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校正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120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校正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正位在自动化生产上的应用,属于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的是ー种エ件定位的自动校正定位装置 。
背景技术
エ业自动化生产中,往往由于对エ件的定位不准确,造成加工出来的产品出现严重位置偏移现象,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一方面使得工作效率降低,另ー方面増加了生产成本。现有定位一般通过人工调整エ件进行定位,其定位精度差,效率低,操作负责,稍有差错就影响整个产品的质量,因此,难以确保生产产品的质量,増加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可有效定位、结构简单和使用方便的自动校正定位装置,实现产品的精确加工,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自动校正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在定位平台上的复数个定位杆、带动定位杆在定位平台上移动的动力装置以及控制动カ装置运行的控制开关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开关与控制器通过电路连接,用于控制控制开关的运行,将需要定位的材料放在定位平台上,通过控制器正确移动定位杆,实现エ件的精准定位。上述的自动校正定位装置,其中,所述动カ装置采用的气缸,所述气缸通过管道连接有气源,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气源与气缸之间管道上。上述的自动校正定位装置,其中,所述定位平台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定位杆与定位平台边缘距离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安装有手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控制器控制多个定位杆,来达到精确定位目的,其结构非常简单,安装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实现了精确定位,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I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 图2为本发明的正位后状态示意 图3为本发明的控制逻辑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參见图I至图3,本发明的一种自动校正定位装置,其包括定位平台、设置在定位平台I上的复数个定位杆2、带动定位杆在定位平台I上移动的动力装置以及控制动カ装置运行的控制开关和控制器6 ;该控制开关与控制器6通过电路连接,用于控制控制开关的运行。本实施例将需要定位的材料放在定位平台I上,通过控制器正确移动定位杆2,实现エ件的精准定位。本实施例的动カ装置采用的气缸4 ,该气缸4通过管道连接有气源7,在管道上设置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采用的是电磁阀5,便于使用。在定位平台I上还安装有用于调节定位杆2与定位平台边缘距离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安装有手轮,定位杆2到定位平台I四边边缘的距离可以通过手轮带动调节杆进行调节,保证了定位精度,也能够适应不同材料的定位。本实施例的定位杆2设置有六个,平均分别在定位平台I的四周,每个定位杆2通过ー电磁阀5控制,控制器6可采用PLC控制器或微处理器。本实施例在定位平台上左右两侧分别分布三个定位杆2,前后分别设置ー个定位杆2。在定位平台I上根据定位杆的分别加工有定位杆2移动轨迹的导向槽11,便于定位杆2向中间或四周移动。在使用时,首先,根据待调整的材料尺寸大小,通过手轮带动调节杆调节好定位杆2到定位平台四边的距离,确保证了定位精度。然后将需要定位的材料3放在定位平台I上,控制器6驱动左前位置的三只电磁阀5得电,再通过气源7与汽缸4使得左前位置的三根定位杆2运动到指定位置(可根据材料的大小进行调节)后,再驱动右后位置的三只电磁阀4得电,再通过气源7与汽缸4使得右后位置的三根定位杆2运动到指定位置,如图2所示;当完成精准定位后六根定位杆2同时退出,返回到起始位置。本发明通过控制器控制多个定位杆,来达到精确定位目的,其结构非常简单,安装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实现了精确定位,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以上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自动校正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在定位平台上的复数个定位杆、带动定位杆在定位平台上移动的动力装置以及控制动カ装置运行的控制开关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开关与控制器通过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校正定位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动カ装置采用的气缸,所述气缸通过管道连接有气源,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气源与气缸之间的管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动校正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平台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定位杆与定位平台边缘距离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安装有手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校正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在定位平台上的复数个定位杆、带动定位杆在定位平台上移动的动力装置以及控制动力装置运行的控制开关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开关与控制器电路连接。本发明通过控制器控制多个定位杆,来达到精确定位目的,其结构非常简单,安装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实现了精确定位,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25B11/00GK102689272SQ201210180528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4日
发明者冯亮, 吴美凤 申请人:昆山市三众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