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锁安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944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状锁安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关一种管状锁(Tubular Lock)的安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以一挡环 配合多片不同密码缺口的排片所构成的锁心结构。
背景技术
锁的种类繁多,其中管状锁(Tubular Lock)因适用于Master Key系统;因此,对 于特定的场所的置物柜、橱柜、公文柜、抽屉等有其功能性。如图1及图2A、2B所示,为习用 一种管状锁50的分解立体图及其组合剖示图;其包括锁筒51、锁心52、定位体53、子针珠 M、母针珠55及弹簧56等构件,该锁心52结合定位体53后,固设在锁筒51内,并借助铜 销58穿伸锁心52及定位体53。而该锁筒51及定位体53上设置一系列相配合的轴向孔 521、531,各孔对准后依序置入弹簧56,及母针珠55与子针珠M,平时子针珠M会全部落 在锁心52的孔521中,母针珠55则通过弹簧56的推力横跨在定位体53与锁心52之间, 致使锁心52不能在锁筒51内转动,开锁时,利用钥匙57的不同深度齿沟571将子针珠M 向内推,使得母针珠55的前端正好位于定位体53与锁心52的间隙处(X-X),此时,锁心52 可以在锁筒51内旋转,借助上述技术可以达到控制开、闭锁的功能。但是,此种管状锁50 存有下述二项缺点一、母针珠55是利用弹簧56的推力横跨在定位体53与锁心52之间, 如图2B所示,只要适当的敲击子针珠M,不需要钥匙也可以使母针殊55内缩而回到定位 体53的轴向孔531内,进而开锁。二、同一个锁心52其母针珠55与弹簧56的规格、尺寸 都是相同的,各母针珠阳的位置因各子针珠M长度不同而改变,如此只要利用相同压力同 时挤压子针珠M,不需要钥匙也可以使母针珠阳回到相同位置,进而开锁。所以,前揭习用 管状锁50的构造,并不具安全性。如图3及图4A、4B所示,是中国台湾公告第363652号“具改良结构的管状锁具” 专利,该管状锁60包括有锁本体61、主控锁轴62、套筒63及复数个压缩弹簧64及圆柱体 65所组成,其中锁本体61设有外饰板611、贯穿孔612及栓柱613,锁本体61的内部可供 主控锁轴62容置;该主控锁轴62包括有本体621及锁心622,其中锁心622为固设在本体 621内,在主控锁轴62的本体621外缘部上切设有复数个C型弧切槽623,在每一 C型弧切 槽623内侧可供一压缩弹簧64及圆柱体65容放,该每一圆柱体65上凸设有一顶块651,当 圆柱体65容放在C型弧切槽623内时其外缘可供圆柱体65的顶块651有一活动空间。通 过钥匙66预设的深度与圆柱体65顶块651能相对吻合,使钥匙66插置入主控锁轴62上 时,圆柱体65即可顶压压缩弹簧64,且依圆柱体65的顶块651所设的距离对压缩弹簧64 有不同的压持力,使每一顶块651能在预设的锁固与开启的基准线上,使主控锁轴62可将 锁具转动进而达到开启或锁固。但是,此种管状锁60,各圆柱体65的顶块651需分别由该锁本体61内的轴向槽 614移至套筒63内的对应轴向槽632 二者之间所形成的径向环沟d,同时位于基准线上,如 此才能够开启;也即,每一支圆柱体65仅能有一个顶块651,无法设成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凸 块,以致于无法开发出更多组的开锁密码;再者,此种管状锁60也容易被破解,因此安全性仍未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管状锁安全结 构,其构造简单,制造方便,且利用控制排片所预设的密码缺口,配合一挡环的设计,具有可 提高安全性的功效。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状锁安全结构,其在组合的排片上可设有一个以 上的密码缺口,如此具有可增加开锁号码的功效。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状锁安全结构,其在该组合的排片上可增设防寻 号槽及防探针梯等设施,具有防止不正常开锁、强化防止盗开锁的功效。