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称重组件及其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086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称重组件及其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称重组件和包括该称重组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烹饪器具,特别是面包机针对用户使用的便捷需求新增加了自称重的功能,相关技术中存在一种带称重结构的面包机,如图1所示,其包括有外壳体1’,外壳体1’内设有发热元件2’、面包桶组件3’、驱动装置4’和传动装置5’,所述的外壳体1’的底部设有多个支撑脚6’,每个支撑脚6’上设有压力传感件组件7’。该面包机可以称面包机整机的重量,也可以单独称面包配料的重量。

以上面包机的称重结构虽然能够实现称重,但是此称重结构存在一定缺陷及不足之处,比如:

1、此称重结构是由多个传感器组成,导致整机在装配与拆卸过程中较为麻烦;

2、多个传感器在组装中在高度方向或多或少有高度差,导致称重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组装与拆卸的称重组件。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称重组件,包括支座、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称重模块和称重模块支架,所述称重模块支架固定在所述支座上,所述多个称重模块固定在所述称重模块支架上,所述多个称重模块的承载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称重组件,多个称重模块固定在称重模块支架上,实现了将多个称重模块集成到称重模块支架上形成一模块化组件,便于产品的组装与拆卸;固定到称重模块支架上的多个称重模块的承载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多个称重模块同时受力,受力均衡,减小称重误差。

可选地,所述支座上设有多个支撑柱,且所述多个支撑柱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称重模块支架支撑在所述多个支撑柱的上端面上。

支座上的多个支撑柱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有利于支撑在支撑柱上端面上的称重模块支架位于水平面内,进而有利于称重模块支架上的多个称重模块的承载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减小称重模块的称重误差。

可选地,所述称重模块支架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称重模块一一对应的多个定位腔,所述称重模块固定在所述定位腔内,实现了称重模块与称重模块支架的固定。

可选地,所述多个定位腔中,至少一所述定位腔的上方设有上定位突起,且设有所述上定位突起的所述定位腔的侧壁的上端面为便于所述称重模块插入所述定位腔内的导向斜面。

在将称重模块固定到定位腔的过程中,首先使称重模块倾斜一定角度,然后沿着定位腔的侧壁上的导向斜面滑入定位腔中,称重模块滑入定位腔内后,上定位突起限制称重模块向上的位移,将称重模块固定在定位腔内。导向斜面的设置,避免了称重模块滑入定位腔内的过程中与上定位突起发生干涉。

可选地,所述多个定位腔中,至少一所述定位腔的上方设有上定位突起,且设有所述上定位突起的所述定位腔的侧壁包括侧定位突起,所述侧定位突起的上端面为便于所述称重模块插入所述定位腔内的导向斜面。

定位腔的侧壁包括侧定位突起,且侧定位突起的上端面为便于称重模块插入定位腔内的导向斜面,以免称重模块滑入定位腔内的过程中与上定位突起发生干涉。

可选地,所述称重模块包括基部部分和受力变形的变形部分,所述基部部分与所述定位腔相固定,所述变形部分的外侧壁面与所述定位腔的内侧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称重模块的基部部分与定位腔固定,实现了将称重模块固定在称重模块支架上,称重模块的变形部分的外侧壁面与定位腔的内侧壁面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在称重模块受力、变形部分变形时,变形部分不会受到定位腔的内侧壁面的干涉,确保了变形部分的顺利形变,进而保证了称重模块的称重精度。

可选地,所述间隙的宽度为0.5mm-1mm(毫米)。该范围的间隙宽度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间隙的宽度并不限于该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调整间隙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称重模块支架上设有一过线孔,且在所述称重模块支架上,沿每一所述称重模块至所述过线孔的路径上设有至少一个卡线槽,与每一所述称重模块相连的导线穿过相对应的路径上的所述至少一个卡线槽,并最终一起穿过所述过线孔。

称重模块上设有过线孔,每一称重模块与过线孔之间均设有卡线槽,这样每一称重模块的导线均通过卡线槽到达过线孔后一起穿过过线孔,这样通过在称重模块支架上设计卡线槽及过线孔,梳理导线的走向,使得导线的布置有条理,便于组装与拆卸;且过线孔可设置在称重模块支架上的任意合适的位置处,使得过线孔的位置灵活。

可选地,所述称重模块支架上靠近一所述称重模块处设有一过线孔,且在所述称重模块支架上,沿其余每一所述称重模块至所述过线孔的路径上设有至少一个卡线槽,与其余每一所述称重模块相连的导线穿过相对应的路径上的所述至少一个卡线槽,并最终与一所述称重模块的导线一起穿过所述过线孔。

