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5696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卸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
背景技术
在评定润滑剂材料的抗摩擦磨损及耐负荷极压性能时,需要采用专用的试验机来对待测润滑剂样品进行试验和测定,通过测定摩擦系数和观察时间摩擦表面的磨损、擦伤情况和程度对待测润滑剂样品进行评定和比较。在研究和开发润滑剂新材料时,也要采用试验机来测定润滑剂的物理机械性能。目前,广泛采用的摩擦磨损润滑剂试验机有多种多样,四球摩擦磨损润滑剂试验机是其中的一种,其主要原理是在主轴端下部固定着一个钢球,与位于其下面浸没在润滑剂中并紧固在油盒内的三个静止的钢球,通过对油盒下方施以一向上的负荷,使主轴以一定的转速旋转,上面的一个钢球与下面的三个钢球产生滑动摩擦,控制润滑剂的文图和转动时间,进行一系列规定的试验,然后测量油盒内钢球的磨痕直径或摩擦系数等,并据以对润滑剂的极压性能或抗磨损性能等作出评价。以上,钢球与主轴下端部的固定方式通常采用在主轴下端面设置一个夹头将钢珠夹固于其中。为了使钢球进入夹头中,传统的做法是徒手用夹头压住钢球,并用力敲击钢球,使钢球进入夹头的正确位置;为了使钢球退出夹头,传统的做法是先用钢球顶杆从夹头的背部插入夹头内而顶住钢球,再用力敲击顶杆,使夹头向下移动而推出钢球。显然,以上使钢球进、出夹头的做法不仅效率低,不利于推广应用,而且存在噪音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 它不仅能够使钢球快速进入或推出夹头,而且不存在噪音污染。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 包括一装卸座,该装卸座的顶面设有用于容纳夹头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内装有一呈竖向设置并可插入夹头中的顶出销;一支承杆,该支承杆安装于装卸座的顶端,并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同一侧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处于同一直线上;一压杆,该压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承杆可转动连接,该压杆的杆体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正上方装有一挤压块,该压杆的杆体上对应所述第二凹槽的正上方装有一顶出块。所述顶出块呈U字型形状,该U字型形状倒扣于所述压杆的杆体上,所述顶出块的两端端沿呈下凸的弧形结构;所述压杆的杆体上对应该U字型形状之间的底端壁面上设有一用于包覆钢球的容纳槽。所述装卸座的顶端还装有一缓冲块,且该缓冲块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另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处于同一直线上;该缓冲块的顶端高出所述顶出销的顶端。所述第一凹槽邻近所述支承杆。所述压杆包括直杆段和斜杆段,直杆段的一端与所述支承杆可转动连接,直杆段的另一端与斜杆段的一端一体相接;所述挤压块和所述顶出块分别设在所述压杆的直杆段上。所述压杆的另一端装有手柄。所述压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承杆相铰接。所述压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承杆相枢接。所述容纳槽的内壁呈半球形形状。所述装卸座包括顶座和底板,底板锁固于顶座的底端;顶座中开有两个通孔,该两个通孔的底端由底板所包覆,构成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所述支承杆和所述缓冲块分别安装在顶座上;所述顶出销的底端置入底板内。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当需要使钢球进入夹头内时,先将夹头放入装卸座的第一凹槽内,将钢球放在夹头上,再向下轻压压杆,使压杆上的挤压块接触钢球,并向下挤压钢球,从而使钢球进入夹头内的正确位置。当需要将钢球推出夹头时,先将夹头放入装卸座的第二凹槽内,并使第二凹槽内的顶出销由夹头的背部插入夹头内而顶住钢球,再向下轻压压杆,使压杆上的顶出块的端沿与夹头的顶端端沿相接触,并向下挤压夹头,从而使夹头向下移动而推出钢球。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操作方便、快速、更加省力;2、不会发出噪音,不存在噪音污染;3、利于推广应用。此夕卜,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利于实现等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钢球进入夹头);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钢球推出夹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包括一装卸座1,该装卸座1的顶面设有用于容纳夹头并呈圆形形状的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且第二凹槽12内装有一呈竖向设置并可插入夹头中的顶出销2,该顶出销2 的顶端高出装卸座1的顶面;一支承杆3,该支承杆3呈竖向安装于装卸座1的顶端,该支承杆3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二凹槽12的同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二凹槽12处于同一直线上;且该支承杆3临近所述第一凹槽11 ;一压杆4,该压杆4的一端与所述支承杆3可转动连接,该压杆4的杆体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11的正上方装有一挤压块5,该压杆4的杆体上对应所述第二凹槽12的正上方装有一顶出块6。作为一较佳实施例,所述顶出块6呈U字型形状,该U字型形状倒扣于所述压杆4 的杆体上,且该顶出块6的两端端沿呈下凸的弧形结构;所述压杆4的杆体上对应该U字型形状之间的底端壁面上设有一用于包覆钢球的容纳槽43,且该容纳槽43的内壁面呈半球面形状。作为一较佳实施例,装卸座1的顶端还装有一个缓冲块7,具体该缓冲块7是固定在一块定位块71上,定位块71再固定在装卸座1上的。该缓冲块7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1 和所述第二凹槽12的另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二凹槽12处于同一直线上; 该缓冲块7的顶端高出所述顶出销2的顶端。这里,缓冲块7的设置,可以避免压杆4被过度下压,S卩,当压杆4下压到位时,压杆的的另一端刚好抵靠在该缓冲块7上。