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堤坝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9361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堤坝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尤其是一种提坝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河道防护通常采用的是简单的石头铺垫,而这种石头砌成的防护提坝,费时、费力、进程缓慢,并且还不能有效的减少河水、海水对提坝的冲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提坝防护装置。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提坝防护装置,包括分水翼和挡水坝两部分。分水翼由多个单体组合而成;每个单体有底座和翼组成,底座的左右两侧为卡槽, 左右两侧的卡槽相对应,底座的底部自前至后有贯通的排水孔,底座的后部设有凸块,翼的形状与鱼鳍相似,底部较厚,顶部略薄,自前至后圆滑变宽。挡水坝由多个单体组合而成;每个单体由底座和回水板组成,底座的左右两侧为卡槽,左右两侧的卡槽相对应,底座底部自前至后有贯通的排水孔,底座的前部设有凹槽, 回水板为弧形,底部较厚,顶部略薄。分水翼底座的凸块与挡水坝底座的凹槽相对应,分水翼底座的排水孔与挡水坝底座的排水孔相对应贯通,分水翼的高度是挡水坝高度的1/2 2/3,挡水坝的回水板弧向分水
翼方向弯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省时、省力、操作简单,还有效的减少河水、海水对提坝的冲击,有明显的缓冲作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水翼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挡水坝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分水翼,2为挡水坝,3为底座,4为翼,5为卡槽,6为排水孔,7为凸块,8 为底座,9为回水板,10为卡槽,11为排水孔,12为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提坝防护装置,包括分水翼1和挡水坝2两部分。分水翼1由多个单体组合而成;每个单体有底座3和翼4组成,底座3的左右两侧为卡槽5,左右两侧的卡槽5相对应,底座3的底部自前至后有贯通的排水孔6,底座3的后部设有凸块7,翼4的形状与鱼鳍相似,底部较厚,顶部略薄,自前至后圆滑变宽。
3[0017]挡水坝2由多个单体组合而成;每个单体由底座8和回水板9组成,底座8的左右两侧为卡槽10,左右两侧的卡槽10相对应,底座8底部自前至后有贯通的排水孔11,底座 8的前部设有凹槽12,回水板9为弧形,底部较厚,顶部略薄。分水翼1底座3的凸块7与挡水坝2底座8的凹槽12相对应,分水翼1底座3的排水孔6与挡水坝2底座8的排水11孔相对应贯通,分水翼1的高度是挡水坝2高度的 1/2 2/3,挡水坝2的回水板9弧向分水翼1方向弯曲。
权利要求1.一种提坝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水翼和挡水坝两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坝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水翼由多个单体组合而成;每个单体有底座和翼组成,底座的左右两侧为卡槽,左右两侧的卡槽相对应,底座的底部自前至后有贯通的排水孔,底座的后部设有凸块,翼的形状与鱼鳍相似,底部较厚,顶部略薄,自前至后圆滑变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坝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挡水坝由多个单体组合而成;每个单体由底座和回水板组成,底座的左右两侧为卡槽,左右两侧的卡槽相对应,底座底部自前至后有贯通的排水孔,底座的前部设有凹槽,回水板为弧形,底部较厚,顶部略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坝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水翼底座的凸块与挡水坝底座的凹槽相对应,分水翼底座的排水孔与挡水坝底座的排水孔相对应贯通,分水翼的高度是挡水坝高度的1/2 2/3,挡水坝的回水板弧向分水翼方向弯曲。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堤坝防护装置,包括分水翼和挡水坝两部分,分水翼底座的凸块与挡水坝底座的凹槽相对应,分水翼底座的排水孔与挡水坝底座的排水孔相对应贯通,分水翼的高度是挡水坝高度的1/2~2/3,挡水坝的回水板弧向分水翼方向弯曲;优点是省时、省力、操作简单,还有效的减少河水、海水对堤坝的冲击,有明显的缓冲作用。
文档编号E02B3/10GK202187318SQ201120260569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2日
发明者聂军 申请人:聂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