本实施例的方案,在一个称重模块附近设有过线孔,这样在该称重模块与过线孔之间无需设置卡线槽,其他称重模块与过线孔之间设置卡线槽,其他称重模块的导线通过卡槽到达过线孔后,与过线孔附近的称重模块的导线一起穿过过线孔,该方案同样实现了对导线走向的梳理,使得导线的布置有条理,便于组装与拆卸;同时与过线孔设置在称重模块支架上的非靠近称重模块处的方案相比,本方案减少了称重模块支架上的开槽数量,简化了称重模块支架的生产过程及称重模块支架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座、用于盛放待烹饪的食物的储料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称重组件,所述称重组件的支座与所述底座相固定,且所述称重组件位于所述储料仓下方并可称量所述储料仓的重量。由于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称重组件,因此也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称重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称重组件,其多个称重模块的承载表面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使得多个称重模块受力均衡,测量误差插;

进一步可选地,通过将各个称重模块集成到称重模块支架上形成模块化组件,便于产品的组装与拆卸;

进一步可选地,通过在称重模块的变形部分的外侧壁面与定位腔的内侧壁面之间设置间隙,避免变形部分变形时受到定位腔的内侧壁面的干涉,确保了称重模块的称重精度;

进一步可选地,称重模块支架上设计过线孔扣及卡线槽,将各个称重模块的凌乱无序的导线收纳在一起焊接至PCBA模块上,实现各个称重模块的线整体划一。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根据现有技术所述的面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衬盖与称重模块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称重模块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称重模块支架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的称重模块支架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的一称重模块与称重模块支架的装配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一称重模块与称重模块支架的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关系为:

1’外壳体,2’发热元件,3’面包桶组件,4’驱动装置,5’传动装置,6’支撑脚,7’压力传感件组件。

图2-图1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关系为:

1显示面板,2米仓组件,3称重模块,4称重模块支架,40定位腔,41侧定位突起,42滑槽边,43固定孔,44卡线槽,45卡线槽,46过线孔,47上定位突起,5衬盖,50支撑柱,6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座(未示出)、称重组件、显示面板1和米仓组件2。

其中称重组件包括三个称重模块3、称重模块支架4和衬盖(即支座)5。当然,称重组件也可以包括两个称重模块3或多于三个的称重模块3。

称重模块支架4固定在衬盖5上,三个称重模块3固定在称重模块支架4上,且三个称重模块3的承载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三个称重模块3可以同时感测重量且受力均衡,减小了称重模块3的称重误差。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衬盖5固定在底座上,且衬盖5上设有五个支撑柱50,称重模块支架4放置在五个支撑柱50上,称重模块支架4上对应地设有五个固定孔43,称重模块支架4通过五个螺钉6分别固定在五个支撑柱50上,限制了称重模块支架4的6个自由度,使得称重模块支架的固定稳定可靠,防止其上下左右晃动;且支撑柱50的支撑面(即上端面)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保证称重模块支架4处于水平面内,进而使称重模块支架4上的三个称重模块3的承载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使得三个称重模块3同时受力且受力均衡,减小了称重模块3的称重误差;支撑柱50既作为定位柱同时又兼作螺丝柱,确保了三个称重模块3的承载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且使三个称重模块3的测量精确。当然,支撑柱及螺钉的数量可以不为5个,如:可以为实现固定称重模块支架4的其他任意数量(如2个或3个等)。

如图2所示,米仓组件2位于三个称重模块3上方,并可将重量传递至三个称重模块3,以便三个称重模块3测量米仓组件2的重量,三个称重模块3的测量结果可显示在显示面板1上。

如图4、图6和图7所示,称重模块支架4上设有三个定位腔40,三个称重模块3分别固定在三个定位腔40内,实现称重模块3与称重模块支架4的固定。

其中,称重模块3与定位腔40可通过多种方式固定,具体地,提供以下几种方式。

示例一:

如图4-图7所示,定位腔40的上方设有上定位突起47,且定位腔40的一侧壁包括两个侧定位突起41,且两个侧定位突起41的上端面为导向斜面。称重模块3安装到定位腔40内时,首先如图8和图9所示,将称重模块3倾斜一定角度,然后沿着称重模块支架4上的滑槽边42滑入定位腔40内,导向斜面的设置,使得称重模块3能够顺利滑入定位腔40内,避免了称重模块3在滑入定位腔40内的过程中与上定位突起47发生干涉。如图10所示,称重模块3滑入定位腔40内后,通过称重模块支架4上的侧定位突起41和滑槽边42限制X、Y方向(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移动,通过上定位突起47限制Z方向(上下方向)的移动,实现了称重模块3固定在定位腔40内。

