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977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装配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装箱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集装箱的底架总装制作中,如装配底架、底横梁等时,都采用人工搬动固定块夹具方式进行定位,这种依靠人工推动底横梁靠紧定位块的方式,装配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为适应不同箱型,夹具的种类多,转产时调整时间长,装配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装配夹具,其装配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可适用于装配不同箱型,转产时调整时间短,生产成本低。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配夹具,用于集装箱底架、底横梁的装配,包括基座、可沿所述基座滑动的压紧套件和用于驱动所述压紧套件的动力套件;所述压紧套件包括定位座和用于压紧底架或底横梁的压脚构件,所述定位座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压脚构件铰接于所述定位座,所述动力套件连接于所述压脚构件上;所述压紧套件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定位座锁紧于所述基座上的锁紧构件。具体地,所述基座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定位座可调节式滑设于所述滑槽内。更具体地,所述锁紧构件为螺栓,所述螺栓的头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定位座的下段还连接有位于所述滑槽下方的挡块。具体地,所述压脚构件包括立柱部、铰接部和可压紧于底架或底横梁一侧的压紧部,所述压紧部和铰接部均凸设于所述立柱部的侧面,所述铰接部位于所述压紧部的下方, 所述铰接部的前端铰接于所述定位座上。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座上还设置有可抵止于底架或底横梁另一侧的定位块。进一步地,所述压紧部的前端铰接有一压头构件,所述压头构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压紧部的前端,另一端的端面呈平面状。具体地,所述动力套件包括丝杆、驱动构件、螺纹部件和弹性件,所述驱动构件连接于所述丝杆上,所述螺纹部件套设于所述丝杆上,所述丝杆上还滑动套设有转动环,所述压脚构件的下端铰接于所述转动环上,所述转动环的两侧均设置有螺纹部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丝杆上且位于所述转动环与螺纹部件之间。更具体地,所述螺纹部件包括分别套设于所述丝杆两侧的左哈弗螺母和右哈弗螺母,所述左哈弗螺母的下端和右哈弗螺母的下端相铰接,所述左哈弗螺母的上端和右哈弗螺母的上端通过连接件锁紧。更具体地,所述压脚构件的下段通过铰接轴铰接于所述转动环上。更具体地,所述驱动构件连接于所述丝杆的一端,所述驱动构件为气缸或油缸。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装配夹具,其从底架底横梁的制作和产品质量状况入手,分析底横梁的制作状态及底横梁的种类、底架装配工艺,创造性地把无级调整应用于底横梁的间距定位,制作出适合多种产品制作的无级调整的“鱼刺梁”专用夹具,结构巧妙简单、制作成本低,以代替传统技术中所用的简单的固定块夹具,实现了自动夹紧定位的设计目的,减少了夹具更换的时间和数量,适用于更多产品的生产制造、提高了产品的制造质量,一方面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定位精度,为下一工序提供更好的产品保障, 另一方面减少了夹具的种类和数量,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夹具工作的稳定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夹具的结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夹具的结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夹具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夹具的压紧套件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夹具的压脚构件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夹具的压脚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夹具的基座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夹具的定位座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夹具的定位座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夹具的压头构件的平面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夹具的左哈弗螺母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夹具的右哈弗螺母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 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夹具,用于集装箱底架、底横梁等部件的装配,上述装配夹具包括基座100、可沿所述基座100滑动的压紧套件200和用于驱动所述压紧套件200的动力套件300 ;待装配的底架、底横梁900设置于基座100上方。