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篮行走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42576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挂篮行走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连续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挂篮行走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挂篮施工工艺在一段混凝土施工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模板松拆、挂篮行走、模板重新紧固等流程。挂篮行走,主要依靠人工控制液压千斤顶反复顶推挂篮前支点完成,存在劳动强度大、千斤顶需要多次锚固、挂篮左右行进距离和速度不同步、行走所需时间长等不足;模板松拆和重新紧固也均依靠人工完成、存在模板高度及受力不一致、劳动强度大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挂篮施工工艺劳动强度大、千斤顶需要多次锚固、挂篮左右行进距离和速度不同步、行走所需时间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挂篮行走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能自动控制和计算行走距离,保证挂篮行走时左右的同步性,自动完成行走过程,实现轨道及挂篮的自动前移,降低了挂篮行走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挂篮行走效率,节约了施工时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挂篮行走系统,包括多组行走轨道、主桁架及前支点,多组所述行走轨道等间距设于箱梁梁段上;所述主桁架设在多组所述行走轨道上方;多组所述行走轨道及所述主桁架之间分别设有所述前支点,且所述前支点的一端与所述主桁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行走轨道相接;还包括顶升千斤顶、行走横梁、行走千斤顶、液压泵站及智能控制装置,所述顶升千斤顶分别设于所述前支点的正下方,并与所述前支点固定连接;所述行走横梁与所述行走轨道垂直交叉设置;所述行走千斤顶设于所述前支点及所述行走横梁之间,且所述行走千斤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支点及所述行走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泵站分别与所述顶升千斤顶及所述行走千斤顶相连接;所述智能控制装置与所述液压泵站电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挂篮行走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轨道包括两根并列间隔设置的导轨、连接件及轨道肋板,两根所述导轨并列间隔设于所述箱梁梁段的表面,且两根所述导轨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连接件固定;所述轨道肋板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分别固设于所述导轨的两侧面,且所述轨道肋板等间距分布。

在本发明提供的挂篮行走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横梁包括挡板及限位千斤顶,所述挡板分别垂直设于所述行走横梁的下方,并与所述行走横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千斤顶分别设于所述挡板的外表面,且所述限位千斤顶的活塞贯穿所述挡板,并分别与所述液压泵站及所述智能控制装置相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挂篮行走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升千斤顶及所述行走千斤顶的表面均设有压力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及所述位移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智能控制装置电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挂篮行走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桁架包括前上横梁、多根吊杆、多根螺纹钢筋及穿心式千斤顶,所述前上横梁与所述主桁架固定连接;多根所述吊杆等间距设于所述前上横梁上,并垂直贯穿所述前上横梁;多根所述螺纹钢筋间隔设于所述前横梁上,并垂直贯穿所述前上横梁;所述穿心式千斤顶分别套设在所述吊杆及所述螺纹钢筋位于所述前上横梁上的一端,并与所述前上横梁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穿心式千斤顶分别与所述液压泵站及所述智能控制装置相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挂篮行走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吊杆为4根,所述螺纹钢筋为6根。

在本发明提供的挂篮行走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穿心式千斤顶的表面均设有压力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及所述位移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智能控制装置电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挂篮行走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顶升千斤顶顶升前支点,前支点与行走轨道分开;

步骤二、行走千斤顶伸出,推动行走横梁沿行走轨道滑动,到位后行走横梁两端的限位千斤顶伸出;

步骤三、行走千斤顶回缩,限位千斤顶与轨道肋板相接触,带动行走轨道前移;行走千斤顶回缩到位后,限位千斤顶回缩;

步骤四、循环重复步骤二及步骤三,直至行走轨道移动到位,并固定行走轨道;

步骤五、顶升千斤顶回缩,前支点与行走轨道相接触;

步骤六、限位千斤顶伸出、行走千斤顶伸出,限位千斤顶的活塞与行走轨道两侧的轨道肋板相接触,推动挂篮前移;

