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脂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86718发布日期:2018-11-09 19:0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生物脂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医学研究表明维持人们健康的负离子数为:1000-2000个/cm3;郊外、田野的负离子数为:2000-5000个/cm3,海滨、瀑布的负离子数为:5000-50000个/cm3,这种环境下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菌力;而都市住宅封闭区的负离子数仅为:40-50个/cm3,长期在这种环境下会诱发生理障碍如头疼、失眠、神经衰弱、倦怠等;在装空调的室内负离子数会降为:0-25个/cm3。拥有能够保持人体健康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人们正不断地开发、研制具有释放负离子的功能材料,释放负离子的纺织用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脂浆料,其具有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并增加人体血液氧含量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脂浆料,作为纺织品添加剂,具有发射远红外、释放负离子,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石墨烯3-5份、负离子粉1-15份、珍珠粉1-5份、水75-90份。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水晶粉2-3份、麦饭石纳米粉2-3份、无机纳米银系抗菌剂0.5-1份。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为3-5层石墨烯片层。进一步地,所述无机纳米银系抗菌剂活性成分为微量元素纳米银ag。进一步地,所述无机纳米银系抗菌剂活性成分为微量元素纳米银cu。进一步地,所述负离子粉为电气石纳米粉。进一步地,所述负离子粉的粒径范围为5nm-100nm。进一步地,所述负离子粉及所述水晶粉均为微纳米结构粉末。一种生物脂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重量份数为石墨烯3-5份、负离子粉1-15份、无机纳米银系抗菌剂0.5-1份、加入搅拌机中;第二步、将搅拌机内的温度缓慢加热通过5-10min升温至60±10℃,并搅拌20-30min;第三步、在搅拌机内依次加入重量份数为麦饭石纳米粉2-3份、水晶粉2-3份、珍珠粉1-5份,再次搅拌10-15min;第四步、将重量份数为75-90份的水加热至80-90度;第五步、将第四步中的水加入搅拌机内,继续搅拌10-20min;第六步、机械搅拌均匀成为产品,并静置冷却至室温。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的生物脂浆料的远红外性能最高能够达到0.92;2、改善人体微循环,提高免疫力;3、增加人体血液氧含量。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生物脂浆料,作为纺织品添加剂,具有发射远红外、释放负离子,包括石墨烯、负离子粉、水晶粉、珍珠粉、麦饭石纳米粉、无机纳米银系抗菌剂、水。且其中石墨烯为3-5层石墨烯片层;无机纳米银系抗菌剂活性成分为微量元素纳米银ag或cu;负离子粉为电气石纳米粉,且粒径范围为5nm-100nm;且负离子粉及水晶粉均为微纳米结构粉末。珍珠粉是利用粉碎技术将野生珍珠加工成纳米级粉末,其功能为:珍珠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具有调节人体内分泌,促进机体活力,养颜护肤,延缓衰老等功效。水晶同样进行粉碎处理,然后将其纳米级粉末添加至涤纶纤维中,其作用是:水晶中含有十几种有益的微量元素,长期与人体接触,能与人体的生理节律产生谐振,进而浸润人体肌肤,可以微量、稳定、持续地补充人体所不足的元素,安定人的情绪,增强人的应变能力。麦饭石最初是用于改善皮肤疾病和改良水质,但是由于其具有多孔性和辐射远远红外线而使用其强吸收性,进而使用于保鲜或过滤。麦饭石为铝硅酸盐非金属矿,具有以硅氧基为基础的四面体晶格结构,表面具有大量的活性基团-sio-可以捕获阳离子,其内有大量的蜂窝状孔洞,内壁表面积大,对于极性较高的分子如二氧化碳、nh+4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麦饭石的孔洞吸足水分后,二氧化碳在水中呈游离状态。试验证明,释放的活性基团-sio-能够吸收铁离子、汞离子等,此外,还能吸收色素、杆菌。本发明中的麦饭石纳米粉不仅能够释放微量元素,并具有强力吸附毒性的特点。电气石是一种含硼及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矿物,并且可含有铝、铁、镁、钠、锂、钾等元素。