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烤机壳体和电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41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电烤机壳体和电烤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烤机壳体和应用该电烤机壳体的电烤机。



背景技术:

电烤机是一种烹饪设备,可供家庭用于户外烧烤或室内烧烤,用来烤制肉类食品、海鲜食品或蔬菜食品等。现有电烤机的壳体普遍由内壳与外壳共同组成,而内壳普遍由四片金属片两两连接组成方形内壳,这样,不仅会导致内壳的组装十分不便,并且还会存在安全稳定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烤机壳体,旨在使得电烤机内壳的组装简单、便捷,并提高电烤机内壳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烤机壳体包括:

内壳,所述内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两端相固接形成容置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为薄片金属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呈“匚”形,包括第一直壁和与所述第一直壁的两端相连的两个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壳体呈“匚”形,包括第二直壁和与所述第二直壁的两端相连的两个第二侧壁,两个所述第一侧壁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侧壁连接。

可选地,所述内壳还包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壳体的每一端通过一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对应端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壳体两者的其中一者上设有容置孔,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者上设有插片,所述插片插入所述容置孔内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相互连接;和/或,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壳体两者的其中一者上设有容置孔,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者上设有插片,所述插片插入所述容置孔内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的侧壁均开设有第一容置孔,且凸设有第一插片;所述第二壳体的两端的侧壁均开设有第二容置孔,且凸设有第二插片;所述连接件开设有第三容置孔和第四容置孔,且凸设有第三插片和第四插片;所述第一插片插设于所述第三容置孔,所述第二插片插设于所述第四容置孔,所述第三插片插设于所述第一容置孔,所述第四插片插设于所述第二容置孔。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上支撑边、下支撑边、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支撑边和所述下支撑边的中段,所述上支撑边和所述下支撑边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所述第三容置孔和所述第四容置孔,另一者上设置有朝外凸出的所述第三插片和所述第四插片。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呈“L”形,包括第三直壁和与所述第三直壁的一端相连的第三侧壁;所述第二壳体呈“L”形,包括第四直壁和与所述第四直壁的一端相连的第四侧壁,所述第三直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连,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直壁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两者的其中一者上设有容置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者上设有插片,所述插片插入所述容置孔内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

可选地,所述内壳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壳体上端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烤机,所述电烤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电烤机壳体,且所述容置空间的上端设有第一让位口;

至少一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且发射热量至所述第一让位口。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发热源、反射罩、及保护窗,所述反射罩形成有反射腔,所述发热源安装于所述反射腔内,所述反射腔具有第二让位口,所述保护窗罩盖所述第二让位口;所述保护窗沿上下方向垂直延伸,或者,所述保护窗由所述电烤机壳体的下端至电烤机壳体的上端向靠近所述第一让位口的中心点的方向倾斜延伸。

可选地,所述电烤机还包括与所述内壳连接且位于所述内壳外周的外壳,所述内壳包括两长侧边,所述电烤机包括两所述加热装置,每一所述加热装置对应设于所述内壳的一所述长侧边。

可选地,所述电烤机还包括烤架,所述烤架架设于所述内壳的上端,且罩盖所述第一让位口,所述烤架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让位口的通孔,所述通孔在垂直方向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保护窗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电烤机的内壳设置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两段式结构,当需要进行内壳组装时,只需将第一壳体的两端和第二壳体的两端对应固接在一起,便可完成组装,避免了现有电烤机内壳的多片拼接结构所带来的繁琐组装步骤,使得电烤机内壳的组装步骤得以简化,从而使得电烤机内壳的组装更加简单、便捷。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内壳为两段式拼接结构,单个壳体不再为平面结构,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内壳多片拼接结构横向受力不稳定的问题,提高了电烤机内壳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烤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烤机一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内壳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Ⅴ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Ⅵ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烤机。

请参阅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电烤机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烤机100包括:

内壳13,所述内壳13包括第一壳体131和第二壳体133,所述第一壳体131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壳体133的两端相固接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的上端设有第一让位口10a。

至少一加热装置30,所述加热装置30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且发射热量至所述第一让位口10a。

烤架50,所述烤架50架设于所述内壳13的上端,且罩盖所述第一让位口10a。烤架50一般为金属制烤架50,通过一体化加工成型制成,其食物支撑部一般设置为格栅式。食物放置于烤架50的食物支撑部上,利用加热装置30发射的热量进行烤制。

具体地,电烤机100包括电烤机壳体10,电烤机壳体10包括外壳11和嵌设于所述外壳11内的内壳13。外壳11一般为塑料壳,采用一体化注塑成型的方式进行加工制成,起到防止烫伤人体的作用。且外壳11围设一空腔,内壳13嵌设入该空腔内,亦即外壳11与内壳13相连接且位于内壳13外周。

