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复合大墙板的成组立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203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预制复合大墙板的成组立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名称是一种预制复合大墙板的成组立模,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目前成组立模预制带保温层的复合墙板在浇筑时,轻质的保温板产生浮力使保温板错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定模和分别设在定模两侧的一组动模,其特征是:在动模之间的模腔底部及动、定模之间的模腔底部设有两块相互平行的底模或横截面为凹形的底模;所述的两块相互平行的底模之间的距离与保温板的厚度一致;所述的横截面为凹形的底模凹形槽的厚度与保温板的厚度一致。本实用新型采用底模夹持保温板的方法使混凝土进不了保温板的下面,无法产生浮力,解决了保温材料在混凝土中上浮错位的问题,浇筑时进料容易,不会出现空洞。
【专利说明】
一种预制复合大墙板的成组立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预制整间大墙板的立模。
【背景技术】
[0002]在住宅工业化领域,预制整间大墙板,成组立模具有速度快和双面平整的优势;目前的技术立模还不能预制带保温层的复合墙板,因为立模浇筑时,3米深的混凝土使轻质的保温板产生巨大的浮力,使保温板严重错位。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立模浇筑时保温板不会产生浮力,不会错位,浇筑的墙板质量好的预制复合大墙板的成组立模。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成组立模包括定模和分别设在定模两侧的一组动模,其特征是:在动模之间的模腔底部及动、定模之间的模腔底部设有两块相互平行的底模或横截面为凹形的底模;所述的两块相互平行的底模之间的距离与保温板的厚度一致;所述的横截面为凹形的底模凹形槽的宽度与保温板的厚度一致。
[0005]本实用新型是根据液体中物体浮力是由上下面的压力差产生的这一原理,采用底模夹持保温板的方法使混凝土进不了保温板的下面,无法产生浮力,解决了保温材料在混凝土中上浮错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立模浇筑时不会产生浮力,保温板不会错位。
【附图说明】
一种预制复合大墙板的成组立模的制作方法附图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07]图2是并列底模夹持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3是凹形底模夹持保温板的结果示意图。
[0009]图4是门窗顶模胶粘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两组动模5和一个定模7,两组动模5分别设在定模7的两对称侧,每组动模5的个数为1-10个,两块相邻的动模5与左右侧模板组成一个模腔,定模7与动模5及左右侧模板组成一个模腔,在上述两个模腔I的底部设有两块底模2,两块底模2相互平行,两块底模2之间的距离与保温板4的厚度一致,如图2所示,两个模腔I的底部也可以设有一块底模3,该底模3的横截面为凹形,凹形槽的宽度与保温板4的厚度一致,如图3所示;工作原理:使用时,保温板4垂直设在动模5之间的模腔I中间,在两块动模5之间的模腔I底部设有两块底模2,该两块底模2并列设置,即两块底模2相互平行,通过该两块底模2夹紧保温板4,避免保温板4在混凝土中产生强大的浮力。因为液体中物体浮力是由上下面的压力差产生的,混凝土进不了保温板4的下面,自然没有了浮力。两块动模5之间的模腔I底部的底模3也可以是一块,该底模3的横截面为凹形,凹形槽的宽度和保温板4的厚度一致,通过该凹形槽将保温板4夹紧,避免保温板4在混凝土中产生强大的浮力,如图3所示;模腔I中有时需要安装门窗6,如图4所示,门窗顶模6的顶面也可以用夹持的方式避免保温板4产生浮力,也可以以胶粘的方式让保温板4的下面和门窗顶模6密封,不让混凝土流进产生浮力。
【主权项】
1.一种预制复合大墙板的成组立模,包括定模(7)和分别设在定模(7)两侧的一组动模(5),其特征是:在动模(5)之间的模腔(I)底部及动模(5)、定模(7)之间的模腔(I)底部设有两块相互平行的底模(2)或横截面为凹形的底模(3);所述的两块相互平行的底模(2)之间的距离与保温板(4)的厚度一致;所述的横截面为凹形的底模(3)凹形槽的宽度与保温板(4)的厚度一致。
【文档编号】B28B7/02GK205704622SQ201620367563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7日
【发明人】任松
【申请人】任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