步骤七、行走千斤顶伸出到位后,限位千斤顶回缩,解除与轨道肋板的相互作用;行走千斤顶回缩,回缩到位后,限位千斤顶再次伸出;

步骤八、循环重复步骤六及步骤七,直至挂篮移动到位、锚固,挂篮行走完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挂篮行走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通过设置智能控制装置自动控制和计算行走距离,再通过智能控制装置控制液压泵站对行走千斤顶进行同时供油或回油,能有效保证行走千斤顶伸出或回缩时的同步性,自动完成行走过程,实现轨道及挂篮的自动前移,降低了挂篮行走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挂篮行走效率,节约了施工时间。

二、通过设置穿心式千斤顶分别带动吊杆及螺纹钢筋的上升或下降,实现模板的自动松拆与紧固,使其能与挂篮一起前移,同时保证模板左右受力均匀,使模板左右移动距离保持一致,进一步节约了施工时间。

三、通过智能控制装置实时监控设于各千斤顶的压力值及位移值,能有效保证同一种千斤顶的压力及位移的一致性,提高挂篮行走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挂篮行走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挂篮行走系统中的前支点、行走横梁及行走千斤顶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挂篮行走系统的工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挂篮行走系统的外观图;图2是图1所示挂篮行走系统中的前支点、行走横梁及行走千斤顶的连接示意图。所述挂篮行走系统1包括多组行走轨道11、主桁架12、前支点13、顶升千斤顶14、行走横梁15、行走千斤顶16、液压泵站17及智能控制装置18,多组所述行走轨道11等间距设于箱梁梁段21上;所述主桁架12设在多组所述行走轨道11上方;多组所述行走轨道11及所述主桁架12之间分别设有所述前支点13,且所述前支点13的一端与所述主桁架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行走轨道11相接;所述顶升千斤顶14分别设于所述前支点13的正下方,并与所述前支点13固定连接;所述行走横梁15与所述行走轨道11垂直交叉设置;所述行走千斤顶16设于所述前支点13及所述行走横梁15之间,且所述行走千斤顶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支点13及所述行走横梁15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泵站17分别与所述顶升千斤顶14及所述行走千斤顶16相连接;所述智能控制装置18与所述液压泵站17电连接。

所述行走轨道11包括两根并列间隔设置的导轨111、连接件113及轨道肋板115,两根所述导轨111并列间隔设于所述箱梁梁段21的表面,且两根所述导轨111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连接件113固定;所述轨道肋板115沿所述导轨111的长度方向分别固设于所述导轨111的两侧面,且所述轨道肋板115等间距分布。

所述主桁架12包括前上横梁121、多根吊杆123、多根螺纹钢筋125及穿心式千斤顶127,所述前上横梁121与所述主桁架12固定连接;多根所述吊杆123等间距设于所述前上横梁121上,并垂直贯穿所述前上横梁123;多根所述螺纹钢筋125间隔设于所述前横梁121上,并垂直贯穿所述前上横梁121;所述穿心式千斤顶127分别套设在所述吊杆123及所述螺纹钢筋125位于所述前上横梁121以上的一端,并与所述前上横梁121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穿心式千斤顶127分别与所述液压泵站17及所述智能控制装置18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吊杆123为4根,均采用60吊杆,且均垂直贯穿所述前上横梁121;所述吊杆123位于所述前上横梁121以上的一端均套设有所述穿心式千斤顶127,位于所述前上横梁121以下的一端与挂篮的前下横梁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纹钢筋125为6根,均采用32螺纹钢筋,且均垂直贯穿所述前上横梁121;所述螺纹钢筋125以两根为一组分为3组,分别设于所述上横梁121的两端及中间位置,且其位于所述前上横梁121以上的一端均套设有所述穿心式千斤顶127,位于所述上横梁121两端的两组所述螺纹钢筋125分别挂篮的左、右侧模的前端固定连接,位于所述上横梁121中间位置的一组所述螺纹钢筋125分别与挂篮的内膜的前端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心式千斤顶127的前端均安装有加强板和螺帽,能大大提升所述穿心式千斤顶127与所述前上横梁121的固定强度;通过所述穿心式千斤顶127的伸出或回缩,带动所述吊杆123及所述螺纹钢筋125的上升或下降,从而实现模板的自动松拆,使其能与挂篮一起前移、再次紧固,同时保证模板左右受力均匀,使模板左右移动距离保持一致。

