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配送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48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体配送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配送容器以及一封住及开封该容器的机构,尤指一种可凭借单一触控来打开及关闭一饮用容器的安排。
背景技术
多种型态的饮用容器,包含旅行用水杯,在此技术领域内是被熟知的;此种饮用容器被设计为多种目的,如使用于脚踏车上、远足时、及各种室内或室外活动。在此技术领域内已经过很多努力去设计多种可移动的盖子、关闭装置、或其他能以简便方式来打开及关闭一饮用容器的开口及当它被突然翻倒时能阻止容设在饮用容器内的饮料外泄。美国专利号US7,546,933为此种型态的饮用容器的一例,在此当作参考;在此特殊背景技术中, 此饮用容器有一容器本体及一可移动的盖子其用以盖住容器的容腔,又其更有一触发机构 (trigger mechanism)用以操作盖子中多种孔洞(apertures)以能简便地配送饮料至使用者。虽然前述的美国专利及其他者已在操作上具有各种程度上的成功,但所述的这些设计仍有缺点以致阻碍它们的商业上应用。举例说明,在上述的背景技术装置中,该背景技术的产品,当运送中,可凭借单一触控来操作打开及关闭一开口 ;然而,对前述美国专利作一完整的检视,将发觉其整体设计的机构是相当复杂;更者,由于它的复杂性,及大部分机构是容设在可移动的外盖内的事实,导致所述的这些构件曝露在被使用者饮用的各种不同的饮料中;例如,这些饮用容器可能是日常用于携带热的饮料,如咖啡;然而,有时这些饮用容器也可能是用于携带软性饮料(soft drink beverages),甚至是含酒精的饮料如酒; 当可移动的外盖的内部构件曝露在这些饮料中时,因此常会有少量的饮料残留在这些内部构件上;之后,当液体部分蒸发后,它会残留一粘稠物或其他沉淀物,可能导致机构无法发挥作用。此外,在可移动的外盖内的这些残留物也会造成不卫生的情况,不要多久,可凭借单一触控来打开及关闭一饮用容器将使这些饮用容器无法安全使用。因此,长久以来一直期待一种可凭借单一触控来打开及关闭的流体配送容器,且可简单去保持卫生,而且可提供很多已知的背景技术装置所无法达成的好处。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配送容器,解决现有结构容易残留粘稠物或其他沉淀物造成不卫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容器体,供容装一流体以供配送,其中该容器体具有一顶端配送口及一纵向轴;一活动式盖子,该盖子具有一个第一部,该第一部可密封地配合该容器体的顶端配送口,该盖子具有一个第二部,该第二部可移动地配合该第一部,且该第二部相对于该第一部及容器体在一个第一位置及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相对应地纵向地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时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闭塞住该顶端配送口,在第二位置时该顶端配送口未完全闭塞住以使流体可从容器体内被配送流出。进一步包括位于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一个制动弹簧, 其在容器体的纵向同轴的方向及第二位置的方向,向外制动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至少部分是可伸缩地收纳入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界定了一个第一通道,其有一个阀座,并以相对于容器体的流体流动的关系相耦合,其中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有一个阀件,至少以部分方式,收纳入第一通道,且当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位于第一位置时,该阀件的尺寸可密封地配合及闭塞该第一通道。进一步包括一个闩锁,由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以可移动地方式支承,且可释放地将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固定在了第一位置,其中R锁有一个第一端,该第一端相对于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呈放射状向外延伸,又有一个第二端,该第二端有一个哨合部可释放地配合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将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固定在第一位置。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二制动弹簧,由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以可移动地方式支承,并配合闩锁,以使闩锁相对于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呈放射状向外的方向,其中闩锁相对于容器体纵向轴垂直的移动路径,做相互性移动。闩锁有一位于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的中间部分,至少有一部分,界定为一孔洞,其中第一制动弹簧延伸穿过闩锁的中间部分所界定的孔洞,其中第一制动弹簧所产生的第一个制动力是充分地地垂直于第二个制动弹簧所产生的第二制动力。使用者对该闩锁的第一端加以一物理力,以克服了第二制动弹簧提供第二制动力,因而,使闩锁的啮合部移离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其中随着啮合部与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脱离接触后,该第一个制动弹簧移动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从第一位置移动到了第二位置。