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管状锁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锁筒组合,其具有一锁筒本体,一挡 环及一定位套,该锁筒本体的前端具有一钥匙插入口,内部设有一第一收容槽及一第二收 容槽,该第一收容槽与第二收容槽之间形成一阶状的环形平底,该挡环以该定位套定位在 该第二收容槽内,并贴靠于该环形平底,且该挡环内壁面设有多个呈放射状排列的锁挡,且 各该锁挡之间形成有一通道;一锁心组合,是安装在该锁筒组合内,具有一锁心本体,数个 排片及与其等数的弹性元件,该锁心本体具有一内部轴心,该内部轴心的外部延伸有一前 凸缘端部是设置在该锁筒组合的第一收容槽中,及一后凸缘端部;该前、后凸缘端部的外壁 面形成有多数的轴向导槽,用以容纳该排片及该弹性元件,且各该排片上设有至少一密码 缺口,各密码缺口的位置与钥匙预制的齿型相配合;藉此,当管状锁呈闭锁时(LOCK),各该 排片受弹性元件作用,贴合在该锁筒本体的钥匙插入口内壁面,非正常开锁时,因该排片受 到该锁挡的限制而无法进行圆周运动,确保该锁心组合保持闭锁状态,其必须借由预定齿 型的钥匙来推动各该排片,使各密码缺口对准该锁挡而呈自由状态时,才能转动钥匙带动 该锁心组合作圆周运动,管状锁即可达到开锁状态(UNLOCK)。前述的管状锁安全结构,其中锁筒组合的挡环是套设在该锁心本体的后凸缘端部 外周缘,且位于该锁筒本体的第二收容槽内,而与该环形平底齐头。前述的管状锁安全结构,其中排片在该密码缺口平行方向设有一个以上的防寻号 槽,该防寻号槽是形成在该排片两侧的凹陷面。前述的管状锁安全结构,其中排片在该密码缺口垂直方向设有一防探针梯,该防 探针梯是形成在该排片的下段部两侧的阶梯状断差面。前述的管状锁安全结构,其中锁心本体的轴向导槽的前端包括设成封闭的定位 面,而该排片的前端底部则相对形成一前凸块,尾端对应于该弹性元件则设有一后凸块。前述的管状锁安全结构,其中锁筒本体的外周缘包括设成螺牙,并径向设有一第 一定位孔,而该定位套相对于该第一定位孔,设有一第二定位孔,且第一、二定位孔以一径 向柱体予以固定。前述的管状锁安全结构,其中锁筒本体在外周缘组接一第一螺帽,且该锁心本体 的尾端以一第二螺帽固定连接一挡片及一舌片,使其与该锁心本体连动。本发明管状锁安全结构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一锁筒组合, 其具有一锁筒本体、一挡环及一定位套,该锁筒本体的前端具有一钥匙插入口,内部设有一第一收容槽及一第二收容槽,该第一收容槽与第二收容槽之间形成一阶状的环形平底,该 挡环以该定位套定位在该第二容置槽内,并贴靠在该环形平底,且该挡环内壁面设有多个 呈放射状排列的锁挡,且各该锁挡之间形成有一通道;一锁心组合,是安装在该锁筒组合 内,具有一锁心本体、数个排片及与其等数的弹性元件,该锁心本体具有一内部轴心,该内 部轴心的外部延伸有一前凸缘端部是设置在该锁筒组合的第一收容槽中,及一后凸缘部; 该前、后凸缘端部的外壁面形成有多数的轴向导槽,用以容纳该排片及该弹性元件,且各该 排片上设有至少一密码缺口,各密码缺口的位置与钥匙预制的齿型相配合;藉此,当管状锁 呈闭锁时(LOCK),各该排片受弹性元件作用,贴合在该锁筒本体的钥匙入口内壁面,非正常 开锁时,因该排片受到该锁挡的限制而无法进行圆周运动,确保该锁心组合保持闭锁状态, 其必须通过预定齿型的钥匙来推动各该排片,使各密码缺口对准该锁挡而呈自由状态时, 才能转动钥匙带动该锁心组合作圆周运动,管状锁即可达到开锁状态(UNLOCK)。依据前述特征,本发明包括在该排片于该密码缺口平行方向设有一个以上的防寻 号槽,该防寻号槽是形成在该排片两侧的凹陷面。再者,本发明包括在该排片于该密码缺口 垂直方向设有一防探针梯,该防探针梯是形成在该排片的下段部两侧的阶梯状断差面。此 外,本发明的管状锁更包括可与各式的锁扣件连接使用。


