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屋面或立面使用的复合型耐腐蚀氯氧镁瓦,属于建筑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屋面市场销售使用最多的是彩钢瓦、菱镁瓦、PET铝箔防腐隔热瓦、树脂瓦。彩钢瓦的不足在于抗折抗压强度低、不耐酸碱腐蚀、保温隔热差、下雨噪音很大,使用寿命一般2-5年。菱镁瓦耐水性差,易返卤繁霜,不耐酸碱,装饰性差。PET铝箔防腐隔热瓦虽然保温隔热性好,但PET膜寿命五年左右,PET膜一旦老化,其性能与菱镁瓦相同。目前市场上的菱镁瓦、PET铝箔防腐隔热瓦均采用切边工艺,产生固体废料和粉尘污染环境。一般不饱和树脂瓦不防火,强度低,生产过程对人体有损害,价格高。而复合型耐腐蚀氯氧镁瓦克服了上述产品的缺点,具有A级不燃性、耐强酸强碱盐腐蚀,耐紫外线照射、具有抗折抗压强度高、耐水浸泡、良好的韧性、下雨噪声小、绿色环保、保温隔热、造价与PET铝箔防腐隔瓦持平。复合型耐腐蚀氯氧镁瓦采用机械化包边工艺生产,无需切边,不产生工业废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强酸强碱腐蚀,具有多种花色品种的复合型耐腐蚀氯氧镁瓦。本发明瓦除表面能耐强酸强碱外,对瓦的主体材料也进行的耐酸碱配方改良,使其内部也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能。用20%的盐酸或者硫酸溶液不间断的滴向本发明产品的上下表面72小时,产品无任何变化。将本发明产品与纯菱镁瓦及PET铝箔瓦整体浸泡在20%的盐酸或硫酸溶液中,复合型耐腐蚀氯氧镁(板)被酸溶液的腐蚀速度要比后两种产品慢50%-60%。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复合型耐腐蚀氯氧镁瓦是由面层、中层(主体)和底层构成,其特征在于:面层是由硅丙质感漆喷涂而成,中层由一层无纺布、三层氯氧镁胶凝材料、两层中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构成,底层由BOPP胶带构成。
硅丙质感漆由底漆、厚质质感漆、罩光漆三层构成,底漆由纯丙乳液加入抗碱性物 质组成,厚质质感漆由硅丙乳液、成膜助剂、增稠剂、分散剂、水性消泡剂、杀菌剂、疏水剂、不同颗粒等级的天然彩砂组成。罩光漆由硅丙乳液、抗老化剂组成。面层可做成花岗石、真石漆、毛石、质感漆等花色。面层厚度为:0.3-0.7mm.
中层的氯氧镁胶凝材料是由轻烧氧化镁、氯化镁溶液、辉绿岩粉、复合改性剂组成。
无纺布为高分子聚合物纤维布,其重量克数为10-50克每平方米。所述的中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其碱金属氧化物总含量不大有13%,网格3-6毫米。
所述的底层BOPP胶带是在双向拉伸的聚丙烯膜上均匀的涂上一层压敏胶乳化液,其膜+胶乳总厚度为45--55μm。
所述的硅丙乳液是用有机硅树脂改性丙烯酸乳液,其有机硅含量为5%-10%。
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有如下有益效果:
面层(面向环境)所用的硅丙质感漆,其成膜物质主要是有机硅树脂改性的丙烯酸乳液,与纯丙烯酸相比,有机硅树脂是以硅氧烷键(Si-O-Si)为主键,其键能要比碳碳键要高的多且长,Si-O-Si为立体结构。因此硅丙乳液具能有高度的柔顺性、耐高低温性、优异的耐紫外光老化性。硅丙材料还有三个显著地性能是耐氧化性、低表面能、与基材有良好的粘结性,耐氧化性表现在耐强酸的腐蚀,低表面能表现在表面张力小,水及其它污物不易附着,具有很强的耐污性。硅丙质感漆是水性材料,它对人体和环境不造成任何损害污染。
中层的氯氧镁胶凝材料,因加入了辉绿岩粉,除保留了氯氧镁材料的节能环保、强度高、韧性好、易加工成型的优点外,材料的耐酸性能大大提高,辉绿岩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铝,并含有少量其它氧化物和氧化铁、氧化钙、二氧化钛等。可以配制成耐酸(碱)胶泥,耐腐蚀性能是耐酸水泥的10倍以上。
底层(面向室内)BOPP胶带所用的双向拉伸的聚丙烯膜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强机械性、韧性、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侵蚀。表面光滑,不吸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将轻烧氧化镁粉(氧化镁含量85%、活性氧化镁55%)100kg,波美度为25度的氯化镁溶液68kg,180-200目辉绿岩粉30kg,粉煤灰6kg,木屑4kg,复合改性剂(正磷酸+丙烯酸乳液+FDN减水剂)2.0kg。
工艺过程:将以上物质先后放入砂浆搅拌机中搅拌10-15分钟成为料浆,在机械成型机上按照以下次序成型:BOPP胶带→料将→纤维网格布→料将→纤维网格布→料将→无纺布→成型模具→静停硬化→脱模→喷涂硅丙质感漆(底漆、中层2质感漆、罩光 漆)→干燥→检验→入库。
实例2.轻烧氧化镁粉(氧化镁含量85%、活性氧化镁60%)100kg,波美度为28度的氯化镁溶液71kg,180-200目辉绿岩粉40kg,粉煤灰8kg,木屑5kg,复合改性剂(正磷酸+丙烯酸乳液+FDN减水剂)2.3kg。。
工艺过程与实例1相同。
实例3.轻烧氧化镁粉(氧化镁含量85%、活性氧化镁65%)100kg,波美度为30度的氯化镁溶液75kg,180-200目辉绿岩粉50kg,粉煤灰10kg,木屑6kg,复合改性剂(正磷酸+丙烯酸乳液+FDN减水剂)2.5kg。
工艺过程与实例1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