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铰链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746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门铰链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门铰链夹具。
背景技术
汽车门铰链是用于车身和车门的连接,能够绕上下方向的同一轴线回转且相互结合的部件的总称。以铰链制造过程来分大致分为冲压式铰链和型材式铰链,其中冲压式铰链因其形式简单、工艺性好且成本低而被广泛应用。冲压式铰链一般由主铰链、副铰链以及用于连接两者的轴套和轴销共同组成,以往的冲压式铰链装配方式都为人工将上述部件进行组装,生产率低下自不必说,其成品率也较低。目前,部分国家已经开始使用铰链装配生产线实现汽车门铰链的机械化组装,然而,铰链装配若想实现机械化,又必然需要运用夹具来实现对于待装配件的准确定位及夹持固定,现有的夹具实际工作时均为直接固接在相应工序位上,工序切换时,只能依靠机械手的协同操作来实现组装件在各夹具上的装卸,也就是说,每次机械手对于待装配件进行重新装夹时,其前一工序的定位装配基准均被破坏,从而根本无法实现精确定位,更别说准确装配了,某些厂家为克服上述缺陷,只能在机械手装夹完毕后、各个工序开始前对其定位基准再重新设定并定位以及大量采用传感器以实现适时监控,不但致使其装置复杂化以及工序繁琐化,极大的增加了厂家的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增加大量电子设备,也导致了其出错率高,故障停机率高,维护极其频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随动式的汽车门铰链夹具,可实现铰链的可靠定位与夹持,极大的提升其工作效率,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维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门铰链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基座以及设置于基座上的用于夹持铰链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用于夹持主铰链的第一夹持部和用于夹持副铰链的第二夹持部,所述夹持于夹持部上的两铰链的销轴孔轴线互相平行,所述夹具有两个位置状态,其中之一为两夹持部相分离且单独装设相应铰链部,另一种位置状态为两夹持部沿上述两平行销轴孔轴线所构成的平面产生相对运动,最终引导两铰链的销轴孔轴线重合并使上述两者处于正确装配位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由于采用夹具与铰链随动的方式,通过移动基座来拖动整体夹具随动,也就是说,夹具在运动过程中仍然夹持主副铰链,其定位基准不产生变化,实现了一次装夹即可满足相应工序定位及装配需要,避免了老式固定式夹具的定位基准重新设定并定位以及大量采用传感器导致的装置复杂化以及工序繁琐化问题,极大的提升了其工作效率,同时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维护。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0008]图3为图1的II部分局部放大图;图4及图8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4的II部分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夹持铰链后的半剖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应用的其中一种铰链装配机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汽车门铰链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基座10以及设置于基座10上的用于夹持铰链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用于夹持主铰链的第一夹持部20和用于夹持副铰链的第二夹持部30,所述夹持于夹持部上的两铰链的销轴孔轴线互相平行,所述夹具有两个位置状态,其中之一为两夹持部相分离且单独装设相应铰链部,另一种位置状态为两夹持部沿上述两平行销轴孔轴线所构成的平面产生相对运动,最终引导两铰链的销轴孔轴线重合并使上述两者处于正确装配位置,如图1及图7-8所示。为便于理解,现将本实用新型所应用的其中一种装配机结构公示如下(下示以及图示9中的夹具A即为本实用新型)该汽车门铰链自动装配机包括环形板90以及设置于环形板90中部的传送转盘 100,传送转盘100为间歇式转动,其盘面上布置有对应于工序个数的夹具A,传送转盘100 上设置有用于推送夹具A沿传送转盘100径向移动的推送机构110,环形板90板面上布置有夹具定位机构120以及工序执行机构130,推送机构110有两个位置状态,其中之一为推送夹具A伸出传送转盘100至夹具定位机构120处定位以便工序执行机构130进行该道工序装配,另一个位置状态为该道工序完结后带动夹具A缩回传送转盘100并与该道工序装配位的夹具定位机构120发生脱离,如图9所示。