所述压紧套件200包括定位座210和用于压紧底架或底横梁900的压脚构件220,所述定位座210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100上,所述压脚构件220铰接于所述定位座210,所述动力套件300连接于所述压脚构件220上,动力套件300用于驱动压脚构件220,使压脚构件 220压紧或松开底架、底横梁900。所述压紧套件200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定位座210锁紧于所述基座100上的锁紧构件230,当定位座210滑动至合适位置后,通过锁紧构件230的作用,定位座210可以可靠地固定于基座100上。通过这样的设计,压紧套件200可沿基座 100随意滑动,当压紧套件200沿基座100滑动至合适位置时,通过锁紧构件230将定位座 210锁紧于基座100上,并通过动力套件300驱动压脚构件220,使压脚构件220自动压紧于底架、底横梁900上,无需人工推动底横梁900及搬动固定块夹具,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提高了生产效率及定位的精度,为下一工序自动焊接底横梁900提供产品合格保障。且由于压紧套件200可沿基座100随意滑动,实现了压紧套件200的无级调整,创造性地将无级调整应用于底横梁900的间距定位上,大大减少了为适应不同箱型所需的夹具数量,给生产、设备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大幅缩短了转产所需的时间,提高了生产、装配的效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每套夹具上设置有多数套压紧套件200,本实施例中,用于装配长底横梁900的装配夹具设置有观套压紧套件200,夹具设置有2组,共计有56套压紧套件200 ;用于装配短底横梁900的夹具设置有8套压紧套件200,夹具设置有2组,共计有16套压紧套件200。夹具装配完成后,其结构呈鱼刺状,可命名为“鱼刺梁” 专用夹具,以代替传统技术中所用的简单的固定块夹具,一方面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定位精度,另一方面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上述装配夹具布置于生产线上,设置有2组用于装配长底横梁900的装配夹具和2组用于装配短底横梁900 的装配夹具。具体地,如图1 图4和图8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基座100上开设有滑槽101,所述定位座210可调节式滑设于所述滑槽101内,以使定位座210可以可靠地相对基座100滑动,定位精度高,定位座210通过锁紧构件230固定于基座100上。另外地,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在基座100上设置导轨或光轴,使定位座210滑动设置于导轨或光轴上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优选地,如图1、图3和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锁紧构件230 为螺栓,所述螺栓的头部设置于所述滑槽101内,锁紧构件230螺纹连接于定位座210上, 当旋紧锁紧构件230,定位座210便固定于基座100上某一位置,当需调整压紧套件200的位置时,只需反向旋松锁紧构件230即可,操作十分方便。所述定位座210的下段还连接有位于所述滑槽101下方的挡块M0,以提高夹具的可靠性。具体地,如图1 图4、图6和图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压脚构件220包括立柱部221、铰接部222和可压紧于底架或底横梁900 —侧的压紧部223,所述压紧部223和铰接部222均凸设于所述立柱部221的侧面,所述铰接部222位于所述压紧部 223的下方,本实施例中,压脚构件220呈“F”字形,其中立柱部221纵向设置,压紧部223 和铰接部222上下横向设置;所述铰接部222的前端铰接于所述定位座210上,通过这样的设计,利用于杠杆原理,使压脚构件220可以可靠地压紧于底架、底横梁900上。具体地,如图1 图4和图10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定位座210 上还设置有可抵止于底架或底横梁900另一侧的定位块沈0,以可靠地夹紧底架、底横梁 900。定位块260可通过螺钉连接于定位座210上。进一步地,如图1 图4和图1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压紧部 223的前端铰接有一压头构件250,所述压头构件250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压紧部223的前端,另一端的端面呈平面状,压头构件250可相对压脚构件220旋转一定的角度,以可靠地贴紧于底架、底横梁900的侧面。具体地,如图1 图5和图9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动力套件300 包括丝杆310、驱动构件320、螺纹部件330和弹性件340,所述驱动构件320连接于所述丝杆310上,以驱动丝杆310轴向移动。所述螺纹部件330套设于所述丝杆310上,所述丝杆310上还滑动套设有转动环350,所述压脚构件220的下端铰接于所述转动环350上,所述转动环350的两侧均设置有螺纹部件330 ;所述弹性件340套设于所述丝杆310上且位于所述转动环350与螺纹部件330之间。通过这样的设置,当驱动构件320驱动丝杆310轴向移动时,螺纹部件330与丝杆310同步移动,通过螺纹部件330压紧弹性件340并使转动环 350相应地滑动,使压脚构件220的下段随之滑动,由于压脚构件220中段处的铰接部222 铰接于定位座210上,故压紧部223相以相应地压紧或松开底架、底横梁900。一个丝杆310 上套设有多个转动环350,每个转动环350上均铰接有压脚构件220,每个转动环350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弹性件340和螺纹部件330,这样,只需一个驱动构件320便可同时驱动多个压脚构件220,可同时压紧多个底架、底横梁900,夹具结构合理、利用率高。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40为弹簧,其弹性好、可靠性佳。