所述穿心式千斤顶127的表面均设有压力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及所述位移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智能控制装置18电连接。

所述顶升千斤顶14设于所述行走轨道11的两所述导轨111之间,其位于所述前支点13的正下方,且所述顶升千斤顶14的一端与所述前支点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箱梁梁段21相接。

所述行走横梁15包括挡板151及限位千斤顶153,所述挡板151分别垂直设于所述行走横梁15的下方,并与所述行走横梁15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千斤顶153分别设于所述挡板151的外表面,且所述限位千斤顶153的活塞贯穿所述挡板151,并分别与所述液压泵站17及所述智能控制装置18相连接。

所述顶升千斤顶14及所述行走千斤顶16的表面均设有压力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及所述位移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智能控制装置18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升千斤顶14、所述行走千斤顶16、所述限位千斤顶153及所述穿心式千斤顶127均为双油路千斤顶,且各千斤顶的油路相互独立,避免了各千斤顶之间的相互干涉,保证了各千斤顶的精度。

所述智能控制装置18还具有报警功能,当各千斤顶的压力值、位移值、不同步值出现异常时,其会发出报警信号,并停止运行,进一步提高了挂篮行走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挂篮行走系统的工作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挂篮行走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顶升千斤顶14顶升所述前支点13,所述前支点13与所述行走轨道11分开;

s2、所述行走千斤顶16伸出,推动所述行走横梁15沿所述行走轨道11滑动,到位后所述行走横梁15两端的所述限位千斤顶153伸出;

s3、所述行走千斤顶16回缩,所述限位千斤顶153与所述轨道肋板115相接触,带动所述行走轨道11前移;所述行走千斤顶16回缩到位后,所述限位千斤顶127回缩;

s4、循环重复s2及s3,直至所述行走轨道11移动到位,并固定所述行走轨道11;

s5、所述顶升千斤顶14回缩,所述前支点13与所述行走轨道11相接触;

s6、所述限位千斤顶127伸出、所述行走千斤顶16伸出,所述限位千斤顶127的活塞与所述行走轨道11两侧的所述轨道肋板115相接触,推动挂篮前移;

s7、所述行走千斤顶16伸出到位后,所述限位千斤顶127回缩,解除与所述轨道肋板115的相互作用;所述行走千斤顶16回缩,回缩到位后,所述限位千斤顶127再次伸出;

s8、循环重复s6及s7,直至挂篮移动到位、锚固,挂篮行走完成。

本发明提供的挂篮行走系统1及其工作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通过设置所述智能控制装置18自动控制和计算行走距离,再通过所述智能控制装置18控制所述液压泵站17对所述行走千斤顶16进行同时供油或回油,能有效保证所述行走千斤顶16伸出或回缩时的同步性,自动完成行走过程,实现轨道及挂篮的自动前移,降低了挂篮行走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挂篮行走效率,节约了施工时间。

二、通过设置所述穿心式千斤顶127分别带动所述吊杆123及所述螺纹钢筋125的上升或下降,实现模板的自动松拆与紧固,使其能与挂篮一起前移,同时保证模板左右受力均匀,使模板左右移动距离保持一致,进一步节约了施工时间。

三、通过所述智能控制装置18实时监控设于各千斤顶的压力值及位移值,能有效保证同一种千斤顶的压力及位移的一致性,提高挂篮行走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