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电动工具齿轮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6857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的电动工具齿轮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动工具齿轮箱。
背景技术
电动工具通常为电动钻工具、电动手持工具或电动锁、卸螺丝工具等,此种电动工具均设置有齿轮箱,借助齿轮箱的传动机构与马达配合运作,对物体进行钻孔、锁、卸螺丝
坐寸ο图I为现有的电动工具齿轮箱,该电动工具齿轮箱包括牙箱壳12、扭力机构、跳档机构和传动机构,扭力机构包括扭力盖13、压缩弹簧14、调整螺丝15,扭力机构旋接于牙箱·壳12,跳档机构包括内齿轮16、钢珠17、钢珠垫片18、定位柱19和定位弹簧20,内齿轮16的端面上设置有跳档圈,跳档圈形成有多个凸起部21,钢珠17位于牙箱壳12的第一容置部22中,钢珠17 —端顶靠于钢珠垫片18,一端压靠于跳档圈,定位柱19和定位弹簧20设置于牙箱壳12的第二容置部23,定位柱19在定位弹簧20的作用力下只能做轴向运动,定位柱19顶靠于扭力盖13的档位槽28,传动机构包括与输出轴一体成型的行星传动架24、传动齿盘25、行星齿轮组26和马达齿轮27。工作时,当行星传动架24受到阻力,阻力传递给内齿轮16,内齿轮16受力旋转,当内齿轮16跳档圈的凸起部21作用给钢珠17的力大于钢珠垫片18作用给钢珠17的力时,产生跳档,这时扭力盖13可转动到不同的位置,以便于调节电动工具齿轮箱的输出扭力。由于该电动工具齿轮箱采用的是传统的内齿轮轴向跳档机构和行星传动架带动轴输出的传动机构,因此结构复杂,生产装配不方便,整体长度大,且输出扭力小。此外,专利公告号为“CN2693386 ”和“CN201544203 ”的中国专利也揭示了采用了上述跳档机构和传动机构的电动工具齿轮箱。所以,现有的电动工具齿轮箱有待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与现有的电动工具齿轮箱相比在相同外径的情况下整体长度减少、相同传动比时输出扭力大、效率更高、生产装配方便的电动工具齿轮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动工具齿轮箱,其包括齿轮箱前壳、齿轮箱后壳和跳档机构,所述跳档机构包括跳档弹片、跳档盘和滚柱,所述齿轮箱前壳和所述齿轮箱后壳通过所述跳档弹片卡合连接,所述滚柱滑动于所述跳档盘的外周壁,并穿过所述齿轮箱前壳的定位孔抵靠于所述跳档弹片,所述跳档盘与所述齿轮箱前壳之间设置有输出传动机构,所述输出传动机构由输出轴、输出内齿轮和传动齿轮组构成,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输出内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组与所述输出内齿轮的内齿槽相哨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跳档盘的外周壁上等间距设置有复数个凸起部,所述跳档盘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传动齿轮组的固定轴。[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跳档弹片包括用于卡合所述齿轮箱前壳和所述齿轮箱后壳的卡扣部以及与所述滚柱相抵靠的弹片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跳档盘与所述齿轮箱后壳之间设置有输入传动机构,所述输入传动机构包括第二层齿盘、行星齿轮组和马达齿轮,所述第二层齿盘上端的齿轮部穿过所述跳档盘的中心孔与所述传动齿轮组相啮合,所述行星齿轮组套接于所述第二层齿盘下端的轴部上,所述马达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组相啮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齿轮箱后壳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行星 齿轮组相啮合的内齿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电动工具齿轮箱还包括扭力机构,所述扭力机构套接于所述齿轮箱前壳。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扭力机构包括第一扣件、档位弹片、第二扣件、钢珠垫片、钢珠、含油轴套以及扭力盖,所述档位弹片通过所述第一扣件安装于所述扭力盖上端的档位槽,所述第二扣件、所述钢珠垫片、所述钢珠和所述含油轴套分别安装于所述齿轮箱前壳的输出口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扭力调节有二种方式,第一种为所述扭力盖的内壁上设置有长度依次递增的档柱部;第二种为所述扭力盖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部,并配有调整螺丝,所述调整螺丝套接于所述齿轮箱前壳的轴向导向槽,所述调整螺丝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部相配合的外螺纹部。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侧面跳档机构和内齿轮带动输出轴的输出传动机构替代了传统的内齿轮轴向跳档机构和行星传动架带动轴输出的传动机构,使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齿轮箱与现有的电动工具齿轮箱相比,在相同外径的情况下整体长度减少,相同传动比时输出扭力大,效率更高,生产装配更方便,成本更低。

