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缸套拆卸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300阅读:14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缸套拆卸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维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拆卸工具,特别是一种缸套的拆卸工具。
背景技术
缸套就是气缸套的简称,它镶在缸体的缸筒内,分为干缸套和湿缸套两大类。背面 不接触冷却水的气缸套叫干缸套,背面和冷却水接触的气缸套是湿缸套。干缸套厚度较薄、 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湿缸套直接接触冷却水,所以有利于发动机的冷却,有利于发动机的 小型轻量化。湿缸套外表面与冷却水长期直接接触,水温比较高,容易产生小的气泡,这些气泡 会使缸套外表面产生汽蚀而损坏,缸套与壳体接触的部分由于冷却水的渗入发生锈蚀现 象,使得缸套与壳体结成一体,不易拆卸,而缸套又是一种易损部件,需要经常拆卸更换或 维修。在拆卸发动机的缸套时,由于没有较好的工具,拆卸比较困难。通常的做法是敲击法, 两个检修人员配合操作,一人手拿一根长铁棒,将其一端从壳体底部伸入缸套下缘,另一人 使用大锤敲击铁棒的另一端,靠冲击力将缸套打出。缸套经受单边的冲击力后,已经发生较 大的变形,就算外观较为完好,也不能再利用,同时如果掌握不好,还容易伤及壳体,使缸套 承孔破裂,致使壳体损坏或报废。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810902Y)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发动机气缸套拉出器,包 括拉出器套管、两个伸出爪、一个压缩弹簧、两根调整杆、螺柱和压板,两个伸出爪分别插设 在拉出器套管两端内,拉出器从缸套顶端直接伸入,伸出爪扣住缸套底部,通过转动旋转螺 母带动螺杆上升,从而将缸套拉出壳体。这种拆卸方法具有拆卸省力,且不会损坏发动机壳 体和缸套的优点。但是当缸套直径较大,缸套与壳体之间配合过紧时,往往需要很大的轴向 拉力才能将缸套拉出,此时伸出爪受到的轴向拉力过大,对压板产生较大压力,容易导致压 板断裂,并且螺杆与压板连接处也容易发生断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牢固、可承 受较大拉力的缸套拆卸工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缸套拆卸工具,用于拆卸与 壳体过盈配合的缸套,缸套的内端部与壳体内腔的底部之间具有一间隙,本拆卸工具包括 本体和拉杆,所述的本体可置于缸套内,所述的拉杆的长度大于缸套的长度,所述的本体的 外端部具有能够嵌入上述间隙的挡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杆通过螺纹与本体相连接,当 所述的本体置于上述的缸套的底部时,所述的挡沿随着拉杆连接本体而向外张开并嵌于上 述的间隙中。本缸套拆卸工具工作过程如下将本体置于缸套底部,拉杆与本体螺纹连接,拉杆 与本体连接的同时,挡沿向外张开并嵌入缸套底部与壳体内腔底部之间的间隙,从而使挡沿扣合在缸套底部,通过对拉杆沿缸套轴向施加一拉力,带动本体向缸套外端运动,利用挡沿对缸套底部的作用力将缸套从壳体内拉出,达到拆卸缸套的目的。在上述的一种缸套拆卸工具中,所述的本体由若干个半径相同的弧形拆卸部构 成,各拆卸部圆周方向排列,拆卸部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的拉杆一端的外侧设有与内螺纹 配合的外螺纹。本体由若干个弧形拆卸部构成,各拆卸部圆周方向安装于缸套底部,当拉杆螺纹 连接在各拆卸部形成的具有内螺纹的孔内时,各弧形拆卸部向外张开,从而使挡沿扣接在 缸套底部。在上述的一种缸套拆卸工具中,所述的拆卸部为两个。为安装简便,拆卸部形状为 两个半圆弧形,两拆卸部形成一可供拉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孔。在上述的一种缸套拆卸工具中,所述的拆卸部外侧套设有用于对拆卸部限位的环 形套筒。各拆卸部分别装入缸套底部时,将环形套筒套在拆卸部外侧对拆卸部进行限位,当 所述的拉杆与拆卸部螺纹连接时,拆卸部外侧刚好抵靠在环形套筒内圈,则拆卸部被紧压 在环形套筒与拉杆之间,使得拉杆拉动时,不会由于挡沿的应力集中导致各拆卸部变形或 发生位置偏移。在上述的一种缸套拆卸工具中,所述的本体外侧、挡沿的上端还固设有外径小于 挡沿的凸台。该凸台一方面用于放置环形套筒,另一方面作用在于加强挡沿的刚度,防止挡 沿受力过大而发生断裂。在上述的一种缸套拆卸工具中,所述的本体包括具有内螺纹的筒状连接部和具有 张合结构的扣接部,所述的挡沿设置在扣接部上,所述的拉杆上具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 纹,当所述的拉杆插接在本体内时所述的挡沿扣合在缸套底部。扣接部由若干个圆周分布 的可张合的结构组成,拉杆与连接部螺纹连接并继续深入时,扣接部被拉杆撑开,挡沿扣接 在缸套底部。在上述的一种缸套拆卸工具中,所述的拉杆伸出缸套一端设有一牵拉机构。