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玩具变形机器人变形驱动牙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8519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玩具变形机器人变形驱动牙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玩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玩具变形机器人变形驱动牙箱。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变形玩具都是通过手动来实现对玩具各种形态的变形,而随着人们对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大,自动变形机器人则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目前的自动变形机器人,由于牙箱体积大,需要占用玩具机器人的大部分空间,所以目前的玩具变形机器人体积较大。另外,现有的驱动牙箱内与传动柱连接,并带动传动柱转动的均采用传动轴连接,而采用传动轴使得在传动时容易出现齿轮滑齿或者传动轴与传动柱之间出现滑动,使得变形时出现卡顿,长时间传动后容易松动,导致无法变形,大大缩短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玩具变形机器人变形驱动牙箱,解决现有变形驱动牙箱使用寿命短、体积大、变形时出现卡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玩具变形机器人变形驱动牙箱,其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部的传动机构,以及连接变形机构的传动柱,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齿轮组,以及与传动齿轮组相啮合的传动电机;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上表面中部设有凹槽,于凹槽内设有传动柱卡箍组件,所述传动柱设于该卡箍组件内。

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电机相啮合,第二传动齿轮设于第一传动齿轮上方,第三传动齿轮设于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中间一侧,且第三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相啮合,第四传动齿轮设于第三传动齿轮上方,且第四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相啮合。

所述凹槽边缘设有多个卡槽,所述传动柱卡箍组件边缘设有卡凸,通过卡凸和卡槽的相互配合,防止传动柱卡固组件滑动。

所述传动柱卡箍组件上设有弧形缓冲空槽。

所述传动柱两侧设有插接平面。

所述外壳上部为心形,下部为柱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变形驱动牙箱体积小,将传统的传动轴动力输出改为齿轮动力输出,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变形时出现滑齿的问题,从而使得变形更加顺畅,且大大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爆炸图。

图中:1.外壳 2.传动柱 3.传动电机 4.第一传动齿轮

5.第二传动齿轮 6.第三传动齿轮 7.第四传动齿轮

8.凹槽 9.卡箍组件 10.卡槽 11.卡凸

12.弧形缓冲空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玩具变形机器人变形驱动牙箱,其包括外壳1,设于外壳1内部的传动机构,以及连接变形机构的传动柱2,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齿轮组,以及与传动齿轮组相啮合的传动电机3;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4、第二传动齿轮5、第三传动齿轮6和第四传动齿轮7;所述第四传动齿轮7上表面中部设有凹槽8,于凹槽8内设有传动柱卡箍组件9,所述传动柱2设于该卡箍组件9内。

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与所述传动电机3相啮合,第二传动齿轮5设于第一传动齿轮4上方,第三传动齿轮6设于第一传动齿4和第二传动齿5中间一侧,且第三传动齿轮6与第一传动齿轮4和第二传动齿轮5相啮合,第四传动齿轮7设于第三传动齿轮6上方,且第四传动齿轮7与第二传动齿轮5相啮合。

所述凹槽8边缘设有多个卡槽10,所述传动柱卡箍组件9边缘设有卡凸11,通过卡凸11和卡槽10的相互配合,防止传动柱卡固组件9滑动。

所述传动柱卡箍组件9上设有弧形缓冲空槽12。

所述传动柱2两侧设有插接平面。

所述外壳1上部为心形,下部为柱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