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芯纱包覆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727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芯纱包覆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纱机的纤维混合预处理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能在人造短纤维芯外加上其他纤维包覆层制成包芯纱的装置。
目前,在纺织工业中为使纱线或纺织品具有多种纺织纤维的性能优点,普遍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被选纤维直接混匀后纺纱,各种纤维在纱内的分布是均匀的。此方法虽能获得各种纤维的综合优点,但也伴生了其综合缺点,例如,用混纺法制得的涤棉、涤毛纱或织物,其强度和抗皱性均比纯棉、纯毛制品要高,但依然存在起球并缺少天然纤维卓越外观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人造短纤维芯外包覆其他纤维,制成包芯纱的装置,从而可使纱内不同纤维的特性得以扬长避短。
本实用新型包芯纱包覆装置采用夹心原理,用高抗拉强度人造短纤维作为纱芯,包覆被选其他纤维,比如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其工作原理如


图1所示三根粗纱(中间一根为芯用粗纱,左右两根均为包覆用粗纱)并排喂入细纱机的牵伸装置进行牵伸,使粗纱成为平面形须条并由前罗拉输出。在前罗拉出口处装设本实用新型包覆装置。本实用新型包覆装置有一个支架和一对可调压力的包覆片;支架可固装在细纱机机架上;包覆片安装在支架的支承板上;包覆片、支承板的斜率均与牵伸后的须条走向一致;两包覆片之间的接触处形成钳口,在包覆片的作用下,平面形须条逐渐合拢成为夹心状,此夹心须条经钳口后立即被锭子产生的高速旋转力加捻成包芯纱。
由于纱芯和包覆层都是短纤维,加捻后能良好抱合,包覆层不会被剥起,可纺出既有高抗拉强度又有天然纤维卓越特性的包芯纱,其抗起球性、易侍服性、染色均匀性和舒适性均比同样原料的混纺纱为优。
本实用新型包覆装置结构简单,任何传统细纱机都可装设本装置而生产品质优良的包芯纱、投资少、收益大。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包覆装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包覆装置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包覆装置(弹簧加压)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包覆装置(弹簧加压)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包覆装置(包覆片自身加压)正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包覆装置(包覆片自身加压)侧视示意图。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覆装置包括一个支架1和一对可调压力的包覆片2。支架分安装板1-1和斜面支承板1-2两部分。安装板1-1开有纵向长孔1-3,可用螺栓或螺钉通过长孔1-3将本装置固装在细纱机机架上;支承板1-2的板面的倾斜角与须条走向一致。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包覆装置第一实施例(弹簧加压)示意图,如图所示,两个对称的包覆片2-1和2-2分别固装在横轴2-3和2-4的一端。两横轴的另一端分别放入轴座2-5和2-6。两轴座分别用螺钉紧固在支承板2-7的左右两侧。横轴2-3可在轴座2-5中作轴向移动,其右部制有螺纹,并套有加压弹簧2-8和调节螺母2-9。横轴2-4可用轴座2-6上的锁紧销钉2-10锁紧。调整调节螺母2-9,就可改变两包覆片2-1和2-2之间钳口的工作压力,使夹心须条既能顺利通过钳口得到加捻成为包芯纱,又要能阻止捻回进入钳口破坏包覆功能。
图4、5是本实用新型包覆装置第二实施例(包覆片自身加压)示意图。如图所示,斜面支承板3-1固装两垂直轴柱3-2、3-3。两轴柱3-2和3-3上各套装一包覆片固定座3-4和3-5。此两固定座3-4和3-5通过锁紧销钉3-6锁紧在轴柱3-2和3-3上;一对对称的螺旋形包覆片3-7和3-8的内端分别固装在固定座3-4和3-5上,其另一端为自由端;两包覆片3-7和3-8以相反螺旋方向平置在支承板3-1上。两包覆片间接触部位形成钳口;松开锁紧销钉3-6,可转动固定座3-4和3-5,调整钳口的工作压力。
所述支架的形状和尺寸,如实施例中安装板1-1的长度、支承板1-2的倾斜角度、长孔1-3的位置等,都可根据细纱机的型号而设计;支架的形状除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之外,也可在满足前述基本要求一固定于细纱机机架、使包覆片的放置平面与须条走向一致的前提下,有不同形式的变化;包覆片的形状和尺寸,如实施例中包覆片2-1和2-2的长度和高度以及曲率等除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之外,也可在满足前述基本要求一使平面形须条变成夹心须条的前提下,有不同形式的变化;加压方式,除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之外,也可在满足前述基本要求一使钳口具有合适的工作压力的前提下,有不同形式的变化,如第一实施例中可采用两包覆片的压力都可调节的结构,第二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一包覆片可调节而另一包覆片固定的结构;所纺包芯纱的包覆层既可用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也可根据织物特殊用途选用适宜的人造纤维。
权利要求1.一种包芯纱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支架和一对可调压力的包覆片;支架分安装板和斜面支承板两部分,所述安装板固装在细纱机机架上,所述斜面支承板的板面倾斜度与须条走向一致,所述包覆片及其压力调节装置安装在该斜面支承板上,两包覆片之间的接触部位形成钳口,在其压力作用下使须条合拢成为夹心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芯纱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支承板上装设两轴座,两轴座中分别放入一横轴,两横轴相对呈一直线放置,其相对端分别固装一包覆片,两包覆片的接触处形成钳口;所述横轴之一紧固在其轴座中;另一横轴可在其轴座中作轴向移动,该横轴在与包覆片固连的一端制有螺纹,并装配有调节螺母,在螺母和轴座间套有加压弹簧,调整调节螺母可改变两包覆片钳口间的压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芯纱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支承板上固装两垂直轴柱,该两轴柱各套装一包覆片固定座,两包覆片固定座通过锁紧销钉锁紧在所述两轴柱上;一对对称的螺旋形包覆片的内端分别固装在其固定座上,其另一端为自由端,两包覆片以相反螺旋方向平置在所述支承板上,两包覆片间接触部位形成钳口,转动包覆片固定座可调整钳口间的压力。
专利摘要色芯纱包覆装置有一个支架和一对可调压力的包覆片;支架可固装在细纱机机架上;包覆片安装在支架的支承板上;包覆片、支承板的斜率均与牵伸后的须条走向一致;两包覆片之间的接触处形成钳口,在包覆片的作用下,平面形须条逐渐合拢成为夹心状,此夹心须条经钳口后立即被锭子产生的高速旋转力加捻成包芯纱;可纺出既有高抗拉强度又有天然纤维卓越特性的包芯纱。
文档编号D02G3/36GK2154268SQ93200240
公开日1994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11日
发明者王德络, 桑爱娣 申请人:王德络, 桑爱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