使用者在一沿容器体纵轴方向,并朝向容器体,施以一力量,以克服第一制动弹簧所产生的第一制动力,其中为反应上述向内导向的纵向力,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其中在此第一位置,第二制动弹簧使R锁的啮合部移入与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连动配合,以可释放地将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固定在第一位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容器体,以界定一内部容腔供容装一流体源以供配送,一顶端配送口,供流体源经过该顶端配送口流入内部容腔收存或流出;一活动式盖子,供可选择地闭塞住该容器体的顶端配送口,其中该活动式盖子至少一局部界定一流体配送口,其中该活动式盖子沿着一介于一个第一位置及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的预设的线性移动路径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时可阻止流体由容器体的内部容腔流出,在第二位置时可容许流体由容器体的内部容腔流出;一弹性制动闩锁,其由活动式盖子活动地支承,且其更使活动式盖子停留在第一位置,而当被施力作动后,容许该活动式盖子内由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该容器体的一部分,界定一个顶端配送口,其具摩擦适合性质,可伸缩地收纳入活动式盖子。该容器体的一部分,界定顶端配送口,以机械性能方式与活动式盖子配合操作。该活动式盖子还包括第一部分以部分方式收纳入及密封地配合容器体,并进一步界定了一个第一通道,其有一个阀座,以让容器体的内部容腔的流体源流出;及一个第二部分,至少以部分方式,可伸缩地接纳入及与第一部分相互配合,其中第二部分更包含一个阀件,当活动式盖子位于第一位置时,配合第一通道的阀座以选择性、密封地闭塞该第一通道,当活动式盖子位于第二位置时,让容器体的流体流出。并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个制动弹簧位于活动式盖子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间,其中第一制动弹簧使活动式盖子,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一弹性制动闩锁由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活动地支承;当活动式盖子在第一位置时,进一步选择性地与活动式盖子第一部分配合作用,又其中弹性制动闩锁包括第二制动弹簧使闩锁制动式与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配合作用,又其中闩锁,当被使用者强行压缩该第二制动弹簧时,便使其脱离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促使活动式盖子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个流体防渗封合件由阀件所支承,当活动式盖子在第一位置时,以配合阀座实施密封作用,并有效阻断第一通道;一个第二个流体防渗封合件由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界定的第一通道所支承,当活动式盖子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时,并配合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实施密封作用。弹性制动闩锁包括一个第一个末端,相对于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充分地呈放射状向外延伸,当加力作用会时会进一步导致闩锁脱离开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并使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动从第一位置移到第二位置。当一个纵向向内的力量施加于活动式盖子,而足以克服第一制动弹簧的制动力, 活动式盖子从第二位置移回到第一位置,进一步同时造成的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其中在了第一位置,弹性制动R锁可以配合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以保持活动式盖子固定在第一位置。第一制动弹簧及第二制动弹簧个别的释出的力量是互相垂直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体配送容器,包括一个容器体,由一侧壁连接于侧壁的底部表面所界定,该容器体并界定有一个纵轴,其中容器体最外围边缘界定配送开口,其中容器体的侧壁进一步界定了一个内部容腔, 以容置配送给使用者的流体源;一个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可释放地配合容器体的侧壁,至少部分阻塞配送开口,其中的第一部分界定一个主体,至少部分是由顶面,有一个外围的边缘,而其中一个连续的侧壁,取决于向下的外围边缘,有内表面及外表面,其中连续侧壁的内表面,进一步界定内部容腔,其尺寸大小,以便可伸缩地、密合地与容器体顶部的外围边缘相配合或咬合, 其中面临连续侧壁外表面界定了一个给定的长度尺寸的凹进的渠道,其中有一个近端和末端,其中活动式盖子第一部分的顶面有第一个弹簧座,由所述连续侧壁形成的凹槽界定的, 其中第一个弹簧座的连续侧壁,相对于第一部分的顶面垂直向上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个弹簧座的连续侧壁形成第一次作用孔洞,此连续侧壁持续延伸,其中顶面有一个第一个通道,由一有装置在第一部分的顶面的近端,及相反位置的末端的连续侧壁所界定,其中界定第一个通道的侧壁,在同轴面向的第一部分的顶面形成一个阀座,其中阀座以流体相对容器体的内部容腔的流动关与第一通道连接;—个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相对于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及容器体是互相地、 纵向地可移动的,其中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包含由一顶面界定的一个主体,此主体有内表面及外表面,及周边的边缘,其中一个外接侧壁相对于主体的外围边缘向下延伸,该侧壁也有内表面及外表面,其中第二部分的顶面界定流体配送孔洞,该孔洞延伸穿过侧壁,并依流体流动路径与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所界定的第一通道的末端相连通,其中第二部分外接侧壁的内表面界定了一个内部容腔,该内部容腔大小,以可伸缩地收纳入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及至少部分方式能够让,第二部分对第一部分相对纵向运动,其中第二部分的连续侧壁的内表面还包括一个突起,该突起匹配地收纳入第一部分所界定的凹入通道,并做为限制第二部分对第一部分相对运动,其中一个闩锁的孔洞在第二部分的连续侧壁形成, 