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13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搭建在建筑物的结 构中以防止建筑物的结构受压挫屈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挫屈束制支撑装置(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s,简称BRB)是用以搭建在建筑 物的钢材结构上,当外在震动(例如地震)发生时,挫屈束制支撑装置能先承受楼层剪力, 代替钢材结构先产生消能,避免钢材结构受损。如图1所示,为美国专利案号US7,284,358所揭露的一种挫屈束制支撑装置9,其 包含一轴力构件91及一挫屈抵抗单元92,挫屈抵抗单元92包括一大致呈中空管状套设在 轴力构件91外的支撑套管921以及一填充在支撑套管921内并且包覆轴力构件91的结构 混凝土层922。轴力构件91两端分别伸出挫屈抵抗单元92,用以连接至钢材结构上预设的 接合板,借此吸收钢材结构的震动力量,而挫屈抵抗单元92的作用在于,由于轴力构件91 抵抗挫屈(buckle)的能力较弱于抵抗拉伸的能力,所以挫屈抵抗单元92是提供轴力构件 91径向的束制力,增加轴力构件91抵抗挫屈发生的能力。通常此类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9的制造方法是先将轴力构件91穿套在支撑套管 921内之后,再将结构混凝土浇注到支撑套管921内成型。然而,这种挫屈束制支撑装置9的限制在于,由于轴力构件91必须先穿套在支撑 套管921内之后,才能将结构混凝土浇注到支撑套管921内成型,因此,轴力构件94两端用 以连接在钢材结构的端部,其体积便不能超过支撑套管921的口径,然而,轴力构件94的端 部与钢材结构的接触面积,是关系到挫屈束制支撑装置9所能吸收来自于钢材结构的力量 的大小。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前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另一种结构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轴力构件两端结构能较大而较容易 连接在钢材结构上并且也较容易吸收钢材结构的力量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为达成前述目的与功效,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包含一轴力构件以及一围束构件。该轴力构件包括 一中间段,且该中间段具有至少一核心板部。该围束构件包括一第一侧壳件及一第二侧壳 件,该第一侧壳件形成有一第一凹陷侧以及至少一位于该第一凹陷侧内的第一定位凹槽, 该第二侧壳件形成有一第二凹陷侧以及至少一位于该第二凹陷侧内的第二定位凹槽,该第 一侧壳件与该第二侧壳件可供以该第一凹陷侧及该第二凹陷侧相向地接合,使该轴力构件 的中间段受包覆于该第一侧壳件与该第二侧壳件之间,并且,该核心板部两相反侧板缘分 别嵌入该第一定位凹槽与该第二定位凹槽。[0010]本实用新型前述目的与功效还可以进一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该第一侧壳件包括一第一侧壳壁,该第一侧壳壁具有一界定出该第一凹陷侧的第 一内壁面以及位于该第一内壁面的两相反侧缘并且朝向相同方向的一第一壁缘、一第二壁 缘;该第二侧壳件包括一第二侧壳壁,该第二侧壳壁具有一界定出该第二凹陷侧的第二内 壁面以及位于该第二内壁面的两相反侧缘并且朝向相同方向的一第三壁缘、一第四壁缘; 通过该核心板部两侧板缘分别嵌入第一定位凹槽与该第二定位凹槽,该第三壁缘朝向该第 一凹陷侧并且叠置于该第一壁缘下方,该第二壁缘朝向该第二凹陷侧并且叠置于该第四壁 缘上方。该第一侧壳件形成有多个第一定位凹槽,且该第一侧壳件还包括多个彼此相间隔 地凸设于该第一内壁面的第一凸肋,其中一第一凸肋邻近该第一壁缘,所述第一凸肋之间 界定出部分第一定位凹槽;该第二侧壳件形成有多个第二定位凹槽,且该第二侧壳件还包 括多个彼此相间隔地凸设于该第二内壁面的第二凸肋,其中一第二凸肋邻近该第四壁缘, 所述第二凸肋之间界定出部分第二定位凹槽;通过该第一侧壳件与该第二侧壳件相接合, 邻近该第一壁缘的该第一凸肋与该第三壁缘配合界定出另一第一定位凹槽,邻近该第四壁 缘的该第二凸肋与该第二壁缘界定出另一第二定位凹槽。该中间段还包括多个由该核心板部的两相反侧板面凸出的核心凸肋,通过该轴力 构件的中间段受包覆于该第一侧壳件与该第二侧壳件之间,其中一核心凸肋的末端缘嵌入 该第一凸肋与该第三壁缘配合界定出的该第一定位凹槽,另一核心凸肋的末端缘嵌入该第 二凸肋与该第二壁缘界定出的该第二定位凹槽。