更具体地,如图1 图4、图12和图1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螺纹部件330包括分别套设于所述丝杆310两侧的左哈弗螺母331和右哈弗螺母332,左哈弗螺母331和右哈弗螺母332均呈半圆环状,所述左哈弗螺母331的下端和右哈弗螺母332 的下端相铰接,所述左哈弗螺母331的上端和右哈弗螺母332的上端通过连接件锁紧,以便于装配,可以很方便地调整压紧套件200的位置。优选地,连接件为螺丝。具体地,如图1和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压脚构件220的下段通过铰接轴铰接于所述转动环350上,本实施例中,压脚构件220通过二铰接轴铰接于转动环350的两侧。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构件320连接于所述丝杆310的一端,所述驱动构件320为气缸或油缸,结构合理可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装配夹具,从底架、底横梁900的制作和其产品质量状况入手,分析底横梁900的制作状态、底横梁900的种类、底架装配工艺,创造性地把无级调整应用于底横梁900的间距定位,制作出适合多种产品制作的无级调整的“鱼刺梁” 专用夹具,结构巧妙简单、制作成本低,以代替传统技术中所用的简单的固定块夹具,实现了自动夹紧定位的设计目的,减少了夹具更换的时间和数量,适用于更多产品的生产制造、 提高了产品的制造质量,一方面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定位精度,为下一工序提供更好的产品保障,另一方面减少了夹具的种类和数量,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夹具工作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装配夹具,用于集装箱底架、底横梁的装配,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夹具包括基座、可沿所述基座滑动的压紧套件和用于驱动所述压紧套件的动力套件;所述压紧套件包括定位座和用于压紧底架或底横梁的压脚构件,所述定位座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压脚构件铰接于所述定位座,所述动力套件连接于所述压脚构件上;所述压紧套件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定位座锁紧于所述基座上的锁紧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定位座可调节式滑设于所述滑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构件为螺栓,所述螺栓的头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定位座的下段还连接有位于所述滑槽下方的挡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脚构件包括立柱部、铰接部和可压紧于底架或底横梁一侧的压紧部,所述压紧部和铰接部均凸设于所述立柱部的侧面,所述铰接部位于所述压紧部的下方,所述铰接部的前端铰接于所述定位座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上还设置有可抵止于底架或底横梁另一侧的定位块。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部的前端铰接有一压头构件,所述压头构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压紧部的前端,另一端的端面呈平面状。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套件包括丝杆、驱动构件、螺纹部件和弹性件,所述驱动构件连接于所述丝杆上,所述螺纹部件套设于所述丝杆上,所述丝杆上还滑动套设有转动环,所述压脚构件的下端铰接于所述转动环上,所述转动环的两侧均设置有螺纹部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丝杆上且位于所述转动环与螺纹部件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部件包括分别套设于所述丝杆两侧的左哈弗螺母和右哈弗螺母,所述左哈弗螺母的下端和右哈弗螺母的下端相铰接,所述左哈弗螺母的上端和右哈弗螺母的上端通过连接件锁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脚构件的下段通过铰接轴铰接于所述转动环上。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构件连接于所述丝杆的一端,所述驱动构件为气缸或油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集装箱装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装配夹具,用于集装箱底架、底横梁的装配,上述装配夹具包括基座、可沿所述基座滑动的压紧套件和用于驱动所述压紧套件的动力套件;所述压紧套件包括定位座和用于压紧底架或底横梁的压脚构件,所述定位座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压脚构件铰接于所述定位座,所述动力套件连接于所述压脚构件上;所述压紧套件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定位座锁紧于所述基座上的锁紧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夹具,其装配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可适用于装配不同箱型,转产时调整时间短,生产成本低。
文档编号B25B11/02GK202088135SQ20112017499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雷少明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