其中一个阀件安装在第二部分顶面的内表面,并与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所界定的第一通道成同轴性相对齐,其中阀件有一个远末端,当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在第一位置时,该阀件会与第一部分界定的阀座密封地接合,从而禁止流体源从容器体流出,当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在第二位置时,该阀件会与阀座脱离,而能够让流体源从容器体流出,通过第一通道及形成在第二部分顶面的流体配送孔洞,其中第二个弹簧座由相对于第二部分顶面的内表面的向下地连续的侧壁界定而成,其中第二弹簧座的连续侧壁有内表面及外表面,其中内表面界定了一个腔,该腔与第一弹簧座同轴对齐,而其尺寸以可伸缩地收纳入第一弹簧座,其中界定的第二弹簧座连续侧壁形成内第二作用孔洞,当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在第一位置时,第一次和第二次的作用孔同轴对齐,其中形成第二弹簧座的连续侧壁的外表面形成一个闩锁的导向通道;第一制动弹簧定位于活动式盖子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位于第一和第二个弹簧席位所界定的空腔,其中第一制动弹簧施加的第一制动力,导致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被推向第二位置,该方向同轴于容器体的纵轴方向;一个可移动的闩锁由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所支承,该闩锁抗拒第一制动弹簧施加的第一制动力,可释放地固定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于第一位置,其中闩锁有一主体,该主体有第一近端,相对于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呈放射状向外延伸,并通过在第二部分中形成的闩锁孔洞;一个第二末端,安装一向内的啮合部,该啮合部是可滑动地收纳入,并延伸到第二弹簧座所界定第二作用孔洞;一个中间部分延伸在第一端及和第二端之间,其中闩锁的中间部分界定孔洞,其大小调整致使收纳入第二弹簧座,其中闩锁的中间部分是可滑动地收纳入形成在第二弹簧座内的闩锁导向渠道;第二制动弹簧位于界定第二个弹簧座的连续侧壁外表面及闩锁的第一端之间,其中第二制动弹簧,至少部分位于由闩锁主体的中间部分所界定的孔洞,其中的第二制动弹簧施加第二制动力量,该力量是垂直于第一制动力,并进一步导致闩锁的第一端被推向呈放射状向外相对于可移动盖子的第二部分,且其中当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是位于第一位置时,闩锁的啮合部延伸穿过同轴对齐的第一及第二作用孔洞,该孔洞形成于与第一和第二个弹簧座,对抗第一制动弹簧产生的第一个制动力,以保持第二部分在在第一位置,没有流体从容器体配送,其中,当使用者对闩锁的第一端施加力以移动相对于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呈辐射状向内,作用件是迁出由第一个弹簧座界定的第一作用孔洞,且第一制动弹簧有效作用,以移动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从第一位置,到了第二位置,以便流体源从形成在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的配送开口配送出。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体配送容器,其包含一容器体供容装一流体以供配送,其中该容器体具有一顶端配送口及一纵向轴;及一活动式盖子,该盖子具有一个第一部其可密封地配合该容器体的顶端配送口,及一个第二部其可移动地配合该第一部,且相对于该第一部及容器体是在一个第一位置及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相对应地纵向地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时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闭塞住该顶端配送口,在第二位置时该顶端配送口未完全闭塞住以使流体可从容器体内被配送流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体配送容器,其包含一容器体,该容器体界定一内部容腔供容装一流体源以供配送,及一顶端配送口供流体源经过该顶端配送口流入内部容腔收存或流出;一活动式盖子供可选择地闭塞住该容器体的顶端配送口,其中该活动式盖子至少一局部界定一流体配送口,其中该活动式盖子系沿着一介于一个第一位置及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的预设的线性移动路径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时可阻止流体由容器体的内部容腔流出,在第二位置时可容许流体由容器体的内部容腔流出;及一弹性制动闩锁(spring biased latch)其由活动式盖子活动地支承,且其更使活动式盖子停留在第一位置,而当被施力作动后,容许该活动式盖子内由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容器体由一侧壁,一底面耦接于该侧壁,及更有一纵向轴所界定,其中当盖子的第二部是位于一个第一位置时,流体不能从容器本体内配送流出,而当盖子的第二部是位于一个第二位置时,流体可从容器本体内配送流出,又其中设有一闩锁(latch)其可将可移动的盖子的第二部由第一部松脱并运动至一个第二位置以使流体可从容器本体内配送流出。

图I是本实用新型流体配送容器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式盖子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中剖面线3-3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式盖子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3中活动式盖子的活动状态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I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流体配送容器的纵向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流体配送容器10—般包含一容器体11,该容器体11具有一个第一端12及相对向的第二端13。该容器体11进一步由一通常为圆形且连续的侧壁14,及一底面15所界定,该底面15 是适当地耦接至该连续的侧壁14以形成该容器体11。如图I所示,该侧壁14具有一外层面20及一内层面21。在本领域的技艺人士了解,在该第二端13的区域,该侧壁14的外层面20提供一圆滑的外环面以使一活动式盖子可解脱地或可封住地作动。当外层面20为实质地圆滑时,本领域的技艺人士了解该外层面20可形成传统的螺纹或其他传统的方法(图未示)以使一相配合使用的活动式盖子可以传统的方式可解脱地结合在该容器体11的第二端13上。该活动式盖子,其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特征,容后再详细说明。该侧壁14的内层面21界定一具已知尺寸的内部容腔22。又该容器体11在第二端13的侧壁14界定一周缘边23,该周缘边23更界定一配送口 24。再而,该容器体11由一纵向轴25界定。该内部容腔22应可了解是用来容装一将被配送的流体,或液体26。