该中间段包括两相间隔的核心板部以及多个分别凸设于所述核心板部相背向的 板面的核心凸肋,通过该轴力构件的中间段受包覆于该第一侧壳件与该第二侧壳件之间, 所述核心板部的两相反侧板缘分别嵌入所述第一凸肋与所述第二凸肋所界定的所述第一 定位凹槽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其中一核心凸肋的末端缘嵌入该第一凸肋与该第三壁缘配 合界定出的该第一定位凹槽,另一核心凸肋的末端缘嵌入该第二凸肋与该第二壁缘界定出 的该第二定位凹槽。该第一侧壳件还包括多个彼此相间隔地凸设于该第一内壁面的第一凸肋,所述第 一凸肋之间界定出该第一定位凹槽;该第二侧壳件还包括多个彼此相间隔地凸设于该第二 内壁面的第二凸肋,所述第二凸肋之间界定出该第二定位凹槽。该第一侧壳件还包括一由该第二壁缘往该第一壁缘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板部; 该第二侧壳件还包括一由该第三壁缘往该第四壁缘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板部;通过该第 一侧壳件与该第二侧壳件相接合,该第一延伸板部的末端板缘与该第二延伸板部的末端板 缘之间界定出一空间供该中间段局部受夹置于其间。通过该轴力构件的中间段受包覆于该第一侧壳件与该第二侧壳件之间,该核心板 部的两相反侧板缘分别嵌入所述第一凸肋与所述第二凸肋所界定的该第一定位凹槽与该 第二定位凹槽,该第一延伸板部的末端板缘与该第二延伸板部的末端板缘分别抵接于该核 心板部的两相反侧板面。该第一侧壳壁还具有位于相反方向的一第一端缘与一第二端缘,该第二侧壳壁还 具有位于相反方向的一第三端缘与一第四端缘,该围束构件借该第一侧壳件与该第二侧壳 件相接合而概呈中空管状,通过该第一侧壳件与该第二侧壳件相接合,该第一端缘与该第
5三端缘围绕界定出该围束构件的一端管口,该第二端缘与该第四端缘围绕界定出该围束构 件的另一端管口,且该挫屈束制支撑装置还包含两分别设置并且遮蔽于该围束构件两端管 口的端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围束构件的两个侧壳件是以其凹陷侧相向地接 合的方式包覆在轴力构件,不只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结构,且轴力构件两端的尺寸也 不会受到围束构件的限制而可采用较大尺寸以供连接于钢材结构。

图1是美国专利案号US7,284,358所揭露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一侧壳件与第二侧壳件的分解图;图4是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是该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第一侧壳件与第二侧壳件的分解图;图7是该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是该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第一侧壳件与第二侧壳件的分解图;以及图10是该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三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 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100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包含一轴力 构件1、一围束构件2以及两端板3。轴力构件1包括两端部11以及一连接于两端部11之间的中间段12,围束构件2 是用以包覆轴力构件1的中间段12,而两端部11则外露而分别可供连接固定在建筑物钢材 结构的两处(例如钢材结构的对角两处),使整个挫屈束制支撑装置100架设固定在钢材 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轴力构件1的每一个端部11包括两在斜对角方向间隔相背向的断面 L型角钢111以及一连接在两角钢111的背角之间的板件112,当然,轴力构件1端部11的 结构并不以此为限,只要普遍被应用于现有一般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结构都可。在本实施例中,轴力构件1的中间段12包括一核心板部121以及分别凸设于核心 板部121的上下两板面的两核心凸肋122,且两核心凸肋122在上下方向上并不位在同一直 在线,而是在左右方向上有所偏移,较优选地,核心板部121与两核心凸肋122可为钢板焊 接构成。围束构件2包括一第一侧壳件21及一第二侧壳件22。第一侧壳件21形成有一第一凹陷侧211以及多个位于第一凹陷侧211内的第 一定位凹槽2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壳件21包括一第一侧壳壁213以及多个第一凸肋 214,其中,第一侧壳壁213沿垂直其长度方向的纵向断面(如图4所示)大致呈侧向的U