图I为现有的电动工具齿轮箱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半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半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多档扭力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六档扭力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的电动工具齿轮箱,用于调整电动工具的输出扭力。如图2和图3所不,其包括齿轮箱前壳I、齿轮箱后壳2、跳档机构3、输出传动机构4、输入传动机构5以及扭力机构6。[0028]如图2和图7所示,该扭力机构6套接于齿轮箱前壳1,扭力机构6包括第一扣件61、档位弹片62、第二扣件63、钢珠垫片64、钢珠65、含油轴套66以及扭力盖67,第一扣件61和第二扣件63为C型扣环,第一扣件61通过与齿轮箱前壳I的输出口扣接将档位弹片62安装于扭力盖67上端的档位槽671,第二扣件63、钢珠垫片64、钢珠65和含油轴套66分别安装于齿轮箱前壳I的输出口内。其中,本实施例的扭力盖67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部673,本实施例以一个多档位的电动工具齿轮箱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扭力盖67优选为多档扭力盖,多档扭力盖上端设置有多个档位槽671。为了与扭力盖67配合连接,该扭力机构6还包括调整螺丝68,调整螺丝68套接于齿轮箱前壳I的轴向导向槽,调整螺丝68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部673相配合的外螺纹部681,调整螺丝68沿齿轮箱前壳I的轴向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扭力盖67还可以选择其他档位的具有内螺纹部673的扭力盖67,非本实施例为限。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齿轮箱前壳I与跳档机构3之间设置有输出传动机构4,输出传动机构4由输出轴41、输出内齿轮42和传动齿轮组43构成,输出轴41连接输出内齿轮42,传动齿轮组43与输出内齿轮42的内齿槽相啮合,同时传动齿·轮组43连接于跳档机构3,该输出传动机构4采用了输出内齿轮42带动输出轴41输出扭力,与现有的电动工具齿轮箱相比,相同传动比时输出扭力更大了,同时输出结构简单了,导致该电动工具齿轮箱的输出端长度也减少了。如图2、图3和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跳档机构3包括跳档弹片31、跳档盘32和滚柱33,扭力机构6的调整螺丝68压接于跳档弹片31上,跳档弹片31由具有良好弹性的材料制成,如金属弹片等,具体的,跳档弹片31包括卡扣部311和与弹片部312,跳档弹片31的卡扣部311将齿轮箱前壳I和齿轮箱后壳2卡合,其中,本实施例的滚柱33数量为较佳的三个,滚柱33滑动连接于跳档盘32的外周壁,并穿过齿轮箱前壳I的定位孔11抵靠于跳档弹片31的弹片部312,当然,滚柱33也可以替换成其他等效的组件,非本实施例为限。其中,跳档盘32的外周壁上等间距设置有复数个与滚柱33配合跳档的凸起部321,跳档盘32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固定传动齿轮组43的固定轴322。本实用新型的跳档机构3采用了从侧面跳档的方式,与现有的电动工具齿轮箱在相同外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齿轮箱整体长度减少了,结构更简单。如图2和图3所不,跳档盘32与齿轮箱后壳2之间设置有输入传动机构5,输入传动机构5包括第二层齿盘51、行星齿轮组52和马达齿轮53,第二层齿盘51上端的齿轮部511穿过跳档盘32的中心孔与传动齿轮组52相啮合,行星齿轮组52套接于第二层齿盘51下端的轴部512上,马达齿轮53与行星齿轮组52相啮合。齿轮箱后壳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行星齿轮组52相啮合的内齿槽,齿轮箱后壳2通过固定件8与马达9固定连接,固定件8优选为马达螺丝,固定件8上还安装有马达垫片7。本实施例的电动工具齿轮箱的工作过程为正常工作时,马达9驱动输入传动机构5及输出传动机构4中的各个部件,传递动力给输出轴41,通过输出轴41输出扭力给电钻或者电批等加工工具,同时,滚珠33受到跳档弹片31的压力压在跳档盘32的外周壁上,跳档盘32因为凸起部321的作用不能转动;当输出轴41受到外界阻力时,通过输出内齿轮42传递给跳档盘32,此时若跳档盘32的凸起部321作用给滚珠33的力大于跳档弹片31作用给滚珠33的力,凸起部321滑过滚珠33,产生跳档,同时各档位的输出扭力的调节是通过扭力盖67转动时带动调整螺丝68做向下的轴向移动,此时调整螺丝68压在跳档弹片31的支点与滚珠33更接近,使跳档盘32的凸起部321要滑过滚珠33需要更大的力,这样就使各档位的扭力逐步加大。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的电动工具齿轮箱,如图4、图5和图8所示,其包括的跳档机构3、输入机构5和输出机构4与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不需要用到调整螺丝68,扭力盖67的内壁结构由实施例一中的螺旋结构改为柱状结构,该扭力盖67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条长度依次递增的档柱部672。本实施例以一个六档位的电动工具齿轮箱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该扭力盖67优选为六档扭力盖,该六档扭力盖的内壁上设置有三组档柱部672,每组有六条长度依次递增的档柱部672,六档扭力盖上端设有六个档位槽。需要说明的是,扭力盖67也可以选择其 他档位的具有档柱部672的扭力盖67,只需要改变档柱部672和档位槽671的数量就可以改变档位,所以该扭力盖67非本实施例为限。本实施例的电动工具齿轮箱的工作过程为当输出轴41受到外界阻力时,通过输出内齿轮42传递给跳档盘32,此时若跳档盘32的凸起部321作用给滚珠33的力大于跳档弹片31作用给滚珠33的力,凸起部321滑过滚珠33,产生跳档,同时六个档位的输出扭力的调节是通过扭力盖67转动时带动内壁的档柱部672,不同长度的档柱部672分别依次压接于跳档弹片31,若档柱部672压在跳档弹片31的支点与滚珠33更接近,那么跳档盘32的凸起部321要滑过滚珠33则需要更大的力,这样就使六个档位的扭力逐步加大。