该将被配送的流体或液体利用该配送口 24流入或流出该内部容腔22,其方式容后再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式盖子的立体示意图,该内部容腔22包含一个第二内侧壁30如已知一流行的热绝缘容器。该内侧壁30是位于以间隔关是离开该内层面21,在该内层面21与该内侧壁30之间界定一间隙31。又如图所示,该容器体11包含一间隔第二端13的挡止用且周缘扩大的基座(abutment) 32,其提供一种方便的目视方法为容器10的使用者指示该活动式盖子(容后说明)的设立及设置位置是以一正确的可封住地闭塞关系而相对于该容器体 11的配送口 24。参考图2,特别再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该流体配送容器10包含一活动式盖子40,其更包含一个第一部41供可封闭地配合该容器体11的配送口 24。此外,该活动式盖子40具有一个第二部42其是可活动地配合该第一部41,且相对于该第一部41及容器体 11能在一个第一位置44,其时该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42闭塞住该顶端配送口 24,及一个第二位置45,其时该顶端配送口 24至少部分非闭塞住以使流体或其他饮料26可从容器体11内被配送流出如凭借喝饮或倒出。参考图3-图5所示,该活动式盖子40的第一部41由一具有一顶面51的主体50 所界定。该顶面51有一外表面52及一相对的内表面53 ;该主体50的顶面51有一周缘边 54。如图3所示,一阀座60形成在该顶面51上并延伸穿设该顶面51 ;该阀座60由一连续的实体圆环状边壁61所界定;该边壁61界定(define) —阀孔62供容许流体26由该容器体11通过。又,相对于该顶面51正常地向上延伸一个第一通道63,该第一通道63相对于阀座60及阀孔62是实质地同轴地对准;该第一通道63由一连续的实体圆柱状边壁64所界定;该连续的边壁64有一个第一或近侧端(proximal end) 65连结至该第一部41的顶面51,及一相对的远侧端(distal end) 66。再参考图3清楚地所示,一密封垫圈座(gasket seat) 67形成在几乎接近该远侧端66处,且能容纳一挡体或0型环如封条(容后再述)。如图3所示,间隔该第一通道63,相对于该顶面51正常地向上更延伸一弹簧座70,该弹簧座 70由一连续的实体圆柱状边壁71所界定;该连续的边壁71更界定一内腔72其尺寸设计成供容纳一个第一制动(biasing)弹簧(容后再述)。另外,如图3所示,一个第一作用孔 73形成在该边壁71的一预设位置,供能容纳并活动配合一作用件(容后再述)。参考图3所示,该活动式盖子40的第一部41包含一连续的图形依靠壁80其是由该顶面51的周缘边54向下延伸,如图所不,该依靠壁80有一外表面81及一相对的内表面 82 ;如图所示,该外表面81的内已形成至少一容槽83其具有一近侧端(proximal end) 84 及一相对的远侧端(distal end) 85,该容槽83的作用容后再详述。又,该内表面82界定一内腔86其尺寸设计成供伸长地容纳该容器体11的第二端13如图I所示。如图示,该内表面82最好能有一光滑面以使其能以适当磨擦的物理状态而可释放地(releasably)及可封住流体地(fluid sealably)稱合在该容器体11的外层面20的周边上。另一方面,本领域的技艺人士了解,该内表面82可形成为较佳的螺纹或其他机械装置以致该第一部41可
11简易地、可释放地及可封合地以一种型式耦合在该容器体11上以容许该第一部41得简便地由该容器体11上释放以让使用者(图未示)重新充灌或再灌满该流体26进入该内部容腔22中。如图3所示,该阀孔62相对于由依靠壁80所界定的内腔86是以流体流动关是耦接该第一通道63。再参考图3-图5所示,该活动式盖子40,尤其是其第二部42,是相对于活动式盖子40的第一部41及该容器体11而对应地纵向活动。在此处,该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 42具有一主体90其由一分别具有一内向表面92及一外向表面93的顶面91所界定。又该顶面91具有一周缘边94,及一流体配送孔95其形成在并延伸穿过该顶面91并面对该由该活动式盖子40的第一部41所界定的该第一通道63的远侧端(distal end) 66而与的流体流动交流。如下将更详细讨论,当该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42位于该第二位置45时(如图5所示),贮存在该容器体11内的流体或其他饮料26可由该第一通道63流出,并经过该流体配送孔95,供使用者(图未示)消费或使用;再者,当该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42位于该第一位置44(如图5所示的假想线-phantom lines),则没有流体会由该容器体11配送流出,容后再更详细讨论。如图2所示为例,该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42包含一饮用嘴部100其与其中该顶面91形成一体。如图示,该流体配送孔95形成在该饮用嘴部100上,而提供一简便的方式以由该容器体11配送流体或其他饮料26当该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42位于该第二位置45时(如图5所示)。再如图2所示为例,该第二部42更包含一向上凸出的边壁101其绕着周缘边94以向上方向实体延伸,以限定或保留由该流体配送孔95因意外而跑出的流体或其他液体,或因使用者使用该流体配送容器10。该向上延伸的边壁101界定一顶容腔 102供保留这些流体或其他液体。又如图3所示,该第二部42包含一相对于该主体90的周缘边94向下延伸的限定用边壁110 ;该向下依靠且圆形的边壁110具有分别的内表面111 及内表面112。该限定用边壁110的内表面111界定一内容腔113其尺寸设计成供可延伸地收存该活动式盖子40的第一部41,并至少一部分用以供该第二部42相对于该第一部41 的对应纵向的活动。该连续的边壁110的内表面111更包含一凸体114其配合收置在由第一部41所界定的该容槽83内,且当该凸体114抵达至该容槽83的远侧端85时如图3所示,可用以限制该第二部42相对于该第一部41的向外地且纵向的相对应活动。又如图3 所示,该连续的边壁110的内表面111的内侧上形成一向下的容槽115。该容槽115配合该第一部41用以限制该第二部42相对于该第一部41的向内地且纵向的相对应活动。第一部41及第二部42的操作容后再详细讨论。由图5所示,该第二部42相对于该第一部41 的向外地且纵向的相对应活动的抵紧控制(restraint)是凭借该容槽115的远边端116与周缘边54所引起。此外,由图2、4所示,一闩孔(latch aperture)形成在该第二部42的连续的边壁110上用以配合一闩体(latch)其容后再详细讨论。再参考图3-图5所示,一个第二边壁120由主体90的内向表面92向下延伸,且位于紧邻于该流体配送孔95的位置处。该第二边壁120有一内侧面121,该内侧面121界定一通道(passageway) 122,且其尺寸略大于用以形成该第一通道(passageway) 63的连续式边壁64的断面尺寸。如此安排,当该第二部42位于该第一位置44(如图5所示)时,第一通道(passageway)63能同轴地且拉伸地收存在该通道122内。