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梁内模,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平衡支撑机构的箱梁内模。
背景技术:
大型铁路箱梁作为铁路建设的基础设施,在铁路建设领域被广泛应用,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领域。箱梁模具作为箱梁生产制造的工具,在箱梁生产制造行业被广泛的运用。箱梁是桥梁工程中梁的一种,内部为空心状,上部两侧有翼缘,类似箱子,因而得名,在制梁过程中,所必备的大型施工设备之一就是形成箱梁箱体内空间的支撑模具:箱梁内模。
现有技术中,箱梁内模的支撑机构为单根的支撑柱,其具备一定的径向尺寸,使用过程中,支撑柱难以支撑沿箱梁轴线左右两侧的稳定性,即箱梁即箱梁内模在左右方向上的平衡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平衡支撑机构的箱梁内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平衡支撑机构的箱梁内模,包括:顶模,对称设置在顶模两侧的各一个侧模,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模底面的所述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通过柱体连接在所述顶模底面的中轴线上,沿所述柱体向下依次设置有支撑柱和底座,所述支撑柱设置有两根,且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以所述箱梁内模的中轴线为轴,两个所述支撑柱轴对称的安装设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沿竖直方向,所述柱体能够相对所述支撑柱相对移动。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两支撑柱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柱体的径向尺寸,所述柱体能够移动到两个支撑柱之间。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底部的若干根底杆。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位于所述顶模和侧模合围形成的腔室内。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箱梁内模内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机构,若干个支撑机构沿所述顶模的中轴线依次排布。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现有的单一支撑柱结构更改成左右对称了两根支撑柱,两个支撑柱在左右两侧分布,即沿左右两侧两个支撑柱的间距跨度远远大于单一柱体的径向尺寸,这样在控制箱梁左右两侧力学的平衡平稳性上有了显著的提高,控制其箱梁内模的平稳性的能力得到提升。
(2)从原先单一支撑柱更改成左右对称的两个柱体,这样每根支撑柱的径向尺寸可以大大降低至现有技术的四分之一左右,支撑柱的重量也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模,2、侧模,3、柱体,4、支撑柱,5、底板,6、底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平衡支撑机构的箱梁内模,包括:顶模1,对称设置在顶模1两侧的各一个侧模2,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模1底面的所述支撑机构,支撑机构通过柱体3连接在所述顶模1底面的中轴线上,沿所述柱体3向下依次设置有支撑柱4和底座,所述支撑柱4设置有两根,且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以所述箱梁内模的中轴线为轴,两个所述支撑柱4轴对称的安装设置。
通过将现有的单一支撑柱4结构更改成左右对称了两根支撑柱4,两个支撑柱4在左右两侧分布,即沿左右两侧两个支撑柱4的间距跨度远远大于单一柱体3的径向尺寸,这样在控制箱梁左右两侧力学的平衡平稳性上有了显著的提高,控制其箱梁内模的平稳性的能力得到提升。
沿竖直方向,所述柱体3能够相对所述支撑柱4相对移动。
两支撑柱4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柱体3的径向尺寸,所述柱体3能够移动到两个支撑柱4之间。从原先单一支撑柱4更改成左右对称的两个柱体3,这样每根支撑柱4的径向尺寸可以大大降低至现有技术的四分之一左右,支撑柱4的重量也大大降低。
底座包括底板5和设置在所述底板5底部的若干根底杆6。
支撑机构位于所述顶模1和侧模2合围形成的腔室内。
箱梁内模内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机构,若干个支撑机构沿所述顶模1的中轴线依次排布。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