有比上弧型轨槽较短之弧型轨槽。一阶梯状定位轴顺序穿过一边固定支架之定位孔、连接管中间孔、压缩弹横;另一边固定支架之短弧型轨槽,再套入拉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快速、准确、定位、成本低、操作简易、不易产生晃动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结构剖视图。
图6为图4结构分解示图。
现结合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固定支架2焊接于滑板底板1上,固定支架设有数个凹型止档槽2-1,及止档槽分设前后端高于中间弧形凸边2-2起阻挡作用,固定支架中间上部为对应半弧形,下部设有对应之圆孔2-3用来固定转轴6,连接管3枢接于两固定支架之间设有下孔与圆孔2-3相对应。长方孔3-2与调节轴7相通,小圆孔3-3用来固定操作把手5及辅棒5-1来作支点,在连接管3设有一长方槽3-4,用来供操作把手5贯穿之用,转轴6与调节轴7之间用弹横11作连接下拉力作用。如图2、图3,调节轴7贯穿操作把手5,以利把手架5操作提起调节轴7,离开或复位凹型止档槽2-1,以达到折合定位之作用。如图4、图5、图6所示固定支架2焊接于滑板底板1上,固定支架2对应设有长型弧型轨槽2-4及一边之固定支架上设有2个定位孔2-5,另一边固定支架设有在上长弧型轨槽较短之弧型轨槽2-6、阶梯状大小定位轴10顺序穿过一边固定支架之定位孔2-5、连接管中间孔3-5、压缩弹横9、另一边固定支架之短弧型轨槽2-6、再套入拉环8。在拉环8向外拉动阶梯状大小定位轴10时,离开一边固定支架之圆孔2-5,即以转轴6为支点定位轴,延短型弧型轨槽2-6产生前后之滑移,在压缩弹横9之作用力下,阶梯状大小定位轴10定位到另一定位孔2-5内,既达到定位之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滑板车之折收新装置结,主要是由滑板底座(1),折收机构,连接管(3)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滑板底板(1)上焊接有固定支架(2),转轴(6)顺次穿过左固定支架孔(2-3)、连接管(3)的下圆孔(3-1)、右固定支架孔,枢接于两固定支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之折收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支架(2)上对应设有数个凹型止档槽(2-1),及止档槽分设前后较高于中间弧形凸边(2-2),快拆组(4)顺次穿过调节轴(7)、操作把手(5)、左固定支架、连接管(3)的长方孔(3-2)及右固定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板车之折收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一转轴(6)与调节轴(7)用一弹横(11)连接,操作把手(5)置于连接管(3)内用一操作把手轴(5-1)固定于连接管(3)上圆孔(3-2)作固定支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之折收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支架上(2)对应设有长弧型轨槽(2-4)及一边之固定支架上设有二个定位孔(2-5),另一边之固定支架设有比上弧型轨槽(2-4)较短之弧型轨槽(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板车之折收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一阶梯状定位轴10顺序穿过一边固定支架之定位孔(2-5)、连接管(3)中间孔(3-5)、压缩弹横(9);另一边固定支架之短弧型轨槽(2-6),再套入拉环(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之折收新装置结构改良,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滑板底座,折收机构,连接管等组成,滑板底板上焊接有固定支架,转轴顺次穿过左固定支架孔、连接管的下圆孔、右固定支架孔,枢接于两固定支架之间。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快速、准确、定位、成本低、操作简易、不易产生晃动等优点。
文档编号A63C17/04GK2418917SQ0023262
公开日2001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24日
发明者廖学湖 申请人:信隆车料(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