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导航定位功能的混凝土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332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导航定位功能的混凝土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料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混凝土搅拌站中所使用的防止扬尘污染的输料装置,属于水泥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混凝土作为城市建筑的主要材料,在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其使用量也日益增长,从而导致传统现场调配混凝土的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建筑所需的使用量,所以现在建筑行业中,大多直接采购商品混凝土,用于施工工作中,而且,这种商品混凝土不仅质量较好、调配比统一,还避免了建筑商另购搅拌设备的开支,适用于现代化的建筑行业中。

所述混凝土搅拌站的操作流程是以水泥为胶结材料,将砂、石、粉煤灰等原料,通过称料机构按一定的配比进行混合搅拌后,再将所生产好的成品混凝土装进搅拌车,并由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至所需目的地。目前,搅拌站对搅拌车进行输料时,大多采用自由落体进料的进料方式,使搅拌站的输料口与搅拌车的进料口位置相对,从而将混泥土灌入进搅拌车内。但是,由于搅拌站的输料口与搅拌车的进料口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空隙,这就造成了在输料过程中混凝土的洒落和飞溅,不仅污染搅拌车的进料口、车身及轮胎等地方,使之不易清洗;还会对搅拌站的周边设备造成污染,影响其它设备的使用。另外,由于输料口大多是设置在搅拌站的房屋内部,在输料时需要将搅拌车倒行进入,所以上述输料方式,在对搅拌站的输料口与搅拌车的进料口,两者间的位置把控度难以掌控,常常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调整,费时费力,输料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快速施工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导航定位功能的混凝土灌装装置,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具有较高的环保性和输料速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具有导航定位功能的混凝土灌装装置,包括搅拌站房体、导向机构和搅拌站出料口;所述导向机构纵向设置在搅拌站房体的顶部,所述搅拌站出料口与导向机构装配于一体,其上端与输料端连通;所述搅拌站出料口与输料端之间还设有软连通管;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红外检测件、控制电路、电机和齿条;所述齿条固定在搅拌站出料口的侧面,并与电机的输出轴构成传动连接,用于调整搅拌站出料口的位置;所述红外检测件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至控制电路后,控制电机工作;所述电机为导向机构的驱动电机。

上述具有导航定位功能的混凝土灌装装置,所述红外检测件包括红外发射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所述红外线发射模块设置为4个,分别固定在搅拌站出料口的四端;所述红外接收模块与红外发射模块的数量相匹配,且分别固定在搅拌车进料口的四端。

上述具有导航定位功能的混凝土灌装装置,所述控制电路包括CPU、三极管和继电器;所述CPU的P2.0端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继电器的控制线圈一端连接,控制线圈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继电器设有两组转换触点,分被称为第一组转换触点和第二组转换触点,其中,第一组转换触点中的a触点与电机的正极连接,b触点与电机负极连接;第二组转换触点中的c触点与电机的负极连接,d触点与电机的正极连接。

上述具有导航定位功能的混凝土灌装装置,增设横向位置检测机构,所述横向位置检测机构设置在搅拌站房体的左侧壁;所述横向位置检测机构包括警示电路、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间隔安装在搅拌站房体侧壁上,分别检测混凝土搅拌车的左右位置,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分别与CPU的P1.4和P1.5端连接;所述警示电路包括左扬声器和右扬声器;所述左扬声器的信号端与CPU的P2.1端连接;所述右扬声器的信号端与CPU的P2.2端连接。

上述具有导航定位功能的混凝土灌装装置,增设挡帘,所述挡帘设置为多个,且均布在搅拌站出料口的端口四周。

上述具有导航定位功能的混凝土灌装装置,增设隔板,所述隔板安装在房体上部,并留有供于搅拌站出料口移动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导向机构和横向位置检测机构,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输料过程中,搅拌站出料口与搅拌车进料口之间的对接困难等问题。其中,横向位置检测机构能够帮助车辆在倒车时,进行轨迹偏离的预警,即当车辆向左或右方向偏离时,左、右扬声器会发出不同声音的警示,以帮助车辆准确的停靠在横向区域内,使搅拌车的进料口能够与搅拌站的出料口位于相平行的同一方向。然后,再将车辆停靠在搅拌站出料口的位置处,最后由导向机构通过红外发射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自动控制搅拌站出料口去与搅拌车进口进行位置的精准匹配,该种方式不仅准确度高,还有效地提高了罐料效率,适用于现代化的厂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较传统输料模式相比,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输料效率,还具有较高的位置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K向结构示意图;(未按比例画出)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原理图。