图1为习用一种管状锁的分解立体图。图2A为图1所示管状锁的一剖示图。图2B为图1所示管状锁的另一剖示图。图3为习用另一种管状锁的分解立体图。图4A为图3所示管状锁的一剖示图。图4B为图3所示管状锁的另一剖示图。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外观图。图7为图6所示部分的一剖示图。图8为图6所示剖分的另一剖示图。图9为图6所示9-9断面剖示图。图10为本发明以钥匙开锁的一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以钥匙开锁的另一示意图。图12A为本发明的一种排片立体图。图12B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排片立体图。图13为本发明的排片与挡环关系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另一可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15为本发明的一使用状态分解立体图。图16为本发明的一使用状态组合立体图。图中主要标号说明10管状锁、IOA管状锁、11锁心组合、12锁心本体、121内部轴 心、122前凸缘端部、123后凸缘端部、IM导槽、125定位面、1 尾端、13排片、131密码缺 口、132防寻号槽、133防探针梯、134前凸块、135后凸块、14弹性元件、20锁筒组合、21锁筒本体、211第一收容槽、212第二收容槽、213环形平底、214钥匙插入口、215第一螺牙、216 第一定位孔、22挡环、221锁挡、222通道、23定位套、231第二定位孔、232径向柱体、30钥 匙、30A钥匙、30B钥匙、31齿型、31A齿型、31B齿型、40锁扣件、41第一螺帽、42挡片、43舌 片、44第二螺帽。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阅图5至图13所示,本发明其较佳实施例包括一锁筒组合20及一锁心组合11 ; 其中该锁筒组合20,其具有一锁筒本体21、一挡环22及一定位套23,该锁筒本体21的 前端具有一钥匙插入口 214可供钥匙30插入(如图10所示),锁筒本体21的内部界定有 一第一收容槽211可接纳该锁心组合11及一第二收容槽212,其直径尺寸可接纳该挡环22 及定位套23,而定位套23与锁筒本体21成为紧密的结合;第一收容槽211与第二收容槽 212之间形成一阶状的环形平底213。该挡环22可套设在锁心本体12的后凸缘端部123 外周缘且位于锁筒本体21的第二收容槽212内,而与环形平底213齐头,挡环22的内壁面 设有多个锁挡221呈放射状排列,且锁挡221与锁挡221间形成有一通道222。该锁心组合11具有一锁心本体12、至少一组排片13及数条弹性元件14如弹簧, 该弹性元件14的数量与排片13相同。该锁心本体12具有一内部轴心121,内部轴心121 的外部延伸有一前凸缘端部122是设置在锁筒本体21的第一收容槽211中,及一后凸缘端 部123 ;前凸缘端部122与后凸缘端部123的外壁面形成有多数轴向导槽IM可用以接纳 该排片13及弹性元件14,该排片13借助弹性元件14可在轴向导槽124内定位与复归。各 该排片13上设有至少一密码缺口 131,以便应用于子、母钥匙(Master Key)系统,各密码缺 口 131的位置与钥匙30预制的齿型31相配合,所以,各密码缺口 131具有不同的深度、位 置。当管状锁10呈闭锁状态时,排片13受弹性元件14作用贴合在锁筒本体21的钥 匙插入口 214内壁面,排片13受到一推力可以在挡环22的通道222内沿着导槽IM轴向 运动,推力消失后,排片13受弹性元件14作用复归于锁筒本体21的钥匙插入口 214内壁 面(即回复到原来开始位置);非正常开锁时,因排片13受到锁档221的限制而无法进行 圆周运动,所以,锁心组合11无法被转动而为闭锁状态。如图10及图11所示,本发明管状锁10利用一专用的钥匙来开锁的操作方式。首 先,将一专用钥匙30自钥匙插入口 214插入,钥匙30预制的齿型31可推动排片13,使各排 片13上的密码缺口 131向内移动且对准锁挡221而成为自由状态,如图10所示。然后,转 动钥匙30可带动锁心组合11作圆周运动,管状锁10即达到开锁状态,如图11所示。本发明另一主要特征,是该排片13上至少设有一密码缺口 131,其可如图12A所 示,设有两个密码缺口 131,也可如图12B所示,设有三个密码缺口 131,如此不仅可应用于 子、母钥匙(Master Key)系统,更可增加开锁号码的组数,各密码缺口 131a、131b的位置分 别与钥匙30预制的齿型31A或31B相配合,如图13所示。