本实施例中,内壳13包括第一壳体131和第二壳体133,且第一壳体131和第二壳体133均由薄片金属板构成。具体地,第一壳体131呈“匚”形,包括第一直壁131a和与所述第一直壁131a的两端相连的两个第一侧壁131b;第二壳体133呈“匚”形,包括第二直壁133a和与所述第二直壁133a的两端相连的两个第二侧壁133b,两个所述第一侧壁131b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侧壁133b固定连接,形成一容置空间,且该容置空间的上端开设有第一让位口10a,用于设置烤架50以盛放待烤制的食物,继而以利用固定安装于内壳13内的加热装置30所发射至第一让位口10a的热量对食物进行加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131与第二壳体133的固接可采用销连接、卡扣连接、胶接或其他合理的连接方式进行。此外,内壳13一般为金属壳,大多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等材料,利用冲压成型得到。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内壳13设置成金属壳,将烤架50放置在内壳13的上端,具体地,所述内壳13还包括第一支撑板137和第二支撑板139,所述第一支撑板137与所述第一壳体131上端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39与所述第二壳体133的上端面连接,且第一支撑板137上端面与第二支撑板139上端面均高于外壳11上端面,用于支撑烤架50,以防止烤架50温度过高而将外壳11损坏,外壳11也可以将温度隔绝,防止烫伤人体。可理解地,第一支撑板137与第一壳体131的连接、第二支撑板139与第二壳体133的连接均可通过插片插设于容置孔的方式实现。

并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电烤机100的内壳13设置为第一壳体131和第二壳体133的两段式结构,当需要进行内壳13组装时,只需将第一壳体131的两端和第二壳体133的两端对应固接在一起,便可完成组装,避免了现有电烤机100内壳13的多片拼接结构所带来的繁琐组装步骤,使得电烤机100内壳13的组装步骤得以简化,从而使得电烤机100内壳13的组装更加简单、便捷。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内壳13为两段式拼接结构,单个壳体不再为平面结构,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内壳13多片拼接结构横向受力不稳定的问题,提高了电烤机100内壳13的稳定性。

此外,可以理解的,在电烤机壳体10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31亦可呈“L”形,包括第三直壁和与所述第三直壁的一端相连的第三侧壁;相应地,所述第二壳体133亦呈“L”形,包括第四直壁和与所述第四直壁的一端相连的第四侧壁,所述第三直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连,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直壁相连,具体地,所述第一壳体131和所述第二壳体133两者的其中一者上设有容置孔,所述第一壳体131和所述第二壳体133的另一者上设有插片,所述插片插入所述容置孔内使所述第一壳体131与所述第二壳体133相互连接,以形成上述容置空间。

优选地,所述内壳13还包括二连接件135,所述第一壳体131的每一端通过一所述连接件135与所述第二壳体133的对应端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第一壳体131与第二壳体133之间通过二连接件135进行连接,可有效简化单个壳体的结构,使得每一壳体的加工和制造过程更加简单,从而提高其生成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内壳13设置于电烤机100的最内层,时常会接触到食物烤制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及其他杂质,壳体结构的简化还可有效降低内壳13的清洁难度,从而使得电烤机100的清洁效率得以提升。此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该连接件135可为销钉、角码或卡持片等,相应地,二壳体上具有与连接件135匹配的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135和所述第一壳体131两者的其中一者上设有容置孔,所述连接件135和所述第一壳体131的另一者上设有插片,所述插片插入所述容置孔内使所述连接件135与所述第一壳体131相互连接;和/或,所述连接件135和所述第二壳体133两者的其中一者上设有容置孔,所述连接件135和所述第二壳体133的另一者上设有插片,所述插片插入所述容置孔内使所述连接件135与所述第二壳体133相互连接。可以理解的,采用插片和容置孔的连接方式可以节省螺钉,当插片插入容置孔后将插片扭转一定角度则形成连接,装配更方便。

请参阅图5至图7,所述第一壳体131的两端的侧壁均开设有第一容置孔1311,且凸设有第一插片1313;所述第二壳体133的两端的侧壁均开设有第二容置孔1331,且凸设有第二插片1333;所述连接件135开设有第三容置孔1351和第四容置孔1353,且凸设有第三插片1355和第四插片1357;所述第一插片1313插设于所述第三容置孔1351,所述第二插片1333插设于所述第四容置孔1353,所述第三插片1355插设于所述第一容置孔1311,所述第四插片1357插设于所述第二容置孔1331。具体地,所述连接件135包括上支撑边135a、下支撑边135b、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支撑边135a和所述下支撑边135b的中段135c,所述上支撑边135a和所述下支撑边135b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所述第三容置孔1351和所述第四容置孔1353,另一者上设置有朝外凸出的所述第三插片1355和所述第四插片1357,这样,可使得连接件135的结构得以简化和优化,从而有利于生产制造和成型组装。

并且,可以理解的,每一插片均插设并卡持于与之相对应的容置孔内,从而使得第一壳体13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壳体133的对应端通过连接件135得以有效固接,并且,插片与容置孔的固接方式,使得不论是内壳13的每一部件的加工还是内壳13的组装均得以简化,进一步使得相应效率得以提高。而且,插片与容置孔的固接方式,还可使得内壳13的每一部分的局部区域均呈平面结构,并减少了难以清洁的孔隙、凹槽等结构,从而进一步方便了电烤机100内壳13的清洁。