6形并且具有一第一内壁面215以及位于第一内壁面215两相反侧缘处并且朝向相同方向的 一第一壁缘216与一第二壁缘217,且第一侧壳壁213还具有位于相反方向的一第一端缘 213a及一第二端缘213b,第一内壁面215界定出前述的第一凹陷侧211,所述第一凸肋214 是彼此相间隔地凸设在第一内壁面215,所述第一凸肋214之间的间隔界定出其中一第一 定位凹槽212,且其中一第一凸肋214邻近第一壁缘216,第一侧壳壁213与所述第一凸肋 214较优选地可以是钢板焊接构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壳件22形成有一第二凹陷侧221以及多个位于第二凹陷侧 221内的第二定位凹槽2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壳件22包括一第二侧壳壁223以及多个 第二凸肋224,其中,第二侧壳壁223沿垂直其长度方向的纵向断面(如图4所示)大致呈 侧向的U形并且具有一第二内壁面225以及位于第二内壁面225两相反侧缘处并且朝向相 同方向的一第三壁缘226与一第四壁缘227,且第二侧壳壁223还具有位于相反方向的一 第三端缘223a及一第四端缘223b,第二内壁面225界定出第二凹陷侧221,所述第二凸肋 224是彼此相间隔地凸设在第二内壁面225,所述第二凸肋224之间的间隔界定出其中一第 二定位凹槽222,且其中一第二凸肋224邻近第四壁缘227,第二侧壳壁223与所述第二凸 肋224较优选地可以是钢板焊接构成。第一侧壳件21与第二侧壳件22是以其第一凹陷侧211与第二凹陷侧221相向地 接合,将轴力构件1的中间段12包覆于其间,并且轴力构件1的两端部11外露,第一侧壳 件21与第二侧壳件22的接合可以透过例如焊接或螺锁等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将第一侧壳件21与第二侧壳件22以其第一、第二凹陷侧211、221 相向地接合时,是使第一侧壳件21的第二壁缘217朝向第二侧壳件22的第二凹陷侧221 并且叠置在第四壁缘227上方,此时,第二壁缘217所朝向的方向与第四壁缘227相反,而 第二侧壳件22的第三壁缘226则朝向第一侧壳件21的第一凹陷侧211并且叠置在第一壁 缘216的下方,第三壁缘226所朝向的方向与第一壁缘216相反,亦即,两侧壳件21、22是 其壁缘上下相交错叠置地接合,以这种方式接合的益处在于可减少整个围束构件2在两个 侧壳件21、22的结合方向上的宽度,除此之外,由于轴力构件1并不是在围束构件2接合成 型之后才穿套入围束构件2,所以轴力构件1与围束构件2的结合作业也不会受到轴力构 件1的两端部11的体积大小的限制,因此,轴力构件1的端部11便能采用较适合的体积大 小,以当端部11连接在钢材结构时,能与钢材结构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而能吸收来自于钢材 结构较大的力量。还值得注意的是,当第一、第二侧壳件21、22相接合时,邻近第一壁缘216的该一 个第一凸肋214与伸入第一凹陷侧211内的第三壁缘226配合界定出另一个第一定位凹槽 212,而邻近第四壁缘227的该一个第二凸肋224与伸入第二凹陷侧221内的第二壁缘217 亦配合界定出另一个第二定位凹槽222,因而,轴力构件1中间段12的核心板部121两侧板 缘是分别嵌入所述第一凸肋214与所述第二凸肋224之间的第一、第二定位凹槽212、222, 而轴力构件1中间段12的两核心凸肋122末端缘则分别嵌入由所述凸肋214、224与所述 壁缘226、217配合界定出的第一、第二定位凹槽212、222,借此,轴力构件1的中间段12被 稳定地定位于第一侧壳件21与第二侧壳件22之间。且当第一侧壳件21与第二侧壳件22相接合时,围束构件2由于第一、第二侧壳件 21,22的接合而概呈中空管状,且此时,第一侧壳件21的第一端缘213a与第二侧壳件22的第三端缘223a界定出围束构件2的一端管口,第一侧壳件21的第二端缘213b与第二侧壳 件22的第四端缘223b界定出围束构件2的另一端管口。两端板3是分别设置在围束构件2的两端管口,该端板3可以是借由焊接的方式 固定于围束构件2的管口,且端板3本身的结构设计以不会阻碍到轴力构件1的端部11外 露出围束构件2为主,设置所述端板3除了用以封闭围束构件2的管口,还可增加围束构件 2管口处的劲度。如上所述,由于围束构件2是借由第一、第二侧壳件21、22相向地接合而包覆轴 力构件1的中间段12,因此,轴力构件1的端部11体积大小便较不会受到限制而能与钢材 结构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而能吸收来自于钢材结构较大的力量,此外,由于第一、第二侧壳件 21,22是相向并且交错地接合,所以能缩小围束构件2的宽度。参阅图5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100’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与第一 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轴力构件1’的中间段12’包括相间隔 的两核心板部121,而两核心凸肋122是分别凸设于两核心板部121相背向的一侧板面,而 围束构件2’的第一、第二定位凹槽212、222数目较第一优选实施例为多。