而本发明的排片13之所以能够 设有两个或三个密码缺口 131,是因配合该挡环22的设计,当各密码缺口 131到达该挡环 22的通道222时,即不受该锁挡221的限制,而可进行圆周运动而开锁。反观习用的管状锁 60 (如图3、图4所示),其各圆柱体65的顶块651仅能有一个,如果有两个或以上,则其中一顶块651位于径向环沟d的基准线上时,因另一个顶块651无对应的径向环沟,所以无法 转动。因此,本发明以密码缺口 131对应挡环22的设计而克服了此一问题,达到可增加开 锁号码的功效。例如图13所示,当挡环22的通道222有七个,即配合了①至⑦七个排片 13,当钥匙30的第一种齿型21A把各排片13的密码缺口 131a推到该挡环22的通道222 时,即可以转动开锁,或是以第二齿型31D把各排片13的密码缺口 131b推至该挡环22的 通道222时,也可转动开锁;此为本发明重要功效之一。进一步,再配合图12A、12B所示,本发明的排片13在该密码缺口 131平行方向设 有一个以上的防寻号槽132,该防寻号槽132为形成在该排片13两侧的凹陷面。且在该密 码缺口 131垂直方向设有一防探针梯133,该防探针梯123为形成在该排片13下段部两侧 的梯状断差面。借此,当管状锁10呈闭锁状态时,排片13受弹性元件14作用贴合在锁筒本体21 的钥匙插入口 214的内壁面,排片13受到一推力可以在挡环22的通道222内沿著导槽124 轴向运动,推力消失后,排片12受到弹性元件14作用复归于锁筒本体21的钥匙插入口 214 内壁面(即回复到原来开始位置);非正常开锁时,因排片13受到锁挡221的限制而无法 进行圆周运动,所以,锁心组合11无法被转动而为闭锁状态。当管状锁10遇到不正当开锁,推动排片13时密码缺口 131对挡块221所产生的 干涉与防寻号槽132对挡块221所产生的干涉情形类似,借以混淆密码缺口 131的正确位 置,防止他人借助推动排片13,使密码缺口 131与挡块221产生干涉,以寻找密码缺口 131 的位置;防探针梯133可以防止他人利用探针插入排片13与导槽124的间隙处,以寻找密 码缺口 131的位置。实质上,该锁心本体12的导槽IM也可以设置阶梯状断差面以防止探 针侵入,提高管状锁10的安全性。参阅图14至图16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可行实施例,其相同于前述实施例的构件 以相同图号表示,其差异仅在于该锁心本体12的导槽124的前端包括设成封闭的定位面 125,而该排片13的前端底部则相对形成一前凸块134,尾端对应于弹性元件14则设有一后 凸块135,如此方便该等元件的定位及组装。又,该锁筒本体21外周缘是设成第一螺牙215,并径向设有一第一定位孔216,而 该定位套23相对于该第一定位孔216,设有一第二定位孔231,且第一、第二定位孔216、231 以一径向柱体232或螺丝予以固定,借此组合的管状锁IOA如图15、图16所示,方便与一锁 扣件40结合使用,即该锁筒本体21在第一螺牙215组接一第一螺帽41,且该锁心本体12 的尾端126以一第二螺帽44固定连接一挡片42及一舌片43,使其与该锁心本体12连动。 但是,此仅是本发明的一运用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借助上述技术手段,其与习用技术比较,具有如下增进的功效1、一般管状锁利用控制母针珠与子针珠间的间隙位置达到开锁目的,因为该间隙 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利用弹性元件控制,因此只要利用敲击抵消弹性元件的力量,该间隙就 会瞬间放大造成不正常开锁;本发明利用控制排片的密码缺口位置达到开锁的目的,因排 片的密码缺口尺寸固定不变,所以,可以防止一般管状锁容易被敲击盗开的问题。2、本发明开锁的关键,在于各排片的密码缺口必须同时对准锁挡,因为各密码缺 口位置不同,即使利用相同压力同时挤压各排片也只能使各密码缺口同步运动,无法形成 通道而开锁,所以本发明相对于先前技术,其安全性具有显著而确实的进步。