缸套 与壳体过盈配合,将缸套拉出必须使用较大的拉力,因而在拉杆伸出缸套一端还设有一牵 拉机构,对拉杆提供平稳的拉力和足够牵拉强度。在上述的一种缸套拆卸工具中,所述的牵拉机构包括设置于拉杆上的外螺纹和与 外螺纹配合的旋转螺母,所述的旋转螺母轴向位置固定。由于旋转螺母轴向位置固定,因而 旋转该旋转螺母时,拉杆轴向移动,通过旋转螺母与螺纹的配合,使得拉杆动作平稳,拉力 大。在上述的一种缸套拆卸工具中,所述的牵拉机构还包括一支承板,所述的旋转螺 母设置于支承板上。支承板放置于某一的地方,旋转螺母放置于支承板上,利用支撑板对旋 转螺母的轴向定位,使得旋转螺母只能周向转动以带动拉杆轴向移动。在上述的一种缸套拆卸工具中,所述的支承板与旋转螺母之间设有垫圈。垫圈设 置于旋转螺母与支承板之间,减小旋转螺母与支承板之间的磨损,还可减小旋转螺母对支 承板的局部压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缸套的拆卸工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大的拆卸力,可 拆卸较大型的缸套和一些拆卸难度较大的缸套。
图1是本缸套拆卸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缸套拆卸工具中本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缸套拆卸工具中本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缸套拆卸工具中本体另一种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缸套拆卸工具中本体另一种结构的俯视图。图中,1、壳体;2、缸套;3、本体;30、拆卸部;31、挡沿;32、凸台;4、拉杆;5、间隙;
6、环形套筒;7、螺母;8、支承板;9、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缸套拆卸工具用于拆卸离合器缸套、换挡活塞缸套、发动机缸套 等,缸套2安装于壳体1的内腔且缸套2与壳体1过盈配合,缸套2与壳体1内腔的底部之 间具有一间隙5。本拆卸工具包括本体3和拉杆4,本体3可置于缸套2内,拉杆4的长度大于缸套 2的长度,本体3的外端部具有能够嵌入缸套2壳体1内腔底部之间间隙5的挡沿31,拉杆 4通过螺纹与本体3相连接,当本体3置于上述的缸套2的底部时,本体3的挡沿31随着拉 杆4连接本体3而向外张开并嵌于上述的间隙5中。如图2和图3所示,本体3由两个半径相同的弧形拆卸部30构成,拆卸部30内圈 设有内螺纹,两拆卸部30组合起来能形成一成可供拉杆4插接的螺纹孔,拉杆4 一端的外 侧设有与上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当拉杆4的与拆卸部30螺纹连接时,两弧形拆卸部30 向外张开,从而使挡沿31扣接在缸套2底部。本拆卸工具用于拆卸缸套2时,仅挡沿31对缸套2施加压力,容易导致本体3受力 不平衡,拆卸部30位置发生偏移或变形,为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本拆卸工具在拆卸部30 的外侧套设有用于对拆卸部30限位的环形套筒6。各拆卸部30分别装入缸套2底部时,将 环形套筒6套在拆卸部30外侧对拆卸部30进行限位,当所述的拉杆4与拆卸部30螺纹连 接时,拆卸部30外侧刚好抵靠在环形套筒6内圈,则拆卸部30被紧压在环形套筒6与拉杆 4之间,使得拉杆4拉动时,不会由于挡沿31的应力集中导致拆卸部30变形或发生位置偏 移。同时,挡沿31的上端还固设有一外径小于挡沿31的凸台32。该凸台32—方面用于放 置环形套筒6,另一方面用于增强挡沿31的刚度,防止挡沿31受力过大而发生断裂。根据 实际情况,针对一些较大型的缸套2,为节约材料起见,可将本体3设置成如图4和图5所示 的结构,此时拉杆4与环形套筒6仍可适用。由于缸套2与壳体1过盈配合,将缸套2拉出必须使用较大的拉力,尤其对于一些 大型的缸套2或者因缸套2生锈而配合过紧的情况,普通的拉力远不能将缸套2拉出,因而 本拆卸工具在拉杆4伸出缸套2 —端还设有一牵拉机构,以对拉杆4提供平稳的拉力和足 够牵拉强度。该牵拉机构包括设置于拉杆4伸出缸套2 —端的外螺纹和与外螺纹配合的旋 转螺母7,旋转螺母7放置于支承板8上。由于旋转螺母7轴向位置固定,因而旋转该旋转 螺母7时,拉杆4向缸套2轴向向外方向移动,达到拉出缸套2的目的。为防止旋转螺母7与支承板8之间长期摩擦而产生磨损,在支承板8与旋转螺母7之间还设有一垫圈9,垫圈 9半径大于旋转螺母7半径,还可达到减小旋转螺母7对支承板8局部压力的效果。本缸套拆卸工具工作过程如下将拆卸部30置于缸套2底部,并将环形套筒6套 设在拆卸部30外侧,然后将拉杆4 一端伸入缸套2并与拆卸部30螺纹连接,拉杆4与拆卸 部30连接的同时,拆卸部30向外张开并使挡沿31嵌入缸套2底部与壳体1内腔底部之间 的间隙5,从而使挡沿31扣合在缸套2底部。通过转动旋转螺母7,使得旋转螺母7带动拉 杆4沿缸套2轴向向外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拆卸部30向外移动,利用挡沿31对缸套2底部 的作用力将缸套2从壳体1内拉出,达到拆卸缸套2的目的。