当第一侧壳件21’与第二侧壳件22’相接合时,第一侧壳件21’的第二壁缘217’ 同样叠置在第二侧壳件22’的第四壁缘227’上方,第二侧壳件22’的第三壁缘226’同样 叠置在第一侧壳件21’的第一壁缘216’的下方,两侧壳件21’、22’同样是其壁缘上下相交 错叠置地接合,且此时,所述核心板部121的两侧板缘都分别嵌入所述第一、第二定位凹槽 212、222,两核心凸肋122末端缘则分别嵌入由所述凸肋214、224与所述壁缘226’、217’配 合界定出的第一、第二定位凹槽212、222,借此,轴力构件1’的中间段12’同样可被稳定地 定位于第一侧壳件21’与第二侧壳件22’之间。比较第一优选实施例与第二优选实施例可知,第一侧壳件21、21’的第一定位凹槽 212数量与第二侧壳件22、22’的第二定位凹槽222是可视轴力构件1、1’的中间段12’的 结构态样而有所变化的。参阅图8至图10,为本实用新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100”的第三优选实施例,与第 一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首先,在第三优选实施例中,轴力构件1”的中间段12”省略 了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两核心凸肋122 (见图4),其次,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第一侧壳壁213”与 第二侧壳壁223”沿垂直其长度方向的纵向断面都大致呈C形,且第一侧壳件21”还包括一 由第二壁缘217”往第一壁缘216”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板部218,第一延伸板部218并未 延伸超过第一壁缘216”与第二壁缘217”之间距离的一半。第二侧壳件22”还包括一由第 三壁缘226”往第四壁缘227”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板部228,第二延伸板部228并未延伸 超过第三壁缘226”与第四壁缘227”之间距离的一半。将第一侧壳件21”与第二侧壳件22”相接合时,是使第一凹陷侧211与第二凹陷侧 221相向,使第一侧壳件21”的第二壁缘217”朝向第二侧壳件22”的第二凹陷侧221并且 叠置在第四壁缘227”上方,第二侧壳件22”的第三壁缘226”则朝向第一侧壳件21”的第 一凹陷侧211并且叠置在第一壁缘216”的下方,第一侧壳件21”与第二侧壳件22”同样是 其壁缘上下相交错叠置地接合,且当轴力构件1”的中间段12”被包覆于两侧壳件21”、22” 之间时,核心板部121的左右两侧板缘分别嵌入两侧壳件21”、22”的第一定位凹槽212”与 第二定位凹槽222”内,并且第一延伸板部218的末端板缘与第二延伸板部228的末端板缘分别抵接于核心板部121的两侧板面,换句话说,在第三优选实施例中,当第一侧壳件21” 与第二侧壳件22”相接合,第一延伸板部218的末端板缘与第二延伸板部228的末端板缘 之间界定出一空间可供中间段12”局部受夹置于其间,因而将轴力构件1”的中间段12”定 位于内。综上所述,由于围束构件2的两个侧壳件21、22是以其凹陷侧211、221相向地接 合的方式包覆在轴力构件1,不只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结构,且轴力构件1的端部11尺 寸也不会受到围束构件2的限制而可采用较大尺寸连接于钢材结构,不只整个挫屈束制支 撑装置100的两端较容易连接至钢材结构,且轴力构件1的端部11尺寸较大也较容易吸收 钢材结构的力量,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除此之外,由于第一侧壳件21与第二侧壳件22相接合时会相交错,因此,也可缩 小整个围束构件2在宽度上的尺寸。
9
权利要求一种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包含一轴力构件以及一围束构件,该轴力构件包括一中间段,且该中间段具有至少一核心板部,其特征在于该围束构件包括一第一侧壳件,形成有一第一凹陷侧以及至少一位于该第一凹陷侧内的第一定位凹槽;一第二侧壳件,形成有一第二凹陷侧以及至少一位于该第二凹陷侧内的第二定位凹槽;以及该第一侧壳件与该第二侧壳件可供以该第一凹陷侧及该第二凹陷侧相向地接合,使该轴力构件的中间段受包覆于该第一侧壳件与该第二侧壳件之间,并且,该核心板部两相反侧板缘分别嵌入该第一定位凹槽与该第二定位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壳件包括一第一 侧壳壁,该第一侧壳壁具有一界定出该第一凹陷侧的第一内壁面以及位于该第一内壁面的 两相反侧缘并且朝向相同方向的一第一壁缘、一第二壁缘;该第二侧壳件包括一第二侧壳 