结合上述及图8可看出,在该装配机上的给料部对两夹持部单独装设相应铰链部,即可通过六工位的不停循环转动来实现在给料部的一次装夹满足全部工序定位及装配需要的要求,避免了老式夹具固定设置所引起的定位基准重新设定并定位以及大量采用传感器导致的装置复杂化以及工序繁琐化问题,极大的提升了其工作效率,同时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维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如图3及图6-7所示,所述第二夹持部30包括夹持底座31,所述夹持底座31固接于基座10上。为便于副铰链b可靠定位及快速安装, 所述夹持底座31外形呈与副铰链凹处适配的“凸”字状,所述第二夹持部30还包括用于压紧副铰链b的气动压舌32,所述气动压舌32与两夹持部的运动行程间处于避让位置,同时, 所述基座10上竖置有其引导方向与两夹持部运动方向平行的导轨40,所述导轨40上设置第一夹持部20,也就是说,实际两夹持部运动时,第二夹持部30是固定于基座10上不动的, 而夹持有主铰链的第一夹持部20则沿导轨40运动至第二夹持部30处,这样是因为一方面考虑到通常的铰链装配工序主要集中在副铰链处,对于副铰链的准确定位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则是一夹持部移动一夹持部固定的方式较之两夹持部均移动而言,更易于对夹具进行准确定位及装配,进而有利于提高其装配效率,提升其成品率。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夹持底座31外形呈马鞍状,从而在装配时保证销轴的正确穿行,其夹持底座31的马鞍状凹部是需要保证与装配时的销轴穿行路线处于避让位置的, 也就是说,夹持底座31马鞍状凹部的凹入深度以避免干涉装配时的销轴穿行路线为准,从而确保装配时的销轴的正常穿行,同时,为确保副铰链的可靠快速定位及夹持,所述第二夹持部30的夹持底座31上设置有用于与副铰链定位孔适配的定位销33,定位销33分置于马鞍状夹持底座31的两侧并与副铰链两侧的定位孔构成配合关系。更进一步的,如图2、图5及图7所示,为具体实现第一夹持部20的夹持功能,所述第一夹持部20上设置夹持板21,所述夹持板21上设有与主铰链a定位孔适配的定位销部 22,所述第一夹持部20还包括与定位销部22配合压紧主铰链a的压舌23,所述压舌23与第一夹持部20的运动行程以及气动压舌32间均处于避让位置,也就是说,实际安装中,可如图7所示,将压舌23设置于夹持板21的板面外侧并与夹持板21配合压紧主铰链a,而气动压舌32则相应的安装于夹持底座31靠近导轨40的内侧部,从而一方面保证上述各部件不至于阻碍两夹持部的相对运动,另一方面当两夹持部夹持铰链靠合时,也确保了处于夹持板21的板面外侧的压舌23与处于夹持底座31靠近导轨40的内侧部气动压舌32两者互不干涉,从而保证了上述各部件的正常运行。更进一步的,如图1及图7-8所示,考虑到实际装配以及合理利用空间需要,所述第一夹持部20位于第二夹持部30正上方,同时,为实现上述位置关系,所述导轨40上设置滑台部41,所述夹持板21与滑台部41间连接有用于固接两者的连接部42。如图4所示,所述导轨40两侧部均固接有三角状支撑板50,所述支撑板50 —底边固接于基座10上,其一侧板面与导轨40—侧部贴合固接。众所周知,三角形是所有多边形中形状最为稳定的,因此采用的三角状支撑板50有利于导轨40可靠而稳定的竖置在基座10上。实际应用中,以选用三条长条直板组成的直角三角板为例其一直角边固定于基座10上或单独设置的平行并固定于基座10的压板板面上,另一条直角边所在板面则贴靠并固接于导轨40的一侧部,进而在用料节省的同时确保上述两者间的可靠固接。进一步的,为保证本夹具在装配机上的可靠定位,如图7所示,所述基座10上设置有垂直贯穿基座10板面的用于定位夹具位置的定位孔60,实际应用中,可在装配机上对应部位设置与之匹配的定位销,定位销可有两个位置状态,其中之一为伸出环形板90并与定位孔60配合以定位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位置状态为缩回原位并与定位孔60脱离,此处的定位销可依据安置于环形板90板面下方的气缸作为动力带动以实现其基本动作。此外,为进一步保证定位孔60的准确定位,所述定位孔60设置为两个。此处对基板10作进一步限定,如图8所示,所述基座10外形呈长条板状,同时,考虑到夹具在安装时其安装误差不可避免,为便于校正两夹持部间相对位置,所述基座10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贯通板体的用于与导轨40螺栓配合的腰形孔70,从而实现第一夹持部 20平行基板10方向的机械校正,此外,所述夹持底座31与基座10间也相应设置有垫板80, 以用于实现第二夹持部30垂直基板10方向的高度校正。