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减少聚四氟乙烯膜裂纤维毛羽的方法_3

文档序号:9860000阅读:来源:国知局
向;本发明中,各道水平式水刺单元中所设有的各个脱水箱及其抽吸槽板的结构均同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的第一脱水箱312及其抽吸槽板3122。
[0020]图4为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的第一脱水箱312的抽吸槽板312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中,312211-左侧槽钢型长条,312212-右侧槽钢型长条,312213-“工”型前端板,
312214-“工”型后端板,312215-前顶面挡板,312216-后顶面挡板,31222-不锈钢丝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1?4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做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22]本发明所述聚四氟乙烯膜裂纤维的单位长度内毛羽数量的测试方法具体如下: 在聚四氟乙烯膜裂纤维丝束中选取主体直径为30?40微米的纤维,计数在纤维100毫米长度内的毛羽数量,按100根纤维计数取其平均值为聚四氟乙烯膜裂纤维的单位长度内毛羽数量。
[0023]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减少聚四氟乙烯膜裂纤维毛羽的方法,是将30?50束常规的聚四氟乙烯膜裂纤维丝束铺成一层平铺丝束层,然后连续三次经梳栉梳理规整排列、喂入辊喂入与设有三个水刺头部件的水平式水刺单元喷射出的垂直水射流冲击切割去毛羽的工艺步骤,从而实现平铺丝束层共受九次水刺去毛羽,制成单位长度内毛羽数量少的聚四氟乙烯膜裂纤维,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A)平铺
先采用按常规膜裂法制得的,其线密度为2000旦?2400旦的聚四氟乙烯膜裂纤维丝束为单束初生丝束,再将其30?50束平铺,形成一层宽度为150?250毫米、厚度为1.5毫米的聚四氟乙烯膜裂纤维平铺丝束层,经检测:所述聚四氟乙烯膜裂纤维平铺丝束层的单位长度内毛羽数量为45?48个。
[0024](B)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冲击去毛羽
将步骤(A)所得的聚四氟乙烯膜裂纤维平铺丝束层,经第一梳栉部件I的梳针1002梳理后规整排列,再由第一对橡胶喂入辊部件2夹持,喂入设有三个水刺头部件的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平铺丝束层依次由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中所设有的三个脱水箱部件直接托持,并依次接受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中三个水刺头部件自上而下喷射出的垂直水射流冲击,平铺丝束层中纤维所带有的部分毛羽在连续水射流冲击切割作用下而被去除,另通过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的三个脱水箱部件的抽吸作用,降低平铺丝束层的含水率,使平铺丝束层更好地吸收水射流的冲击能量,从而提高去除毛羽的效果,经检测:第一道水刺冲击去毛羽所得到的平铺丝束层的单位长度内毛羽数量降为35?40个。
[0025](C)第二道水平式水刺冲击去毛羽
将步骤(B)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冲击去毛羽后所得的聚四氟乙烯膜裂纤维平铺丝束层,经第二梳栉部件4的梳针4002梳理后规整排列,再由第二对喂入辊部件5夹持,喂入设有三个水刺头部件的第二道水平式水刺单元6,平铺丝束层依次由第二道水平式水刺单元6中所设有的三个脱水箱部件直接托持,并依次接受第二道水平式水刺单元6中三个水刺头部件自上而下喷射出的垂直水射流冲击,平铺丝束层中纤维所带有的部分毛羽在连续水射流冲击切割作用下而再次被去除,另通过第二道水平式水刺单元6的三个脱水箱部件的抽吸作用,降低平铺丝束层的含水率,使平铺丝束层更好地吸收水射流的冲击能量,从而提高去除毛羽的效果,经检测:第二道水刺冲击去毛羽后所得到的平铺丝束层的单位长度内毛羽数量降为28?32个。