壁,该第二侧壳壁具有一界定出该第二凹陷侧的第二内壁面以及位于该第二内壁面的两相 反侧缘并且朝向相同方向的一第三壁缘、一第四壁缘;通过该核心板部两侧板缘分别嵌入 第一定位凹槽与该第二定位凹槽,该第三壁缘朝向该第一凹陷侧并且叠置于该第一壁缘下 方,该第二壁缘朝向该第二凹陷侧并且叠置于该第四壁缘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壳件形成有多个 第一定位凹槽,且该第一侧壳件还包括多个彼此相间隔地凸设于该第一内壁面的第一凸 肋,其中一第一凸肋邻近该第一壁缘,所述第一凸肋之间界定出部分第一定位凹槽;该第二 侧壳件形成有多个第二定位凹槽,且该第二侧壳件还包括多个彼此相间隔地凸设于该第二 内壁面的第二凸肋,其中一第二凸肋邻近该第四壁缘,所述第二凸肋之间界定出部分第二 定位凹槽;通过该第一侧壳件与该第二侧壳件相接合,邻近该第一壁缘的该第一凸肋与该 第三壁缘配合界定出另一第一定位凹槽,邻近该第四壁缘的该第二凸肋与该第二壁缘界定 出另一第二定位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间段还包括多个由该 核心板部的两相反侧板面凸出的核心凸肋,通过该轴力构件的中间段受包覆于该第一侧壳 件与该第二侧壳件之间,其中一核心凸肋的末端缘嵌入该第一凸肋与该第三壁缘配合界定 出的该第一定位凹槽,另一核心凸肋的末端缘嵌入该第二凸肋与该第二壁缘界定出的该第 二定位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间段包括两相间隔的 核心板部以及多个分别凸设于所述核心板部相背向的板面的核心凸肋,通过该轴力构件的 中间段受包覆于该第一侧壳件与该第二侧壳件之间,所述核心板部的两相反侧板缘分别嵌 入所述第一凸肋与所述第二凸肋所界定的所述第一定位凹槽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其中一 核心凸肋的末端缘嵌入该第一凸肋与该第三壁缘配合界定出的该第一定位凹槽,另一核心 凸肋的末端缘嵌入该第二凸肋与该第二壁缘界定出的该第二定位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壳件还包括多个 彼此相间隔地凸设于该第一内壁面的第一凸肋,所述第一凸肋之间界定出该第一定位凹 槽;该第二侧壳件还包括多个彼此相间隔地凸设于该第二内壁面的第二凸肋,所述第二凸肋之间界定出该第二定位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壳件还包括一由 该第二壁缘往该第一壁缘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板部;该第二侧壳件还包括一由该第三壁 缘往该第四壁缘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板部;通过该第一侧壳件与该第二侧壳件相接合, 该第一延伸板部的末端板缘与该第二延伸板部的末端板缘之间界定出一空间供该中间段 局部受夹置于其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该轴力构件的中间段 受包覆于该第一侧壳件与该第二侧壳件之间,该核心板部的两相反侧板缘分别嵌入所述第 一凸肋与所述第二凸肋所界定的该第一定位凹槽与该第二定位凹槽,该第一延伸板部的末 端板缘与该第二延伸板部的末端板缘分别抵接于该核心板部的两相反侧板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壳壁还具有位于 相反方向的一第一端缘与一第二端缘,该第二侧壳壁还具有位于相反方向的一第三端缘与 一第四端缘,该围束构件借该第一侧壳件与该第二侧壳件相接合而概呈中空管状,通过该 第一侧壳件与该第二侧壳件相接合,该第一端缘与该第三端缘围绕界定出该围束构件的一 端管口,该第二端缘与该第四端缘围绕界定出该围束构件的另一端管口,且该挫屈束制支 撑装置还包含两分别设置并且遮蔽于该围束构件两端管口的端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壳件与该第二侧 壳件都为钢材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包含一轴力构件以及一围束构件。轴力构件包括一中间段。围束构件包括一第一侧壳件、一第二侧壳件,第一侧壳件形成有一第一凹陷侧以及至少一位于第一凹陷侧内的第一定位凹槽,第二侧壳件形成有一第二凹陷侧以及至少一位于第二凹陷侧内的第二定位凹槽,第一侧壳件与第二侧壳件可供以第一凹陷侧及第二凹陷侧相向地接合,使轴力构件的中间段受包覆于第一侧壳件与第二侧壳件之间,并且,中间段的两处局部分别嵌入第一定位凹槽与第二定位凹槽。
文档编号E04B1/36GK201649295SQ201020158208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9日
发明者林保均, 蔡克铨 申请人: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