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立体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839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立体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停车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立体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小区停车场地不足的问题将日趋明显,大多数人将车停在小区道路旁或绿地上,这样造成机动车停放的混乱,而立体停车设备设备缓解了这一问题。现有的立体车位一般比较复杂,建造车位需要占很大空间,资金投入也相当大。不适宜于一些人口密集的居民小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立体停车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位少、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层立体停车设备,包括框架、上车载板和下车载板,所述上车载板和下车载板均设置在框架上,所述框架上方设置有升降驱动装置,且框架两侧内部设置有升降轨道,所述升降轨道上设置有升降导向装置,所述升降导向装置之间连接有所述上车载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升降电机、传动轴、升降卷筒和钢丝绳,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安装有所述升降卷筒,所述升降卷筒上绕装有所述钢丝绳,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升降电机带动升降卷筒转动,从而实现钢丝绳的绕装。

进一步,它还包括多个定滑轮组,所述定滑轮均匀设置在框架上方,且定滑轮上绕装有所述钢丝绳,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定滑轮保证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升降导向装置包括复合式滚轮、动滑轮和连接座,所述复合式滚轮设置在升降轨道内部,所述连接座分别连接上车载板和复合式滚轮,且连接座上方设置有动滑轮,所述动滑轮上绕装有所述钢丝绳,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复合式滚轮在升降轨道上下运动,确保升降方向的一致性,并且能够省力。

进一步,所述连接座包括拉杆座和拉杆,所述拉杆座分别固定在上车载板和复合式滚轮上,且拉杆座之间连接有拉杆。

进一步,所述上车载板端部设置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与框架外侧相对应。

进一步,它还包括横移滚轮和横移轨道,所述横移轨道固定在地面上且位于所述框架内部,所述横移滚轮固定在下车载板下方,且横移滚轮与所述横移轨道相对应,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横移轨道,可以方便下车载板进行横移,这样方便上车载板下移。

进一步,所述下车载板一端安装有起落板,另一端安装有横移驱动装置,所述起落板通过第一销轴安装在下车载板上,且起落板与下车载板之间连接有拉簧,所述横移驱动装置包括横移电机、横移传动机构、链轮和链条,所述横移电机安装在下车载板侧面,且横移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横移传动机构,所述链轮分别设置在下车载板两端,且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所述链轮分别与横移传动机构、横移滚轮连接。

进一步,它还包括安全锁止装置和安全触发装置,所述安全锁止装置设置在框架内侧,且安全锁止装置位于上车载板下方,所述安全触发装置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方,且安全触发装置位于所述定滑轮外侧,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安全触发装置进行触发,然后安全锁止装置会对上车载板进行锁止。

进一步,所述所述安全锁止装置包括安全挡板、锁止弹簧、定位卡板和锁止电机,所述安全挡板通过第二销轴固定在框架上,且安全挡板设置有与定位卡板相对应的凸起,所述第二销轴上套装有锁止弹簧,所述锁止电机安装在框架上,且锁止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所述定位卡板;所述安全触发装置包括触点按钮、活动杆和压簧筒体,所述活动杆穿过所述压簧筒体,且活动杆上连接有钢丝绳,所述活动杆上套装有压簧,所述活动杆末端与触点按钮接触,所述触点按钮与所述锁止电机串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升降驱动装置来带动上车载板上下移动,这样可以扩大空间,利用横移驱动装置带动下车载板进行横移,这样上下都有车时,可以方便上车载板上的车辆进行出入;

2.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安全锁止装置和安全触发装置,这样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占地少、造价低的立体停车设备,能有效缓解人口密集居民小区或者公共场所停车难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高了机械式停车设备在存取车辆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使车辆存取更为安全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层立体停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层立体停车设备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层立体停车设备的下车载板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层立体停车设备的下车载板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层立体停车设备的安全锁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层立体停车设备的安全触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层立体停车设备的实际使用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框架;2-上车载板;3-下车载板;4-升降驱动装置;5-升降轨道;6-升降导向装置;7-升降电机;8-传动轴;9-升降卷筒;10-钢丝绳;11-传动轴联轴器;12-传动轴承座;13-定滑轮;14-定滑轮座;15-复合式滚轮;16-动滑轮;17-连接座;18-拉杆座;19-拉杆;20-支撑轮;21-横移滚轮;22-横移轨道;23-起落板;24-横移驱动装置;25-第一销轴;26-拉簧;27-横移电机;28-横移传动机构;29-链轮;30-链条;31-安全锁止装置;32-安全触发装置;33-安全挡板;34-锁止弹簧;35-定位卡板;36-锁止电机;37-触点按钮;38-活动杆;39-压簧筒体;40-压簧;41-第二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立体停车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框架1、上车载板2和下车载板3,所述上车载板2和下车载板3均设置在框架1上,所述框架1上方设置有升降驱动装置4,且框架1两侧内部设置有升降轨道5,所述升降轨道5上设置有升降导向装置6,所述升降导向装置6之间连接有所述上车载板2。

