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辅助清洁装置的扫地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扫地机器人一般通过传感器感应障碍物,通过清扫刷扫除地面的灰尘,通过吸尘机构吸入扫起的灰尘。扫地机器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尽管扫地机器人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是其清洁地面的能力仍然不够,在实际使用时,会发现地面有很多灰尘不能够被完全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扫地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的顶部竖直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电机的转轴通过螺纹安装有转动板、用于卡装所述转动板的外锁紧螺母和内锁紧螺母,所述转动板位于所述外锁紧螺母和所述内锁紧螺母之间,所述转动板的侧壁设置有若干转臂,所述转臂安装有清洁刷和滚轮架,所述滚轮架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最低点不低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驱动轮的最低点。
优选地,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机器人本体顶部的中心位置,所述机器人本体的控制面板位于顶面的边缘部。
优选地,所述转臂为L型结构,所述转臂的一边水平连接在所述转动板上,所述转臂的另一边竖直向下,所述清洁刷安装于所述转臂竖直边的下端部,所述滚轮架固定于所述转臂竖直边的下部,所述万向轮的最低点高于所述清洁刷的最低点。
优选地,所述清洁刷由卡壳和卡在于所述卡壳内的海绵组成,所述卡壳焊接于所述转臂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扫地机器人的基础上增加了辅助清洁装置,通过电机转动可带动清洁刷进一步的擦拭地面,大大提高了清洁效率,滚轮架的万向轮能起到支撑作用,能够抵消额外增加的结构重量,避免机器人本体原有的支撑结构负担过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扫地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器人本体、2-电机、3-转动板、4-外锁紧螺母、5-内锁紧螺母、6-转臂、7-滚轮架、8-万向轮、9-卡壳、10-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器人本体1,机器人本体1的顶部竖直安装有电机2,电机2与机器人本体1的控制系统电连接,电机2的转轴通过螺纹安装有转动板3、用于卡装转动板3的外锁紧螺母4和内锁紧螺母5,转动板3位于外锁紧螺母4和内锁紧螺母5之间,转动板3的侧壁设置有若干转臂6,转臂6安装有清洁刷和滚轮架7,滚轮架7设置有万向轮8,万向轮8的最低点不低于机器人本体1的驱动轮的最低点。
为了便于电机2和控制面板的布局,电机2安装于机器人本体1顶部的中心位置,机器人本体1的控制面板位于顶面的边缘部。
转臂6为L型结构,转臂6的一边水平连接在转动板3上,转臂6的另一边竖直向下,清洁刷安装于转臂6竖直边的下端部,滚轮架7固定于转臂6竖直边的下部,万向轮8的最低点高于清洁刷的最低点。
清洁刷由卡壳9和卡在于卡壳9内的海绵10组成,卡壳9焊接于转臂6上,当海绵10太脏时,可以随时将其取下并清洗。
本实用新型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如下:
除了电机2、转动板3、转臂6、万向轮8和清洁刷等部件,整个扫地机器人的其它结构与现有结构完全一致。
为了清洁效果更好,可以选择清洁两遍地面。由于是螺纹连接结构,转动板3在电机2的转轴上的位置是可以上下移动的。地面清洁第一遍时将转动板3调至电机2的转轴的顶端使万向轮8和清洁刷完全脱离地面,或者直接将转动板3及万向轮8等部件取下,第一遍清洁过程与原有清洁过程完全一致。地面清洁第二遍时将转动板3沿着转轴向下移动,使得万向轮8与机器人本体1原有的驱动轮在同一平面上,然后通过外锁紧螺母4和内锁紧螺母5将转动板3固定,此时机器人本体1在原有工作过程中增加了辅助清洁功能,即电机2转动,带动转臂6转动,从而带动清洁刷擦拭地面。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