作为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压杆4包括直杆段41和斜杆段42,直杆段41的一端与所述支承杆3相枢接(当然直杆段41的一端也可以与所述支承杆3相铰接),直杆段41的另一端与斜杆段42的一端一体相接,斜杆段42的另一端采用十字沉头螺钉81安装有手柄8。 所述挤压块5和所述顶出块6分别设在所述压杆的直杆段41上,具体是挤压块5的竖向截面呈T字型形状,使该挤压块5的竖直部分穿过压杆的直杆段41,并用半球螺母51进行锁固;顶出块6倒扣在压杆的直杆段41上后,采用两个内六角螺钉61进行锁固。作为一较佳实施例,所述装卸座1包括顶座13和底板14,底板14采用紧定螺钉15 锁固于顶座13的底端;顶座13中开有两个通孔,该两个通孔的底端由底板14所包覆,构成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二凹槽12 ;所述支承杆3和所述缓冲块7(即,定位块71)分别安装在顶座13上;所述顶出销2的底端置入底板14内。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当需要使钢球进入夹头内时,请参见图3所示,先将夹头10放入装卸座的第一凹槽11内,将钢球9放在夹头10上,再放下手柄 8,使压杆上的挤压块5接触钢球9。此时,由于手柄8连同压杆4本身即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因此只需向下轻压手柄8,即可使钢球9受挤压块5的挤压作用而进入夹头9内正确的位置。当需要将钢球推出夹头时,请参见图4所示,先将夹头10放入装卸座的第二凹槽 12内,并使第二凹槽12内的顶出销2由夹头10的背部插入夹头10内而顶住钢球9,再放下手柄8,使压杆上的顶出块6的两端端沿接触夹头10的顶端端沿。此时,由于手柄8连同压杆4本身即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且顶出销2的长度大于夹头10底端与钢球9之间的距离,因而只需向下轻压手柄8,即可使夹头10受顶出块6的挤压作用而向下移动,同时,随着夹头10的向下移动,钢球9逐渐被顶出并进入压杆底端的容纳槽43内,直至钢球9完全被推出夹头。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采用上述结构后,其不仅操作方便、快速、更加省力,而且不会发出噪音,不存在噪音污染,因而利于推广应用。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装卸座,该装卸座的顶面设有用于容纳夹头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内装有一呈竖向设置并可插入夹头中的顶出销;一支承杆,该支承杆安装于装卸座的顶端,并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同一侧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处于同一直线上;一压杆,该压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承杆可转动连接,该压杆的杆体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正上方装有一挤压块,该压杆的杆体上对应所述第二凹槽的正上方装有一顶出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块呈U字型形状,该U字型形状倒扣于所述压杆的杆体上;所述顶出块的两端端沿呈下凸的弧形结构; 所述压杆的杆体上对应该U字型形状之间的底端壁面上设有一用于包覆钢球的容纳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座的顶端还装有一缓冲块,且该缓冲块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另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处于同一直线上;该缓冲块的顶端高出所述顶出销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邻近所述支承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包括直杆段和斜杆段,直杆段的一端与所述支承杆可转动连接,直杆段的另一端与斜杆段的一端一体相接;所述挤压块和所述顶出块分别设在所述压杆的直杆段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的另一端装有手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承杆相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承杆相枢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呈半球形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座包括顶座和底板,底板锁固于顶座的底端;顶座中开有两个通孔,该两个通孔的底端由底板所包覆, 构成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所述支承杆和所述缓冲块分别安装在顶座上;所述顶出销的底端置入底板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球进出夹头装卸装置,包括装卸座、支承杆和压杆;装卸座的顶面设有用于容纳夹头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内装有一呈竖向设置并可插入夹头中的顶出销;支承杆呈竖向安装于装卸座的顶端,并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同一侧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处于同一直线上;压杆的一端与支承杆可转动连接,且该压杆的杆体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正上方装有一挤压块,该压杆的杆体上对应所述第二凹槽的正上方装有一顶出块。采用上述装卸装置后,不仅可以方便、快速、省力地将钢球装入或推出夹头,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会发出噪音,不存在噪音污染,因而利于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B25B27/02GK202241109SQ20112034195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3日
发明者张国梁 申请人:厦门天机自动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