其中,所述升降驱动装置4包括升降电机7、传动轴8、升降卷筒9和钢丝绳10,所述升降电机7的输出端安装有传动轴8,所述传动轴8上安装有所述升降卷筒9,所述升降卷筒9上绕装有所述钢丝绳10,所述升降驱动装置4还包括传动轴联轴器11、传动轴承座12,这样能够保证转动的稳定性。

其中,它还包括多个定滑轮13,所述定滑轮13均匀设置在框架1上方,且定滑轮13上绕装有所述钢丝绳10,定滑轮13通过定滑轮座14进行固定。

其中,所述升降导向装置6包括复合式滚轮15、动滑轮16和连接座17,所述复合式滚轮15设置在升降轨道5内部,所述连接座17分别连接上车载板2和复合式滚轮15,且连接座17上方设置有动滑轮16,所述动滑轮16上绕装有所述钢丝绳10,利用复合式滚轮15在升降轨道5上下运动,确保升降方向的一致性。

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座17包括拉杆座18和拉杆19,所述拉杆座18分别固定在上车载板2和复合式滚轮15上,且拉杆座18之间连接有拉杆19。

其中,所述上车载板2端部设置有支撑轮20,所述支撑轮20与框架1外侧相对应,支撑轮20与框架1之间的间隙可调,且支撑轮20与复合式滚轮15能形成三点定位,这样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它还包括横移滚轮21和横移轨道22,所述横移轨道22固定在地面上且位于所述框架1内部,所述横移滚轮21固定在下车载板3下方,且横移滚轮21与所述横移轨道22相对应,通过横移轨道22,可以方便下车载板进行横移,这样方便上车载板上车辆的进出。

如图3所示,所述下车载板3一端安装有起落板23,另一端安装有横移驱动装置24,所述起落板23通过第一销轴25安装在下车载板3上,且起落板23与下车载板3之间连接有拉簧26,没有重量时,起落板23向上翘起,有重量后,会将起落板23压下;

如图4所示,所述横移驱动装置24包括横移电机27、横移传动机构28、链轮29和链条30,所述横移电机27安装在下车载板3侧面,且横移电机27的输出端安装有横移传动机构28,横移传动机构28是通过驱动轮和从动轮组合而成,所述链轮29分别设置在下车载板3两端,且链轮29之间通过链条30连接,所述链轮30分别与横移传动机构28、横移滚轮21连接,通过横移传动机构28带动链轮转动,从而带动横移滚轮21移动,而链轮之间通过链条带动。

如图1-4所示,它还包括安全锁止装置31和安全触发装置32,所述安全锁止装置31设置在框架1内侧,且安全锁止装置31位于上车载板2下方,所述安全触发装置32安装在所述框架1上方,且安全触发装置32位于所述定滑轮13外侧,通过安全触发装置32进行触发,然后安全锁止装置31会对上车载板2进行锁止。

如图5所示,所述安全锁止装置31包括安全挡板33、锁止弹簧34、定位卡板35和锁止电机36,所述安全挡板33通过第二销轴41固定在框架1上,且安全挡板33设置有与定位卡板35相对应的凸起,所述第二销轴41上套装有锁止弹簧35,所述锁止电机36安装在框架1上,且锁止电机36的输出端安装有所述定位卡板35,这样锁止电机36通电后,就会带动定位卡板35转动,从而带动安全挡板33转动,这样就能卡住上车载板32;

如图6所示,所述安全触发装置32包括触点按钮37、活动杆38和压簧筒体39,所述活动杆38穿过所述压簧筒体,且活动杆38上连接有钢丝绳10,所述活动杆38上套装有压簧40,所述活动杆38末端与触点按钮37接触,所述触点按钮37与所述锁止电机36串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