由研究所述的这些图示可知,一长形阀件130相对于该主体90的内向表面92且轴心在该通道122内向下延伸。该长形阀件130是以实际地同轴对准方向或关系对向该由阀座60所界定的阀孔62。该长形阀件130有一近侧端(proximal end)接设在该主体90的内向表面92上,及一相对的远侧端132其为圆锥形造型(conically shaped),当该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42位于该第二位置45时(如图5所示)时,该圆锥形远侧端132可操作去以堵塞关系收存在该阀孔62 上,以啮合该阀孔62的边壁61而形成一流体封合定位状态。在此方面,在该长形阀件130 接近远侧端132的处形成一供设置一封合件(seal) 134的环周缘座。又,一个第一流体防渗封合件,如一合成树脂圆形环(o-ring) 134被收存在该环周缘封合座133内。另外,该第一通道(passageway)63中产生一个第二流体防渗封合件或圆形环(o-ring) 135,其是收存在一成型在接近连续式边壁64的远侧端66处的衬垫环座(gasket seal seat)67内。该第二流体防渗封合件135可操作去封合地紧密贴合在边壁120的内侧面121上而形成流体封合关系。该第二流体防渗封合件135可防止的前已从该容器体11流出或移出的流体流入盖组件(cap assembly)或从该盖组件漏泄。该第二流体防渗封合件135更允许该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42延着关闭位置44及打开位置45之间的行经路线43移动(如图5 所示)。因此,可暸解到当该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42位于第一位置44时,该长形阀件 130有一远侧端132封合地啮合由该第一部41所界定的阀孔62,如此可防止流体26由该容器体11内流出。又,当该长形阀件130位移离开该阀座60时,即该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42位于第二位置45时,可促使流体26经过该第一通道(passageway) 63而由该容器体11内流出(如图3所示)。再参考图3-图5所示,一个第二弹簧座140设在该第二部42的内向表面92并向下延伸。该第二弹簧座140由一连续的边壁141所界定。该连续的边壁141有一内向表面 142及一外向表面143。该内向表面142界定一容腔144其相对于该第一弹簧座70同轴地对准,而且尺寸更适当设定,以使该第一弹簧座70可以可滑动地(slideably)及可伸缩地 (telescopingly)收存在该第二弹簧座140所界定的容腔144内。用以界定该第二弹簧座 140的该连续的边壁141有一个第二配合孔145成型在边壁141上一预定位置,因此当该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42位于第一位置44时,该第一及第二配合孔73、145为同轴地对准 (如图5所示)。又,由图3-图5可暸解到该第二弹簧座140的外向表面143且已形成一闩导槽(latch guiding channel)(图未示)供相对于该活动式盖子40以一已知之间隙、 可滑动地位置或定位(orientation)来设置或定位或可滑动地支持该闩体。由图所示,一个第一制动弹簧(biasing spring) 150位于当该活动式盖子40的第一部与第二部41、42之间,且设于该第一与第二弹簧座70、140中。该第一制动弹簧 (biasing spring) 150有一个第一端151收存在容腔72内,及一相对的第二端152收存在容腔144内。参考图5,该第一制动弹簧150可施加一个第一制动力(a biasing force)同轴对准于该容器体11的纵轴(longitudinal axis) 25,而能造成该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 42以向外纵向方向被迫往朝向第二位置45。由图所示,尤其图4,该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42设有一活动闩160,其位于相对于该第二部42的内向表面92离开一段距离(如图5所示),该活动闩160将该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42设在第一位置44(如图5所示的假想线-phantom lines)以对抗该第一制动弹簧150所施加的该第一制动力(a biasing force)。在此,该活动闩160有一主体161,具有一个第一或近侧端162,其相对于将该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42 (如图2所示)而穿过设在该第二部42上的闩孔(latch aperture) 117呈放射状向外延伸(extend radially outwardly)。又,该活动闩160有一个第二或远侧端162,其设有一向内的卩齿合部 (engagement portion) 164供可滑动收存及延伸穿过该由该第二弹簧座140所界定的第二哨合孔145。又,该活动円160包括一中介部(intermediate portion) 165其延伸在第一及第二端161、162之间。该活动闩160之中介部165界定一穿孔166而其尺寸设定为供可收存其内该第二弹簧座140 (如图4所示)。该活动闩160之中介部165可滑动地收存在该第二弹簧座140上所成型的该円导槽(latch guiding channel)中。图3及下文,本发明10包括第二制动弹簧一般是由数字170表示。第二制动弹簧介于第二弹簧座140的连续侧壁141外表面143及可移动的闩锁 160的第一端162之间(图4和5)。第二制动弹簧170,至少部分,位于内闩锁160主体161 的中间部分165所界定的孔洞166。第二制动弹簧,以相对于第一制动弹簧150所提供第一制动力150的大幅垂直方向,施加第二制动力。前文指出,第一制动弹簧相对于由容器所界定的纵轴的大幅同轴方向,施加一个制动力。第二制动弹簧施加第二制动力的方式,导致闩锁160的第一端162相对于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分42呈辐射状向外。如图所示,活动式盖子40的第一部分41,当位于第一位置44,円锁(latch) 160卩齿合部164 (engagement portion)延伸分别通过同轴对齐的第一及第二作用孔,从而保留在第一位置44的第二部分42,抗拒第一制动弹簧150的制动弹簧力。又如前所述,当第二部分42是位于第一位置 44时,没有流体可以从容器体配出。此外,当一个使用者(未显示)对闩锁160(latch)的第一端162施力(单一触控),导致它相对于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分42呈辐射状向内移动,作用件164被移出第一个弹簧座70界定的第一作用孔洞73及第一制动弹簧150,然后有效地移动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分42沿中轴线25纵向向外,从第一位置44,到达第二位置45,以方便使流体源的流体26通过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分42所形成开口 95配送。