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的电动工具齿轮箱,包括齿轮箱前壳(I)、齿轮箱后壳(2)和跳档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跳档机构(3)包括跳档弹片(31)、跳档盘(32)和滚柱(33),所述齿轮箱前壳(I)和所述齿轮箱后壳(2)通过所述跳档弹片(31)卡合连接,所述滚柱(33)滑动于所述跳档盘(32)的外周壁,并穿过所述齿轮箱前壳(I)的定位孔(11)抵靠于所述跳档弹片(31),所述跳档盘(32)与所述齿轮箱前壳(I)之间设置有输出传动机构(4),所述输出传动机构(4)由输出轴(41)、输出内齿轮(42)和传动齿轮组(43)构成,所述输出轴(41)连接所述输出内齿轮(42),所述传动齿轮组(43)与所述输出内齿轮(42)的内齿槽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动工具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跳档盘(32)的外周壁上等间距设置有复数个凸起部(321),所述跳档盘(32)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传动齿轮组(43)的固定轴(322)。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动工具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跳档弹片(31)包括用于卡合所述齿轮箱前壳(I)和所述齿轮箱后壳(2)的卡扣部(311)以及与所述滚柱(33)相抵靠的弹片部(312)。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动工具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跳档盘(32)与所述齿轮箱后壳(2)之间设置有输入传动机构(5),所述输入传动机构(5)包括第二层齿盘(51)、行星齿轮组(52)和马达齿轮(53),所述第二层齿盘(51)上端的齿轮部(511)穿过所述跳档盘(32)的中心孔与所述传动齿轮组(52)相啮合,所述行星齿轮组(52)套接于所述第二层齿盘(51)下端的轴部(512)上,所述马达齿轮(53)与所述行星齿轮组(52)相口四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动工具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后壳(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行星齿轮组(52)相啮合的内齿槽。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动工具齿轮箱,其特征在于该电动工具齿轮箱还包括扭力机构¢),所述扭力机构(6)套接于所述齿轮箱前壳(I)。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动工具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机构(6)包括第一扣件(61)、档位弹片(62)、第二扣件(63)、钢珠垫片(64)、钢珠(65)、含油轴套(66)以及扭力盖(67),所述档位弹片¢2)通过所述第一扣件¢1)安装于所述扭力盖(67)上端的档位槽¢71),所述第二扣件¢3)、所述钢珠垫片¢4)、所述钢珠¢5)和所述含油轴套(66)分别安装于所述齿轮箱前壳(I)的输出口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动工具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盖(67)的内壁上设置有长度依次递增的档柱部¢7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动工具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盖(67)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部(67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动工具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机构(6)还包括调整螺丝(68),所述调整螺丝¢8)套接于所述齿轮箱前壳(I)的轴向导向槽,所述调整螺丝¢8)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部(673)相配合的外螺纹部¢8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电动工具齿轮箱,其特点在于采用侧面跳档机构和内齿轮带动输出轴的输出传动机构替代了传统的内齿轮轴向跳档机构和行星传动架带动轴输出的传动机构,其包括齿轮箱前壳、齿轮箱后壳、跳档机构和输出传动机构,跳档机构包括跳档弹片、跳档盘和滚柱,滚柱滑动于跳档盘的外周壁,并穿过齿轮箱前壳的定位孔抵靠于跳档弹片,输出传动机构由输出轴、输出内齿轮和传动齿轮组构成,输出轴直接连接输出内齿轮,传动齿轮组与输出内齿轮的内齿槽相啮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电动工具齿轮箱相比在相同外径的情况下整体长度减少,相同传动比时输出扭力大,效率更高,生产装配更方便,成本更低。
文档编号B25F5/00GK202684876SQ20122020337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日
发明者夏燃燃 申请人:夏燃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