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1、缸套2、本体3、拆卸部30、挡沿31、凸台32、拉杆4、 间隙5、环形套筒6、螺母7、支承板8、垫圈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 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 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一种缸套拆卸工具,用于拆卸与壳体(1)过盈配合的缸套(2),缸套(2)的内端部与壳体(1)内腔的底部之间具有一间隙(5),本拆卸工具包括本体(3)和拉杆(4),所述的本体(3)可置于缸套(2)内,所述的拉杆(4)的长度大于缸套(2)的长度,所述的本体(3)的外端部具有能够嵌入上述间隙(5)的挡沿(3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杆(4)通过螺纹与本体(3)相连接,当所述的本体(3)置于上述的缸套(2)的底部时,所述的挡沿(31)随着拉杆(4)连接本体(3)而向外张开并嵌于上述的间隙(5)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缸套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3)由若干个半 径相同的弧形拆卸部(30)构成,各拆卸部(30)圆周方向排列,拆卸部(30)内部设有内螺 纹,所述的拉杆(4) 一端的外侧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缸套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拆卸部(30)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缸套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拆卸部(30) 外侧套设有用于对拆卸部(30)限位的环形套筒(6)。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缸套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3)外 侧、挡沿(31)的上端还固设有外径小于挡沿(31)的凸台(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缸套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3)包括具有内 螺纹的筒状连接部和具有张合结构的扣接部,所述的挡沿(31)设置在扣接部上,所述的拉 杆(4)上具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当所述的拉杆(4)插接在本体(3)内时所述的挡沿 (31)扣合在缸套(2)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所述的一种缸套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杆 (4)伸出缸套(2) —端设有一牵拉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缸套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拉机构包括设置 于拉杆(4)上的外螺纹和与外螺纹配合的旋转螺母(7),所述的旋转螺母(7)轴向位置固 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缸套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拉机构还包括一 支承板(8),所述的旋转螺母(7)设置于支承板(8)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缸套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板(8)与旋转 螺母(7)之间设有垫圈(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缸套拆卸工具,属于汽车维修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缸套拆卸方法拆卸不方便,容易损坏缸套的问题。本缸套拆卸工具,用于拆卸与壳体过盈配合的缸套,缸套的内端部与壳体内腔的底部之间具有一间隙,本拆卸工具包括本体和拉杆,本体可置于缸套内,拉杆的长度大于缸套的长度,本体的外端部具有能够嵌入上述间隙的挡沿,拉杆通过螺纹与本体相连接,当本体置于上述的缸套的底部时,挡沿随着拉杆连接本体而向外张开并嵌于上述的间隙中。本缸套的拆卸工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大的拆卸力,能拆卸较大型的缸套和拆卸难度较大的缸套。
文档编号B25B27/06GK201613533SQ20102030103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9日
发明者尹宏声, 崔爱乐, 李书福, 杨健, 洪武, 赵福全, 陈勇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