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搅拌站房体、2.隔板、3.软连通管、4.输料端、5.搅拌站出料口、6.挡帘、7.搅拌车进料口、8.搅拌车、9.红外发射模块、10.红外接收模块、11.第一红外传感器、12.第二红外传感器、13.齿条、M.电机、Q.三极管、J.继电器、J-1、第一组转换触点、J-2.第二组转换触点、LB1.左扬声器、LB2.右扬声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2和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搅拌站房体1、导向机构和搅拌站出料口5;所述导向机构纵向设置在搅拌站房体1的顶部,所述搅拌站出料口5与导向机构装配于一体,其上端与输料端4连通;所述搅拌站出料口5与输料端4之间还设有软连通管3,所述软连通管3是为了使搅拌站出料口5能完成一定的位移动作。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红外检测件、控制电路、电机M和齿条13;所述齿条固定在搅拌站出料口5的侧面,并与电机3的输出轴构成传动连接,以实现由电机驱动齿条,从而带动搅拌站出料口5移动的目的。为了实现自动化控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红外检测件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至控制电路后,控制电机M工作,以实现对搅拌站出料口5的自动化控制;所述电机M为导向机构的驱动件。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红外检测件包括红外发射模块9和红外接收模块10;所述红外线发射模块设置为4个,分别固定在搅拌站出料口5的四端;所述红外接收模块10与红外发射模块9的数量相匹配,且分别固定在搅拌车进料口7的四端。当红外发射模块与红外接收模块信号对接成功后,电机自动停止转动,表明搅拌站出料口与搅拌车进料口的位置已经准确的相对。反之则电机继续运转,带动搅拌站出料口继续寻找。有效地解决了位置准确度较低和人为失误的出现。另外,本实用新型采取出料口寻找进料口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因受房体本身的限制,造成搅拌站出料口对不同型号(即轴距较长)车辆,难以进行罐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CPU、三极管Q和继电器J;所述CPU的P2.0端与三极管Q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继电器J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J的另一端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继电器J的第一组转换触点J-1为双掷开关,其a触点与电机M的正极连接,b触点与电机M负极连接;所述继电器J的第二组转换触点J-2为双掷开关,其c触点与电机M的负极连接,d触点与电机M的正极连接。当电机需要正转时,第一组转换触点与a触点接通,第二组转换触点与c触点接通,实现正转;反转时,则需要第一组转换触点与b触点接通,第二组转换触点与d触点接通,实现反转。

另外,为了便于对车辆横向位置的导航,本实用新型增设横向位置检测机构,所述横向位置检测机构设置在搅拌站房体1的左侧壁;所述横向位置检测机构包括警示电路、第一红外传感器11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2;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11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2间隔安装在搅拌站房体1侧壁上,它们分别与CPU的P1.4和P1.5端连接;所述警示电路包括左扬声器和右扬声器;所述左扬声器的信号端与CPU的P2.1端连接;所述右扬声器的信号端与CPU的P2.2端连接;所述左、右扬声器的一端分别与电源连接,另一端分别接地。一但触发到第一、二红外传感器后,与第一、二红外传感器相配合的左、右扬声器会发出警示声音。即触动第一红外传感器后,左扬声器会发出警示,触发第二红外传感器后右扬声器会发出不同于左扬声器的警示声音,以警示司机进行位置的调动。

为了进一步减少对环境卫生的影响,本实用新型增设挡帘6,所述挡帘6设置为多个,且均布在搅拌站出料口5的端口四周,以防止在传输时的混凝土飞溅。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强对环境的保护,还增设隔板2,所述隔板2安装在房体上部,并留有供搅拌站出料口5移动的开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