示例二:

本示例与示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定位腔40的侧壁上未设置侧定位突起,而是直接将定位腔40的侧壁的上端面设置为导向斜面。同样,在安装称重模块3时,需将称重模块3倾斜一定角度,然后沿着定位腔40的侧壁上的导向斜面滑入定位腔40中。称重模块3滑入定位腔内后,同样通过上定位突起47、滑槽边42和定位腔40的侧壁来限制称重模块3在X、Y、Z方向上的位移,使称重模块3固定在定位腔40内。本示例中定位腔40的侧壁上的导向斜面的设置,也是为了避免了称重模块3在滑入定位腔40内的过程中与上定位突起47发生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除上述固定方式外,称重模块3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固定在定位腔40内,如通过螺钉固定、粘接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具体地,称重模块3包括基部部分(未标示出)和受力变形的变形部分(未标示出),基部部分与定位腔40相固定,以便将称重模块3固定在定位腔40内;在称重模块3感测米仓组件2的重量时,变形部分受力发生变形,为了保证称重模块3的变形部分的形变量不受到来自定位腔40的侧壁的干涉,因此如图11所示,在变形部分的外侧壁面与定位腔40的内侧壁面之间具有间隙d。可选地,间隙d为至少0.5-1.0mm。当然,间隙d的尺寸并不限于0.5-1.0mm的范围,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设置间隙d小于0.5mm,或大于1.0mm。间隙d的设置,保证了变形部分变形时,不会受到定位腔的内侧壁面的干涉,确保了变形部分的顺利形变,进而保证了称重模块的称重准确度。

称重模块3固定在称重模块支架4上后,为了便于称重模块3的导线走线,提供了两种走线的方案,具体如下。

方案一:

如图4和图10所示,在一定位腔40的附近设有过线孔46,在另两个定位腔40至该过线孔46的路径上分别设有卡线槽44和卡线槽45,与另两个定位腔40内的称重模块3相连的导线分别穿过卡线槽44和卡线槽45,然后与一定位腔40内的称重模块3的导线揉成一股线,并一块通过过线孔46,一并焊接至PCBA端口上,使得导线的走向整齐划一,便于装配。

方案二:

在称重模块支架4上非定位腔40的附近设有过线孔,在每一个定位腔40至该过线孔的路径上均设有卡线槽,与三个定位腔40内的称重模块3相连的导线分别穿过相应路径上的卡线槽,然后在过线孔处揉成一股线,并一块通过过线孔46,最后一并焊接至PCBA端口上,使得导线的走向整齐划一,便于装配。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附图所示的称重组件称重时的过程:

当米仓组件2盛满一定重量的大米时,此时称重模块3通过处理器记录当前数据,然后,用户可以根据显示面板1上的菜单选项,比如:选择100g大米,米仓组件2得米仓通道(未示出)就会输出100g大米,当100g完全被输出后,此时称重模块3通过变形量会感应米仓组件2中的数据有变化,称重模块3将变化的数据通过芯片处理传递给显示面板1上并通过喇叭(或其他语音播报模块)提示用户提示米仓组件2中大米已经被输出,达到精准控制大米重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用5个螺钉将称重模块支架固定在衬盖上的定位兼螺丝柱上,以限制称重模块支架的6个自由度,保证称重模块支架的固定稳定可靠,限制其上下左右晃动;

通过设置支撑柱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进而使得多个称重模块的承载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减小了称重模块的称重误差;

通过将各个称重模块集成到称重模块支架上,使其一体化,便于组装与拆卸;

通过滑移的形式将称重模块固定在称重模块支架上,并利用称重模块支架上的定位突起来固定称重模块,使得称重模块的固定方便,稳定可靠;

通过限制称重模块的侧壁与称重模块支架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值为0.5-1.0mm,保证称重模块与称重模块支架不干涉,保证称重精度;

通过在称重模块支架上设计过线孔及卡线槽,梳理导线的走向,对导线走向进行整体规划,便于称重模块的装配;

将称重模块感应的重量反馈到显示面板并通过喇叭以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提供信息参考,用户体验性佳。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