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防撞护栏用移动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8134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防撞护栏用移动小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防撞护栏用移动小车。



背景技术:

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中,桥梁上部勾走及防护工程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桥梁排水管安装、外侧管线布置及缺陷修复;目前通常采用吊车配置吊笼进行施工,投入的人员、设备较多,由于在底部无法固定造成吊笼在空中摆动,施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需要采用机械设备的桥梁防撞护栏用移动小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梁防撞护栏用移动小车,包括配重车和行走车;配重车设置在桥梁上,包括第一行走轮和设置在其上部的配重平台;所述行走车设置在防撞护栏的顶部;行走车包括左车体和右车体,左车体和右车体左右对称;右车体包括前行走轮、开口朝右侧的“U”形结构右横梁和右侧轮;前行走轮通过前弹簧件连接到右横梁的下部;右侧轮设置在右横梁的开口内;右侧轮通过右钢轮连接筋连接到右侧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右侧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设置在防撞护栏外侧的吊笼;右侧第二连接杆和左侧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爬梯;还包括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一端连接配重平台靠近防撞护栏的一侧,另一端连接到左横梁。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护栏内侧设置有第二行走轮,第二行走轮连接到第一连接杆。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护栏外侧设置有第三行走轮,第三行走轮通过第三连接杆连接到左横梁。

进一步的,所述右横梁和左横梁之间通过横梁连接筋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右侧第二连接杆与右侧轮的连接端和左侧第二连接杆与左侧轮的连接端通过连接杆连接筋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右横梁和左横梁两端设置有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与配重平台连接处、第一连接杆与左横梁连接处和第三连接杆与左横梁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固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行走轮和第三行走轮结构相同;第三行走轮包括单向轮和第二弹簧件;单向轮通过连接件连接第二弹簧件,第二弹簧件通过螺杆和螺帽连接第三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施工人员直接移动小车,不需要专门配置吊车、吊笼等机械,节约了人力成本,并降低了施工成本;

(2)本实用新型行走车的行走轮上连接有弹簧件,能够适应施工区域的不平整情况;

(3)本实用新型设置多重加固措施,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行走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四行走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行走车,1-1-前弹簧件,1-11-后弹簧件,1-2-右侧轮,1-21-左侧轮,1-3-右钢轮连接筋,1-31-左钢轮连接筋,1-4-横梁连接筋,1-5-右横梁,1-51-左横梁,1-6-连接杆连接筋,1-7-前行走轮,1-71-后行走轮,2-第一行走轮,3-配重平台,4-第三行走轮,4-1-单向轮,4-2-连接件,4-3-第二弹簧件,4-4-螺杆,4-5-螺帽,5-第一连接杆,6-加固件,7-吊笼,8-排水管,9-桥梁,10-防撞护栏,11-左侧第二连接杆,12-第三连接杆,13-第二行走轮,14-右侧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桥梁防撞护栏用移动小车,包括配重车和行走车1;配重车设置在桥梁9上,包括第一行走轮2和设置在其上部的配重平台3;所述行走车1设置在防撞护栏10的顶部;行走车1包括左车体和右车体,左车体和右车体左右对称;右车体包括前行走轮1-7、开口朝右侧的“U”形结构右横梁1-5和右侧轮1-2;前行走轮1-7通过前弹簧件1-1连接到右横梁1-5的下部;右侧轮1-2设置在右横梁1-5的开口内;右侧轮1-2通过右钢轮连接筋1-3连接到右侧第二连接杆14的一端;右侧第二连接杆14的另一端连接设置在防撞护栏10外侧的吊笼7;右侧第二连接杆14和左侧第二连接杆11之间设置有爬梯;还包括有第一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5一端连接配重平台3靠近防撞护栏10的一侧,另一端连接到左横梁1-51。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护栏10内侧设置有第二行走轮13,第二行走轮13连接到第一连接杆5。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护栏10外侧设置有第三行走轮4,第三行走轮4通过第三连接杆12连接到左横梁1-51。