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门铰链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基座(10)以及设置于基座(10) 上的用于夹持铰链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用于夹持主铰链的第一夹持部00)和用于夹持副铰链的第二夹持部(30),所述夹持于夹持部上的两铰链的销轴孔轴线互相平行,所述夹具有两个位置状态,其中之一为两夹持部相分离且单独装设相应铰链部,另一种位置状态为两夹持部沿上述两平行销轴孔轴线所构成的平面产生相对运动,最终引导两铰链的销轴孔轴线重合并使上述两者处于正确装配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铰链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30)包括夹持底座(31),所述夹持底座(31)固接于基座(10)上,所述夹持底座(31)外形呈与副铰链凹处适配的“凸”字状,所述第二夹持部(30)还包括用于压紧副铰链的气动压舌(32),所述气动压舌(3 与两夹持部的运动行程间处于避让位置,所述基座(10)上竖置有其引导方向与两夹持部运动方向平行的导轨(40),所述导轨00)上设置第一夹持部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门铰链夹具,其特征在于夹持底座(31)外形呈马鞍状,夹持底座(31)的马鞍状凹部与装配时销轴穿行路线处于避让位置,所述第二夹持部 (30)的夹持底座(31)上设置有用于与副铰链定位孔适配的定位销(33),定位销(33)分置于马鞍状夹持底座(31)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门铰链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O0)上设置夹持板(21),所述夹持板上设有与主铰链定位孔适配的定位销部(22),所述第一夹持部00)还包括与定位销部0 配合压紧主铰链的压舌(23),所述压舌与第一夹持部OO)的运动行程以及气动压舌(3 间均处于避让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门铰链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OO)位于第二夹持部(30)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门铰链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00)上设置滑台部 (41),所述夹持板与滑台部Gl)间连接有用于固接两者的连接部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门铰链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00)两侧部均固接有三角状支撑板(50),所述支撑板(50) —底边固接于基座(10)上,其一侧板面与导轨 (40) 一侧部贴合固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门铰链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上设置有垂直贯穿基座(10)板面的用于定位夹具位置的定位孔(60),所述定位孔(60)为两个。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门铰链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外形呈长条板状,所述基座(10)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贯通板体的用于与导轨GO)螺栓配合的腰形孔 (70),所述夹持底座(31)与基座(10)间设置有垫板(8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门铰链夹具。本实用新型包括基座以及设置于基座上的用于夹持铰链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用于夹持主铰链的第一夹持部和用于夹持副铰链的第二夹持部,所述夹持于夹持部上的两铰链的销轴孔轴线互相平行,所述夹具有两个位置状态,其中之一为两夹持部相分离且单独装设相应铰链部,另一种位置状态为两夹持部沿上述两平行销轴孔轴线所构成的平面产生相对运动,最终引导两铰链的销轴孔轴线重合并使上述两者处于正确装配位置,从而可实现铰链的可靠定位与夹持,极大的提升其工作效率,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维护。
文档编号B25B11/02GK202292522SQ20112022153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8日
发明者王岚 申请人:合肥兴科石化设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