[0026](D)第三道水平式水刺冲击去毛羽
将步骤(C)经第二道水平式水刺冲击去毛羽后所得的聚四氟乙烯膜裂纤维平铺丝束层,经第三梳栉部件7的梳针7002梳理后规整排列,再由第三对喂入辊部件8夹持,喂入设有三个水刺头部件的第三道水平式水刺单元9,平铺丝束层依次由第三道水平式水刺单元9中所设有的三个脱水箱部件直接托持,并依次接受第三道水平式水刺单元9中三个水刺头部件自上而下喷射出的垂直水射流冲击,平铺丝束层中纤维所带有的部分毛羽在连续水射流冲击切割作用下而进一步被去除,另通过第三道水平式水刺单元9的三个脱水箱部件的抽吸作用,降低平铺丝束层的含水率,使平铺丝束层更好地吸收水射流的冲击能量,从而提高去除毛羽的效果,最后,将其平铺丝束层11经一对橡胶输出辊部件10夹持输出,制成单位长度内毛羽数量少的聚四氟乙烯膜裂纤维,经检测:第三道水刺冲击去毛羽后所得到的平铺丝束层的单位长度内毛羽数量降为15?20个,与现有技术制得的聚四氟乙烯膜裂纤维相比较,其单位长度内毛羽数量降低55.5%?68.7%,用于制备滤料时,其梳理速度高,成网均匀,所制成的滤料的孔隙小、孔隙均匀度高,则可广泛用于高除尘效率的耐高温过滤材料。
[0027]上述用于减少聚四氟乙烯膜裂纤维毛羽的方法,是通过改进的水平式水刺装置来实现的,该装置包括常规结构的机架、传动、控制和给排水的部件,还包括第一梳栉部件1、第一对橡胶喂入辊部件2、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第二梳栉部件4、第二对橡胶喂入辊部件5、第二道水平式水刺单元6、第三梳栉部件7、第三对橡胶喂入辊部件8、第三道水平式水刺单元9和一对橡胶输出辊部件10。
[0028](a)所述的第一梳栉部件1、第二梳栉部件4、第三梳栉部件7均由各自的底板和梳针组成。
[0029](b)所述的第一对橡胶喂入辊部件2、第二对橡胶喂入辊部件5、第三对橡胶喂入辊部件8均由各自的表面包覆橡胶的上橡胶喂入辊和下橡胶喂入辊所组成。
[0030](c)所述的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第二道水平式水刺单元6、第三道水平式水刺单元9均由各自的三个水刺头部件和相对应的三个脱水箱部件所组成。
[0031 ] (d)所述的一对橡胶输出辊部件1是由各自的表面均包覆橡胶的上橡胶输出辊101和下橡胶输出辊102所组成。
[0032]上述部件均采用常规技术呈水平悬臂梁状安装在机架外侧,其传动、控制和给排水部件安装在机架内侧。
[0033]如图1所示,所述的改进的水平式水刺装置中各部件的连接和驱动具体为:
所述的第一梳栉部件I是位于第一对橡胶喂入辊部件2前方,与所述的第一对橡胶喂入辊部件2之间相距为100毫米;所述的第一对橡胶喂入辊部件2是位于第一梳栉部件I和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之间,与其后方的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的第一脱水箱部件312之间相距为100mm,其采用常规技术变速驱动;所述的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是位于第一对橡胶喂入辊部件2和第二梳栉部件4之间,其单元是由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的第一水刺头部件311、第二水刺头部件321、第三水刺头部件331和相对应的第一脱水箱部件312、第二脱水箱部件322、第三脱水箱部件332所组成,所述的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的第一水刺头部件311及相应的第一脱水箱部件312是位于第一对橡胶喂入辊部件2和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的第二水刺头部件321及相应的第二脱水箱部件322之间,所述的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的第一脱水箱部件312与其后方的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的第二脱水箱部件322之间相距为40mm,所述的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的第二水刺头部件321及相应的第二脱水箱部件322是位于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