进一步的,所述右横梁1-5和左横梁1-51之间通过横梁连接筋1-4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右侧第二连接杆14与右侧轮1-2的连接端和左侧第二连接杆11与左侧轮1-21的连接端通过连接杆连接筋1-6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右横梁1-5和左横梁1-51两端设置有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5与配重平台3连接处、第一连接杆5与左横梁1-51连接处和第三连接杆12与左横梁1-51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固件6。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行走轮13和第三行走轮4结构相同;第三行走轮4包括单向轮4-1和第二弹簧件4-3;单向轮4-1通过连接件4-2连接第二弹簧件4-3,第二弹簧件4-3通过螺杆4-5和螺帽4-5连接第三连接杆12。

使用时,配重车底部采用Φ28钢筋焊接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四个第一行走轮2,配重车长1.5m,宽1m,轮间距0.75m,底座上采用木板铺设共同构成配重平台3,方便配重放置;配重车与防撞护栏10顶部,左横梁1-51采用50方钢作为第一连接杆5连接,通常设置两根方钢,分别连接左横梁1-51和右横梁1-5;两根方钢距离防撞护栏10顶部0.3m处分别设置第三行走轮4,方便行走车1移动;第二行走轮13端部通过螺杆连接第一连接杆5,设置配套螺母调整第二行走轮13与防撞护栏10之间的间距,以便能够适应更多端面尺寸的防撞护栏10;同时也可以螺杆和第二行走轮13之间也可以设置弹簧件,解决浇筑工艺造成的局部不平整,方便调整单向轮较小范围内的伸缩;防撞护栏10顶部设置行走车1,右横梁1-5和左横梁1-51采用[10槽钢制备,底部设置前行走轮1-7和后行走轮1-71,使得小车方便在防撞护栏10顶部行走;前行走轮1-7连接前弹簧件1-1,后行走轮1-71连接后弹簧件1-11可以解决防撞护栏10顶部不平整的问题;右横梁1-5和左横梁1-51两端设置挡板可以防止左侧轮1-21和右侧轮1-2滑出,造成行走车1掉落;右横梁1-5和左横梁1-51中间设置横梁连接筋1-4,横梁连接筋1-4采用双层Φ25钢筋连接固定,连接钢筋间距为40cm;防撞护栏10外侧设置有四个第三行走轮4,第三连接杆12设置有两根,分别连接到右横梁1-5和左横梁1-51确保整个小车的稳定性;左侧第二连接杆11和右侧第二连接杆14采用50方钢焊接制作而成作为吊轮主架,左侧轮1-21和右侧轮1-2大小与[10槽钢右横梁1-5和左横梁1-51相匹配,方便钢轮滚动,左侧第二连接杆11和右侧第二连接杆14之间设置有连接杆连接筋1-6,连接杆连接筋1-6采用Φ25间距为40cm一道;爬梯的中间梯步采用Φ25钢筋焊接而成,爬梯间距为0.4m;吊笼7底部四周采用L3等边角钢焊接而成,吊笼7底部采用2cm-3cm厚木板铺满,采用铁丝与底部钢筋捆绑牢靠;吊笼7周围护栏采用Φ20钢筋焊接制作,设置高度为0.8m。为了确保底部和吊笼7的稳定性,吊笼7两侧采用Φ25钢筋三角形连接,增强稳定性;第一连接杆5与配重平台3连接处、第一连接杆5与左横梁1-51连接处和第三连接杆12与左横梁1-51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固件6;加固件6采用25×25cm的等边三角形。

使用时,根据现场实际防撞护栏10的尺寸,通过螺杆进行调整,确保小车的行走轮与防撞护栏10紧密接触,满足小车滑动;小车完成后,通过配重试验,合格后在人员施工前,必须先在内侧桥面行走的配重车增加配重;然后将行走车1往外侧推送至端部固定,人员跨过防撞护栏10顶部通过爬梯下至吊笼7内;人员上下完成后,将行走车1拉至内侧端部固定,吊笼7大小需满足两个施工人员站立,桥面施工人员负责向下转运材料,完成一处安装后,桥面人员通过推动滑动小车沿着防撞护栏10行走安装排水管8;如在行走过程中遇到错台较严重的部位,可以通过调整行走轮端头螺杆两端的螺母调整行走轮与防撞护栏10之间的距离,不会因为错台过大导致小车无法行走;防撞护栏10转弯时,通过调整行走轮上的螺杆调整小车转弯,满足施工现场各种条件。

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简便、快捷,适用于桥梁防撞护栏、桥面系浇筑完成后施工,施工操作简单、移动便捷、效率高、成本低,取得效果显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