3、本发明在锁心组合的排片上可以增加防寻号槽及防探针梯等设施防止不正常 开锁,使本发明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 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管状锁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锁筒组合,其具有一锁筒本体,一挡环及一定位套,该锁筒本体的前端具有一钥匙插 入口,内部设有一第一收容槽及一第二收容槽,该第一收容槽与第二收容槽之间形成一阶 状的环形平底,该挡环以该定位套定位在该第二收容槽内,并贴靠于该环形平底,且该挡环 内壁面设有多个呈放射状排列的锁挡,且各该锁挡之间形成有一通道;一锁心组合,是安装在该锁筒组合内,具有一锁心本体,数个排片及与其等数的弹性元 件,该锁心本体具有一内部轴心,该内部轴心的外部延伸有一前凸缘端部是设置在该锁筒 组合的第一收容槽中,及一后凸缘端部;该前、后凸缘端部的外壁面形成有多数的轴向导 槽,用以容纳该排片及该弹性元件,且各该排片上设有至少一密码缺口,各密码缺口的位置 与钥匙预制的齿型相配合;藉此,当管状锁呈闭锁时(LOCK),各该排片受弹性元件作用,贴合在该锁筒本体的钥匙 插入口内壁面,非正常开锁时,因该排片受到该锁挡的限制而无法进行圆周运动,确保该锁 心组合保持闭锁状态,其必须借由预定齿型的钥匙来推动各该排片,使各密码缺口对准该 锁挡而呈自由状态时,才能转动钥匙带动该锁心组合作圆周运动,管状锁即可达到开锁状 态(UNLOCK)。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锁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锁筒组合的挡环是套设在 该锁心本体的后凸缘端部外周缘,且位于该锁筒本体的第二收容槽内,而与该环形平底齐 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锁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排片在该密码缺口平行方 向设有一个以上的防寻号槽,该防寻号槽是形成在该排片两侧的凹陷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锁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排片在该密码缺口垂直方 向设有一防探针梯,该防探针梯是形成在该排片的下段部两侧的阶梯状断差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锁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锁心本体的轴向导槽的前 端包括设成封闭的定位面,而该排片的前端底部则相对形成一前凸块,尾端对应于该弹性 元件则设有一后凸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锁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锁筒本体的外周缘包括设 成螺牙,并径向设有一第一定位孔,而该定位套相对于该第一定位孔,设有一第二定位孔, 且第一、二定位孔以一径向柱体予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状锁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锁筒本体在外周缘组接一 第一螺帽,且该锁心本体的尾端以一第二螺帽固定连接一挡片及一舌片,使其与该锁心本 体连动。
全文摘要
一种管状锁安全结构,包括锁筒组合,具有锁筒本体、挡环及定位套,锁筒本体设钥匙插入口,内部设收容槽,收容槽间成阶状环形平底,挡环以定位套定位在收容槽内并贴靠环形平底,挡环内壁面设锁挡,锁挡间有通道;锁心组合装在锁筒组合内,具有锁心本体、排片及弹性元件,锁心本体有内部轴心,内部轴心设前凸缘端部及后凸缘端部;前后凸缘端部外壁面设轴向导槽容纳排片及弹性元件,排片上的密码缺口位置与钥匙齿型配合;管状锁闭锁时,排片受弹性元件作用贴合在钥匙插入口,非正常开锁时,排片受锁挡限制无法运动,确保锁心组合保持闭锁状态,其借钥匙推动排片,使密码缺口对准锁挡呈自由状态时,转动钥匙带动锁心组合运动,达到开锁状态。
文档编号E05B15/14GK102146746SQ20101028250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9日
发明者廖礼士, 张丽仁 申请人:廖礼士, 张丽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