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的操作是显而易见,在这一点上简要总结。图1-5所示,流体配送容器10,其中包括,在其最广泛的方面,一个容器体11供容装被配送的流体26,其中容器体包括顶端配送口 24和纵轴25。如图所示,流体配送容器,还包括一个活动式盖子40, 有一个第一部分41密封地与容器体11的配送开口 24配合。又,活动式盖子11包括第二个部分24可移动地配合第一部分41,相对于第一部分,及容器体11做相互性及纵向地移动。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是可操控性地从第一位置44,该处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分 42阻塞顶端配送口 24,到第二位置45,该处顶端配送口非闭塞,且流体26可从容器体11配送出。如图示,本发明的流体配送容器10,还包括位于活动式盖子40的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之间的第一制动弹簧150。第一制动弹簧以相对于容器体11同轴纵向25向外的方向制动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分42,即也在第二位置45的方向。如附图所示,活动式盖子40的第一部分以部分方式,可伸缩地收纳入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分42的内。除上所述,活动式盖子40的第一部分41,界定了第一个通道63,其与阀座60沟通,并以相对于容器体11的流体流动的关系相耦合。又,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分42有一个阀件130,至少以部分方式,收纳入第一通道63。当活动式盖子40第二部分42位于第一位置44时,此阀件130的尺寸可密封地配合及闭塞的第一通道63。本发明还包括一个闩锁(latch) 160,由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分42以可移动地方式支承,且可释放地将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分42固定在了第一位置44。本发明的闩锁160有一个第一端162相对于活动式盖子40 的第二部分42,呈放射状向外延伸,又有一个第二个端163,其有一个啮合部(engagement portion) 164以可释放地配合活动式盖子40的第一部分41,以将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分42固定在第一位置44。本发明还包括第二制动弹簧170,由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分 42以可移动地方式支承。第二制动弹簧配合闩锁160,以使闩锁160相对于活动式盖子40 的第二部分42呈放射状向外的方向制动。闩锁160相对于容器体11纵向轴25充分地垂直的移动路径,做相互性移动。如图示,闩锁160有一位于第一端162及第二端163之间的中间部分165。闩锁界定,至少有一部分,一孔洞166,其中第一制动弹簧150通过闩锁160 的中间部分165所界定的孔洞166穿过延伸。第一制动弹簧150所产生的第一个制动力是充分地垂直于第二个制动弹簧170所产生的第二制动力。如前述应用例,当使用者对闩锁的第一端162加以一个已知幅度的物理力,此力克服了第二制动弹簧170提供第二制动力。 因而,这股力量使闩锁的啮合部164移离活动式盖子40的第一部分41。当此发生时,随着哨合部164与活动式盖子40的第一部分41脱离接触后,在第一制动弹簧150所提供的制动力的影响下,第一个制动弹簧150移动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分42,从第一位置44,到了第二位置45 (图5)。又如图示,当使用者在一个方向沿容器体11纵轴25方向施以一力量,即沿容器体的纵向地向内的一个方向,此力量会克服第一制动弹簧150所产生的第一制动力。当这种情况发生,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分42,从第二的位置45移动到第一的位置44。当收纳入第一的位置44,第二制动弹簧170使闩锁的啮合部164移入与活动式盖子40的第一部分41连动配合,以可释放地将活动式盖子40的第二部分42固定在第一的位置。正如前述,当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在第一的位置是时,流体26不可能从容器体11 被配送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目前不可能的便捷手段,即使用者可以用单一触控配送容器体 11容装的流体或喝饮料。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容器体,供容装一流体以供配送,其中该容器体具有一顶端配送口及一纵向轴;一活动式盖子,该盖子具有一个第一部,该第一部可密封地配合该容器体的顶端配送口,该盖子具有一个第二部,该第二部可移动地配合该第一部,且该第二部相对于该第一部及容器体在一个第一位置及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相对应地纵向地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时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闭塞住该顶端配送口,在第二位置时该顶端配送口未完全闭塞住以使流体可从容器体内被配送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位于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一个制动弹簧,其在容器体的纵向同轴的方向及第二位置的方向,向外制动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至少部分是可伸缩地收纳入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界定了一个第一通道,其有一个阀座,并以相对于容器体的流体流动的关系相耦合,其中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有一个阀件,至少以部分方式,收纳入第一通道,且当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位于第一位置时,该阀件的尺寸可密封地配合及闭塞该第一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R锁,由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以可移动地方式支承,且可释放地将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固定在了第一位置,其中R锁有一个第一端,该第一端相对于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呈放射状向外延伸,又