电气石具有保健功能特性,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对心脏节律和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都有有益的改善作用;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保证了内脏器官的正常运转。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天然矿物纳米材料成份,使其具有释放负离子、发射远红外线功效,使用中能够释放出负离子,净化环境,激发细胞活性,防电磁波辐射,能使人身从中受益。经我们研究发现:由天然矿物电气石创制的释放负离子添加剂具有一定的抗菌、净化环境、消除疲劳;释放负离子、发射远红外的保健功能。实施例1生物脂浆料按重量份数计算,如表1所示:表1生物脂浆料成分组成:制备方法:第一步、将重量份数为石墨烯4份、负离子粉15份、无机纳米银系抗菌剂1份加入搅拌机中;第二步、将搅拌机内的温度缓慢加热通过10min升温至60℃,并搅拌25min;第三步、在搅拌机内依次加入重量份数为麦饭石纳米粉2份、水晶粉3份、珍珠粉5份,再次搅拌13min;第四步、将重量份数为80份的水加热至85度;第五步、将第四步中的水加入搅拌机内,继续搅拌15min;第六步、机械搅拌均匀成为产品,并静置冷却至室温。实施例2生物脂浆料按重量份数计算,如表2所示:表2生物脂浆料成分组成:名称重量份数石墨烯3份负离子粉1份水晶粉2份珍珠粉1份麦饭石纳米粉2份无机纳米银系抗菌剂0.5份水75份制备方法:第一步、将重量份数为石墨烯3份、负离子粉1份、无机纳米银系抗菌剂0.5份加入搅拌机中;第二步、将搅拌机内的温度缓慢加热通过7min升温至50℃,并搅拌20min;第三步、在搅拌机内依次加入重量份数为麦饭石纳米粉2份、水晶粉2份、珍珠粉1份,再次搅拌10min;第四步、将重量份数为75份的水加热至80度;第五步、将第四步中的水加入搅拌机内,继续搅拌10min;第六步、机械搅拌均匀成为产品,并静置冷却至室温。实施例3生物脂浆料按重量份数计算,如表3所示:表3生物脂浆料成分组成:名称重量份数石墨烯5份负离子粉8份水晶粉3份珍珠粉3份麦饭石纳米粉3份无机纳米银系抗菌剂1份水90份制备方法:第一步、将重量份数为石墨烯5份、负离子粉8份、无机纳米银系抗菌剂1份加入搅拌机中;第二步、将搅拌机内的温度缓慢加热通过5min升温至70℃,并搅拌30min;第三步、在搅拌机内依次加入重量份数为麦饭石纳米粉3份、水晶粉3份、珍珠粉3份,再次搅拌15min;第四步、将重量份数为90份的水加热至90度;第五步、将第四步中的水加入搅拌机内,继续搅拌20min;第六步、机械搅拌均匀成为产品,并静置冷却至室温。实施例4生物脂浆料按重量份数计算,如表4所示:表4生物脂浆料成分组成:名称重量份数石墨烯4份负离子粉10份水晶粉3份珍珠粉4份麦饭石纳米粉3份无机纳米银系抗菌剂0.5份水85份制备方法:第一步、将重量份数为石墨烯4份、负离子粉10份、无机纳米银系抗菌剂0.5份加入搅拌机中;第二步、将搅拌机内的温度缓慢加热通过6min升温至65℃,并搅拌23min;第三步、在搅拌机内依次加入重量份数为麦饭石纳米粉3份、水晶粉3份、珍珠粉4份,再次搅拌12min;第四步、将重量份数为85份的水加热至87度;第五步、将第四步中的水加入搅拌机内,继续搅拌18min;第六步、机械搅拌均匀成为产品,并静置冷却至室温。实施例5生物脂浆料按重量份数计算,如表5所示:表5生物脂浆料成分组成:制备方法:第一步、将重量份数为石墨烯3.5份、负离子粉3份、无机纳米银系抗菌剂1份加入搅拌机中;第二步、将搅拌机内的温度缓慢加热通过5min升温至65℃,并搅拌25min;第三步、在搅拌机内依次加入重量份数为麦饭石纳米粉2份、水晶粉2份、珍珠粉4份,再次搅拌12min;第四步、将重量份数为82份的水加热至82度;第五步、将第四步中的水加入搅拌机内,继续搅拌18min;第六步、机械搅拌均匀成为产品,并静置冷却至室温。实施例6生物脂浆料按重量份数计算,如表6所示:表6生物脂浆料成分组成:名称重量份数石墨烯4份负离子粉12份水晶粉2份珍珠粉3份麦饭石纳米粉2份无机纳米银系抗菌剂0.5份水80份制备方法:第一步、将重量份数为石墨烯4份、负离子粉12份、无机纳米银系抗菌剂0.5份加入搅拌机中;第二步、将搅拌机内的温度缓慢加热通过5min升温至60℃,并搅拌20min;第三步、在搅拌机内依次加入重量份数为麦饭石纳米粉2份、水晶粉2份、珍珠粉3份,再次搅拌10min;第四步、将重量份数为80份的水加热至80度;第五步、将第四步中的水加入搅拌机内,继续搅拌15min;第六步、机械搅拌均匀成为产品,并静置冷却至室温。实施例7生物脂浆料按重量份数计算,如表7所示:表7生物脂浆料成分组成:名称重量份数石墨烯5份负离子粉10份水晶粉3份珍珠粉3份麦饭石纳米粉2份无机纳米银系抗菌剂0.5份水85份制备方法:第一步、将重量份数为石墨烯5份、负离子粉10份、无机纳米银系抗菌剂0.5份加入搅拌机中;第二步、将搅拌机内的温度缓慢加热通过10min升温至60℃,并搅拌25min;第三步、在搅拌机内依次加入重量份数为麦饭石纳米粉2份、水晶粉3份、珍珠粉3份,再次搅拌11min;第四步、将重量份数为85份的水加热至80度;第五步、将第四步中的水加入搅拌机内,继续搅拌12min;第六步、机械搅拌均匀成为产品,并静置冷却至室温。表8为实施例性能测试结果实施例远红外(法向发射率)实施例10.88实施例20.85实施例30.82实施例40.81实施例50.78实施例60.92实施例70.83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