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支柱互换架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5249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前后支柱互换架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前后支柱互换架桥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架桥机反方向架梁时需调头安装,因架桥机属于重型机械,整体调头不仅工作量巨大,费时费力;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且桥机主控司机的位置具有多处盲点, 在员工违章和总指挥出现失误的情况下,往往会误操作,造成事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方向架梁时无需调头,且施工安全性高的前后支柱互换架桥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后支柱互换架桥机,包括前、中、后支柱和后托架,以及置于所述前、后支柱之间上方的主梁,在所述主梁上设置有行走小车;所述前支柱为两侧分别设置的两根箱型结构的伸缩柱,且在所述伸缩柱侧面沿其纵向分别开设有多个调节孔,在伸缩柱和伸缩柱之间分别设置有伸缩油缸,所述伸缩油缸一端的缸体或活塞杆通过销轴与所述调节孔相连接,伸缩油缸另一端的活塞杆或缸体与架桥机的主梁的托盘相连接;所述前、 中、后支柱与主梁之间通过U型螺栓相连接。在所述主梁两端、行走小车、后支柱和中支柱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视频监控系统。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前、中、后支柱与主梁之间通过U型螺栓相连接,前支柱和后支柱方便拆卸,互调位置,可实现反方向架梁。大大加强了施工的安全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架桥作业的效率。前支柱为两侧分别设置的两根箱型结构的伸缩柱,大大增加了强度,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架梁时,最后一孔过孔爬桥台一次性到位,可适用达到5%的纵坡桥。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后支柱互换架桥机,包括前、中、后支柱1、2、 3和后托架4,以及置于所述前、后支柱1、3之间上方的主梁5,在所述主梁5上设置有行走小车6;所述前支柱1为两侧分别设置的两根箱型结构的伸缩柱7、8、9、10,且在所述伸缩柱 7、8、9、10侧面沿其纵向分别开设有多个调节孔,在伸缩柱7、8和伸缩柱9、10之间分别设置有伸缩油缸11、12,所述伸缩油缸11、12 —端的缸体或活塞杆通过销轴13与所述调节孔相连接,伸缩油缸11、12另一端的活塞杆或缸体与架桥机的主梁5的托盘相连接;所述前、中、 后支柱1、2、3与主梁5的托盘之间通过U型螺栓14相连接;在所述主梁5两端、行走小车6、后支柱3和中支柱2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视频监控系统。
权利要求1.一种前后支柱互换架桥机,包括前、中、后支柱(1、2、3)和后托架(4),以及置于所述前、后支柱(1、3)之间上方的主梁(5),在所述主梁(5)上设置有行走小车(6);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支柱(1)为两侧分别设置的两根箱型结构的伸缩柱(7、8、9、10),且在所述伸缩柱 (7、8、9、10)侧面沿其纵向分别开设有多个调节孔,在伸缩柱(7、8)和伸缩柱(9、10)之间分别设置有伸缩油缸(11、12),所述伸缩油缸(11、12) —端的缸体或活塞杆通过销轴(13)与所述调节孔相连接,伸缩油缸(11、12)另一端的活塞杆或缸体与架桥机的主梁(5)相连接; 所述前、中、后支柱(1、2、3)与主梁(5)的托盘之间通过U型螺栓(1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支柱互换架桥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梁(5)两端、行走小车(6)、后支柱(3)和中支柱(2)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视频监控系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后支柱互换架桥机,包括前、中、后支柱和后托架,以及置于前、后支柱之间上方的主梁,在所述主梁上设置有行走小车;前支柱为两侧分别设置的两根箱型结构的伸缩柱,且在所述伸缩柱侧面沿其纵向分别开设有多个调节孔,在伸缩柱和伸缩柱之间分别设置有伸缩油缸,所述伸缩油缸一端的缸体或活塞杆通过销轴与所述调节孔相连接,伸缩油缸另一端的活塞杆或缸体与架桥机的主梁相连接;所述前、中、后支柱与主梁之间通过U型螺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前、中、后支柱与主梁的托盘之间通过U型螺栓相连接,前支柱和后支柱方便拆卸,互调位置,可实现反方向架梁。大大加强了施工的安全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架桥作业的效率。
文档编号E01D21/00GK202064279SQ20112008616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9日
发明者张继奎 申请人:河南省大河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