有一个第二端,该第二端有一个啮合部可释放地配合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将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固定在第一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二制动弹簧,由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以可移动地方式支承,并配合闩锁,以使闩锁相对于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呈放射状向外的方向,其中闩锁相对于容器体纵向轴垂直的移动路径,做相互性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闩锁有一位于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的中间部分,至少有一部分,界定为一孔洞,其中第一制动弹簧延伸穿过闩锁的中间部分所界定的孔洞,其中第一制动弹簧所产生的第一个制动力是充分地地垂直于第二个制动弹簧所产生的第二制动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使用者对该闩锁的第一端加以一物理力,以克服了第二制动弹簧提供第二制动力,因而,使闩锁的啮合部移离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其中随着哨合部与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脱离接触后,该第一个制动弹簧移动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从第一位置移动到了第二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使用者在一沿容器体纵轴方向, 并朝向容器体,施以一力量,以克服第一制动弹簧所产生的第一制动力,其中为反应上述向内导向的纵向力,该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其中在此第一位置,第二制动弹簧使闩锁的啮合部移入与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连动配合,以可释放地将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固定在第一位置。
10.一种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容器体,以界定一内部容腔供容装一流体源以供配送,一顶端配送口,供流体源经过该顶端配送口流入内部容腔收存或流出;一活动式盖子,供可选择地闭塞住该容器体的顶端配送口,其中该活动式盖子至少一局部界定一流体配送口,其中该活动式盖子沿着一介于一个第一位置及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的预设的线性移动路径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时可阻止流体由容器体的内部容腔流出,在第二位置时可容许流体由容器体的内部容腔流出;一弹性制动R锁,其由活动式盖子活动地支承,且其更使活动式盖子停留在第一位置, 而当被施力作动后,容许该活动式盖子内由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容器体的一部分,界定一个顶端配送口,其具摩擦适合性质,可伸缩地收纳入活动式盖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容器体的一部分,界定顶端配送口,以机械性能方式与活动式盖子配合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该活动式盖子还包括第一部分以部分方式收纳入及密封地配合容器体,并进一步界定了一个第一通道,其有一个阀座,以让容器体的内部容腔的流体源流出;及一个第二部分,至少以部分方式,可伸缩地接纳入及与第一部分相互配合,其中第二部分更包含一个阀件,当活动式盖子位于第一位置时,配合第一通道的阀座以选择性、密封地闭塞该第一通道,当活动式盖子位于第二位置时,让容器体的流体流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并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个制动弹簧位于活动式盖子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间,其中第一制动弹簧使活动式盖子,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一弹性制动闩锁由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活动地支承;当活动式盖子在第一位置时,进一步选择性地与活动式盖子第一部分配合作用,又其中弹性制动闩锁包括第二制动弹簧使闩锁制动式与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配合作用,又其中闩锁,当被使用者强行压缩该第二制动弹簧时,便使其脱离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促使活动式盖子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并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个流体防渗封合件由阀件所支承,当活动式盖子在第一位置时,以配合阀座实施密封作用,并有效阻断第一通道;一个第二个流体防渗封合件由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界定的第一通道所支承,当活动式盖子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时,并配合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实施密封作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弹性制动闩锁包括一个第一个末端,相对于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充分地呈放射状向外延伸,当加力作用会时会进一步导致闩锁脱离开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并使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动从第一位置移到第二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当一个纵向向内的力量施加于活动式盖子,而足以克服第一制动弹簧的制动力,活动式盖子从第二位置移回到第一位置,进一步同时造成的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其中在了第一位置,弹性制动R锁可以配合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以保持活动式盖子固定在第一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制动弹簧及第二制动弹簧个别的释出的力量是互相垂直的。