参照图1和图2,所述内壳13包括两长侧边,至少一所述加热装置30设于所述内壳13的一长侧边。通过将加热装置30设在内壳13长度较长的一侧边,可以提升该加热装置30的发热量,进而提高烧烤的效率。

具体地,所述加热装置30包括发热源31、反射罩33、及保护窗35,所述反射罩33形成有反射腔33a,所述发热源31安装于所述反射腔33a内,所述反射腔33a具有第二让位口33b,所述保护窗35罩盖所述第二让位口33b。食物放置在烤架50上,发热源31发出的热量,通过反射罩的汇聚,使热量由第二让位口33b射出,依次穿过保护窗35、第一让位口10a、烤架50至食物,对食物进行加热。

本实施例中,第二让位口33b处设置有保护窗35,通过该保护窗35的保护,可防止油脂或其他杂物污染热源结构。也即防止油脂通过第二让位口33b进入至反射腔33a内,提高烧烤食物的效率。而通过将保护窗35沿上下方向垂直延伸,或者,所述保护窗35由所述电烤机壳体10的下端至电烤机壳体10的上端向靠近所述第一让位口10a的中心点的方向倾斜延伸。通过该保护窗的垂直设置或由下至上向第一让位口中心处倾斜设置,更有利于防止油脂溅射到保护窗上且利于油脂滑落至接油盘中,即使食物油脂喷溅到保护窗35上,因油脂本身的重力,可在第一时间掉落至电烤机壳体10的底部,或者,因油脂本身的重力,使得油污可快速经由保护窗35滑落至电烤机壳体10的底部。因此,可防止油脂在保护窗35上阻挡热量的射出,提高了烧烤的效率。

所述烤架50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让位口10a的通孔,优选地,所述通孔在垂直方向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保护窗35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正投影不重叠,以防止食物、油脂等由烤架50的通孔掉下时直接落至保护窗35表面,从而避免被食物、油脂等接触过的保护窗35对热量的射出造成影响,提高烧烤的效率。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30为辐射加热装置,通过辐射热量对物品进行加热,如此,使得食品的加热均匀,同时避免污染环境,安全环保。进一步将发热源31采用红外加热灯管,红外线的传热形式是辐射传热,由电磁波传递能量。在红外线照射到被加热的食品时,一部分射线被反射回来,一部分被穿透过去。当发射的红外线波长和被加热食品的吸收波长一致时,被加热的食品吸收红外线,这时,食品内部分子和原子发生“共振”-产生强烈的振动、旋转,而振动和旋转使食品温度升高,达到了加热的目的。通过红外线加热进行烧烤,可降低食物烤制时产生的油烟,同时使食物的受热更为均匀,避免烤糊。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窗35为透光玻璃板。一般该透光玻璃板采用高透光玻璃,高透光玻璃又称减反射玻璃、低反射玻璃、防眩光玻璃,是一种将玻璃表面进行特殊处理的玻璃。其原理是把优质玻璃,进行单面或双面蒙砂后进行抛光工艺处理,使其与普通玻璃相比具有较低的反射比,使光的反射率降低到1%以下,从而降低环境反光的干扰,是一种具有高透光、低反射的玻璃。高透光处理可减少反光,降低玻璃表面的反射系数,提高辐射热量的通过率。高透光/低反射玻璃降低了玻璃表面的反射率在2%以下,透光可达到80%以上。采用透光玻璃板方便辐射热量的射出,减小辐射热量的损失。进一步将所述保护窗35的背离所述发热源31的表面设有防污涂层,如疏油涂层,可加速油脂的滑落。当然,可理解的是,该防污涂层也具有高透光率,可供辐射热量的透出。

参照图1和图2,所述发热源31设于所述反射腔33a的下端。反射腔33a主要起到反射发热源31的辐射能量,将辐射能量经反射腔33a反射后,透过保护窗35至第一让位口10a以烧烤食物,将发热源31设于反射腔33a的下端可较好的利用反射腔33a的腔壁,对辐射能量进行反射。

进一步地,所述电烤机100包括两所述加热装置30,每一所述加热装置30对应设于所述内壳13的一长侧边。

通过设置两加热装置30后,可提高食物烧烤加热的速度,同时将加热装置30设置在相对的两长侧边,使得食物的加热更加均匀。

参照图2,所述内壳13内还设有接油盘70,该接油盘70位于所述内壳13的底部,且正对所述第一让位口10a。通过设置接油盘70,烤制食物后产生的油污和其他杂物经由第一让位口10a掉落至接油盘70,方便后续对电烤机100进行清洁工作。其中接油盘70与内壳13的滑动连接,可以通过在内壳13底部的两侧设置滑槽,接油盘70的两侧边缘嵌设于滑槽内,并且于内壳13底部设置缺口,接油盘70的端部位于缺口处,通过手动推拉实现接油盘70的端部进出内壳13,使得电烤机100的清理操作简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