的第一水刺头部件311及相应的第一脱水箱部件312和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的第三水刺头部件331及相应的第三脱水箱部件332之间,所述的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的第二脱水箱部件322与其后方的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的第三脱水箱部件332之间相距为40mm,所述的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的第三水刺头部件331及相应的第三脱水箱部件332是位于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的第二水刺头部件321及相应的第二脱水箱部件322和第二梳栉部件4之间,所述的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的第三脱水箱部件与其后方的第二梳栉部件之间相距为40mm;所述的第二梳栉部件4、第二对橡胶喂入辊部件5、第二道水平式水刺单元6之间各部件的连接、相距和驱动,以及第三梳栉部件7、第三对橡胶喂入辊部件8、第三道水平式水刺单元9之间各部件的连接、相距和驱动,均分别与第一梳栉部件1、第一对橡胶喂入辊部件2、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之间各部件的连接、相距和驱动相同;所述的一对橡胶输出辊部件10是位于第三道水平式水刺单元9的第三水刺头部件931及相应的第三脱水箱部件932的后方,与其前方的第三道水平式水刺单元9的第三脱水箱部件932之间相距为140毫米,其采用常规技术变速驱动。
[0034]所述的第一对橡胶喂入辊部件2由第一上橡胶喂入辊21和第一下橡胶喂入辊22组成,第一上橡胶喂入辊21和第一下橡胶喂入辊22的表面线速度均为3?10米/分钟,第一上橡胶喂入辊21按逆时针转动,第一下橡胶喂入辊22按顺时针转动;所述的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单元3中,各水刺头部件与其相对应的脱水箱部件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均为10?30毫米,各水刺头部件的水压为15?20兆帕,各由上而下喷射出的水射流直径均为0.08?0.13毫米,其水射流排列密度均为14?16个/厘米,所述的各脱水箱部件其内部真空度均为17?27千帕,经第一道水平式水刺冲击去毛羽后所得的聚四氟乙烯膜裂纤维平铺丝束层的含水率为
140% ο
[0035]所述的第二对橡胶喂入辊部件5由第二上橡胶喂入辊51和第二下橡胶喂入辊52组成,第二上橡胶喂入辊51和第二下橡胶喂入辊52的表面线速度均为3.3?11米/分钟,第二上橡胶喂入辊51按逆时针转动,第二下橡胶喂入辊52按顺时针转动;所述的第二道水平式水刺单元6中,各水刺头部件与其相对应的脱水箱部件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均为10?30毫米,各水刺头部件的水压均为17?22兆帕,各由上而下射出的水射流直径均为0.08?0.13毫米,其水射流排列密度均为14?16个/厘米,所述的各脱水箱部件其内部真空度均为19?29千帕,经第二道水平式水刺冲击去毛羽后所得的聚四氟乙烯膜裂纤维平铺丝束层的含水率为I30%。
[0036]所述的第三对橡胶喂入辊部件8由第三上橡胶喂入辊81和第三下橡胶喂入辊82组成,第三上橡胶喂入辊81和第三下橡胶喂入辊82的表面线速度均为3.6?12米/分钟,第三上橡胶喂入辊81按逆时针转动,第三下橡胶喂入辊82按顺时针转动;所述的第三道水平式水刺单元9中,各水刺头部件与其相对应的脱水箱部件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均为10?30毫米,各水刺头部件的水压均为19?24兆帕,各由上而下射出的水射流直径均为0.08?0.13毫米,其水射流排列密度均为14?16个/厘米,所述的各脱水箱部件其内部真空度均为21?31千帕,经第三道水平式水刺冲击去毛羽后所得的聚四氟乙烯膜裂纤维平铺丝束层的含水率为I20%。
[0037]所述的一对橡胶输出辊部件10由上橡胶输出辊101和下橡胶输出辊102组成,上橡胶输出辊101和下橡胶输出辊102的表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