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桁架两侧栏杆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市政过程中,人行步道、栈道等一般采用钢桁架结构,为了安全,钢桁架的两侧需要安装栏杆。目前,钢桁架两侧栏杆的安装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人工高挂安全带,行走在桁架上进行安装,这种方式施工不安全,另一种是通过搭设悬挑脚手架作为工作面进行安装,但是当钢桁架全长较长时,全程搭设悬挑脚手架,费用高、工期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桁架两侧栏杆安装装置,该装置操作安全、安装工期短、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桁架两侧栏杆安装装置,主体为设在钢桁架顶面的骨架,骨架的高度高于栏杆安装后的高度,骨架顶部的两侧分别伸出钢桁架的两侧一段距离,骨架顶部两侧的伸出部分上各设有两个悬架,同侧的两个悬架的底部之间搭设有载人板,载人板位于栏杆底部安装点附近,骨架底部设有行走轮和刹车机构。
进一步地,骨架包括两个平行的上梁、两个平行的下梁、将同侧的上梁和下梁连接固定的若干个立柱,两组上梁、下梁和立柱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接梁连接固定成一个整体,两个上梁的两端分别伸出钢桁架的两侧一段距离,两个上梁的伸出部分均设有悬架,行走轮和刹车机构设在下梁上。
进一步地,悬架包括交叉固定成一个整体的直悬杆和斜悬杆,直悬杆和斜悬杆的顶端均固定在上梁上、底端通过支撑杆连接,同一个悬架的直悬杆和斜悬杆之间以及同侧的两个悬架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接杆连接,载人板安装在同侧的两个悬架的两个支撑杆上。
进一步地,直悬杆和斜悬杆的顶端均通过铁片抱箍固定在上梁上。
进一步地,上梁、下梁和立柱均为方钢管,连接梁、直悬杆、斜悬杆、连接杆和支撑杆均为角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工人可以站在两侧的载人板上从外侧进行栏杆安装,操作安全;两侧同时施工,一处施工完后,通过行走轮推运至下一处施工位置继续安装,安装工期短;不需要全程搭设脚手架,成本低。
2.骨架采用框形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
3.悬架用于连接上梁和载人板,同时将载人板安置在合适位置。
4.直悬杆和斜悬杆通过抱箍的方式固定在上梁上,受力点多,连接稳定。
5.骨架主体采用方管,加强整体刚性,悬架和连接杆件采用角铁,减少自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Y型钢柱;2-钢桁架;3-栏杆;4-下梁;5-立柱;6-上梁;7-连接梁;8-直悬杆;9-斜悬杆;10-同侧的两个悬架之间的连接杆;11-铁片;12-同一个悬架的直悬杆和斜悬杆之间的连接杆;13-支撑杆;14-行走轮;15-载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钢桁架两侧栏杆安装装置,主体为设在钢桁架2顶面的骨架(在本实施例中,钢桁架2设在Y型钢柱1上),骨架的高度高于栏杆3安装后的高度,骨架顶部的两侧分别伸出钢桁架2的两侧一段距离,骨架顶部两侧的伸出部分上各设有两个悬架,同侧的两个悬架的底部之间搭设有载人板15,载人板15位于栏杆3底部安装点附近,骨架底部设有行走轮14和刹车机构。
工人可以站在两侧的载人板15上从外侧进行栏杆3安装,操作安全;两侧同时施工,一处施工完后,通过行走轮14推运至下一处施工位置继续安装,安装工期短;不需要全程搭设脚手架,成本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骨架包括两个平行的上梁6、两个平行的下梁4、将同侧的上梁6和下梁4连接固定的若干个立柱5,两组上梁6、下梁4和立柱5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接梁7连接固定成一个整体,两个上梁6的两端分别伸出钢桁架2的两侧一段距离,两个上梁6的伸出部分均设有悬架,行走轮14和刹车机构设在下梁4上。骨架采用框形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悬架包括交叉固定成一个整体的直悬杆8和斜悬杆9(交叉处可以采用螺栓固定),直悬杆8和斜悬杆9的顶端均固定在上梁6上、底端通过支撑杆13连接,同一个悬架的直悬杆8和斜悬杆9之间以及同侧的两个悬架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接杆(10和12)连接(连接杆不仅起到连接加固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防护栏杆的作用),载人板15安装在同侧的两个悬架的两个支撑杆13上。悬架用于连接上梁6和载人板15,同时将载人板15安置在合适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直悬杆8和斜悬杆9的顶端均通过铁片11抱箍固定在上梁6上。直悬杆8和斜悬杆9通过抱箍的方式固定在上梁6上,受力点多,连接稳定。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梁6、下梁4和立柱5均为方钢管(方钢管可以镀锌防锈),连接梁7、直悬杆8、斜悬杆9、连接杆(10和12)和支撑杆13均为角铁(在本实施例中采用30×30×3)。骨架主体采用方管,加强整体刚性,悬架和连接杆件采用角铁,减少自重。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