20.一种流体配送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容器体,由一侧壁连接于侧壁的底部表面所界定,该容器体并界定有一个纵轴,其中容器体最外围边缘界定配送开口,其中容器体的侧壁进一步界定了一个内部容腔,以容置配送给使用者的流体源;一个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可释放地配合容器体的侧壁,至少部分阻塞配送开口,其中的第一部分界定一个主体,至少部分是由顶面,有一个外围的边缘,而其中一个连续的侧壁,取决于向下的外围边缘,有内表面及外表面,其中连续侧壁的内表面,进一步界定内部容腔,其尺寸大小,以便可伸缩地、密合地与容器体顶部的外围边缘相配合或咬合,其中面临连续侧壁外表面界定了一个给定的长度尺寸的凹进的渠道,其中有一个近端和末端,其中活动式盖子第一部分的顶面有第一个弹簧座,由所述连续侧壁形成的凹槽界定的,其中第一个弹簧座的连续侧壁,相对于第一部分的顶面垂直向上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个弹簧座的连续侧壁形成第一次作用孔洞,此连续侧壁持续延伸,其中顶面有一个第一个通道,由一有装置在第一部分的顶面的近端,及相反位置的末端的连续侧壁所界定,其中界定第一个通道的侧壁,在同轴面向的第一部分的顶面形成一个阀座,其中阀座以流体相对容器体的内部容腔的流动关与第一通道连接;一个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相对于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及容器体是互相地、纵向地可移动的,其中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包含由一顶面界定的一个主体,此主体有内表面及外表面,及周边的边缘,其中一个外接侧壁相对于主体的外围边缘向下延伸,该侧壁也有内表面及外表面,其中第二部分的顶面界定流体配送孔洞,该孔洞延伸穿过侧壁,并依流体流动路径与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所界定的第一通道的末端相连通,其中第二部分外接侧壁的内表面界定了一个内部容腔,该内部容腔大小,以可伸缩地收纳入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及至少部分方式能够让,第二部分对第一部分相对纵向运动,其中第二部分的连续侧壁的内表面还包括一个突起,该突起匹配地收纳入第一部分所界定的凹入通道,并做为限制第二部分对第一部分相对运动,其中一个闩锁的孔洞在第二部分的连续侧壁形成,其中一个阀件安装在第二部分顶面的内表面,并与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所界定的第一通道成同轴性相对齐,其中阀件有一个远末端,当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在第一位置时,该阀件会与第一部分界定的阀座密封地接合,从而禁止流体源从容器体流出,当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在第二位置时,该阀件会与阀座脱离,而能够让流体源从容器体流出,通过第一通道及形成在第二部分顶面的流体配送孔洞,其中第二个弹簧座由相对于第二部分顶面的内表面的向下地连续的侧壁界定而成,其中第二弹簧座的连续侧壁有内表面及外表面,其中内表面界定了一个腔,该腔与第一弹簧座同轴对齐,而其尺寸以可伸缩地收纳入第一弹簧座, 其中界定的第二弹簧座连续侧壁形成内第二作用孔洞,当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在第一位置时,第一次和第二次的作用孔同轴对齐,其中形成第二弹簧座的连续侧壁的外表面形成一个闩锁的导向通道;第一制动弹簧定位于活动式盖子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位于第一和第二个弹簧席位所界定的空腔,其中第一制动弹簧施加的第一制动力,导致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被推向第二位置,该方向同轴于容器体的纵轴方向;一个可移动的闩锁由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所支承,该闩锁抗拒第一制动弹簧施加的第一制动力,可释放地固定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于第一位置,其中R锁有一主体,该主体有第一近端,相对于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呈放射状向外延伸,并通过在第二部分中形成的闩锁孔洞;一个第二末端,安装一向内的啮合部,该啮合部是可滑动地收纳入,并延伸到第二弹簧座所界定第二作用孔洞;一个中间部分延伸在第一端及和第二端之间,其中闩锁的中间部分界定孔洞,其大小调整致使收纳入第二弹簧座,其中闩锁的中间部分是可滑动地收纳入形成在第二弹簧座内的闩锁导向渠道;第二制动弹簧位于界定第二个弹簧座的连续侧壁外表面及闩锁的第一端之间,其中第二制动弹簧,至少部分位于由闩锁主体的中间部分所界定的孔洞,其中的第二制动弹簧施加第二制动力量,该力量是垂直于第一制动力,并进一步导致闩锁的第一端被推向呈放射状向外相对于可移动盖子的第二部分,且其中当活动式盖子的第一部分是位于第一位置时,闩锁的啮合部延伸穿过同轴对齐的第一及第二作用孔洞,该孔洞形成于与第一和第二个弹簧座,对抗第一制动弹簧产生的第一个制动力,以保持第二部分在在第一位置,没有流体从容器体配送,其中,当使用者对闩锁的第一端施加力以移动相对于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呈辐射状向内,作用件是迁出由第一个弹簧座界定的第一作用孔洞,且第一制动弹簧有效作用,以移动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从第一位置,到了第二位置,以便流体源从形成在活动式盖子的第二部分的配送开口配送出。
专利摘要一种流体配送容器(fluid dispensing vessel),其包含一容器体供容装一流体以供配送,及一可移动的盖子其具有可相对移动的第一及第二部,其中当盖子的第二部是位于一个第一位置时,流体不能从容器本体内配送流出,而当盖子的第二部是位于一个第二位置时,流体可从容器本体内配送流出,又其中设有一闩锁(latch)其可将可移动的盖子的第二部由第一部松脱并运动至一个第二位置以使流体可从容器本体内配送流出。
文档编号A45F3/18GK202295701SQ20112038149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0日
发明者杰夫史坦宁格 申请人:(美商)察可汗设计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